由于美国教育水平高,学位含金量高,再加上美国教育体制较为灵活,本科也可以直接申请攻读博士,不需要像国内那样一步一步的先完成硕士再去攻读博士,所以吸引了不少国内的学生去美国读博士。但是大家在去美国读博士之前,也会考虑时间问题,毕竟如果学习时间太长的话,回国发展在年龄上是不占优势的,那么如果去美国读博士的话,需要多久?3年的时间够不够?
美国读博士需要多久
至少需要5-8年。去美国读博士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本科毕业就可以直接申请博士,在国内或去其他国家读博士必须读完硕士才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大学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培养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硕士阶段旨在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博士更重视研究,想要培养出优秀的科研人员,仅凭这一点来看,想拿到博士学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其经济、科技、学术实力非常强,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学术方面,名校多,科研成果多,对待学术始终保持着严肃严谨的态度,吸引了不少国际学生。但正因如此,想在这里读博士并顺利拿到博士学位非常困难,正常情况下3-5年的时间都能毕业了,在这里,尤其是名校,只是刚完成基础课程,还要和导师一起参加研究项目,投身于实验当中,实验完成通过最终的综合考试才算结束,设立该项考试的目的是看学生是否真的具备毕业资格,是否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展开工作。
另外,能不能毕业,什么时候毕业,还要看学生是否有研究成果,是否在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想实现这些,没有1-2年的时间是完不成的;所以,就这样计算下来,去美国读博士少则5年,多则8年。还要提醒大家的是,美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遵循着宽进严出的理念来对待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表现不好,出勤率不够或成绩差,研究效率不高,极有可能被延期毕业。
美国博士毕业就业方向
1、终身教授。由于美国博士更侧重于研究,所以博士毕业之后,如果可以被美国大学聘用以教授的身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且教书育人培养更为优秀的研究生人才美国博士好不好,美国读博士需要多久,3年的时间够不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也是很多博士的职业目标。当教授的优势也有很多,比如,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工作更得心应手,而且学校学术气息浓郁,有氛围,设备齐全更有助于研究;当然,教授也不轻松,除了日常研究工作,还要申请经费,管理学生或助手。
2、公司高级技术人员。去美国读博士,毕业之后其实是可以去一些大中型企业从事技术工作,薪资高,工作也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些,压力比在学校当教授也要小一些,不过去公司工作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如果公司效益不太好的话美国博士好不好,一些员工可能会被拆掉。
本科生直接申请美国博士的要求
1、有些理工科专业支持直接申请。本科生如果想要直接去美国读博士,可以申请一些理工科专业,比如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理工科读博学制一般都是5年,而且和研究生相比博士阶段申请奖学金更容易一些。
2、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申请美国博士美国top30名校留学,必须要在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除此之外,学生大学平均成绩必须要在85分以上,语言成绩,托福必须要达到85分以上,也需要参加GRE考试,如果选择商科类专业的话,那么学生们还需要参加GMAT考试。由于博士阶段更侧重于研究,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有一点枯燥,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研究领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不要盲目。
3、需要从事过相关项目研究。申请美国博士,除了要发表论文,美国博士导师也非常在意学生是否有过同一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研究经历;或者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帮助老师做过一些课题研究或者是出版图书,也相当于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为申请博士增加优势。
美国 博士 学制,在美国,读一个博士要花几年?
经常有同学在问:美国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
作为全球教育首屈一指的美国,其无疑是学子们留学的首选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博士申请占比从2018年的4.7%上升到2022年的8.9%,达到历史最高。
当然对于有出国读博深造打算的同学来说,除了教育考量留学地的一个因素外,博士毕业难度、博士学制都是其考量的因素。
就博士学制来说,美国博士项目时长通常为4到6年,比英国、欧洲的博士课程需要更长的时间。博士的前两年,博士生会学习基础课程,通过第二年的博士资格考试后,才会正式成为博士候选人,开始准备自己的研究课题。
学制是如此,众所周知,博士毕业和学制关系不是很大美国 博士 学制,主要看的还是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所以延毕的博士生们还是比比皆是。
美国博士们读多少年才可以毕业呢?
