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英副教授 个人介绍:
1957年11月出生。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学院马红英老师介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 特殊教育学系副教授。
工作背景:
1982.2 —1989.12 西藏民族学院 语言文学系教师
1990.1 —1997.7 上海市南林师范学校教师
1997.9 — 现在华东师范大学 特殊教育学系教师
现主要担任课程:
特殊教育史 特殊学校语文教材教法 特殊儿童语言发展与训练 普通话指导与训练
研究方向:
特殊学校课程特殊儿童语言发展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主要著述:
特殊教育史(主编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
教育听力学(参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必学汉字筛选原则初探” 华东师大学报 (社科版)1999.5期
“弱智儿童对词汇理解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0.6期
“中度弱智儿童语言能力的初步分析” 中国特殊教育 2001.1期
“中度弱智儿童句法结构状况初步考察”中国特殊教育 2001.2期
“以句长衡量弱智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康复 2001.5卷/8期
“视觉障碍儿童口语能力的初步分析” 中国特殊教育 2002.2期
“低年级视觉障碍儿童词义理解的初步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2.3期
“中、重度弱智者适应性语言需求的调查报告” 中国特殊教育 2002.4期
“大陆、香港弱智儿童语言教育比较” 中国特殊教育 2003.1期
“弱智儿童语言障碍特征研究综述” 中国特殊教育 2003.3期
“弱智儿童语言障碍相关因素” 中国临床康复 2003.7卷/10期
“儿化音变的发音机理与训练策略”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
“普通话二字词轻重格式的实验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是
历史沿革播报
编辑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创建于1953年,为浙江省第一所、全国第一批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学校。198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幼儿师资培训项目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专科学生QS200名校留学,并建立“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1998年建立“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2001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02年招收浙江省首届学前教育本科生。2006年获得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并招收首届学前教育在职教育硕士。2009年学前教育学成为博士点建设学科。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 [1]
办学宗旨播报
编辑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的专业与学科以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为基点,涵盖0-8岁儿童的教育、保育及绘本、动画、玩具开发等领域,多方位服务于儿童,促进儿童发展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体现“一切为儿童”的办学宗旨。 [1]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早期儿童卓越教师,以专业的方式研究早期儿童与教育重大难题,以专业的方式影响儿童事业与产业;以数字化浙幼支持校友专业发展,以专业精神影响社会。 [1]
开设专业播报
编辑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拥有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动画(儿童动漫设计)、玩具四个本科专业,下设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儿童艺术教育系、动画系、玩具系和公共基础部六个教学系部。 [1]
师资力量播报
编辑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有专任老师137名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是,其中教授5名,教授8名,副教授57名,博士50名,教师中硕博比例为83.9%。 [1]
研究机构播报
编辑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设有学前教育研究所、玩具与游戏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干预中心、学前课程研究中心、儿童绘本动画原创中心、儿童剧研究中心、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1]
硬件设施播报
编辑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拥有教学楼、图书楼、童艺楼、童趣楼、童恩楼、童真楼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有儿童发展实验中心,作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实验室、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玩具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和远程交互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5千余平米。 [1]
国际合作播报
编辑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与美国北卡大学儿童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国家学前教育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美国整合学习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脑与儿童发展实验室、伦敦大学贝伯克学院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等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办学成绩播报
编辑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众多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大批校友已成为幼教名家、幼儿园园长、幼教管理干部以及教育集团总裁,其中浙江省的43位幼儿园特级教师均为学院毕业生。 [1]
