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为实现独特的教育目标和策略,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即体验式、多方位、全天候双创教育模式。”
然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专业,“一带一路”大学双创教育“和声正美”,澳门大学校长赵伟却话锋突转,“但这些在现有大学排名系统中无用”,甚是令人出乎意料。
近日,由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等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召开,基于不同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等背景的国家及地区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大融合,亦在求同存异中探索双创教育的和而不同。
双创教育突破多元文化“围墙”
“对于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变革而言,环境因素更加重要。营造一种大学生创客能互相交流经验、‘大手拉小手’创新创业帮扶等良好氛围,务必需要高校打开围墙,走出去。”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梁桂的致辞,为此次论坛奠定了“和”之论调。
然而,高校要如何打开围墙走出去?走出去之后还要做什么?似乎才是致辞背后的意义。
“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为所有联盟成员的高等教育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及共同促进合作发展的平台”“与香港理工大学及中国最大的电网公司和香港最大电能公司,联合组建亚洲丝路国际工学院,目的在于为丝路沿线国家学生交流与发展以及促进校企协同搭建平台”,等等。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题为《创新创业——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发展》主题演讲中,将该校近年来如何打开围墙走出去的路径,列举了一二。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在报告中指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双创”人才。王建国介绍,四川大学以实践及国际课程周为载体,邀请了全世界140余所高校近800名外籍教师开设近千门全英文课程,以此培育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双创无止境亦无国界。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全球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彼此突破围墙,进行不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也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不谋而合之举。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谢尔盖·阿布拉梅克介绍,该校与54个国家签订合作协议,为近千名教职工、700余名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搭建创新创业共享平台。“香港理工大学更是积极打造全球性的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国内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9家大学和机构合作,国际上则与以色列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香港理工大学董事会主席陈子政分享道。
由此可见,双创教育改革越来越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寻求国际化之意也愈加明显,使得各国双创教育能于多元文化中和谐共生。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双创教育就要以共性存在,而无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双创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渐凸显,我国双创教育不仅要做好“和声”,更要敢为人先,打造“领跑范儿”。
“相较于传统类型大学,福州大学则融创业文化和学术文化为一体,重新定位为‘创业型大学’,充分利用多元途径开展双创教育。”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永正的主题报告,则为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和而不同开辟了思路。
求同存异“创响”连绵山峰
当赵伟校长表示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专业,所探索的体验式、多方位、全天候双创教育模式在现有大学排名系统中实则无用,即刻引起现场一片热议。
追求大学排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澳门大学如此费尽心思的探索,是否等于做了一场无用功?
“然而实际上,自这一双创教育模式实施以来,澳门大学教师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却由2008年的100余篇,提升至现在的1400余篇,SCI排名亦有较大程度提升。另外,在全世界8个葡语国家和地区,澳门大学排名稳居第二;在国际化进程中,更是排名前四。”赵伟表示,澳门大学正以一种澳大独有的方式,在双创教育国际化中求同存异。
据介绍,澳门大学的双创教育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史无前例地将参加实践活动写入毕业要求;二是将教师原本每天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压缩为39个小时,压缩出的1小时用于参与社群活动;三是每周三下午全校停课,将时间和空间用于研习教育和社群教育。
今年4月,澳门大学开放日即吸引了逾万人参与,有携同子女参与葡语工作坊的家长就表示,澳门大学这一新教育模式,不仅营造了极为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更能使学生活学活用。
基于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经济基础,不同国家和地区很难用同一种模式走同一条双创教育之路,因而双创教育必然会呈现多样性。我国大学在互相尊重个性化发展基础上,需要以求同存异谋求双创教育潜力最大化。
“不同组织和个人都应在创新创业中找到各自合理的定位,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大学双创教育则更要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指出,正源于每所大学符合自身特点的独有双创教育模式,才会呈现“今日头条”“农梦成真”等热度不减的创业项目,培育出张一鸣、刘天承等想法各异的创业学子。
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过程,是生命的成长历程,将永不过时。双创教育作为一种全新教育形式,未来,不但不会消亡,其发展态势还将愈演愈烈。各高校应如何在普遍性中,以特殊性赢得双创教育的长足发展?
