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国博士

美国犯罪学博士,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

刘泉;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A];犯罪学论坛(第三卷)[C];2016年姜雪怡;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西北大学;年李雅;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扬州大学;年戴兵;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吴献萍;环境犯罪非刑罚化的证成与价值[J];求索;2011年10期

贺文静;环境刑法资格刑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陈丽天;论追诉时效在我国单位犯罪中的适用[J];学术交流;2010年10期

柳文彬环境犯罪刑事抗制论[J];政法论丛;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统筹 记者 徐日丹 见习记者 贾阳;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N];检察日报;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张镝;我国环境犯罪追诉时效制度探析[J];环境与生活;2014年20期

国宇晶;浅析环境犯罪[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吴何奇;风险社会环境犯罪治理模式的调整与补充[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2期

谢登科;环境犯罪罚金刑适用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东北三省209个案例的实证分析[J];知与行;2020年05期

刘源;论企业环境犯罪规制的系统化完善——以建构企业环境合规计划为重点[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02期

刘源;论企业环境犯罪规则的系统化完善——以建构企业环境合规计划为重点[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02期

林莉莉;张淑芬;优化环境犯罪治理机制[J];人民检察;2019年18期

王利宾;学科交叉视阈下的环境犯罪刑法规制研究[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李雪;我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8年07期

10

杨静;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年33期

11

李慧英;宋忠祥;应当构建环境犯罪法律责任体系[J];人民检察;2015年06期

12

李冠煜;环境犯罪刑事责任新论[J];时代法学;2015年05期

13

陈偲岚;浅论环境犯罪危险犯及其立法完善[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14

李振聪浅论我国环境犯罪规定的现状及完善[J];森林公安;2005年04期

15

唐士梅我国环境犯罪危险犯之立法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6

郭菁菁浅析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犯罪中的应用[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17

付立忠论环境犯罪的处置[J];现代法学;1995年03期

18

别涛;试论惩治对环境犯罪的类推制度[J];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06期

19

孟洪宇;李涛;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公安机关参与环境犯罪治理的路径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年期

20

毕聪;梁绥;尹健平;打击环境犯罪洗钱活动与监管启示[J];金融会计;2022年11期

21

程光;生态环境犯罪企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06期

22

蒋琼;贾良缘;环境犯罪生态修复性司法的适用研究——以桂林市司法实践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23年03期

23

公安部公布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J];中国环境监察;2023年04期

24

王振华;建立企业环境犯罪专项合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03期

25

公安部公布1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J];中国环境监察;2023年08期

26

王昉;欧洲刑警组织打击环境犯罪的挑战与应对[J];现代世界警察;2022年01期

27

李劲;辽宁省危害生态环境犯罪防治问题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05期

28

韩玫;环境犯罪防控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索——评《环境犯罪防控对策研究——基于全球化、一体化视野》[J];科技管理研究;2022年14期

29

李梁;田玉明;恢复性司法理念本土化应用的困境与对策——以环境犯罪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04期

30

舒丹;环境犯罪洗钱国际经验研究和对我国的启示[J];审计与理财;202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刘泉;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A];犯罪学论坛(第三卷)[C];2016年

陈开琦;环境犯罪中的相关问题分析[A];区域环境资源综合整治和合作治理法律问题研究——201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7年

何立国;对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李柏松;陈玉佩;李有安;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模式转型研究[A];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会议论文集[C];2023年

朱伟悦;企业环境犯罪治理合规建设——以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实践为视角[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方实践(2021卷)[C];2022年

尹兵;再议打击环境犯罪彰显检察执法公信力[A];2021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检察机关理论研究年会论文集[C];2021年

陈丽娜;浅析我国企业环境犯罪规则的系统化——以建构企业环境合规为切入点[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15卷——企业合规卷[C];2022年

赵秉志;中国环境犯罪的立法演进及其思考[A];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年卷)[C];2017年

赵秉志;中国环境犯罪的立法演进及其思考[A];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7年卷)[C];2018年

10

冯卫国;严密刑事法网 遏制环境犯罪[A];第八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1

胡平;王文一;论跨国环境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2

王俊梅;环境犯罪[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3

吴大华;邓琳君;环境犯罪生成及其预防对策论纲[A];犯罪学论坛(第二卷·上)[C];2015年

14

周卫平;欧盟国家环境犯罪与行政法之相关性理论探析——兼评德国刑法典中关于环境犯罪之规定[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15

