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的看法,真要接回中国来也行,回老家有个念想美国top30名校留学,挺好。但别花中国纳税人一分钱,按外国人待遇处理身份上的法律问题。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没在中国工作纳税的美国公民,没有权利享受中国社会的福利。
1.先来盘一盘孙博士的人生经历。
-1969年,孙博士出生在江苏江阴。-复旦大学物理专业本科生。-据复旦大学教授施郁所说,孙博士85年进复旦少年班,19岁时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于赴美,该项目由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办。
-孙博士在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后学业。-孙博士自称90年代遇到一名中国单亲妈妈,被结婚骗了绿卡,随后就离婚了。-孙博士称骗婚让他受到的打击很大,工作生活乃至人际交往都无法正常进行,出现精神问题。
-2007年孙博士开始流浪,过上了类似于讲师的街头打野生活。
2.网络争议焦点之一,是不是公费留学?
-是公费留学的可能性不大。-孙博士参与的计划,是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项目,中方负责组织考试,美国校方负责出奖学金。-清华大学校史馆收录的名为《李政道与中国赴美留学生项目》提到,第一批研究生共127人,全部享受美国提供的公费待遇。
-清华大学文件还提到,“凡被接收的中国留学生都是该校的正式研究生,生活费、学费和医药费等美国公费博士,全部由校方负担,直到该中国留学生得到博士学位为止”。
3.从钱的角度出发,能不能说“美国出钱了,所以留在美国理所应当”?
-仅从道德上讲,绝对不是。
-李政道设立项目的目的,他亲自解释过多次就是要学生们学成后回国建设祖国。
-清华大学校史馆收录的文件中,提到了李政道给学生的信件:“这次你们考试成功,充分表现了中国的高等学校有很好的水准,而将来你们学成回国后,可更快地提高各大学和研究院的质量,使之超过世界水平。科学基础好,工农业也可以随之发展。祝你们前途光明——李政道,于纽约,1980年12月13日。”
-根据新华社2019年12月6日,名为《40年前,李政道在中国这样“植树”》的报道,李政道说过,他对当年祖国面临人才断档的危机深感忧虑美国公费博士,华人博士流浪美国街头16年,竟然有人说要接回中国?,为加快祖国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最好让学生们到美国一流学府深造。
-显然,李政道设立这一项目是为了中国培养人才,而不是为了向美国输送中国学术移民人才。
-有些人当然可以说我一分钱没花国内的,全花的美国的,当然要留美了。可问题在于,如果没有中国学界和李政道组织工作,根本就没有留美的可能性。
-当然可以追求个人在美国的小确幸,但也要意识到那个年代为了让这种小确幸产生,许多曾经的仍在中国的同志,对留学生报以学成归国建设国家的期许而努力展开工作的同志,白白付出了一些艰辛。得了便宜还卖乖,大可不必。
-项目留美回国的人都有很多,张朝阳就是回国的
4.焦点争议二:叛国问题-入籍美国的宣誓词很明确,放弃对以前所属国和政权的忠诚,必要时为美国扛枪。
-中美面临潜在战争风险,中国出生的现美籍华人,如果遵从誓言加入美军,将枪口对准中国,视作叛国毫无问题。
-孙教授不是武装人员,并非军事项目研发人员,甚至由于流浪多年也没有纳税义务,“每一分税款都会化作射向中国的一发子弹”的可能性较低。
-真要说叛国,那人家也是基本上没啥危害性的。而且流浪汉这种身份,还是反过来吃美国社会基层治理的。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中国出生的美籍华人危难当前支持中国,甚至背叛美国转投伟大社会主义的。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是钱学森。互联网时代,反华润人多了去了,这帮神奇生物没啥统战价值。
-至于像余茂春这种真反贼,可能把这种蠢货留在美国反而对美国社会危害性更大。
5.孙博士的定性
-很常见的,在美国做错了决定的落魄中年人,一落到底。
-美国社会没有很强的兜底机制,进入下坠通道后,很快就上街打野了。
-遭遇值得同情,但同情并非无价,中国不该为美国社会治理失败兜底。
-中国民政部门如果真帮了,改天美国人造个议题:中国政府干涉美国内政,街头问题也是内政,你咋办?