美国自1957年以来,由国家科学基金(NSF)国家科学和工程统计中心(NCSE)和其他三个联邦机构赞助,每年会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简称SED。该调查对象是在给定学年内从认可的美国机构获得研究博士学位的所有个人。
迄今已有60多年历史。近日,最新一期《美国博士学位调查》(SED)发布
此次报告的数据涵盖了2021整个学年,也就是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与上一个学年的55224人相比,2021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只有52250人,减少了2974人,降幅为5.4%。这也是SED发布以来的最大降幅。
就博士毕业年限来看,SED也对此进行了精细化的调研,如下图“各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所需的年限”所示:
非科学与工程S&E领域需要更长的年限,2021年为10年,而这个数据在S&E领域中最长的是健康科学和社会科学,分别为8.8年和8.5年。物理学领域需要年限最短,为6年,数学与统计学需要6.2年,生物与生物医学为6.4年。
除了官方数据以外,在美国读博且已成功毕业的学长学姐们的经历也可以作为参考……
“博士毕业的要求一般就是完成课程和完成研究/答辩。课程时间比较固定大概1-2年。科研时间就非常不确定了。所以美国博士项目的毕业时间因专业、学校、导师差别很大。有3年毕业的,也有7年还在等待的。理科平均大概是5-6年,工科短一些。其实这个平均毕业时间也是同学们找学校找导师时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一个系一个导师的博士生平均毕业时间过长,可能得仔细研究一下)。”
亦或者这位学姐所说:“美国读博士没有固定的年限美国 博士 学制,在美国,读一个博士要花几年?,需要多长时间取决于课题什么时候做完。一般来说,第一第二年主要上课,完成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第三到第五年做研究。如果研究做得顺利,有的博士第四年就毕业了。如果研究做得不很顺利英国G5院校留学,那么六年,七年,甚至更久才毕业也是有的。一般来讲美国博士要五到七年时间。也有三年获得博士学位的,那是大神,极少极少的。
结合官方的调研数据,以及学长学姐们的经验之谈,不难知道,美国博士毕业一般需要5-6年时间。相较于英国和加拿大会稍显得长一些,但每个地方的博士教学各有利弊,同学们可结合自身情况去做抉择~
美国博士好不好,一位留美硕士的感慨:美国学生的勤奋远超我们想象
整理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学院君说:我们很多人信奉的是“勤能补拙”,如果天分不够,就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赶超其他人,因此,中国学生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勤奋”。但实际上,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今天,我们分享一位留美经济学硕士的亲身经历,希望大家有所启发。
在去美国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
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我这学期学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学家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
在我的观念里,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为学习的比较难了,作业是可以不做了,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因为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
我在美国第一次写老师作业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写到了半夜2点半多,当时觉得以后不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
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美国藤校留学,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
在美国,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去自己去问老师,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
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我们这里面最难的课,基本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这门课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国内教得很浅。我一直认为统计学是门比较好学的课程。
但是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在论坛经常听他们说外国的数学和统计学最好申请,因为太难,外国人没人去学。我们老师用了1堂多课就把前4章讲完了,前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留作业了。
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一点一点抠到凌晨5点多。后来发了作业,20分满分得了16分。看似分还可以但是仔细想想16分意味着什么?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0%,平时作业占 40%。
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0评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 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项成绩要求就是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开除了。
我估计了一下,难的课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错了,如果得C的这一科是因为平时考试和作业都是刚好80分或平均刚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业得79分那么这一门课可能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80以下,造成最后这门课B以下,如果恰好其他课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时表现都不错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
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我以后作业必须要拿尽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为有80分以下而最后失足的情况。所以这次只是刚刚及格。
美国的考试制度
说完这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业,再说说美国的考试。我选的3科课程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2次,有的课是3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
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业占20%,没有轻重。或者老师对这个评分比例进行微调,反正权重基本都是一样的,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哪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
在美国,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30-40页书,这30-40 页的书是大书就是比国内16开纸大一点的那种书,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页的内容应该多。
