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国艺术学院

艺术管理美国大学,疫情之下的全球对话:数字化艺术管理教育,如何观往知来?

在过去三个月的教学尝试中,教师逐渐掌握了线上沟通的技巧,学生们也认识到疫情为艺术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少教学工作开始关注数字化时代下艺术管理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线上毕业展的成功无疑向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化或许能让艺术的连接变得更简单。

一场疫情的危机,让全球的艺术管理教育迅速进入了一种新的局面。疫情迫使我们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L&T)被动地转到了数字环境中,与之相应的,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研究这一现象。数字化为艺术教育带来了什么机遇?数字化是否有益于教学方法的组合与搭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从而对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对新趋势的探索与交流,纽约时间5月27日上午10时,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AAAE)与欧洲文化管理与文化政策教育联盟()举办了“全球对话”( )研讨会。受疫情影响QS200名校留学,此次会议采用网络连线的方式进行。此次会议围绕“2020 for ”的议题展开,通过洞察数字化为艺术管理与艺术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变化,会议旨在探讨疫情之下全球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契机与未来。

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

(AAAE- of Arts )

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受大会主办方邀请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参与本次全球对话的嘉宾有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AAAE)主席凯文·迈费尔德(Kevin )、欧洲文化管理与文化政策教育联盟()副主席安娜·盖奥(Ana Gaio)、秘书长、AAAE前任理事会成员理查德·马洛尼( G )、加拿大艺术管理与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席(CAAAE)雪莉·海尔维格( )、德保罗大学( )教授艾伦·沙顿斯登(Alan )、香港教育大学教授郑新文、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国际艺术管理交流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康俐等3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

“全球对话”( )

会议近期线上研讨会议程

“全球对话”( )会议部分发言嘉宾

结合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在疫情期间所做的实际工作,余丁教授以“在线教学”( )为主题,对艺术领域的线上教育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发言。余丁教授说到,“自三月以来,中央美术学院共有600多项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工作,仅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这一个二级分院,就有超过100门线上课程上线。在这样庞杂的线上教育系统面前,平衡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过去三个月的教学尝试中,教师逐渐掌握了线上沟通的技巧,学生们也认识到疫情为艺术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少教学工作开始关注数字化时代下艺术管理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余丁教授分享了疫情期间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教学安排与课程案例,并以本科生的“虚拟策展项目”为例,分享了数字化时代下“教学相长”的可行性方案。

开学第一课:范迪安院长《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课程

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实验室

与此同时,艺术管理的实际工作也从线下转为了线上。余丁教授介绍道,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不得不改为线上展览,“2020中央美术学院线上毕业季”就此应运而生。仅以研究生线上毕业展为例,展览在上线第一个24小时浏览量就突破213万大关艺术管理美国大学,疫情之下的全球对话:数字化艺术管理教育,如何观往知来?,访问来源遍布全球115个国家与地区,此次线上毕业展可谓是吸引了全球的参与与关注。线上毕业展的成功无疑向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化或许能让艺术的连接变得更简单。

2020届硕士生毕业展“云端”呈现

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数字化一直是艺术管理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在线教学”的方式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环境的教学资源得以整合,并有可能在“后疫情时代”逐渐常态化。疫情期间,中央美术学院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师交换项目仍如期开展。与往年不同的是,博洛尼亚大学教授卢卡·赞(Luca Zan)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青年教师陈旷地选择了“在线教学”。两位教师通过结合艺术世界的时事热点,与学生开展了一堂堂妙趣横生的艺术管理课程,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分享对事件的看法,形成了跨国界、跨文化的教学对话。

卢卡·赞教授为同学们进行跨国网络教学

中央美术学院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师交换项目

发言最后,余丁教授说到,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线教学’的实践让我们思考艺术管理美国大学,如何将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接在一起,并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启发。我相信艺术管理教育的未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余丁教授发言

德保罗大学教授艾伦·沙顿斯登(Alan )对中央美术学院在视觉艺术领域作出的努力表示震撼,并期待未来数字化的教育方式能在更多的艺术形式中得以运用。

研讨会主持人艾伦·沙顿斯登(Alan )发言

欧洲文化管理与文化政策教育联盟()副主席安娜·盖奥(Ana Gaio)认为,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而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则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我们需要看到,以往那种冗长的会议和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必须把握新的机会,并继续探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包容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并获得他们的关注。”