-孙博士如果回来,按照中国法律,该咋办咋办,不该给予特殊化待遇。
-谁愿意为孙博士接风洗尘甚至养老,花他自己的钱我管不着,别花纳税人的钱就行。
-飞黄腾达了就是美帝人才培养牛逼,穷困落魄了就是中国人不能见死不救,道德绑架给爷滚。
美国公费博士,同窗谈“复旦留美流浪博士”:女同学听说后流泪,有人愿捐钱接他回国养老
日前,一名博主在网络上发布“复旦留美博士流浪街头”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被拍摄的男人自称54岁,毕业于复旦大学,赴美国读硕士、博士,并留校读博士后,还曾在华尔街工作几年。因为精神问题,2007年,他开始在街头流浪,前半生的身外之物一件一件丢失、零落。
16年来,他居无定所。最早,他会到教会领取一些钱财和食物,能睡在廉价的网吧,10元包夜。但后来,这笔钱对他而言也变得昂贵,天气冷时,他会住在地铁站,更多时候,他睡在街头屋檐下。
博主王探长经朋友介绍见到他时,他头发花白,略有些凌乱,牙齿松动脱落,难以咀嚼,只能吞咽食物。当王探长提出想要帮助他,找个收容所,或是找份工作,他重复了三四次:“让我休息休息,我能找到工作。”
视频发布后,其不同时期的同学均辨认出,视频中的男人是孙先生。据媒体报道,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纽约)联络人向记者确认了该男子的身份。1月5日,孙先生高中同学魏明(化名)告诉九派新闻,孙先生的家人也已确认其身份,按照合理程序对其进行安置,“征求个人意愿再定下一步”。
九派新闻联系到孙先生在小学、高中以及复旦少年班时期的同学,由他们的回忆拼凑出孙先生学生时代的面貌。
[1]高中6门课4门满分
虽然是同学,但大家与孙先生鲜有交集,知之甚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一直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是“别人家的小孩”,是绝顶聪明的“学霸”,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同学们的骄傲。
张平(化名)和孙先生小学同班、初中同校。在他的记忆中,孙先生在小学担任大队长。他可以和大家玩到一起,在家学习时则是“高度自觉、认真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孙先生出国后,他们失去了联络。直到今年1月2日,张平看到别人转发的一条视频,画面中的男人虽然变得苍老、饱经风霜,但他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老同学。“说话的语气没变,理好发,牙齿治好,打理一下和年轻时差不多。”
魏明是孙先生的高中同学,也是长泾镇同乡。在1984年的夏天,他们一起考进江阴市最好的高中——南菁高级中学。只做了一年同窗,第二年,孙先生就被复旦少年班录取,离开了南菁高中。
孙先生的成绩实在耀眼,魏明记得,在一次期中考试,孙先生“6门课能考4门满分”。“他智商极高,各科都很平衡,不只是在物理上很有天赋。”魏明的记忆里,孙先生不太爱说话,但眼里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魏明记得,整个年级考入复旦少年班的只有两人,全在他们班,孙先生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少年班选拔极其严格,魏明当时甚至没有参加考试的机会。“他太聪明了,当时有很多聪明的同学,但和他比,都自愧不如。”
南菁中学负责校友活动的老师也说,在学校档案室里看到了孙先生一个学期的成绩,“很厉害”,还有班主任写的评语。他说,孙先生在南菁只读了一个学期,任学习委员,和他一起考上复旦少年班的同学是当时的班长。
[2]女同学看到视频后忍不住流泪
魏明和孙先生在高中以前并不认识,老乡的关系也没有让他们更亲近。魏明印象中,好像整个班都没有和孙先生关系特别好的同学。视频里的孙先生似乎比他学生时代更乐于表达。“我感觉他现在谈话很坦然,以前比现在还要沉默寡言。”
对魏明而言,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后,也曾有过一段艰难的时光。当时他习惯说长泾镇方言,老师用江阴话上课,他连听都听不懂。虽然同属于吴语,但仍有很大差异,“很土,我说话别人也觉得难懂。”
大概用了半年,魏明才渐渐听懂江阴话,能和同学沟通。他和孙先生口音相近,回想起来,或许当时的孙先生也曾和他遇到同样的困难。但少时的他们,并未尝试过主动和对方交流美国公费博士,同窗谈“复旦留美流浪博士”:女同学听说后流泪,有人愿捐钱接他回国养老,除了放假回家可能会遇上,他们鲜有交集。
1月2日下午,孙先生在美国街头的采访视频被发到南菁中学的校友群,随后流传到魏明所在的班级小群。
视频末尾,孙先生用英文做了一段自我介绍。所有信息都符合,除了字幕中写他姓吴。同学们反复听了几遍,最终认为是他按照英文习惯,将姓氏置后,而翻译误读,将名字的音当做了姓。
即使在信息还没对上时,魏明就“基本百分之九十九确认”,这是他的同学。当有人找出孙先生学生时期的照片,大家更加确定。
2017年,南菁中学87届4班毕业三十年同学聚会上,同学们就听说孙先生在美国失联,连家人也联系不上他。但当时大家只是知道他近况不佳,却没想到会这么糟。魏明说,有些女同学看到视频后忍不住流泪,和孙先生同时考上复旦少年班的同学则表示,愿意捐赠一万元,接他回国养老。
九派新闻曾试图联系这位和孙先生一起考上复旦少年班的同学,听说他如今在上海生活,经营一家上市企业。
1月2日晚,他接通了记者的电话,却不愿意多聊。他只是说,如果确认视频中的男人就是孙先生,且他愿意回国养老,他们会发起募捐。
[3]校友形成全套救助方案,是否回国取决于孙先生自己
1月3日,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纽约)联络人告诉九派新闻,初步确认,视频中的男人就是校友孙先生,已有校友会同学开始着手组织联系并帮助他。
