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11月14日至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率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此次访问旨在深化与香港、澳门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宣介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新时期中国与葡语国家文明交流互鉴迈上新台阶。访问成果丰硕,取得圆满成功。
一、多方位了解香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访问香港期间,高翔院长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缪建民、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香港工商总会执行主席黄敏利等会晤,并与教育界人士、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了解香港现况,共同探讨香港未来。大家认为,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阶段,稳定是香港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下一步香港面临的挑战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就要求香港立足“八大中心”定位,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增强发展动能QS100名校留学,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积极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高翔院长在港期间出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香港的机遇与担当: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3”,并作题为“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幕演讲。高翔院长表示,国家高质量发展是香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以自身发展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是香港应有的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香港探索新路径、新模式。香港应当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循环重要节点作用,积极参与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此次论坛由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发表致辞。来自香港智库、商界、专业界别、外国驻港机构、本地商会等各界人士及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论坛。
高翔院长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香港的机遇与担当: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3”上作开幕演讲
访港期间,高翔院长视察我院在港设立的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香港院”)。在听取香港院工作汇报后,高翔院长明确香港院在港开展工作的“三个定位”:一是在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香港院要当好中央和特区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二是香港院要成为中外文明对话交流的学术重镇,建设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平等、有尊严对话的高端平台;三是把香港院建成统筹港澳、粤港澳大湾区的“华南学术研究中心”。
二、推动历史文化教育,促进香港人心回归
高翔院长一行在港期间访问了国史教育中心,见证香港院与该中心签署《香港中国学术人文川流计划协议》,该计划旨在引入内地学术资源,加强香港青年国史教育,由香港院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领域学者对接香港伙伴学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让香港中学师生感受内地学术发展和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魅力。高翔院长对该中心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强调中心在港开展国史教育是利国利民利港的大事,是赓续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化的大事,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高翔院长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全力支持中心开展国史教育工作,欢迎中心组织香港青少年来内地参观考古博物馆、亲身体验考古基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香港民众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促进人心回归。
国史教育中心是香港院在港重要合作机构。该中心与香港院分别于2018年、2019年、2023年合作组织香港中小学国史骨干教师50余人来内地参加国史研修班活动。2020年,双方联合编辑制作百集《中国通史》电视文献片粤语繁体短视频版在香港中小学课堂推广。上述活动在加强香港青少年国史、文化教育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香港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宣介全球文明倡议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社科,社科要闻 | 高翔院长访问香港、澳门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文明互鉴
访问澳门期间,高翔院长出席“中国—葡语国家文明互鉴论坛2023”,并发表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致辞。高翔院长表示,在澳门举办“中国—葡语国家文明互鉴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发挥澳门地区与葡语国家历史文化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促进新时期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迈上新台阶。通过多方参与共同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充分发挥澳门在中国与葡语国家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显法、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副主任严植婵、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先后发表致辞。
高翔院长在“中国—葡语国家文明互鉴论坛2023”上致辞
此次论坛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宣传文化部、澳门基金会、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等八个葡语国家,以及中国内地、澳门地区共20余位学者发言,200余位人员参加论坛。
会后,高翔院长与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主任郑新聪深入交流,双方一致认为,澳门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潜力巨大。
四、与港澳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拓展学术交流渠道
访问香港期间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社科,高翔院长一行访问香港浸会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香港浸会大学学术交流备忘录》。双方希望未来密切联系,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合作,以举办有影响力的研讨会、互派团组、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为内地、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社科研究、科研发展、高等教育、历史文化传承等注入新动力。
高翔院长与香港浸会大学卫炳江校长签署学术交流备忘录
为进一步加强澳门与内地学术界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发展,高翔院长访问澳门期间,与澳门理工大学校长严肇基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充分发挥澳门“中国和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设,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和研究发展,助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访问香港、澳门期间,高翔院长一行还访问了香港工商总会、澳门科技大学,与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就共同推动与加强人文社科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香港、澳门传承发展等深入交换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供稿)
珠海的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留学 | 香港浸会大学:探索东方之珠的学术殿堂
小伙伴们,大家好啊
(我是集帅气和智慧于一体)
我是行走的留学知识库
恐龙君啦~
小伙伴们,大家好啊
(我是集帅气和智慧于一体)
我是行走的留学知识库
恐龙君啦~
香港,这座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国际都市,不仅以其繁华的都市景象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著称,更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学府。
恐龙君
留学知识库
今天,将带您走进香港浸会大学,为您呈现一份详尽的留学攻略,助您开启一段精彩的香港留学之旅。
01
香港留学
香港浸会大学
★学校介绍
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简称HKBU)是一所具有基督新教浸信会背景的香港法定公立大学。学校坐落于九龙半岛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浸会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水平、丰富的课程设置和独特的校园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子前来求学。
★时间节点
申请周期:香港浸会大学的申请周期相对灵活,但建议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申请材料,以确保在每年的秋季或春季入学前完成申请。
