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科技大学

广州的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广er评 | 发挥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制度性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挥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制度性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港科大(广州)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近日,我校红鸟硕士班一期学生林子博以《发挥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制度性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撰写评论文章,分享其在学习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全文刊载如下。

港科广er评 | 发挥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制度性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编者按:

在国家推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契机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基于香港科技大学过去30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应运而生。学校立志通过发展融合学科、开展原始创新和推动知识转移,以培养尖端科技创新人才,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兴产业培育、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根据融合学科特点,港科大(广州)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探索建立了项目引导式硕士生培养方案,推出为实现“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的研究型硕士项目“红鸟硕士项目”(亦称“红鸟硕士班”),围绕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开展项目研究活动,以应对多变的社会挑战和技术难关,为国家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针对港科大(广州)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近日,我校红鸟硕士班一期学生林子博以《发挥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制度性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撰写评论文章,分享其在学习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全文刊载如下。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日趋复杂,单一学科已经很难解决当前遇到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契机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基于香港科技大学过去30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和“融合学科”的办学理念应运而生。

建校一年多以来,港科大(广州)勇于创新,大胆突破传统的“院-系”架构,建立以“枢纽-学域”为基础的融合学术架构,致力于建设一所独一无二的融合学科大学,推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范式改革。通过发展融合学科、开展原始创新和推动知识转移,学校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制度优势所激荡出的源源不断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正在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合作实践中的生动写照。

前不久,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刻阐明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对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鲜明提出“视人才为珍宝、与企业同奋斗、用市场育动能、向改革要活力”四项行动纲领。红鸟硕士班作为港科大(广州)为践行和推广“枢纽理念”推出的未来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自办学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实践与黄坤明书记提出的思路不谋而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俯瞰

视人才为珍宝,红鸟硕士班系统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制教学

红鸟硕士班招生采用申请制,欢迎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申请,从内地、港澳乃至世界范围内招收高水平科技人才。在学校的开放日上,总有家长问我“红鸟硕士班的招生标准是什么?”我总结为一句话:“敢想,敢干,敢于带头干”。红鸟硕士班一期共有260余名同学,他们代表着两百多个不同的“知识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红鸟硕士班的“三人行”总能让我了解到更多新生事物。

红鸟硕士班的学制为两年,采取“6+18”的模式:前6个月为学术探索期,鼓励我们根据研究问题和自身发展选择感兴趣的学域;之后为期18个月的毕业项目要求我们以研究问题为牵引、采用融合学科组队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美国top30名校留学,每个小组4-8个人,成员需来自不同学域。以我所在的“重塑盒流”小组为例,基于B2B场景下运输包装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和环境影响大的问题,组建了横跨智能制造、微电子、物联网和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等学域的融合学科团队,提出“循环包装+物联网”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旨在助力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芯片制造、嵌入式开发、材料改性……这些原本与我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名词,现在变成了组员每天分享给我的知识。红鸟学创空间(Maker Space)全开放式的教学空间更是构筑了一个学术交流的“梦工厂”,让我们的想象可以冲破个人,照亮彼此和团队,就像万花筒转动了拨片,让我们以不同方式聚合在一起,形成无数种“挑战向未来”的期许。

笔者在红鸟学创空间VR room进行项目分享

与企业同奋斗,红鸟硕士班创新设置“学术+项目+企业”三导师制度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这为广东建立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指明了总方向。港科大(广州)举全校之力创新设置了红鸟硕士班“学术+项目+企业”三导师制度,让产业界出题作为融合学科育人项目的研究主题广州的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广er评 | 发挥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制度性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性推进科创融合、通专融合、产教融合,为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顶尖科学家和战略型企业家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红鸟硕士班不仅通过“红鸟鸣智论坛”等制度化措施把企业家“引进来”,还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到企业参访学习。

“企业导师是科研问题的出题者,学术导师是梦想的助力者,项目导师是可迁移知识能力的培养者”,在作为学生代表接待全国政协副主席、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顾问梁振英先生时我如是介绍道。梁先生听完,笑着说:“一个学生、三个导师,学校培养红鸟硕士班的学生可是下重本了,你们可要好好学习。”梁先生临走时留给我一个问题,“20年后,中国一定会站在世界的中央,那么作为世界青年的你们,应该怎么做?”如果让我来回答,我想说,创新是探索世界最好的方式,科学是交流世界最好的语言,在学习尖端科技、探索人类未知的路上,常常问道于企业界,拜企业家为师广州的香港科技大学,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是新时代赋予我们中国青年的使命。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听取笔者进行红鸟硕士班育人模式介绍

