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退费
看到“申请不成功,全额退款”的广告语,你心里是不是已经默默种草?慢着!有些美国留学中介可是会玩文字游戏的哦!他们可能会给你安排个“保底”水校,实际上你本可以冲刺更好的学校。
真正靠谱的美国留学中介,像是无忧留学这家口碑在线的机构合同透明,退费条款一目了然,不会让你掉进这个退费陷阱里。
⭕服务态度
签约前,顾问笑脸相迎;签约后,就开始不理不睬,这种剧情反转,一般人可承受不起…
所以在决定之前,上网搜搜口碑,看看别人的评价,尤其是那些签约后的真实反馈,超级重要!无忧留学这种好评如潮的美国留学中介,就可以多留意一下~
⭕ 有关收费
有的中介一开始打出“超值低价”,你以为捡到宝了?实在不然,签约后,各种“附加服务”接踵而至,费用直线飙升,记住,便宜没好货的道理在留学界同样适用。
选美国留学中介,性价比才是王道,别被初期低价蒙蔽了双眼,行业内性价比高、收费合理的机构有很多,无忧留学就是其中一家,大家可以找顾问沟通康康。
⭕ 申请实力
录取数据、成功案例、顾问背景…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都可能是精心包装的谎言,大学录取情况难以查证,顾问履历光鲜亮丽却可能水分多多,多问几句,多查一查美国藤校留学,别让虚假宣传蒙蔽了你的双眼!
选美国留学中介,顾问的专业性和责任心是关键,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到那个能与你并肩作战的战友,选择无忧留学这种能和顾问老师、文书老师直接对接的机构中介美国硕士留学,美国留学中介避坑指南:这些细节你不得不注意!,直观了解老师实力,心里更有底~
⭕ 申请流程
有的美国留学中介申请进度不透明,账号密 码不给,连注册邮 箱都不告诉你?这哪行!申请失败,他们还甩锅给你?
选择流程透明的中介,比如无忧留学,自己也能实时追踪申请状态,心里有底,才能安心等offer呀!
总结一下,找美国留学中介,细节见真章中介美国硕士留学,多比较,多了解,别急着下决定,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今天的避雷指南就到这里,下期见啦~
中介美国硕士留学,动辄10w+中介费的美国留学中介,真的靠谱吗?
就小编收到的反馈来说,在不购买额外付费的服务产品的前提下,美国留学中介报价在10w以内是比较正常的。
⏭ 热门美国留学中介报价and测评
【1】无忧留学
✅ 中介收费:4w+
✅ 顾问师资:
美国部顾问老师至少有5年申请经验,案例种类丰富,在咨询阶段,可以直接就学生实际情况,给到背景类似的案例做参考,还可以给到专业的分析和针对性的规划建议,比签约后再分顾问更靠谱。
✅ 文书质量:
文书注重学生参与以及原创质量,签约后直接跟文书老师头脑风暴,共同商量确定文书内容框架以及风格,对文书初稿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文书定稿之前还有检测,能保证原创。
另外,无忧留学的文书老师都是英语专业背景,文书写作经验丰富,对美国的教育制度,各院校的申请要求和招生偏好都很了解,很懂得“投其所好”。
【2】
✅ 中介收费:3w+
✅ 顾问师资:
因为是线上申请平台,没有线下实体店,这点需要注意,顾问师资这块中介美国硕士留学,动辄10w+中介费的美国留学中介,真的靠谱吗?,部分顾问老师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比较擅长的专业领域比较少,建议咨询时问清楚再做选择。
✅ 文书质量:
文书整体质量比较难以把控,传闻说有外包的可能,所以建议咨询时看看文书样书,然后对于中介费预算有限的学生,提供单项文书和全套文书的服务,比较贴心。
【3】明德立人
✅ 中介收费:6.8w+
✅ 顾问师资:
创新“双师制”服务,签约后预算充足的同学,提供海外导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辅助申请。
✅ 文书质量:
明德立人比较注重对文书素材的积累,签约后会强推一些需要另外付费的背景提升服务,丰富软背景,文书整体质量的话,原创度尚可,但私人订制有待提高。
【4】VLM学院
✅ 中介收费:30w+
✅ 顾问师资:
大部分顾问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学历背景比较漂亮,比较注重这块的学生可以尝试,提出“创始人服务”,签约后会有创始人带着做各种项目中介美国硕士留学美国top30名校留学,丰富学生的软件竞争力,所以建议合作学生硬件基础足够牢靠。
✅ 文书质量:
文书整体质量中等偏上,不太可能出现基础性错误,但私人订制这块有待提高。
其实VLM学院更擅长的应该是课程定制,提供IB/AP/A-Level等国际课程体系指导,还有托福雅思,SAT,GRE,GMAT等课程指导,比较适合中介费预算很充足,同时打算长期合作,定向培养的学生。
上美国硕士,打脸故事 | 美国哥大硕士:“当年为留学卖房,现在肠子都悔青啦!”学历到底是什么鬼?