张先生(化姓)是孙先生在复旦少年班的同学,他说,在看到孙先生的视频后,校友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群聊,包括孙先生的老乡、在不同时期的同学、在美国的朋友等。
5日下午,他告诉九派新闻,现在对于孙先生已经形成全套救助方案,“不管是经济支持,人力支持,还是法律、医学,所有都到位了。”
孙先生的身份证件是否丢失还不清楚。如果丢失,首先需要做的是补办证件。接下来QS200名校留学,他们会为他申请失业补助、医疗保险,他可以接受美国公费医疗。
受到大众关注后,孙先生目前仍然露宿街头,常有校友去看望,并送去生活物资。有三四位同学表示愿意为他提供住处,不过需要一定时间准备。“不管是住在医院、酒店还是民宿都可以,但目前更紧要的问题是医疗救治。”
张先生说,在帮助孙先生的校友群里,有来自各个专业的人士,“复旦医学院也很强,这方面的专家都已经准备提供帮助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未来,孙先生是否回国,取决于他个人的意愿,目前还没有和他详谈。
张先生回忆,在复旦少年班的同窗岁月里,二人都是“小朋友,有点害羞”,少有交流。再次通过视频看见孙先生,他说话时眼里依旧炯炯有神,十分专注。
“他当年是拿到李政道奖学金去美国美国公费博士,这在1988、1989年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时候中国一穷二白,中美差距几乎是一百倍,我们同学去美国时,身上只有几美金。”张先生说。
校友们曾经查阅过孙先生在美国期间发表的全英文论文,共计20篇,发布时间从1992年至1997年不等。“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张先生说。
2004年,曾有同学去医院看望过孙先生,当时他为精神问题所扰,会出现幻觉,彼时他还没有开始流浪。
前一天,一位同学和孙先生见面,和他讨论到物理学中关于粒子散射的计算公式,而孙先生竟然还能准确无误地记得,“我是学物理的,我都早忘光了。”张先生说,那是一个非常专业、前沿的公式,他感叹,“简直是奇迹一样的事。”
九派新闻记者王佳箐
美国钢琴表演博士,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李涛博士.pdf
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 :李涛博士- : Dr. LI, Tao李涛,音乐博士,旅美钢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作曲与作曲理论家、音乐评 论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 The 。先后钢琴师从 吴乐懿教授、赵晓生教授、周士瑜教授;作曲师从贾达群教授、尚德义教授;随后李涛博 士受邀于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 The 进行钢琴演奏博士的深造及对“贝多 芬奏鸣曲专题”的研究,导师 Prof. Matti 。2013 年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参加美国哈 佛大学音乐系学术研讨会 “2013-:rd”(唯一 华人代表)。同年,李涛博士的音乐天赋被美国认可被授予 “ 具非凡能 力的杰出人才”的荣誉。自 2002 年至今在上海创办“李涛音乐艺术中心”(又名“波涛音 乐艺术中心”);2013年在纽约建立“美国新概念教育集团美国李涛博士国际音乐艺术中 心 U.S.A. NEW INC. U.S.A. DR. TAO LI MUSIC ART ”担任董事长。
现任“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副院长、“全球未来领 袖组织”(美国总部)副主席、以及担任美国运时教育集团亚太地区执行总裁。2014-2015 主办“中美艺术文化交流展演活动 U.S.- AND ” 。2015 年担任“CCTV 青春中国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美东地区才艺选拔的 总策划及艺术总监。2015 年 8 月受美国华仁协会(CAFC)邀请担任“第三届金牡丹艺术节” 国际音乐大赛评委及艺术顾问。2015 年 9 月受美国纽约国际舞蹈学校 ( OUT)邀 请担任“首届中美国际舞蹈节”艺术总监。2016 年 1 月特邀纽约《金猴闹新春》春节晚会 嘉宾。2016 年 1 月总策划“2016 联合国爱地球春晚暨未来领袖才艺大赛”担任总导演及艺 术总监。李涛博士受邀成为国际女音乐家协会(IAWM) 、英国皇家音乐协会(RMA)、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学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特聘为美国纽约 Inc. 和 – 荣誉艺术顾问、美国音乐公开赛 USOMC 中美选区教授专家组评审、北京现代管理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交响音乐季组委会学生作品办公室主任、第五届世界孔子学院大会文艺晚会音乐统筹、青春中国大型国际 系列比赛活动总决赛评委、CCTV 大型文艺晚会音乐总监、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上 海音乐学院)、中国人物传记学会终身荣誉理事。