现任副主席娜·盖奥(Ana Gaio)发言

疫情的冲击无疑会让过去的教育方式产生变化,但有变化就有动力,这既是挑战,也是重塑新格局的机遇。数字化的介入,给全球艺术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充满变数的阶段,让我们对后疫情时代的艺术管理和教育怀揣更多期待,普及数字化艺术教育不再是畅想,而正在成为现实。正如此次会议的主题“2020 for ”一样,艺术管理与艺术教育的愿景,或许就是莘莘学子所向往的美好未来。

文/ 肖 冉

编/ 许亚扬

美国艺术学,CAFA专稿 | 24个关键词,解读全球“艺术管理”教育的新趋势

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逐渐从“探索”走向“发展”,从“专业”走向“学科”,从“区域”走向“融通”。艺术管理学科的探索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以1946年英国成立的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Arts of Great ),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 )举办的艺术管理夏季学院为重要开端。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孕育于1983年上海戏曲学校举办的“艺术管理专修班”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成立的文化管理教研室。中国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以成立于2006年的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China for Arts ,简称CAAEA) 为重要依托,引领各高校艺术管理学科的展开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密切加强与美国、欧洲等世界其它地区艺术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的艺术管理学科也在21世纪初起步,发展至今,逐渐由一个“新兴”学科变为一个“热门”学科。

经过三年的准备,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筹备会于2019年11月9日至1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球31所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的6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本次筹备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CAAEA)、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 of Arts ,简称AAAE)、欧洲文化管理与文化政策教育联盟(The on and , 简称)、加拿大艺术管理与教育工作者协会( of Arts ,简称 CAAAE)的大力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晓琳在会议上发表开幕致辞。本次会议的学术召集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席余丁教授主持大会的开幕式。大会联合主办方的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峥发表致辞。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AAAE)主席凯文•凯恩•迈费尔德(Kevin Ken )、欧洲文化管理与文化政策教育联盟()副主席安娜•盖奥(Ana Gaio)、秘书长、AAAE前任理事会成员理查德•马洛尼( G 、加拿大艺术管理与教育工作者协会(CAAAE)主席雪莉•海尔维格( )分别代表各自的学会致辞,表达了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的愿望,期待世界各国共同推动艺术管理教育领域的发展。

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源起

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提议、构想到筹备召开,是建立在多方面的因素下。首先是在中国当下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的需求上,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国际化艺术交流合作需求的日渐增长,培养高质量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亟待解决。

其次由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的努力推动。在2017年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AAAE)爱丁堡会议和欧洲文化管理与文化政策教育联盟()布鲁塞尔会议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 (CAAEA)代表余丁教授就曾向AAAE和两个协会理事会发出了共同举办“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倡议。2019年在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举办的AAAE研讨会的国际版块,组委会特地安排了AAAE、、CAAEA、CAAAE等学会的代表同台讨论国际艺术管理教育的问题。在此会议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席余丁教授再次与新一届AAAE理事会和新一届 理事会成员讨论此项议程,并商定于今年11月在中国举行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筹备会,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中国近30年来艺术管理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促成此次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开展。并在此期间举办过多次重要的艺术管理议题的学术会议、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以成为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包括每年一届的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年会,201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14届世界文化艺术管理双年会( of Arts and ,简称AIMAC),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艺术管理论坛等。

最后取决于会议主办方的支持、投入与完美的执行力。本次筹备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CAAEA)、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AAAE)、欧洲文化管理与文化政策教育联盟()、加拿大艺术管理与教育工作者协会(CAAAE)的大力支持,并分别派出主席、负责人及相关代表参会。

解读筹备大会的“四大主题板块”

世界艺术管理教育筹备会是为2020年举办的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而召开,旨在确定首届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主题、分论坛议题、大会的组织架构以及召开形式。筹备会议分为四个议程:圆桌会议讨论、抽签分组并形成关键词、关键词阐释与交流、会议总结。

通过圆桌论坛及分组讨论的方式,梳理全球艺术管理教育领域所面临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形成高频关键词,为明年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各分论坛提供主题参考与内容导向。在圆桌会议讨论阶段美国艺术学,与会专家分别就研讨确定的四大板块主题进行明年会议议题的甄选。四大板块主题关键词确定为,方法论()、学科边界( of )、实践()和未来扩展( )。四大板块主题较为全面反映当下艺术管理教育急需讨论与解决的问题。