最关键是书中每一句话都有复杂的数学和逻辑关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长时间,或者自己在草稿纸上推导和画图帮助理解,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5,6个小时。你每周要读3本这样的书(100多页)然后做3门作业。
每次作业都很费时间,数学作业最简单,不过你要用计算机写,用word打十分复杂的数学符号,矩阵,希腊字母等,很费劲。但是用4个小时应该可以写完(国内写作业我记得好像能写2个小时的算是比较多的了)微观和计量经济学的作业一般都是十几个小时。)
因为作业就相当于考试,但是这个比考试要求的时间松,而且属于开卷,所以老师留的题都很难。计量经济学的老师讲课非常快,讲了一个月到期中考试了他已经讲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页的书,他讲了快一半。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就这样我们在紧张学习了一个月以后,开始了长达近2个月的考试之旅。我们这学期,数学有3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一共4次考试,其他两门2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分别共3次。
后来发现这三门考试都放在不同的星期去考,结果每周考一门,考完一轮要用3个星期。算起来从9月30日开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就一周没有考试,剩下的每周都有考试。
我们国家考试数学、物理这种计算为主的考试过去都是以大题的形式出现美国博士好不好,这种大型综合计算题最能体现数学能力,过去一般都是考3-4道数学或物理大题, 每道25-30分。但是因为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确实太难了,少做一道就几十分没了,少做两道就不及格了,过于残酷。
为了照顾大多数考生的面子问题,这种考试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被取消了,但是到了美国以后,这里考试完全和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之前的考试一样,数学、微观经济学都是4-5道大题,每道20-25分。没有一道选择或填空。
想一想我们在已经被国内淘汰了的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难度有多大?第一次微观经济学出了3道题,到最后老师问谁做完了,好像就我们三个中国人,美国人大部分做了2道,还有做1道题的。
第二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试,开始我们认为比较轻松,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的题太难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证明题我把自己锁到厕所里想了6个钟头。
我几乎在开学初的90%时间都用在计量上,其中第二次拿回家考试,结果我和那个中国同学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建立模型,最后两天晚上才基本找到可用的模型,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最后写到凌晨5点,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得了66分。
我的心都凉了。因为这门课90分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C,所有学科平均不能低于B,我这科很可能就C了。不过我还幻想着估计老师最后会降低标准,感觉这门课不可能有学生最后总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不过我还是没放松,期末的时候得了85。
那天见到那门课的老师,老师说我的期末成绩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做了加分作业和做了最后的加分题,最后给我B,我想我又做加分作业,又做加分题,最后又考的这么高,以为要给我A呢,可见老师没有降低标准。
美国学生的大学生活
说道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误导,电影上演得都是他们怎么不学习,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
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毁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
美国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是这样的: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
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
我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带着游戏到那里去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游戏,我们那还要钱,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是全都是用来学习。
我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本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
学生的学习深度
他们学习刻苦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这两次每次美国学生都把所有题目做在纸上。还有就是我们上的研究生课程,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
而且有的是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也都选,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们光这三门就快受不了了,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
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来了这里发现经济学是研究多因素的问题,n元变量是家常便饭,所以所有的微积分都是n元变量。这个就比较难,以前二元的还可以画出图像帮助理解,n元的完全是考抽象的推理来运算了。
这里有一点在数学上和国内教学不同,就是他们先教线性代数,也就是矩阵的运算。然后再学微积分。而国内是先学微积分,后教线性代数。其实看一看微积和线性代数的先教与后教的顺序,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数学的教学水平。
因为我们先学的微积分,所以微积分最多也就局限于2元的微积分学。多元的没有矩阵基础,根本无法进行。而美国的先教线性代数,把矩阵学会了,微积分就可以直接学多元的了。
这些数学还是不是最难的,主要是经济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用。我相信国内研究生数学应该也学这些,不过可能不会理解这么深,因为没有人逼你去疯狂做题和不断考试。
另外我在国内工作时经常用excel,以为自己excel学得不错,到了美国来发现,他们居然还可以用excel来编写简单程序,我完全不懂,我发现自己很渺小。
我们这个老师还算好,在每周五给我们加课学习gauss编程,据台湾的同学说,他以前上的一门统计课,老师根本不教那软件怎么使,因为学那个软件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负责,如果你不写,那你的作业就没分,你看着办。
所以他只能去自学。我们如果周五老师有时间,会给我们补课,补课这个词在中国只有中学才有,而且一直被大家所诟病,认为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各地方教育局都在查学校私自给学生补课。美国这里居然是学生要求老师加课,尤其是在考试复习前,美国学生都要求老师加课。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而且他用计算机上多媒体课都是自己接线路,国内的老师好像都要有个专门搞计算机的人给
他接好,才会用。
上课有时候还问问我们微观经济学学得怎么样,然后他会瞬间说出我们学的部分的各种函数的性质和定理。人们都说他要求学生严,但是他说他遇到的老师才严,他上大学时,他老师考他是任何拼写和标点错误这种和学科不相关的错误都会扣分的。