戴露;我国生态环境犯罪的防控路径探索[A];犯罪学论坛(第三卷)[C];2016年

16

胡旭宇;崔苗;浅议我国环境犯罪的司法适用及法律分析[A];2014 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题研究——2015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7

陈建旭;环境犯罪的归责理论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8

李淑琴;有关环境犯罪刑事处罚的思考[A];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9

孙雅贞;环境犯罪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探析[A];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第十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0

熊姝丹;向群;生态环境刑法保护体系的构建——以可持续发展观为视角[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1

殷嘉蔚;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A];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2

廖华;从盐城水污染案看环境刑法的尴尬[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3

朱沅沅;跨境污染输出与跨境环境犯罪的防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4

何卫东;日本化学污染物的刑事限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5

周晓彬;社区环境安全犯罪“两法衔接”机制研究[A];犯罪学论坛(第五卷)[C];2018年

26

黄慧霞;广州市抢劫、抢夺犯罪空间特征研究——一种环境犯罪学视角下的探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7

田肇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刑法应对[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8

陈海宏;史小辉;惩治森林犯罪的非刑罚措施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9

吴国贵;陈泉生;环境刑事责任初论[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0

江海;类推在我国环境刑事责任中适用的基础和设想[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高玥;国际环境犯罪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年

热娜古·阿帕尔;环境刑事立法一体化模式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年

汪千力;生物安全视角下的环境刑法立法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年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年

周兆进;我国环境犯罪适用严格责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年

邓琳君;环境犯罪预防论[D];华南理工大学;年

金晶;我国环境保护刑事立法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年

杜琪;论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D];武汉大学;年

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年

10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年

11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年

12

牛忠志;环境犯罪的立法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年

13

王朝梁;中国酸雨污染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年

14

蒋涤非;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D];昆明理工大学;年

15

周峨春;环境犯罪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年

16

姜俊山;风险社会语境下的环境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年

17

李华;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王梓煜;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河南师范大学;年

赵丛丛;我国环境保护刑事立法的完善[D];辽宁大学;年

姜雪怡;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西北大学;年

贺丹丹;单位环境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年

王琼娴;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浙江农林大学;年

赵丽葳;环境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年

姚荣娟;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山东师范大学;年

武丽娟;论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D];湖南师范大学;年

程武;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年

10

郭静;环境犯罪治理中刑事和解适用性研究[D];西北大学;年

11

周辉;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年

12

胡家敏;生态环境犯罪惩治中适用恢复性司法研究[D];甘肃政法大学;年

13

马蕊;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新疆大学;年

14

谢添;环境犯罪案件取证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年

15

刘涵文;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年

16

钱家琛;环境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年

17

梁淼;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江西理工大学;年

18

陈雨佳;恢复性司法在惩治生态环境犯罪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年

19

李雅;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扬州大学;年

20

李雪玮;论我国环境犯罪中“严格责任”的引入[D];北京林业大学;年

21

于倩;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年

22

张晓庆;我国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理论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年

23

戴兵;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年

24

袁靖雯;论环境犯罪中相对严格责任的适用[D];上海师范大学;年

25

郄智伟;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河北经贸大学;年

26

贾上人;单位环境犯罪立法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年

27

王燕;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年

28

李文捷;环境犯罪侦查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年

29

范婷婷;环境犯罪处罚及追诉时效之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年

30

陈彦良;我国环境犯罪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吴艳荣;涉嫌环境犯罪移送公安[N];河北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庞卫坤 通讯员 王鑫;山西:严打生态环境犯罪 守护蓝天碧水[N];人民公安报;2022年

本报记者 曾芳洲 通讯员 刘倩 谢长荣;万安 靠前一步 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N];人民公安报;2023年

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彭遥凝;严打破坏生态环境犯罪[N];永州日报;2021年

记者 吴艺 通讯员 庄莉强;上海:剑指生态环境犯罪 守护绿水青山[N];人民公安报;2021年

记者 任莉;贵州公安公布10起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N];法制生活报;2022年

本报记者 刘邓 陈子薇;公益诉讼“亮剑”,有力震慑海洋环境犯罪[N];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

