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一类行业门槛非常高的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这一专业堪称最难转入的专业,只要高考报考中没能录取到这一专业,基本就断了学医的可能性了。想要在大学期间再转专业或者靠研究生跨考到临床医学的专业都几乎是条死路,根本就连机会都没有。但国内医学最高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却为这道“天堑”破开了一道口子,即便本科学的是其它专业,也能在研究生阶段转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学医,并且还能硕博衔接,毕业就是博士!这,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试行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4+4)(以下简称“试点班”)。
这一试点班是基于国家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最新政策,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于2018年开设的,2019年正式开班。它并不招高中毕业生,而是专门面向非医学专业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本科毕业生学习临床医学,以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经多重考试录取后,这些学生将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4年医学专业的学习,这4年中,他们将会经历中国最严苛的医学教育,并在这里成长为一名医学博士。
事实上如今国内学生都需要在高中就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只是此时许多人对各种职业的认识还基本为零,并不知道这些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因此在大学期间才有转专业的说法,算是给了学生第二次选择人生的机会。但临床医学由于其专业壁垒太高美国医学博士条件,非医学本科生也能拿临床医学博士!协和医学院试点美国top30名校留学,仅15校能报考,却基本不会给学生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原本那些错过了高考机会的优秀学生就真的是从医无望了,但协和实验班的出现给了他们一线希望。从从另一方面来说,近些年来医学教育也在谋求学科融合,培养高级复合型“新医科”卓越医学人才,正需要一些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加入。
当然,要想半路出家,在研究生阶段追赶上那些已经学了5年的医学生并不容易,因此协和的实验班在选拔标准上也非常严格,优中选优。
首先就是在院校选择上。本科必须就读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大学,或U.S.News全美排名前20名的文理学院(以含招生年度前5年内的排名为准)。根据学校2025级本科毕业生冬季批次招生简章,符合这一标准的高校一共有190所,其中国内高校只有15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可以说这些大学就是国内在各大榜单中综合排名前15名的顶尖大学了,连985都有很多没能入选。
其次是对学生的要求。报考学生必须在本科阶段修读生物、化学、物理、数学、逻辑思维与写作、人文社科等学科课程,且总学分需要≥70。在语言方面则需要通过CET英语6级或相当水平的英语能力考试(包括托福和雅思;考试成绩要求:CET英语6级成绩不低于515分,或托福成绩不低于102分,或雅思成绩不低于7.5分)。同时考生还需提供具有不少于40小时医院/社区卫生/医生诊所/康复医疗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并提供证明和服务单位的评价。
最后是选拔流程。由于这个实验班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因此招生人数很少,2025年冬季批次的招生计划仅有45人。想要获得这个报名资格,除了以上两方面条件外,在申请的时候还需要得到3名推荐人的推荐信,其中必须包括1名申请人的大学任课教师和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或相当教职)以上职称的推荐人。报名之后先进入初审环节,初审通过后进入复试阶段,采用笔试+多站式考试+专家面试的形式,重点考察医学预科相关的基础知识、英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复试通过后,还需要进行体检,这里还需要注意,除了色盲、色弱、听力障碍等常见的不能学医理由外,视力太差同样也通不过体检。
而在正式录取之后,也并非就可以安枕无忧地直博了,它还设置了严苛的分流淘汰机制。实验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末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严格的分流机制,全部合格者可以正式进入医学博士(M.D.)培养计划;不合格者将不得进入医学博士培养计划,但可选择转入科学博士(Ph.D.)、科学硕士(M.S.)培养计划或退学。