开学时间:学校每年有两个学期,秋季学期通常在9月开学,春季学期则在1月或2月开学,具体日期需根据学校通知确定。
★考试科目
对于高考生,申请香港浸会大学需要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一定分数(如80分以上),且英语成绩需达到110分以上。
国际生则需根据所申请的专业和课程,提供ACT、SAT、A-level、AP或HKDSE等主流课程的成绩。
★留学费用
学费:香港浸会大学的学费因专业而异,大致在每年16万至17万港币之间。
生活费: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和其他日常开销,预计每年需花费约6万至8万港币。
★就业方向
香港浸会大学设有7个学院,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商科、科学、创意艺术、中医药等多个领域。其中,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理学院等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中医药学院的中医药课程在亚洲地区首屈一指;传理学院的传媒专业更是大中华地区的顶尖学府之一;工商管理学院则获得了国际商管学院促进会(AACSB)、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和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协会(AMBA)的认证,是全球少于1%荣获三大商学教育认证机构颁发国际认证的商学院之一。
香港浸会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无论是进入传媒行业、金融机构、教育机构还是科研机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和职业规划服务珠海的香港浸会大学,助力学生顺利步入职场。
★通勤
在香港浸会大学附近,学生可以享受到便捷的购物、餐饮和娱乐服务。学校周边有众多商场、超市和餐馆,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学校还提供丰富的住宿选择,包括校内宿舍和校外公寓等,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香港浸会大学所在的九龙塘地区,拥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标性建筑和景点。如位于学校附近的雷生春堂,这是一座建于30年代的四层建筑,原为富商雷亮的大宅,现在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保健中心。其建筑风格独特,是香港骑楼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此外,还有蓝屋建筑群、歌和老街公园和九龙寨城公园等绿地和景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香港浸会大学的交通十分便利。学生可以乘坐港铁至九龙塘站或乐富站,出站后步行即可到达学校。此外英国G5院校留学,还有多条巴士线路和小巴线路可供选择,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通勤方式。
香港浸会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水平、丰富的课程设置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成为了众多留学生的首选。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香港浸会大学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学术旅程。
如果对留学有意向
想了解自己能申请哪些学校
以及各学校录取要求
可以随时给留言哦~
END
好啦,本期恐龙君的分享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如果大家对留学有兴趣的话,欢迎关注恐龙君哦!
本公众号将持续为小伙伴们带来更多留学干货~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随时咨询恐龙君珠海的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留学 | 香港浸会大学:探索东方之珠的学术殿堂,那我们下期再见吧~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回顾
◆
◆
◆
北理工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理工科技学部专家学者莅临协会参观交流
2021年7月6日上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北师港浸大”)的詹肇泰博士、阮华达博士和吴志辉老师一行3人莅临珠海市环保与生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进行参观交流,协会郝晓龙会长、寻常秘书长、姚晓红副秘书长亲切迎接。詹博士现任北师港浸大理工科技学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主任系主任,主持院系工作;阮博士是环境专业系首任系主任,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等方面有着十分深厚的造诣;吴老师主要担任院系助理实验室主管,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
郝晓龙会长首先欢迎专家学者们的到来,代表协会表示出对高技能人才的尊重与敬仰。郝晓龙会长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协会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理念:从最初的几家发起单位到现在的百来家会员单位,从承接政府服务到为社会服务,凭着多年的努力,协会初具规模。随后,詹博士等人也热情地介绍了北师港浸大和理工科技学部,本着独特教育理念,北师港浸大已跻身成为境内外高升学率的国际化大学。
本次参观交流,双方期盼合作共赢北理工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理工科技学部专家学者莅临协会参观交流,郝晓龙会长提出了三个方向:第一是推动产学研;可以共同申报好的科研课题,争取获得政策支持,实现产业孵化。第二是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建立良好战略合作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理工香港浸会大学,发挥协会平台资源优势,对接学生实习端口。第三是联合承接政府调研课题;双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技术资源与管理资源碰撞,形成新生合力,高质量完成政府调研课题项目。
双方交流甚欢,各自提出了对环境专业、行业的认识和看法美国藤校留学,为以后的具体合作达成共识。最后,协会与北师港浸大的专家学者们合影留念,本次参观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结束。
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文学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香港浸会大学开设中文硕士课程
1.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的课程设置
香港浸会大学是香港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拥有雄厚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该大学中文硕士课程设置丰富,涵盖文学、语言学、翻译、传媒等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课程。
其中,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文学方向的课程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在文学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文化素养。语言学方向则侧重于语言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开展语言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此外,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翻译方向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包括口译、笔译、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传媒方向则着眼于培养具备新闻与传媒领域专业素养及技能的学员,涵盖传媒伦理、传播研究、传媒管理等多个方向。
2.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课程的教学模式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课程采用的是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意味着每个班级的人数相对较少,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讨论和交流,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此外,该大学会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分享其研究成果和经验,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学生还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文学硕士英国G5院校留学,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香港浸会大学开设中文硕士课程,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3.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课程的就业前景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课程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大媒体、出版社、翻译机构、文化机构等机构从事相关的工作,也可以选择从事教学、研究等工作。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学术探究。
4. 入学要求和申请流程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课程的入学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需要具有本科学位或同等学历,并且具备一定的中文水平。此外,部分专业还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证书。
学生需要通过大学官网或其他指定途径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单、英语水平证明等文件。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学生需要参加面试和写作测试,并在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册手续。
总之,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硕士课程是一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职业价值的课程,为有志于从事文学、翻译、传媒等行业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