美国的教授一般都是像他这样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
成为博士的标准
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对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国内,只要考上了,就都能毕业。
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有博士学位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
我现在很能理解为什么,因为博士教育还是这个教育体制,只不过博士比硕士要求更高,硕士是要求平均B以上,博士是要求平均A以上,也就是全A,即所有学科不能有下90分的,而且学得更难,考试也难。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3点了,这个时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国留学的同学都在QQ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
一个在怀俄明的同学说: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自己说的时候也很没有底气,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
我们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剩下的什么都没有。
大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我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有了这种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企业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
这种教育下的成果
美国的真实生活中时常用到理论化的东西,他们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肯定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
我问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学生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凭感觉,那肯定破产。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必然破产,甚至用了模型如果用错了,也会破产的。
有一个例子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个台湾同学说他去年的微观经济学老师太强了,去年第一次期中考试,全班最高30多分,上课老师基本不怎么讲,留作业都是他外面接的公司的工程,我心想理工科的可以接工程,我们学得这个经济学也有公司信吗?
他说当然有啊。华盛顿州的渔民为了经营的更好,都是请他去做咨询。所以他留的作业是最难的,和实际结合最紧密的。学生们都不会做他的作业,但是不做又没有平时成绩,所以都被迫大家一起课下约个时间,找个空教室一起研究题。
我们国家人们往往说的和实际结合意思是,不要去用课本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其实我觉得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
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我们这学期学的计量后感觉自己就可以做点东西的。
来美国之前,我一直不明白所有的电子产品的核心的控制芯片,内存芯片都是美国公司或者日本韩国公司造的,中国自己为什么造不了?我来到美国以后,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又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觉非常正常,太正常不过了。
企业赚的钱都是很少的部分,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有一半多要被外国的芯片厂赚取。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产品不能和国内的农产品,普通小商品一样有适合中国人的价格,而电子产品一般都是和美元国际价格接轨的。
我在学习的中期,上留学考试论坛看了看大家在美国的反应,结果这些国内十分优秀的人,在美国也都开始发起牢骚,大家都在喊累。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据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在美国常青藤名校学习的人基本每天只睡2个小时。
而我在国内本科的学校在全国的排名也至少在前100,但你让我们讲讲什么经济规律,或者让我们的工科同学讲讲芯片怎么回事,基本都讲不出来,我们这种国内中上游的高校出来的人尚如此,更何况培养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力军还不能依考这仅仅的100多高校。
对比中美的高等教育,可以做一个体育上的类比,确实有一种像美国NBA与中国CBA的差距,美国NBA打不上比赛的人,到CBA来就可以成为得分王, 而且和中国第二名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我们的队员都是有点望尘莫及的感觉。
但是如果说体育运动和人种有关,黄种人的肌肉结构本质决定了我们不如美国黑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完全是我们认为可以控制的,对自己的大学生要求严一点,不会造成什么损失的,为什么我们不改呢?
我们的高等教育缺少了监督鞭策和激励机制,而且对于学习的东西也并没有从难从严要求学生。如果说我们的中学教育是在整个中国教育中最有效率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对于应付选拔性考试,老师只重视学习好的学生,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好多都破罐子破摔了),但是这个教育只是基本功训练,距离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还差很远。
基础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现问题,我们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经济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层次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本质推动作用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最前沿的科技进步是要靠优秀的高等教育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而我们就是在这个最关键的一步出现问题了美国博士好不好,一位留美硕士的感慨:美国学生的勤奋远超我们想象,每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束之后,我看网上有很多中国网友,都在愤愤不平,说就是因为美国的军事政治强大,所以评选委员会迫于压力会给他们评上很多,而我国家人很聪明,却总是离诺贝尔奖很远,太不公平了。
还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了,却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经济这几年发展这么快,却得不了经济学奖,太不公平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以外,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智慧勤劳勇敢。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呼吁中国要睁眼看世界,那么现在我们国人仍需要透过迷雾看世界,不要被外国的种种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样低估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