用市场育动能,红鸟硕士班积极鼓励“面向市场”凝练科研问题

我校校长倪明选教授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分论坛作主旨发言时指出,“港科大(广州)紧扣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与生俱来的创新传统,鼓励师生开展有产业价值的研究”。学校目前已与上千家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与百余家领军企业和知名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还创办了“创科嘉年华”品牌活动,助力师生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作为学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知识迁移成果转化的排头兵,红鸟硕士班不仅鼓励学生面向市场,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还通过设置《融合学科设计思维》必修课帮助学生打破应试思维,培养“提出一个好问题”的能力。

在红鸟学创空间举办的“可持续化智慧生活创新大赛”上,同学们基于校园内学习、工作等场景,创造性地设计出循环外卖包装、风能收集器和搬运机器人等基于市场“真痛点”的产品。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我校首席工程师苏权科教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生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上的表现,勉励同学们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与各个专业的同学一起解决国家发展需要的“大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苏权科教授为重塑盒流团队颁奖

向改革要活力,红鸟硕士班有机结合“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要扎实推进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我校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在《2023教学报告》中这样写道:“我校致力于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定义 ‘因材施教,以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的未来人才培养范式。依托融合学科‘枢纽 – 学域’和‘两院一所’的学术组织架构,我们举全校之力构建全项目引导式的‘红鸟硕士项目’,在硕士生的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机制上进行颠覆性、但具体措施渐进式的范式创新。”

作为红鸟硕士班育人范式变革的设计师,吴景深教授定期召开“吴所不谈”座谈会,面对面地与同学们话科研、聊发展,听取同学们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在去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主题座谈会上,在谈到时吴景深教授笑着说要“拿着鞭子抽着让我们用”,他说现在的科研不仅要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要学会“榨干”GPT,在AI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真正算是前沿的探索。

湾区水暖,红鸟先知。回首过去一年,港科大(广州)“创新型人才、原创性攻关和开放性合作”得到了全社会高度认可,红鸟硕士班制度性优势初步彰显,黄坤明书记、王伟中省长带领省委领导班子亲赴学校调研指导。展望新的一年,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广州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三次提到港科大(广州),对这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出了“把握创新特点,勇攀科技高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厚望。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甲辰龙年,红鸟硕士班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系统性总结、发挥育人范式变革带来的制度性优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港科大(广州)的智慧。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新定位、新布局、新应用:人工智能引领香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新华社香港12月4日电题:新定位、新布局、新应用:人工智能引领香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新华社记者陆芸

香港新界清水湾半岛,香港科技大学依山而建。山坡高处,李兆基商学大楼顶层,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团队正在进行技术测试。

因其英文缩写“HKGAI”,该中心被港科大学生亲切地称为“香港仔”。这也体现出其独特之处:这个由特区政府出资设立的研发中心致力开发具有香港特色的大语言模型,为社会应用人工智能打下技术基座。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香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紧密相连。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香港必须拥有深具自己特色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心主任、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说。

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下,香港不甘人后。近年来,香港人工智能生态圈蓬勃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加速聚集。人工智能作为香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正加速引领这座城市实现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

新定位:立足香港,服务国家,面向全球

“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向非常重要,定位一定要清晰。”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选择人工智能,不是追风,更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孙东说,基础科研实力强、人力资源丰富、数据自由流通,这都构成了香港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香港要有助力国家构建全球创科产业体系的雄心。”

郭毅可表示,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正体现了立足香港、服务国家、面向全球的定位。中心开发的大模型支持普通话、粤语和英文,关注香港擅长的法律、教育和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应用场景,不仅服务香港居民,还将面向全球海外华人提供大模型和应用服务。

香港高校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香港独特的资源禀赋。近年来,香港各高校相继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新定位、新布局、新应用:人工智能引领香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吸引全球人才聚集。

香港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说,学校明确把人工智能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纳入本科生的必修课中,不仅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学科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更作为专业素养来培养。“无论技术发展到哪个阶段,人依然是中心,技术需要符合人的价值观。”他说。

这也是香港发展人工智能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在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中发出香港声音。“香港中西文化荟萃,法律制度健全,人文精神丰沛,拥有大量富含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的专家学者,完全可以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伦理讨论、立法规制、技术实践等方面调和冲突,促进共识,探索方向,助力科技向上向善。”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刘光源说。