其实非医学专业本科生在本科转读医学的培养机制在国内很新鲜,但在国际上却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美国的所有医学院都是不招本科生的,想入读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本科毕业或具相同学历才可以进入医学院学习。也就是说如今我们觉得稀奇的这种模式实际上在美国是一种常态,相反在本科就开始学医对美国人来说才是稀奇事。相对于国内高校纷纷开设医学院进行本科医学教育,美国在医学教育上实行的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而国内探索这种精英教育的也不只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家,还得算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4+4’”,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巴德年医学试验班”。这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样,仅展开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招收本科毕业生。而浙江大学又更特殊一些美国医学博士条件,它的“巴德年医学试验班”是在本科招生的,但学生的前4年并不在医学院上课,而是在浙大竺可桢学院学习,获得非医学类本科文凭。同时还要完成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化学等33个学分的医学预科课程,然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不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并不限制学生的报考专业,也就是说即便是文科生,也有机会获得它们的医学博士学位,但浙江大学由于是在本科招生,因此还是必须物理和化学双选,文科生不能报考。
不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4+4”模式,还是浙江大学的巴德年实验班,都推动了医学教育与多学科的融合,是对医学教育领域改革的有益尝试。
美国金融工程博士申请,【DIY教程】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指南(TOP200院校录取数据+排名+文书范文+面经)
小库已经将上述资料做成彩蛋,彩蛋获取方法见文末。
5、美国金融工程专业申请注意事项
专业背景:金融工程是非常数量化的学科项目, 所以喜欢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学校会有先修课程 的要求,要求申请人有数学,统计和计算机方面 的扎实基础。
工作经验:金融工程专业偏爱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像加州伯克利,加州洛杉矶的金工项目就是主要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开设的。申请者最好要有相关工作经验,实在没有的话也一定要有相关实习经历。
申请难度:开设 MFE 的学校不是太多,而且申请人又很多,所以竞争非常 激烈。MFE 喜欢理工背景的学生(当然每年也有金融经济背景 的学生被录取,但都是很优秀的,或者选过很多数学课),申请者最好有非常高的 GPA,G/T 成绩,并且有金融方面的实习 经历和出色的个人陈述等等。
考试篇:
找到目标院校后,根据学校要求,考出托福/雅思和GMAT/GRE成绩是你唯二要做的事情,同时务必要在申请当年的6月份之前考出必须的成绩。关于这几项考试,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几个链接。
申请材料篇:
文书材料:
1、PS/ESSAY
这个绝对是整个美国研究生文书书写过程的重中之重。其实如果你能在文章中说服别人为什么你要申请MFE,而且理由能使人,那么绝对有不少的起码是2nd tier的MFE学校会录取你。再强调一次,文章不要写偏了,你申请的是MFE,所以你就要围绕为什么你要申请它,你的能力和性格为什么适合做quant来写。不要去写什么什么你参加了和这个毫不相关的什么活动啊之类的!请记住,文章是给你展现你Pro.方面的,不是拿给你炫耀你多优秀多全面的。
如何准备PS,请看下面的推文:
小库准备了美国金融工程专业硕士ps范文4篇,已经全部做成彩蛋,彩蛋获取方法见文末。
2、推荐信:
美国大学金融工程硕士的申请,通常需要申请者提供2封推荐信,极少数学校要求推荐者提供3分推荐信。推荐信是从一个对申请者熟悉和熟知的人的角度对申请人进行公正的评价和证明。一封好的推荐信可以让申请者的申请道路更加光鲜。所以在申请的材料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对待推荐信的写作。
如何准备推荐信美国金融工程博士申请,【DIY教程】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指南(TOP200院校录取数据+排名+文书范文+面经),请看下面的推文:
小库准备了美国金融工程专业硕士推荐信4篇,已经全部做成彩蛋,彩蛋获取方法见文末。
3、CV:
如何准备CV,请看下面的推文:
整个文书部分的资料整理彩蛋如下,获取方法见文末。
申请递交:
每个大学的官网都有很详细的申请递交的流程说明,如果这些你自己搞不定,就别DIY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美国各个大学申请截止的时间并不相同QS200名校留学,从11月1日到次年的2月份不等美国金融工程博士申请,但绝大多数会在12月31日前截止,请一定要在截止日前递交,下面的大表里有美国院校中所有金融工程专业硕士的截止时间。部分截图如下:
完整美国所开设金融工程硕士的院校的截止日期要求已经全部做成了彩蛋,彩蛋获取方法见文末。
此外,对于网申,小库还准备了如下的推文:
面经:
面对美国金融工程硕士专业申请非常激烈的局面,任何一个以严肃态度对待申请美国金融学硕士的中国学生,都应当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准备美国金融工程硕士面试。准备了如下学校的面经,供同学们参考。已经全部做成彩蛋,彩蛋获取方法见文末。
签证:
签证环节同学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推文:
彩蛋来了
↓↓↓↓
本期彩蛋:
1、TFE TIMES 对金融工程研究生项目排名大表
2、美国最佳工学院排名/最佳商学院排名大表
3、完整美国中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院校的录取要求(专业名称、本科专业要求、截止日期、托福/雅思、GMAT/GRE及GPA要求,以及其他重要信息)
4、各类文书材料:PS/推荐信/简历/essay写作模板
5、6所美国大学金融工程硕士面经总结
6、其他
彩蛋获取方法
↓↓↓↓
美国医学科学博士,华西女博士自述:在轮椅上探索科研之美
我叫赵倩楠,1990年初夏的一天,出生在东北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2009年,我高分考入了位于东北的一所知名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专业,圆了藏在心中的医学梦。