本报记者 阮仕喜;亮剑生态环境犯罪 守护祖国绿水青山[N];人民公安报;2020年

记者 杨春燕;全省破获涉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案件956起[N];西安日报;2019年

10

记者 吕贵民;咸阳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犯罪[N];陕西日报;2004年

11

通讯员 宁公宣 融媒体记者 朱静;打击环境犯罪情景剧再现忠诚警魂[N];南京日报;2020年

12

本报全媒体记者 戴佳 史兆琨;亮剑环境犯罪 共护蓝天碧水[N];检察日报;2019年

13

本报记者 彭栋 通讯员 孙敏;孝感铁腕亮剑整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N];人民公安报;2019年

14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丁绍华;我市开展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环境犯罪专项行动[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8年

15

记者 林嘉慧;联动执法治乱 严惩环境犯罪[N];佛山日报;2019年

16

记者 卢金增;山东:会签《意见》合力惩治生态环境犯罪[N];检察日报;2019年

17

沈轩;我省深入推进“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执法专项行动[N];法制生活报;2019年

18

王世锋;公判非法狩猎案件 震慑破坏生态环境犯罪[N];法制生活报;2017年

19

本报记者 翟兰云;“组合拳”精准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犯罪[N];检察日报;2018年

20

佛山日报见习记者 韦娟明 记者 林嘉慧 宋世伟;联动执法打击环境犯罪的佛山力度[N];佛山日报;2018年

21

见习记者 韦娟明;环保联动执法 严惩环境犯罪[N];佛山日报;2018年

22

记者 季张颖;今年全国已破环境犯罪案件3700余起[N];上海法治报;2018年

23

吴宗伦 宋秋菊 记者 吴显云;依法从严打击危害长江生态环境犯罪[N];四川法制报;2018年

24

记者 汤瑜;北京警方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环境犯罪[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年

25

记者 张瑜;山东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N];人民公安报;2018年

26

记者 祝文心 张瑜 通讯员 李强;发挥“利剑”威力 严打食药农资环境犯罪[N];人民公安报;2018年

27

国讯;公安部部署重拳打击食品药品农资环境犯罪[N];中国医药报;2018年

28

本报记者 关仕新;1月新法:护卫生态美景 严惩环境犯罪[N];检察日报;2017年

29

本报记者 郄建荣;“110”报警平台也受理环保举报[N];法制日报;2017年

30

本报记者 郄建荣;三部门出台办法统一环保办案标准[N];法制日报;2017年

美国博士 哲学,德国博士“博”在哪里? ——基于20世纪初《博士培养条例》的分析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德国大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大学不仅以丰硕的研究成果著称,也以其高质量的博士培养体制而闻名于世。德国的哲学博士可谓有口皆碑,成为不少国家模仿的样板,美国的博士培养正是在借鉴德国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美国学者威廉·克拉克说,“哲学博士在中世纪压根不存在,最终却伴随着‘研究者’这一学术界的德国征服者、知识界的英雄而降临现代。哲学博士的传播以及其生长的土壤——研究型大学穿越七大洋六大陆,成为欧洲殖民主义德国称霸时代的最后一幕”[1]

德国的博士培养模式通常被称为“师徒制”模式,即博士生在读期间,没有修课的要求,只是跟随其导师,在“博士之父”(德语中博士生导师的直译)一对一的指导下,完成其博士论文。这就是我们通常对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理解。在我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博士培养制度以来,一直也基本采用这种所谓“师徒制”的方式。

但是,这种博士培养模式近年来也受到不少批评,认为中国的博士生由于没有系统的课程训练,知识基础薄弱,缺乏较宽广的知识基础,应该学习美国的模式,即采用导师指导小组的方式,为博士生开设更多的课程美国博士 哲学,德国博士“博”在哪里? ——基于20世纪初《博士培养条例》的分析,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基础和学术眼界。而且通常认为,以德国为代表的“师徒制”已经过时,而美国的博士培养模式才是最佳的模式。

在此我们不禁会问,德国传统的所谓“师徒制”培养模式既缺乏专门的课程训练,又只是单一的导师指导,博士生的质量是如何能得到保证?德国的哲学博士的声誉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高质量的博士是如何培养出来的?美国的大学当年为何如此赞赏德国的博士培养制度?