新布局:人工智能企业加速集聚

一位大学教授、几个高校毕业生、一间商住两用房、没有起好名字的初创公司……这是10年前商汤科技在香港成立时的场景。几年内,商汤科技迅速成为亚洲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位于香港科学园的国际总部大楼也成为新界白石角最醒目的建筑之一。

“商汤的迅速发展得益于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和良好的科创环境,结合内地资源,产学研的推进得以快速实现。”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说。

近年来,香港培育了商汤科技、思谋科技、汉森机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打破了许多人对香港“科研实力强、成果转化弱”的印象。

“长期以来,香港创科发展面临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没有产业留不住人才,没有人才形成不了产业。如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院长吕坚说。

引入重点企业是特区政府“破局”的尝试。过去一年多来,百度、思科、科大讯飞、壁仞科技等头部公司纷纷来港,与本地孵化器数码港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人工智能生态圈正快速形成。

特区政府全资成立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更是动作频频。今年6月以来,港投公司连续宣布三家合作伙伴,无一例外聚焦人工智能。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将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和未来产业投资。

新应用:赋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位于香港岛南区的数码港,拥有香港最大的金融科技企业集群。超过430家金融科技公司和330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公司在此汇聚。今年底,香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迎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期将投入使用,为科研和企业提供急需的算力支持。

数码港行政总裁郑松岩表示,香港金融科技企业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超算中心的启用将进一步完善香港人工智能生态圈的建设,提升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助香港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如金融、医疗服务等。这些产业本身已有竞争力,如果再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由科技助力,会有更好发展。”徐立说。

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说QS100名校留学,全球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平均使用率约26%,而香港远高于全球的平均值,约为38%。为更好引导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可持续和负责任地发展,特区政府10月底发表相关政策宣言,清晰阐明立场及方针,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防范风险。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尚海龙说,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辅相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香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布局。”他说。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港科大(广州)HPC AI融合智算中心上线试运行!

港科大(广州)HPC AI融合智算中心上线试运行!

9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HPC AI融合智算中心(以下简称“智算中心”)已完成联调测试,并正式投入试运行。

当前,AIGC应用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18至2022年,大模型参数量从1亿飙升至5400亿。毫无疑问,AIGC凭借强大能力惊艳全世界的背后,是超大算力的加持。

算力,成了最稀缺、最紧俏的“新资源”。

拥抱前沿,快人一步

AIGC涉足教育行业的潜力不容忽视。今年6月初,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宣布,GPT服务已经完成联调测试并正式上线,服务全校教职工及学生。作为国内率先在校内全面启用GPT服务的大学,港科大(广州)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拥抱科研进步,投身科研研发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港科大(广州)推出的GPT-4和服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正是学校主动拥抱前沿科技,积极探索推动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发展新方式的有力印证。

无论是AIGC,还是各科研领域的计算分析,都依赖于高质量、成规模的算力。为进一步满足全校师生科研工作的需求,HPC AI融合智算中心的规划应运而生。

国际视野,中国速度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校长特别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李斌博士谈到智算中心从蓝图到运营的过程,感慨颇深。早在2022年年中,港科大(广州)开学前,倪明选校长在全盘深入思考学校信息化基建工作时,就对算力给予了高度重视。据校长特别助理、校办主任李斌博士介绍,倪明选校长指出,“首先,作为一所全新的科技大学,信息化设施必须立足于学校的科研和教学需求,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处于世界前列;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三方供应商的成熟资源,汲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构建具有港科大(广州)特色和优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第三,要避免资源分散,由学校统筹建设和运营校级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QS200名校留学,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服务;第四,要做到绿色环保和低碳清洁。”

9月8日,HPC+AI融合智算中心上线仪式暨元宇宙联合创新实验室启用典礼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隆重举行。

在去年9月学校开学之际,在倪明选校长的倡导下,学校决策:启动智算中心项目,拓展学校科研算力。校长特别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李斌博士牵头统筹该项目,资讯科技处、学校的多个学术部门及科研团队共同参与该项目。彼时,还没有震惊世界,算力需求喷发的局面也尚未成型。而正是港科广管理团队极富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提前落子”,让学校智算中心在起步阶段占据了一定先发优势。校长办公室资讯科技处 (ITD) 处长吴刚忍不住感慨:学校又一次“踩对了节奏”。