2010 年李涛博士艺术简历特邀被载入“辉 煌人生丛书”开篇之作《共和国功勋人物风采》(历史足迹篇) 。李涛博士 曾获法国国际钢琴比赛大奖、香港钢琴比 赛专业组一等奖,以及荣获多项国内国际钢琴、作曲与 作曲理论、学术论文的专业比赛金奖和一等奖;多次获 得“傅成贤音乐纪念奖学金” (曾受过此奖学金资助的 音乐家包括郎朗、李心草、廖昌永、黄英等)美国钢琴表演博士,并入选“钢 琴诗人”傅聪先生大师班;多次应邀参加 CCTV 、CETV 大型电视文艺晚会荣获表演金奖,收录 VCD 和 CD,及受 邀参加“纽约春节晚会”与 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 奏曲《黄河》。多次在国内国际应邀举办钢琴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学术研讨会、大师班讲 座及各类型赛事评委等 ,即在美国著名学府 、 of Music 、 of Music 等,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 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吉林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及香港、澳门、鼓浪屿、江苏、江西、安徽、西北等高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及举办音乐会。
2002 年与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教授演出《黄河大合唱》专场音乐会并出版发行VCD 和 CD ;2005 年与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教授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专场音乐会;2006 年举办“纪念莫扎特诞辰 250周年”和“中-奥建交 35 周年”暨“《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首发式”钢琴音乐会及签售仪式;2007 年出版专著《钢琴音响的乐律学研究初探》;2008年邀请共同编写大型辞书并出版《中国交响音乐博览》;2010年邀请共同编写大型辞书并出版《中国钢琴音乐博览》等。2010 年荣获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颁发的《2010 年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演出》荣誉证书;2011 年荣获 CCTV 《辉煌中国全国艺术精英 电视盛典》大型电视文艺晚会 “表演金奖”;2012 年荣获 CCTV 《青春中国大型电视文艺晚 会》“优秀编导奖”等。李涛博士创作的各类型声乐器乐作品、学术论文和音乐评论,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学术 交流及演出,均在全国各音乐核心刊物上发表获奖美国钢琴表演博士,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李涛博士.pdf,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上海音乐学 院 《音乐艺术》、《黄钟》、《音乐创作》、《音乐周报》、《歌曲》、《上海音讯》、《奏鸣》等, 并屡次获得一等奖:2006 年创作艺术歌曲 《依恋你,西部高原》荣获全国词曲新作征集大 赛“晨钟奖”(排名第一)并邀请参加 “2007 年春节晚会”及 “上海音乐学院80 周年校庆” 音乐会;2010 年创作合唱《追逐梦想》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生典礼”主题歌;2007 年 学术论文《钢琴音响结构之分析——三律并存方式》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 等奖;2009 年学术论文《“多重结构”思维及其分析理论——陈怡 〈第二交响乐〉结构分析》 荣获“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论文评选博士组“一等奖”;2012 年受邀参加中美“首届音乐 分析理论大师班”颁发荣誉证书等。
李涛博士长期从事钢琴演奏、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她长期活跃在 国际国内各大音乐院校、音乐厅、大型舞台进行独奏、重奏、协奏的音乐会演出,与多位 著名指挥家、乐团、演奏演唱家合作,受到专家的高度赞扬。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于润洋教授称赞 “李涛的演奏在不同作品的音色处理上有特殊敏感的知 觉,触人心弦,能够弹奏出真正钢琴的音色,赋予作品新的灵性。”及导师 Prof. Matti 多次对李涛演奏的钢琴音色给予高度的评价 。她长期以来教授的课程:钢琴专业主课、钢 琴风格演奏与教学、钢琴音响研究、作品与曲式分析、现代音乐作品结构分析、西方音乐 作品鉴赏、西方音乐史、歌曲创作、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复调、配器等。李涛博士作为钢琴演奏与教育专家从事钢琴专业教学长达二十多年之久,桃李满天下美国top30名校留学,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钢琴学生,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屡次获奖,并考入国内国际专业音乐学府, 以及在各个岗位进行音乐教学的工作。2010 年起至今连续荣获由文化部、世界文化联盟颁 发的“伯乐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教授的中美学生多次荣获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 等地各项奖项) 。多次应邀出访美国及欧洲十一国 (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荷兰、 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