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和华西的缘分,将在2018年开始。
与其他医学生一样,我也曾过着教室、宿舍、医院三点一线忙碌又规律的生活。然而,一次突发背痛,使我与“椎管血管瘤”这个课堂上仅一笔带过的专业术语意想不到地捆绑在一起,成为只能靠轮椅行走的众多残障人士中的一员。
6月17日,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赵倩楠的父亲跟赵倩楠合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供图
2012年2月12日深夜,正值大三寒假。正在家中休息的我突然被背部剧痛惊醒,这种从未有过的揪心疼痛,让我无法继续入睡。情急之下,妈妈紧急拨打了120救护车,在医院会诊过程中,还未完成CT检查的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双腿都不能动了,医生建议尽快到沈阳就诊。一家人当晚赶赴沈阳,术后诊断为胸椎硬膜外血管瘤破裂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手术虽然很顺利,但双腿却没有恢复,依旧不能动没有知觉。我不得不办理休学手续,全家辗转沈阳、北京各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2013年,身体略有好转时,我坐着轮椅回校复学。积压的十多门主干课程考试接踵而至,主要教学楼尚无电梯难以进入教室,还要兼顾康复治疗……前所未有的压力将我包围。是继续医学梦的坚定信念支撑我走下去,让我绝不轻言放弃;是友爱的同学们伸出援手,帮我打破高楼难登的阻碍。最终,我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并以高分通过考试。
2015年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考虑到身体条件,我选择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每天紧张而忙碌,连年获得奖学金。有一次还成功挽救了一位乳腺癌患者的生命,看到患者重获新生的喜悦和家属感激的目光,我更加清晰地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奋斗目标。2017年毕业后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然而,社会不似象牙塔那般包容,我由于身体原因屡屡“碰壁”。
面对求职道路上的碰壁、面对能否继续身着白袍的不确定性美国医学科学博士,华西女博士自述:在轮椅上探索科研之美,我深感惶恐。仔细思索后,决定继续深造QS200名校留学,在父母的支持下报考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纵然距离成都2000多公里远,纵然行动不便,但为了抵达理想中的医学殿堂,我克服一切困难,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将一本本厚厚的医学书籍背得滚瓜烂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8年春季,我以优异的初试成绩获得了复试资格。复试时,华西医院放射科博士生导师吕粟教授态度温和、很是担心地问:“如若录取,能否应对日后繁杂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我信心满满地答道:“我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再难再累我都能坚持,我一定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开榜之日,赵倩楠三个字赫然在列,我如愿成为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成为了华西医院放射科吕粟教授的学生。
百年华西,敞开双臂拥抱了我。
川大为方便赵倩楠而进行的设施改造。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供图
为了方便我的生活和学习,学院特意去四川大学后勤协调,把宿舍安排在了一楼,也审议通过了我父亲在校陪读的申请。为了方便我的起居,学校把上下铺改装成两铺小床,粉刷了墙面,装饰了屋子,还在宿舍楼前加装了轮椅坡道……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想在前面,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
我博士阶段所在的研究机构是华西磁共振研究中心(r,HMRRC)。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研发机构的精神放射影像创新单元、国家双创项目“多模态影像技术双创中心”的“神经功能高级培训区”、“功能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建设,已建设成为一个集磁共振技术创新与开发、磁共振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重要研究基地。
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横亘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临床与科研的选择。虽然对科学研究饱含兴趣,但是从未深入过神经精神影像研究领域,想要在攻读博士期间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科研工作者,需要时间与精力上的大量投入。如何选择与侧重令我苦恼不已。
吕粟教授指导学生。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供图
导师吕粟教授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他说既然我的科研基础薄弱,那么就应该着重培养科研能力,从而在将来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这番话坚定了我在博士阶段专心科研的信念,甚至还影响了我后来的职业选择。