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对20世纪初的若干德国大学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进行了分析,发现我们对所谓德国“师徒制”的认识很不全面的,甚至多有误解之处。本文的重点是考察《博士培养条例》在博士培养质量方面有哪些保障性措施,特别是在拓宽博士生知识基础和知识视野方面,有哪些制度性保障。当然,本文重点是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措施,至于这些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

一、关于德国大学的《博士培养条例》

根据西方大学的传统,大学通常享有一系列自治的权力,同样,大学内部各个学院也有其自治的权力,授予学位就是各个学院的传统权力之一。因此,德国大学各个学院都制定有各自的《博士培养条例》(),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都有自己的培养条例,同样,哲学院也有自己的博士培养条例。从各个方面看,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最为值得关注。首先因为哲学院包含众多的专业,现代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都汇集于此。其次哲学院可以说是现代大学的缩影,现代大学的诸多特征集中体现在哲学院中。哲学院的博士也就当然体现了现代博士的特征,美国的博士培养制度就是参照德国哲学院的博士培养制度建立起来的,所以美国的学术性博士均冠以哲学博士(Ph.D)的名称。

关于哲学博士授予的标准,在德国大学中长期没有相对统一的规定,因此差异较大。直到1901年,在普鲁士政府的倡导下,德意志诸邦达成协议,提出了共同的关于哲学博士学位的统一的最低标准。德国大学各哲学院在此后的一年内都根据这项协议对其《博士培养条例》进行了修订。因此,各大学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的表述在许多方面基本一致。具体说,《博士培养条例》通常对以下事项进行规定:

1、关于博士生的资格。通常规定,博士生必须具有九年制综合中学的毕业证书。综合中学()从19世纪初开始就一直是大学预备性学校,其毕业证书也一直是大学的入学证书。培养条例也规定,其他类型的中学如实科综合中学或高级实科中学的毕业生也可参加或可以参加特定学科的博士学位考试。另外美国博士 哲学,条例通常规定,博士申请人必须在本校注册修业最少年满三年。

2、关于博士论文。条例一般都对博士论文进行一般性规定,如博士论文应当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能反映出作者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必须达到出版的水平。条例一般也对博士论文的格式以及提交给大学的印刷版博士论文的数量进行了规定。另外,条例均要求作者出具经过公证的声明,说明所提交的博士论文系申请人独立完成。

3、关于博士论文的评审过程。条例对博士论文的评审过程有极为详细的规定,包括评阅人的选择、打分的等级说明、参与评阅投票的教师范围、论文修改及再次提交等。

4、关于口试。条例通常对博士口试的科目、考试的程序、考试的打分等级的规定,不少大学对科目及科目的组合可能都详细列举。

5、关于博士考试的费用。条例对博士考试的费用的数额、缴费的步骤以及博士证书的费用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博士培养条例》的规定中,关于博士论文的评阅和考试过程的规定,基本反映出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制度性基本要求与保障。

二、博士学位的定位

关于博士论文的学术要求,各个大学的表述通常都是两句话,一句是应该“具有学术价值”( ),另一句是能反映出作者“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对于这两句话,各大学的《博士培养条例》都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唯有哥廷根大学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其《博士培养条例》指出;“博士论文不包括翻译作品和主要以雄辩和文字优美见长的文章,也不包括只是关于宗教、政治、教育、美学等问题的个人意见,而不是就某一对象进行历史-批判的或演示性的学术分析”。[2]同时,《博士培养条例》一般对博士论文都有一项明确的规定,博士考试通过之后,论文必须正式出版,并且向大学提交一定册数的博士论文(通常为200册左右),大学才正式授予博士学位。

如果说关于博士论文学术价值以及科研能力的要求是软性的,需要由导师和教授们来判定的话,那么关于博士论文必须正式出版的要求,则是一项硬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德国的大学看来,博士论文不是用于学术训练的习作,而应该是一篇成熟的学术作品,应该对该学科的知识发展有所贡献,是“具有学术价值的”,具有出版价值。正如20世纪初著名德国高等教育专家包尔生所说,博士论文作为“学术研究的第一件样品”之所以必须正式出版,意在将其“交付学术界的评判”。[3]