资讯科技处(ITD)处长吴刚在巡视智算中心机房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虽然启动较早,但要一步步从底层AI平台的搭建、算力的分配、集成系统的研发、数据中心的施工到联调测试、正式运行,离不开中国移动、华为、华三等多个校外合作方和校内多个科研团队的内外部通力合作。其中,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带领团队与学校资讯科技处(ITD)相互配合,进行了深入的算力调研和评估工作,并制定了具体的算力需求指标。同时,团队还对学校的智算中心集群进行了测试,发现其集群性能出色,在扩散模型训练等方面表现高效。据陈雷教授透露,元宇宙课室的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课件也将在第二阶段放到智算中心——即元宇宙课程系统云化。

在智算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算力需求井喷,可调度资源紧张,最终能够按时完成智算中心的搭建和运营,是“中国速度”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再一次体现。

湾区领先,国内一流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算中心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出色的稳定性,具有高度可扩展性,支持多机多卡、管理异构。核心算力包括通用HPC AI平台和国产AI平台两大部分:其中,通用HPC AI平台理论算力达到6.@FP64,算力组成涵盖英特尔CPU 14656核、AMD CPU 2560核、 A800 GPU卡520张及 A40 GPU卡120张,配套内存2.3PB、数据存储包含SSD 309TB和HDD 3.9PB;国产AI平台理论算力达到19.@FP16,算力组成涵盖ARM CPU 1728核、Atlas 300T Pro GPU卡64张,Atlas 300V Pro GPU卡16张,配套内存1.5TB、数据存储772TB。

通过智算中心,用户可快速处理海量数据,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和工程模拟,更好地支持校园师生及科研团队快速开展科研、教学活动。这样的综合算力水平、中外技术融合的多元化平台,让港科大(广州)智算中心达到了大湾区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

但这仅仅只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对智算中心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未来从硬件上,学校独立的数据中心正在进行内部改造,中心可容纳算力是目前算力的6-8倍;从软件上,学校资讯科技处(ITD)也将联合校内科研团队和校外合作方,打造适配不同科研需求的算力模型平台,让这些来之不易的算力能够最大化、最方便地助力学校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科研需求。

规范管理,多元发展

为了保障智算中心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及有效利用,学校资讯科技处(ITD)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准备:通过测试阶段已经运行的2400多个任务,智算中心的知识库已经初具雏形,可以帮助使用团队了解相关资源信息和规范;同时对于算力资源的管理办法也同步实施,保障智算中心的有效和稳定运行。

据介绍,本周三,学校资讯科技处(ITD)将联合校内专家及合作伙伴,组织智算中心宣讲暨首次培训会,也同步组建了HPC AI融合智算中心微信群方便校内各科研团队进行交流讨论。

在智算中心的“任务清单”里,试运行只是一个开始,快速组建运营团队,年底实现“适配性升级”,不断针对不同的科研课题优化模型、完善使用体验,继续扩大算力规模、打造服务湾区科研的超算中心……这些新任务、新挑战又将接踵而至,但在“凡事皆可为”的科大精神鼓励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向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人工智能时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港科大(广州)HPC AI融合智算中心上线试运行!,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科技大学dba学费,2025香港本科申请流程全攻略!附时间轴+申请要求+学费(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篇)

香港本科申请越来越卷,每年申请季都是众多学子和家庭的重点关注对象。25Fall香港本科申请已经全面开放,跟着小蒲老师一起看看,香港本科申请流程和最新的申请时间表和学费信息。香港科技大学申请时间线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PolyU),是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港理工申请时间线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大楼封顶。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大楼正式动工。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揭幕典礼。霍英东基金会及霍英东铭源发展有限公司向香港科技大学捐赠专款,用于南沙研究院项目建设,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决定命名为“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2024qs,香港八大进入202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0专业汇总

香港地区共有202个学科专业进入202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单。香港科技大学有24个学科进入202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单,其中12个学科进入全球Top50。香港城市大学共有14个学科进入202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0位。在202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有15个学科入榜。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 打破传统不设院系

杨淑馨李军)历经3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高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1日正式开学。这所大学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设“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将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探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

香港科技大学招生时间,香港科技大学本科申请简介-新东方前途出国

香港科技大学2021年内地本科生入学申请已正式启动!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独立招生,并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不占统招志愿。同学如有意入读香港科技大学,可以向曾老师详细咨询哦香港科技大学以国家统一高考的成绩作初步筛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