虽然迅速完成了从临床到科研的角色转换,但是我的科研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在完成第一项研究任务时,可谓波折无数。
我的研究方向是神经精神影像研究,通过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研究手段,挖掘与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预后等密切相关的客观标志物,从而辅助罹患精神障碍个体的诊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诊断为该综合征的个体可能在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治疗反应、预后甚至神经生物学改变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制约了对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订。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伴有精神分裂症个体的突出表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个体间的认知功能差异阻碍了研究者进一步发现靶向认知的治疗手段。
我的研究任务就是找到与精神分裂症个体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从而有利于靶向认知功能治疗手段的开发。
可是,经过大半年的时间,不管我用尽多少筛选和分析手段,不论我怎样查阅文献,始终无法通过神经影像学标志物区分认知功能不同的患者。
我常常自诩抗压达人,哪能因为研究工作的不顺利就打退堂鼓。在复盘整个项目时,我发现这项研究使我成长了:学会了神经影像学分析软件的使用、能够熟练地利用R和进行编程、啃下了近两千页的英文统计专业书、还第一次参加了国际会议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国内外的专家学者。
华西磁共振研究中心师生合影(第一排左三为赵倩楠)。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供图
虽然与他人相比,我需要将部分精力花费在康复锻炼上,每天久坐在电脑前更加考验我的身体。但是,我对科学研究的沉迷与专注可以弥补些许时间上的不足,种类繁多的移动办公方式也为我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带来了便利。有一颗执着的心,办法就永远会比问题多。
在与吕粟教授的讨论中,他总是鼓励我、支持我。他说如果这个项目的意义是教会我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那么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我应该向着下一个项目前进,在前行中不断学习,方能提高。
历经波折发表第一篇论文后,第一个项目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这项研究的部分结果还为我指向了一个既往相关研究中很少深入挖掘的内容——皮层下结构。
认知功能领域的研究者常常将大脑皮层作为研究重点,很少孤立地去考虑皮层下结构对认知功能的潜在影响。因此,在第二个项目中,当我深入完成文献调研后,重新以皮层下结构为切入点再次进行分析,发现,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被分为两个亚型,除了伴有不同程度的皮层下结构异常外,还存在显著的认知功能差异,甚至还存在着遗传学上的差异。
也就是说,在精神分裂症中,皮层下结构可能作为区分不同认知功能个体的客观标志物,这可能为将来发现减轻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提供帮助。这项工作首次投出即引起了美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院的官方杂志《ogy》(影响因子为7.855)编辑和审稿人的格外关注,从而顺利发表。
课题组师生合影(第一排右一为赵倩楠)。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供图
历经这两项科研项目后,我更加体会到科研之美在于过程,对于医疗领域而言,更在于解决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华西医院建院130周年这一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身披红袍,获得梦寐以求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人生中最后的学生时代已在向我挥手作别,但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路才刚刚开始。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李为民为赵倩楠拨穗。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供图
攻读博士的这段经历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科研与临床,究竟哪一个才是我的终生职业之选。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科学研究。理由不胜枚举:当我投入到一项科研任务中,我仿佛沉浸在一场美梦之中,沿着科学问题,投入自己的好奇心、专注力,每当发现一个结果或是解决了一项棘手的问题,总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美国医学科学博士,这种体验是很多工作所不具备的;我的导师是我从事科研工作的引路人更是灯塔,他从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汲取并教育我最新的科学研究动态,前辈和榜样的作用给予我无穷的力量;身处科研氛围浓厚、学术人才辈出的华西坝上,从事科学研究,就像鱼儿入水,舒心畅游。
作为华西医院即将入站的一名专职科研博士后,我对未来的学术之路,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