三、全院教授集体把关

《博士培养条例》关于博士论文评审的过程,通常有详细的规定。通常规定,博士论文提交到学院后,由院长委托一名教授或多名教授进行审阅,柏林大学规定由两名教授举行评阅。受委托的教授需要提交评阅意见,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建议。如果是通过,还要给出具体的成绩,通常分为合格、良好、优秀和优异四档。然后院长将博士论文和评阅意见交给院内所有教授,他们每个人也必须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意见,并具体打分。经过所有教授表决通过后,候选人才能进入下一个程序,即参加口试。

由此看来,一篇博士论文是否能够通过,首先取决于两名评审教授的意见,其中一名当然是导师。同时,全院的教授都必须对论文打分和投票,而不是由人数有限的答辩委员会来决定。当时,柏林大学哲学院的教授达到50余人,小一点的大学也应该有20、30名教授,这么多名教授参与投票,这对博士论文的质量显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全院教授集体把关的制度,显然是博士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四、对宽广知识基础的要求

博士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论文通过之后,才能进入第二部分,即口试。论文和口试必须都通过,才能授予学位。关于口试的目的,莱比锡大学的《博士培养条例》有明确的表述,“口试的目的主要在于考察博士候选人在论文中所呈现的专业知识之外,是否在其专业以及相关专业中掌握综合全面的知识”。[4]换句话说,论文考察专门的知识以及对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能力,而口试则考察全面的知识基础。

根据各大学的规定,口试通常在三个专业中进行,包括一个主修专业()和两个辅修专业(ächer)。主修专业是重点,所以口试的时间一般定为1小时,而辅修专业则各半小时。院长指定3-4名教授举行口试,并邀请全院教授参加并打分。比如柏林大学规定,考官由4名教授担任,全院教授参加口试并参与打分。

关于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选定,原则上是博士生本人的自由。但各大学对于主修和辅修专业的搭配通常会做一些限定或规定。而这种限制则体现出博士培养的基本理念。比如柏林大学的《博士培养条例》规定:“主修为哲学专业时,两门辅修必须选择非哲学专业”。主修不是哲学专业,则两个辅修之一必须为哲学专业。[5]因此可以看出,柏林大学对哲学知识的重视,对系统和全面的知识基础的重视。

关于主修和辅修专业的名称,有的大学不在《博士培养条例》中罗列出来,有的大学则明确列出。比如哥廷根大学对哲学院考试的专业进行了列举。专业分两组,第一组为历史-语文学的考试专业,具体包括(1)哲学,(2)东方语言(可选其中之一),(3)圣经学,(4)梵文,(5)希腊语,(6)拉丁语,(7)中美洲语文学,(8)古代艺术考古学,(9)上古史,(10)印度日耳曼语或闪语比较语言学,(11)埃及学,(12)地理学,(13)德国语文学,(14)罗曼语文学,(15)英语语文学,(16)中古与近代史,(17)历史学辅助学,(18)图书馆辅助学,(19)近代艺术史,(20)政治学QS100名校留学,(21)统计学。

第二组为数学-自然科学专业,具体包括(1)哲学,(2)心理学,(3)数学分析,(4)几何学,(5)应用数学,(6)天文学,(7)物理学,(8)应用物理,)(9)物理化学,(10)地球物理学,(11)化学,(12)动物学,(13)比较解剖学,(14)植物学,(15)矿物学,(16)地质学及古生物学,(17)地理学,(18)国家学,(19)统计学,(20)农学,(21)农业细菌性,(22)农业化学。

同时,哥廷根大学对主修和辅修学科的组合有一定的硬性规定,比如当希腊语为主修时,必须选择拉丁语为辅修专业之一。如果主修为古典艺术考古学时,古希腊语或拉丁语必须为辅修专业之一。如果主修历史学辅助学,那么辅修专业之一必须为中古史或近代史。哲学和心理学不能同时被选为辅修专业。选应用数学为主修时,必须选数学分析或几何学为辅修专业。

有的大学或专业对辅修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给出一个选择的范围,比如耶拿大学规定,如果博士候选人选国民经济为主修,辅修的专业可以是(1)行政法,或者(2)国际法,或者(3)商法,或者(4)一般国家理论(政治)。[6]

图宾根大学则明确规定了主修和辅修不能组合的可能性,比如哲学和美学不能作为主修和辅修组合,古希腊语和拉丁语不能组合,德语和英语不能组合,印度学和普通宗教学不能组合,古代史和中世纪及近代史不能组合,古代艺术史和中世纪及近代艺术史不能组合,中世纪及近代艺术史与美学不能组合。[7]显然,这些规定是为了防止博士生取巧把两个相近的专业作为主修和辅修,并要求博士生一定要具备较宽广的专业基础。