香港教育大学校区,【大江晚报】安徽师范大学有座田家炳教育书院
背倚赭山,听松风浩荡;面临镜湖,观鸥鹭翱翔。步入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在校园中央的田家炳教育书院。这是本世纪初,由田家炳先生资助500万元所兴建。
当年该书院落成后,田家炳先生还亲自来到芜湖,给该校学子“打气”。17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从这里走出校园、奉献社会,这个名字、这栋楼,与安师大校园,早已融为一体。
慷慨捐资,鼓励师生
记者从安师大基建处了解到,安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兴建于千禧年。
1998年9月,当时的安师大丁万鼎校长在南京大学首次见到田家炳先生QS100名校留学,并向田先生介绍了办学情况,表达了希望得到田家炳基金资助的愿望。
随后安师大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支持。1999年5月19日,应田先生和山东师大之邀,丁万鼎校长等赴山东师大参加该校田家炳教育书院竣工典礼,并正式向田先生呈送申请田家炳基金的报告。
1999年6月11日,田先生亲笔致信安师大,同意资助500万元兴建田家炳教育书院,还特别嘱咐学校加快建设速度,“使大楼早观厥成”。
2000年9月16日,安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正式破土动工。次年9月30日,面积19000平方米、高6层的书院竣工交付使用。2001年10月11日,安师大隆重举行田家炳教育书院落成庆典,田家炳先生亲自参加了庆典仪式。
记者从该校教育科学学院了解到,当年田家炳先生来学校时,曾给新生们开过交流会,讲过故事。田先生曾赞叹安师大的田家炳教育书院美轮美奂,还说自己最愿意捐钱给师范院校。“我捐钱盖了楼,不用你们感谢我,你们能把我捐资的学校办好,我还要感谢你们”。
先生精神,铭记于心
17个寒来暑往,田家炳教育书院伴随了一届届安师大学子的青春。很多时候,学生们相约自习,都会说:去田楼吧!这个名字、这栋楼,与安师大校园,早已融为一体。
“田家炳书院是我大学时代的主教学楼,上大课、夜自习几乎都在那里。据说,师大田家炳书院落成同年,恰逢亚洲“金融风暴”,田家炳先生在83岁高龄时把居住了38年的价值过亿元的别墅以5600万元的价格出售,自己住到了公寓里,只是为了兑现对内地教育的捐赠承诺。他不是香港最大的富豪,但无数的师大学子通过一幢教学楼的名字记住了他!在得知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安师大校友“行必果”发朋友圈感慨道。
如今的田楼内,分布着生物、园艺、教育等诸多专业的教室。敞亮的教室里,仍然有许多大学生在此学习。楼道内,不时传出诵读声。
该校小学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小张告诉记者,自己10日傍晚得知消息的时候,正好在田家炳书院的教室里准备期末考试。“有点空落落的感觉。这幢楼象征着先生的奉献精神。在这里学习,我们更应该以先生为榜样,勤勉奋进。”
“看到田老去世的消息,我们非常悲痛。”安师大教育科学学院老师龚伟表示,从创办实业振兴中华,到捐资助学普惠教育,再以仁心善道激励国人,田老的一生令人景仰。田老捐资助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香港教育大学校区,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充分利用这里的办学资源做到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不懈努力。
在安师大田家炳书院内部香港教育大学校区,【大江晚报】安徽师范大学有座田家炳教育书院,镌刻着一篇《田家炳教育书院记》,介绍了大楼建设的背景。文章最后,以诗作结,谆谆教诲,意蕴悠长:
“愿我多士,勿怠勿荒。敦品励学,踔厉发扬。颜曰家炳,永志不忘”。
(王世宁)
原文阅读地址:
《大江晚报》: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系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成立于2016年,设有全日制本科、继续教育本科和专升本本科。学前教育系坚持北京联合大学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贯彻学以致用的校训,培养合乎北京学前教育需要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学前教育系,职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具有一定实操经验,合格加特色的学前教师,能在幼儿园、教育机构从事教育、研究、管理及相关服务工作。学前教育系教学设备完善,拥有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室、模拟教学实训室、幼儿感统训练室、蒙氏教育实训室、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琴房、美术画室等,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设的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概论、幼儿园课程、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学前教育语言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学前教育教学与科学教育、学前教育社会教育、学前教育家庭与社区教育、艺术素养选修模块、特殊儿童特点与教育选修模块、学前教育教师教育拓展选修模块等。学前教育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名博士、博士后和资深学前教育专职教师美国top30名校留学,而且经常聘请国内外学前教育名家来校交流讲座,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系强化实践育人,突出实验、实训、实习,突出学生的职业专业技能。学前教育系积极与首都各大幼儿园合作,目前已建有西城区洁民幼儿园、民族团结幼儿园、安贞街道中心幼儿园、棉花胡同幼儿园、总后六一、总后五一幼儿园等2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英国哈德斯菲尔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学院、台湾中原大学等建立了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依托学院搭建的国际交换生合作项目平台,2016年9-12月,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学前教育系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西城区学前教研室、海淀区学前教研室已经形成了定期开展业务合作的机制。
近五年来,本系在专业发展上成绩显著,通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系教师在承担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著作十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4项,在SSCI、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