1.方法论()

方法论强调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研究和处理艺术管理学科的相关问题,从而获得对当下艺术管理学术标准的重新认定,反映出在变化发展的社会情境中,艺术管理自身引发出丰富多元的新内涵。当下艺术管理的学科标准,在不同地区的教育体系具有不同的特征,目前还没有一个更为合理的理论架构,融通艺术管理下各艺术门类的实践与展开。通过对艺术管理学科方法论的讨论,将艺术管理教育引入更为系统、合理的发展之中。

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副主席安娜•盖奥(Ana Gaio)、秘书长及AAAE前任理事会成员理查德•马洛尼( G )为代表的小组表现出对科学构建艺术管理学科标准与人才培育标准的强烈愿望,从学术标准界定、学科结构标准化、学科门类的丰富化分析了国内外艺术管理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科边界( of )

艺术管理的学科边界主题,不仅涉及到艺术管理当下自身新的定义问题,更强调艺术管理在未来的社会环境中,将会与哪些领域产生相互的联系与影响。艺术管理学科包含众多的艺术门类美国top30名校留学,而且是一门跨学科专业,涉及众多的学科内容,对其学科边界的探讨,利于艺术管理学科维度的延展。当下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存在差异化、不均衡的教学资源与环境,对学科边界的探讨,为未来学科发展起到前瞻性作用。以乔治梅森大学终身教授威廉•里德( )、波士顿大学教师米歇尔•马洛尼( )为代表的小组则希望探讨艺术与社会其他领域产生的连接与关系,从人文视角畅谈艺术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3.实践()

实践是艺术管理学科核心特征之一,也是艺术管理产生社会价值与意义的重要表现。艺术管理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凸显出学科的特征与具体内容。艺术管理的实践内容是要掌握大量的具体操作技能与方法,并通过管理等手段将具体的技能完美的运用于实践当中。在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产生大量优秀、经典的艺术管理实践案例,但在本议题中则更强调在当下新的文化与科技背景下,怎样利用新的技术与媒介,进行更为创造性的艺术管理实践等问题。

以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AAAE)主席凯文•凯恩•迈费尔德(Kevin Ken )、加拿大艺术管理与教育工作者协会(CAAAE)主席雪莉•海尔维格( )为代表的小组,对多种不同门类所需的艺术管理技能进行了分析,并积极探讨了跨文化交流、技术进步背景下的文化趋势。

4.未来扩展( )

未来趋向何方,艺术管理的扩展将趋向何方。未来是任何学科都会探讨的议题,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的目的与动力,就是满足当下与未来艺术管理学子的学习与工作需求。其中既包括对未来世界艺术文化生态层面的探索,也包括对运用未来新技术、新领域中与艺术管理相关联的实践探索。未来扩展从更为长远的视角思考学科的方向与领域,并为当下学科的展开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以AAAE前任主席兼理事艾伦•沙顿斯登(Alan )、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CAAEA)荣誉主席谢大京为代表的小组则从全球化的角度引发了对艺术商业管理的思考,探讨了理论对实践领域的指导方式。

24个关键词,诠释当下艺术管理命题

世界艺术管理教育的发展到底包含哪些核心的命题与范畴?在此次世界艺术管理大会筹备会期间,来自全球31所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的60余位专家学者,在方法论、学科边界、实践和未来扩展四个主议题下进行探讨。初步讨论出68个关键词,再此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与投票,最终选取24个核心关键词,作为2020年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所研讨的重要议题。在多元、多变、多维的世界文化环境下,艺术管理的发展始终存在着变与不变的议题。这些议题与视角解读着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向。与会专家与学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艺术管理研究与实践,将艺术管理教育的核心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向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讨论。

24个关键词

1.可持续发展()

2.批判性分析( )

3.作为研究的专业训练( as )

4.课程标准( )

5.技术/媒介/网络(/media/)

6.艺术法、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Art law/ and )

7.领导力()

8.全球性和区域性(Local and )

9.标准或框架方法(科学的,艺术的)( or frame (,)

10.互有文化性()

11.比较实践与研究( and )

12.增强国际交流( of )

13.社区联系( )

14.传统与当代( and )

15.为社会创新的艺术管理 (Art for / of )