显然,这种对于主修和辅修专业搭配的规定,既给博士生一定的选择自由,使其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基础、甚至跨学科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出于对不同专业知识的相关性或互补性的考虑,给予一定的限制。

五、对中国的启示

从德国大学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看,德国博士培养的模式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师徒制”模式,而且从相关的制度规定来看,德国模式正好避免了我们所说的师徒制所具有的各种弊端,比如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会受到导师的限制,或者说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只专注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会出现专而不博的倾向。

首先,在德国的“师徒制”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全学院的教授都必须评阅论文,并为论文打分,这就意味着,导师个人的意见受到很大的制约。导师对博士论文的评判标准不能与其他教授相去太远,他必须站在全体教授的立场上来评审自己博士生的论文。每一篇通过的博士论文,显然得到了哲学院内10余个乃至20余个专业教授的认可。在这种全院教授集体把关的制度下,导师显然不可能完全按照个人的判断来评审博士论文。

其次,德国博士考试的口试在主修和两个辅修专业进行,这对博士生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说博士论文考察的是博士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话,那么博士口试则能够保障博士生在本学科(主修专业)和相关学科(两个辅修专业)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正如包尔生所说,博士口试也在于考察博士生的“基本的学术素养”(- )。[8]柏林大学等大学把哲学规定为非哲学专业博士生的辅修之一,哥廷根大学对相关专业主修与辅修之间关系的规定,无疑为博士生的宽广的知识基础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提供了保障。

总之,在德国的“师徒制”博士培养模式中,教授集体的把关的做法避免了导师个人评判可能会出现的偏差,同时,关于主修和辅修考试专业的规定避免了博士生只专不博的可能性。而这两点也正是美国大学在引进德国博士培养制度过程中极为看重的环节。众所周知的美国博士培养模式的特点,如指导小组制和通过相关专业课程训练而形成的宽广的知识基础,完全来自德国,只是把德国的结果把关的做法,变成了过程把关的制度。

与德国19世纪以及美国当今的博士培养制度相比,中国的博士培养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在我们的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对博士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的要求,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们的博士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但实际上,在评价博士论文时,教师们往往主要看重第二和第三条,特别是第三条,学术创新成为博士论文最核心的要求。相比之下,第一条,即“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却得不到重视。或者说,“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要求由于难于界定和说明,或者由于伸缩性较大,实际上难以给予明确的评价,所以这一条重要的规定往往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难以真正落实。按理说,我们的综合考试具有考察博士生学科知识基础的功能,但综合考试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任意性,难以起到考察博士生专业知识基础宽广与否的作用,更无法用于考察博士生的跨学科的知识状况。

众所周知,宽广的知识基础往往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如果宽广的知识基础难以真正落实,那么博士的创新能力或博士论文的创新也就难以落实。根据现有的调查与研究,我们的培养单位虽然十分重视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基础知识不够宽广和扎实,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或者博士论文在创新方面,都显得不足。这显然与我们缺乏相应的为博士生打下宽广的基础理论以及跨学科知识基础的制度保障有关。因此,要解决“博士不博”,博士生创新能力欠缺、博士论文缺乏原创性等问题,首先应当从制度上把对博士的“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这一基本要求落到实处。在此,德国大学100年前的经验看来仍然有可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Otto Schröder (Hg.), Die ürde an den äten . Halle 1908

Flämig (Hg.), des , ; : 2. völlig ü.u. erw. Aufl. 1996

Ch. (Hg.), , Titel, . und vom 13. bis zum 21. . Basel 2007

[1] Clark (1992). On the of the of . in , 5, pp 97137

doi:10.1017/

[2]施罗特 (Otto Schröder)编:《德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Die ürde an den äten ),1908年版, 第35页。

[3]包尔生( ):《德国大学及大学学习》(Die äten und das ä), 1902年版,第429页。

[4]施罗特 (Otto Schröder)编:《德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Die ürde an den äten ),1908年版, 第62页。

[5]同上,第16页。

[6]同上,第53页。

[7]同上,第80页。

[8]包尔生( ):《德国大学及大学学习》(Die äten und das ä), 1902年版,第429页。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博士生培养,2017年05月23日