学历最后只是人生的阶段
而不是一生追求的终点
知乎上看到个吐槽,先上故事:
本人哥大硕士毕业,魔都土著。12年拿到offer,全家兴高采烈地卖掉200万的一套房来付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这套房子现在涨到四五百万了,当然以后还会继续涨。我留学一年半上美国硕士,基本省吃俭用,花了大概60万。
注解: 哥伦比亚大学,简称哥大,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顶尖私立大学,奥巴马在内的三位总统毕业于该校。1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排名第5。17 《华尔街日报》/《泰晤士高教》排名第3。16-17年位列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9、世界大学排名9。
肠子都悔青啦!!!
肠子都悔青啦!!!
肠子都悔青啦!!!
早知道不出国留在国内踏实工作上美国硕士,打脸故事 | 美国哥大硕士:“当年为留学卖房,现在肠子都悔青啦!”学历到底是什么鬼?,攒下钱去世界各地旅游就好啦!
早知道问亲戚朋友或者银行借点凑一凑就好啦~
话说哥大硕士专业也分多种,本人念的是教育学院挺水的专业,要论投资回报率,那是相当低啊。很多同学毕业就失业,工作都找不到,基本都回国了。连我美国的同学也找不到工作。学院 出的报告,我们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大部分人的平均年薪在50K-70K美金之间,也就是税后每月3K-4K这样子。
这样的薪资水平在曼哈顿只能过着及其普通的生活,和别人合租一间老破小,勤俭节约,每个月能做到收支平衡就不错了。买房?门都没有……
毕业后留在纽约工作了两年,税后每月3K+,工资微薄,购买力微弱,生活水平低下,工作经验也没用。
看着曼哈顿形形色色的人们的生活,我在挣扎过后幡然醒悟,其实在哪个国家都一样,有钱就会活得滋润,没钱日子一样难过,既然没什么本事在国外赚很多钱,过高于国内生活水平的生活,那么不如回国呢,你说是吧~
不过我也算是完成了一直以来留学并在异国生活的心愿,积累了一些也许别人看似羡慕但冷暖自知的人生经历而已~
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硕士专业当然是和金融、IT等挂钩的热门专业啦,这在美国、中国都一样,这些专业毕业后,进入高薪行业,获得高薪工作的几率相对大很多。
但是,如果家里本身没有多少财富积累,也不意味着世界Top 10的名校毕业生一毕业,或者毕业没多久就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承担国际一线大都市的房价吧!
而且名校毕业并不意味着有赚钱的能力啊!本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哈哈哈…
所以我要告诫大家,如果孩子出国念书,但是家庭条件并不是大富大贵,一定要选好专业和行业哦,避免入坑啊!
先分析一下故事:
故事里哥大生当然明晃晃是冲着高收入和生活质量去的哥大(和理想、兴趣无关)。这时,学历教育,可以作为纯理性投资来看待。
既然这里学历是一种投资,那就不能忽略两种东西:1)ROI投资回报率, 2)风险。
很明显,卖房时哥大生全家也没料想到魔都房价会几年内翻倍,也没料想到毕业后薪资待遇和想象中差距那么大——误判了两者的风险收益。(如果情况是楼市暴跌倒一半价格,包他对当初的选择满意坏了)
所以,这个哥大生的故事,本质是一次误判形势造成的投资失误,把责任推到“学历无用”上面是不对滴。
人绝对不能迷信,其中也包括迷信学历。
怎样理性地看待学历呢?(我想家庭两代以上都是高学历的,其实已经看得很清楚):
学历在人生里是一个乘数,而不是加数。
同样是藤校清北,在“变现”这一点上能发挥多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的基数,例如资源(家境)、能力、情商(性格)、机遇(运气),甚至外貌……
简单来说:
学历10,资源1,结果就是10*1=10
学历10,资源8,结果就是10*8=80
学历10,资源8,能力9,结果就是10*8*9=720
学历10,资源8,能力9,情商10,机遇10,结果就是10*8*9*10*10=72000
以此类推。
高分项越多的人,总和高的机会就越大。但如果某基础项是0(例如精神出了问题,健康崩塌了。。。所以老说心理和健康是首位的哈!),总和就很可能变成0。
所以,同样名校出来,境遇差距可以非常大。同理,某几个单一项相近的人,境遇也会大有不同,例如两个当年名气相当的美妞,就可以很不一样,虽然她们都经历过相同的悲惨事迹(一个被强J、一个被绑架):
有人估计会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也不对。应该说:“在能力/学识对等的情形下,性格,便在某个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扯远啦,就是说,各参数综合判断才是客观的。
讲回学历。迷信学历,和被打脸后认定学历无用一样,都是不对滴。
但为啥我们会有学历崇拜呢?