“并不是每一所大学都能模仿一个成功的双创教育模式,且其大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唯有了解自身的个性与特质,找到更符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或是交流模式才是重中之重。”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校长米特卡斯,以更具辩证与理性的视野解答双创教育求同存异的合理存在。
珠联璧合双创教育建共同体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拉津哈尔科夫国立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古米廖夫国立欧亚大学”……
为营造与双创教育更贴近的开放环境,此次论坛特设有中外高校合作交流项目洽谈会,各种人们所熟知或是以前闻所未闻的大学标牌,整齐划一地排列于洽谈会现场。
或是忙于介绍的身影,或是走动咨询的身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华盖云集;或汉语,或英语,其他语种亦不绝于耳。整个洽谈会不只是为中国高校创造了国际交流平台,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双创教育的珠联璧合搭台献技。
“校长论坛,是宏观的指引,洽谈会则是微观探究。如此更为开放的环境,将是一场世界双创教育的大融合。”淡马锡理工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洪经纬不由感叹。
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历勇更是抓住这次机会,进行“地毯式”咨询,了解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双创教育优势与差异,旨在与其校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双创教育更上一层楼。
“‘一带一路’倡议将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美国藤校留学,抓住双创教育这一突破口,方能大力推进国际范围的协同育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形成息息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生态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郑晓静指出,要以本次论坛为桥梁,携手共赢,联合打造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
为此,本次论坛还一致通过《“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西安行动宣言》,成立《西安新丝路大学生联盟章程》,将致力于服务丝路沿线大学生,携手搭建创业大平台,树立大学生创新之信息,共托丝路发展之明天。
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说,各高校均将以此为平台,一要深入交流,形成更多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务实举措;二要深化高校合作,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合作;三要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发挥各校文化优势、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记者 李薇薇)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怎么报名,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共话粤港育人新生态——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来校宣讲与交流
南洋网讯 1月3日,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校长刘建德一行6人到访我校。学校校长助理陈友鹏、各职能部门领导、各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及各学院学生代表等出席了本次宣讲会。本次宣讲会由教学科研部部长万晓运主持。
△图为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校长刘建德一行6人
本次宣讲会以“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设置了院校介绍、专业分析、案例分享、互动问答等环节,共同对两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出行之有效的探讨。旨在打造国际育人共同体,提高国际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图为校长助理陈友鹏致欢迎辞
会议伊始,校长助理陈友鹏致欢迎辞,陈校助热烈欢迎香港高科院的到访,强调本次宣讲将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他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要意识到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要积极拓展交流合作的渠道和方式,积极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三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四要关注国际教育交流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两校国际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两校的融合与创新。
△图为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校长刘建德教授讲话
刘建德校长用流利标准的英语介绍了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等方面的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集团内部资源的共享与自主创新能力,更是对我校国际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发展构建了新蓝图。
△图为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环境及设计学院署理院长张浩博士做宣讲
接着,香港高科院环境及设计学院张浩院长从专业建设、校园环境、教师团队、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的相关情况,强调专升本项目对接我校风景园林、中医康复技术、中药学等热门专业。同时,他对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与内地的合作项目运行情况及合作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详细介绍QS200名校留学,并积极回答现场学生的提问,为大家厘清思路,答疑解惑。
△图为我校领导与香港高科院一行6人合影留念
据悉,本次宣讲会扩大了师生们对于国际合作的认知,期待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密切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接下来,我校将积极推进与香港高校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育更多应用型人才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怎么报名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怎么报名,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共话粤港育人新生态——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来校宣讲与交流,促进我校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稳健发展。
香港高等科技学院,副校长王东云一行访问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应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邀请,副校长王东云一行于2023年10月15日至19日前往香港访问,取得丰硕成果。
10月16日上午,王东云一行访问了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青衣校区,与学院领导及食品专业负责人进行会谈。双方深入商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引进及专业合作事宜,在课程设置、双方师资安排、学生实习实践、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随后,参观了食品加工、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分析等实验室。下午,访问团成员和运动及康乐管理相关专业教师代表召开座谈会,双方商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引进和专业合作等事宜。随后,参观了体育专业实验室。
10月17日,王东云一行访问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柴湾校区,会见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校长刘建德教授和相关管理人员,签署了系列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师生交流、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会谈期间,王东云介绍了黄淮学院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学校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一流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承办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等的情况,并诚邀刘校长率团参加第十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10月18日-19日,代表团一行到香港食品科技创新中心、李锦记(香港)食品有限公司、香港板球总会调研,双方就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是教育部认可的,面向内地招生的15所院校之一,开设的课程瞄准产业需求,均获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认可香港高等科技学院,副校长王东云一行访问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课程均要求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work- )香港高等科技学院,为毕业生提供100%的就业实习机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该校的优势专业,与许多本地及全球知名食品公司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
河南省作为我国粮食大省,食品制造业大省,目前正实现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转变。黄淮学院所处的驻马店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和食品大市,粮食总产量占河南省的六分之一,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214家。港高科与全球多家顶级食品科技公司及机构合作紧密。通过合作,打通政府—企业—高校—市场的“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搭建企业“走出去”平台,带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访问,落实了省教育厅加强豫港教育合作提出的要求,探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两校合作,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两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进程,为驻马店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持美国藤校留学,为食品专业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专业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撰稿:燕芳 责任审核:王保宇)
黄淮学院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双方商讨和制定食品专业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