美国留学博士网,更新!美国博士申请时间规划详细解读

申请美国博士是很难的,因为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背景,还要掌握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心理。美国博士留学申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材料要完备,还要掌握宏观大局,下面金吉列留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美国博士留学前请先弄清楚申请时间。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网申截止日期最早在11月

美国硕士最早的截止时间是11月份,比如坐落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1月1日,耶鲁大学的LLM(法律硕士)专业的截止时间是11月16号,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机械工程、比较文学等专业的截止日期是11月30日。

申请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同学要把握好截止时间,不过,11月份截止的院校和专业并不是很多,截止高峰集中在12月和来年1月。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时间TOP 50院校:12月-1月

美国TOP20的名校都会在12月迎来申请截止日,比如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等。虽然在这些超级牛校中美国留学博士网,更新!美国博士申请时间规划详细解读,各个专业的申请截止日期都不一样,但是基本上都在12月份这个范围内。

另外,一些排名稍微靠后的院校的王牌专业截止日期也在12月份,比如亚利桑那大学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印第安纳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密歇根大学的机械工程博士的截止日期在12月15日。

总体来说,12月截止的院校一般都是超级名校或者是普通院校的著名专业。这些学校和专业大多是中国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选择,所以这些院校12月的申请处理工作非常繁忙。建议学生提前准备好申请材料美国top30名校留学,提前递出材料,以免截止日期到来而慌乱。同时,12月还有美国最大的节日圣诞节,为避开节日假期,学生最少应在圣诞节之前一周把材料全部寄送到学校。

在1月份美国留学网申截止日期的院校中也有不少名声很大的院校,包括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TOP30名校。其中,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的截止时间是1月4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月10日。康奈尔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截止日期是1月15日。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时间TOP 50-100院校:2月-3月

12月和1月各大名校纷纷关闭了院校的申请,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赶上,是不是就无缘美国院校了?当然不是!2月和3月仍然有一部分学校还可以申请,而且数量不少。比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拉华大学,罗格斯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 克莱姆森大学这些排名前一百位学校中很多专业的美国硕士申请截止日期甚至晚到三月份。如果你在攀登巅峰院校时受阻,还有足够的时间冲刺中间学校。

尾声:3月-5月

3月之后仍然有一批学校申请截止,包括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和里海大学的部分专业美国留学博士网,排名一百位之后的学校截止日期在5月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美国医学博士申请,美国留学医学博士的条件

美国留学医学博士的条件申请美国医学博士一般均需提供TOEFL成绩。MCAT是几乎所有美国医学院都要求美国博士留学申请者提供的入学考试。如果考生申请美国医学博士的目的是为了从事医学研究,也可以向院方提供GRE成绩。对一般的申请者而言,本科GPA3.0以上是美国医学博士申请的必要条件。

申请美国读文科博士,海外博士申请递交网申后多久能拿到offer? 没有语言成绩能不能后补

美国是非常看重申请人的综合实力的,如果申请人没有相关的科研经历,那么申美国博士是非常难的。申请香港博士没有语言成绩,可以后补吗?就拿25fall香港博士申请来说,12月网申结束之后,同学们在2月份,大概春节前后把语言成绩补上,对下录取通知的时间影响最小。递交网申之后,多久可以拿到录取结果?

美国 博士申请,怎样申请美国博士留学?

申请美国博士留学的条件:美国留学的博士申请和国内的博士申请不一样。在中国获得本科学位后,每个人都可以申请美国的博士学位。如果你是本科生,申请美国留学后在学校读硕士+博士或者直接读博士,一般5年就够了。

美国博士生录取,听前“招生官”揭秘美国博士录取内幕!

很多人都说美国博士录取是委员会制度。来听听张学姐给大家揭秘美国博士录取委员会如何运作的吧!美国大学的博士招生委员会是怎么运作的?美国博士录取委员会里都有谁?

美国硕士转博士容易吗,曾身家500多亿、阳光帅气的博士男孩是如何从人生巅峰走向破产的?

帅气阳光、多金多才、年少有为、白手起家、亿万身家羡煞了多少人?他创立的科技公司令无数风投大佬为之疯狂,排队投资,巅峰估值500多亿元。刘自鸿作为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他的宏大愿景、他的人生情怀以及他的开挂式开局光环救不了柔宇科技破产的最终命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