首先有科举历史。略。
然后我们的基础教育中:老师们都是是“学历通吃论”(因为她们的工作目标是升学率): 娃!只要你考上名校那你就飞黄腾达了。只要成绩好,一切都会有的。。。
第三英国G5院校留学,经验论:的确恢复高考后十年,百废待兴,到处都急需人才,当时人人都是从一条起跑线起跑的,比赛非常公平。说个真事儿:我爸妈在80初带过一届专升本的学生,家境、智商区别很大的学生。至今他们都还会来感谢我(因为没法感谢我爸妈了),都改变了命运,最差的都是处级干部,最好的部长级。
但现在,开放后经过了30多年的积累,娃的起跑线开始不一样了,另外,中国成了一个充分经济自由的社(资)会(本)主义经济体,乘积差距就更大了。
所以家长为娃择校(不光是高等教育、出国)都应该考虑投资回报率,分析利弊,不一定非要下血本赌一把。
名校是一种赌博,学费贵成本高竞争激烈,但它只能给你一种可能性,不给包票。很多美国娃就算能上私立名校,但还是出于经济原因选个州内公立来省学费,结果不比名校差,但少背很多年助学贷款。
所以我对高龄娃家长的建议是:收集分析信息,不要一厢情愿,满腔热血,最后误判形势。
先撇开娃的理想爱好,从纯投资回报的角度,搞清楚一些数据(尤其是专业)。假设哥大生和爸妈在报名前就从学院 看到了就业报告,估计做出的决定就会不一样。
如果回报率并没想象中乐观,再结合兴趣、志向、理想一起考虑,如果娃还是愿意一博,那就是另外一码事啦。理想嘛,总是值得争取的!
我对低龄娃家长的建议是:
《》说到:
今天的教育制度下,娃进了大学才考虑选择什么事业,那太晚了。 娃应该要从小发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从而一早知道自己想学什么,长大想做什么。
不然我们的娃很可能在现今教育的洗脑下努力考高分,花了吃奶的劲,举全家之力混进某名校垃圾处理专业或者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地儿,毕业后才傻愣楞地发觉自己被现实打脸。这不是花钱费时还虐心吗?
上一代家长的护犊子方式往往是逼娃学习,进好大学,好单位(公务员,银行),这种方式换到娃这代,肯定行不通——随着物质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往上移)娃的精神需要也越来越重要,毕竟现在连90后都没法甘心光是为了工资干活,更何况00,10后呢?
至于家长最担心问题的——娃能不能养活自己,甚至活得富裕。这里有两个注意事项:
1.挑选兴趣引导
后天氛围对兴趣、志向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家庭熏染,所以也经常子承父业。
上篇文说了,未来有些产业(例如高科,服务,第三产业)是上升的,有些产业(第一第二产业)是衰落的,引导娃对上升型的产业感兴趣。(详情看文末相关阅读)
另外上次很多家长提到艺术类,我近期也会用几期来详细说一下。
2.提高娃的科技意识
当然不是每个娃都适合搞技术开发,那至少要让娃有技术意识,走在潮流前沿,对技术革命最新动态感兴趣!这里,15、16年才用上微信的应该去面壁三分钟。
怎么说呢?因为以后技术革命的走向,是深入改革每个生活细分领域。
例如说以前我们都买自行车,现在出现了共享单车,这就是一个深化改革。
又例如以前拍专业照片我们都去影楼,现在摄影师不用在影楼干,就利用朋友圈宣传,月收入随便上万。这些都是有科技意识的人把自己才干最大限度变现的例子。到了娃那个时代,这个嗅觉作用就更大了!
3.提高娃的变现意识
我们那代的娃真是懵懵懂懂,只知道读书,关于教育的变现途径,无非就是找个好工作拿高工资。
有变现意识,就是说,你学到一个东西,你怎样可以把它变成能市场化的,变成钱的东西?
不一定每个知识都能直接变现,也不一定非得搞得太功利,但变现意识,娃必须要有。它包括对社会的理解、对商业运作的理解、经营能力,当然和财商也有很大关系。
举个例子:认识很多海龟,虽然学的是些不相关的专业,但看到欧美很多新的轻型商业模式,就回国复制过来,很多都做得很成功。
因为三点都达成了,于是比尔蜀黍大学时麻溜地辍学了。他已经不需要学历啦,老师白白。
所以说:
学历最后只是人生的阶段,
而不是一生追求的终点。
家长对娃的教育,最终目的要看得很远,很清楚:
让娃能尽量充实幸福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为娃未来在社会生存创造一种门槛优势:培养能力,提高学历,帮他们早早发现自己,这些都是!
而在一个名校上学的经历,抛弃“社会入门证”的作用之外,无非是在一群很优秀的人当中,让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见识那些没有见过的世面,打开一道新的视界。
开篇那位哥大生,很多年以后一定会回来补充说:“那段经历,还是值回原价了吧!”
还有:“麻痹为嘛要卖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