16.多元化的艺术管理教育(Multi- in arts )

17. 平等与包容( and )

18. 艺术管理者的文化,社会,经济影响(// made by arts )

19. 就业能力 /创业能力()

20. 营销和观众拓展( and )

21. 艺术世界与艺术管理的定义(Art world and and arts )

22. 教学法()

23. 数字化与人工智能(/AI)

24. 学科互动()

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筹备会公布的24个艺术管理关键词美国艺术学,CAFA专稿 | 24个关键词,解读全球“艺术管理”教育的新趋势,所涉及的范围多元而全面,明确当下艺术管理学科所涉及的范畴,并在这个范畴中逐渐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的艺术管理教育学科的世界标准。24个艺术管理学界的关键词,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下艺术管理学科的内容与范围,更为当下艺术管理学科研究提供全新多元的视角,开启艺术管理学科内涵的新探讨。

此次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筹备会的召开,不仅把当下中国艺术管理教育的发展拉入到全球语境的范围中讨论,也使世界艺术管理教育进入新的全球视野的探讨。此次筹备会议的成功,也是2020年世界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完美的铺垫。

参考资料:

1.本次筹备会议相关资料

2.艺术管理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余丁,2008

3.Core , : Arts in the . .Beth M. 2013

文丨林路

(相关资料内容、现场照片均致谢主办方)

美国匡溪艺术学院,一说起中国建筑人们就会想到他!今天是他百岁生日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张晴丹

“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如此评价。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建造等都凝聚了吴良镛的心血。从建筑设计到城区规划,全国多个城市都留下了他的“手笔”。

“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吴良镛说,“一个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看他是否设计出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流传百世的经典建筑,而是看他是否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居有定所。”

吴良镛(左)荣获世界人居奖 中科院学部供图

圆圆的脸上总是笑眯眯地,平易近人、和蔼友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给人的印象一贯如此。

5月7日,是吴良镛的百岁生日。期颐之年的他每当谈及城市、人居时,眼里仍会闪着坚毅的光芒,因为这是他毕生挚爱的事业。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墙壁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四个大字“匠人营国”。作为建筑界的泰斗,这位老先生一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的崇高理想。

立志学习建筑,毅然回国建设

将建筑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这与吴良镛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息息相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母带着年仅15岁的吴良镛逃离南京,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逃到重庆后,他在合川第二中学继续学业。1940年7月的一天,他刚考完毕业统考最后一科,日本轰炸机就来了,整个城市瞬间地动山摇,被火焰吞噬。

当他们从防空洞出来时,满目疮痍深深刺痛了少年吴良镛的心。当时,他非常向往安居乐业。

“希望每一个人都有房子住,有好的环境,能安其居;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有很多就业岗位,大家能够好好地工作,能乐其业。”

于是,他立志将来一定要从事建筑行业,重振山河。

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其才华很快得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赏识,成为梁思成的助手。

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于1948年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师从著名建筑师沙理宁,主修建筑与城市设计,并在建筑圈小有名气。

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吴良镛收到梁思成、林徽因的来信:“北京百废俱兴,正要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希望你赶快回来。”信中“百废俱兴”四个字,让吴良镛重燃儿时的报国梦想,心中翻腾起一种责任感,他毅然决定回国。

和当时许多想回国的科学家一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一说起中国建筑人们就会想到他!今天是他百岁生日,吴良镛也遭遇了重重阻碍。“回国时,正值钱学森先生被美方扣押,局势比较紧张。我经香港进步人士的帮助,从九龙辗转深圳才能回来。”吴良镛曾回忆道。

从此,他再没离开清华,在这里翻开了新中国建筑教育的新篇章。

年轻时的吴良镛 中科院学部供图

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吴良镛的辛劳付出,1946年,他协助梁思成创办建筑系。

1959年,在他的倡导下,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设计研究院。

“是梁先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如何行事为人,如何做学问。”深受导师梁思成的熏陶,吴良镛为建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一辈子的孜孜以求。已经不知道多少个日夜,吴良镛遨游在书海里,学术研究和教育探索从未停止。他以严谨的学风,几十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

清华大学校友梁勤回忆起导师吴良镛当年亲自指导他撰写硕士论文的情形,“我的硕士论文有11万余字,吴先生从头到尾反复改了3遍,还在论文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了标记。”

在吴良镛的教诲下,学生们受益良多。他对学生倾尽所有心血,即使在病榻上也从未停歇。

2008年夏天,已经85岁的吴良镛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工地视察时,因连日劳顿加之暑热而罹患脑梗,因脑部神经受损而造成半侧身体不能自如。他一方面开始常人难以想象的康复治疗,另一方面仍然孜孜不倦地看书,指导学生的论文和科研。

吴良镛一直牵挂着他的学生,康复治疗两年后,他重返学校,继续最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90余岁高龄时,吴良镛仍坚守在讲台上。

“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又对建筑师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具有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这道出了吴良镛对建筑学的坚守。

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队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和学生数量逐年提高,直至今日,这个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学院已经成为全国建筑教学的殿堂。

几十年来,他培养出了一批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和精英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于清华园书斋 中科院学部供图

守护人类“诗意栖居”梦

“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如此评价。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建造等都凝聚了吴良镛的心血。从建筑设计到城区规划,全国多个城市都留下了他的“手笔”。

“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吴良镛说,“一个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看他是否设计出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流传百世的经典建筑,而是看他是否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居有定所。”

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始人,73岁时,他创办了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他常说美国top30名校留学,建筑师一定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样的抱负。

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再到人居理念,吴良镛的成绩单写在了中国大地上。其中,他最靓丽的民居“名片”,非菊儿胡同莫属,可以说是他在规划实践上的扛鼎之作。

吴良镛对胡同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眼里胡同都是宝贝,四合院凝聚了明清两代民居建筑的精华,他想尽可能地保留这些古朴雅致的建筑风格,传承古人的建筑智慧。

改造前的菊儿胡同,有许多“顽疾”等待着吴良镛“开刀”:低矮的民宅破旧不堪、几十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糟糕的排水系统、狭窄拥挤的生活空间等等。

菊儿胡同设计图手稿 中科院学部供图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对于这条建筑面积只有2700多平方米的胡同,请吴良镛来改造有点“大材小用”。但吴良镛却感觉机会难得,他已经做了30多年的理论准备。在这里,他可以践行“有机更新”。

为此,他为菊儿胡同精心设计,力争保留建筑原有的历史底蕴。吴良镛的助手左川回忆,菊儿胡同方案前后审查了7次之多,费尽周折。

但吴良镛反复修改,不厌其烦,到了施工图阶段,光设计图纸就出了95张。

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更名为菊儿小区,被重新赋予了生机和活力,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院落住宅模式基础上,又满足住户在庭院空间里的诗意栖居,从此声名鹊起。

1992年,菊儿胡同改造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1993年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

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吴良镛凝心沥血为人居。

在90岁时,吴良镛获得了最重要的荣誉——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代建筑大师吴良镛的一生所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院,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申请条件解析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是一所盈利性的艺术设计学院。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申请条件的介绍。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申请条件MFA设计的社会创新计划的申请人无须提交推荐信。上述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申请条件。

美国最有名的艺术学院,美国电影艺术学院申请条件怎么样?

是影视制作留学的必选院校之一,那么美国电影艺术学院申请条件怎么样?美国电影艺术学院申请条件请要求申请人所在大学将提供的原件直接寄往美国电影学院。关于美国电影艺术学院申请条件小编剧介绍到这里,更多关于美国电影学院的作品集要求、院校介绍等信息,欢迎咨询51出国留学艺术留学专家。

美国 学艺术,快讯 | 美国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教育课堂走进王府

将进入王府高中生的课堂,完成该门基础课程之后,王府学生将赴美国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参加一门为期4周的暑期工作室艺术课程。此外,美国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和北京王府学校将针对四-八年级的王府学生,共同开发一门艺术课程。美国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将有机会来到北京王府学校,参加两种形式的教学实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美国留学院校丨宇宙中心的常春藤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简称哥大,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亦是常春藤盟校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十四所成员大学之一,也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的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设有20所学院,包括4所本科学院以及15所研究生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是最早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之一。

艺术管理美国大学,意大利留学 | 意大利艺术管理专业最全学校推荐

热爱艺术的文化生依然可选择意大利的艺术管理专业在意大利,有三类学校都有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美术学院、综合大学、商学院。本科为艺术类专业、人文类专业、以及经济类专业的同学都可以申请。罗马luiss商学院与上海复旦大学开设”国际管理”双学位硕士课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