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科技大学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专业,澳门科技大学的录取要求有哪些

澳门科技大学的介绍澳门科技大学是在澳门回归之后批准创办的第一所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20年12月,澳门科技大学将设立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同时也是高标准建设澳门科技大学的产学研示范基地。

澳门科技大学的介绍

澳门科技大学(Macau of and ),简称“澳科大”(MUST),是一所位于中国澳门的私立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国际大学协会、亚太大学联合会、粤港澳高校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成员。

澳门科技大学是在澳门回归之后批准创办的第一所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20年12月,澳门科技大学将设立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同时也是高标准建设澳门科技大学的产学研示范基地。

截至2021年9月,澳门科技大学坐落澳门氹仔岛,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有11个学院学部;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提供数十个学位课程;各类在校生逾一万六千人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专业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专业,澳门科技大学的录取要求有哪些QS200名校留学,其中博士及硕士研究生6200人,本科生10500人。

澳门科技大学位列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01-250区间,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581-590区间,2022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002位,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第36位、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第39位;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药理毒理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综合)共7个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 。

申请要求的介绍

①本科申请要求

申请要求:

1.择优录取,基础要求二本线以上(根据专业热门程度上浮)

2.高考英语成绩100分以上(150满分)

②研究生申请要求

学术条件:

1、本科毕业生可申请所有的硕士课程,但MBA除外。

2、申请人须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3、申请人学士学位毕业总平均分须达到相等于C+或以上的成绩——相当于4分制GPA的2.3,或100分制的70分。

注:此平均分要求只供参考与建议,学校一般都是择优录取!

语言条件:

以下语言成绩根据申请专业满足其一即可:

1、大学英语考试(CET)六级430分

2、托福(TOEFL)书面考试550分/网上考试80分

3、雅思(IELTS)总分6.0或以上且单项不低于5.5

4、英语专业考试四级(TEM 4)或八级(TEM 8)

香港科技大学王一,中国人的故事

科学家为何不能搞怪?

当“一本正经”的宇宙学教授与充满求知欲的网友在线上相遇,他们不仅没有出现交流上的障碍,反倒形成了一种亦庄亦谐、寓教于乐的可爱“画风”,这些科普视频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对于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一来说,宇宙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王一的研究领域包括早期宇宙、暗能量、黑洞、引力波等,“用世界上最大的物体(宇宙)研究世界上最小的物体(基本粒子)”,这就是他研究的问题。

儿时,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就像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从仰望星空到探索宇宙,曾经那个着迷于浩瀚星空的小男孩,如今已在理论宇宙学领域崭露头角。

现在香港科技大学王一,中国人的故事,他希望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与更多同行在网上“切磋”宇宙知识香港科技大学王一,将宇宙有趣的一面传递给更多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和宇宙之间的不解之缘。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王一。为大家讲述我的故事之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有限大还是无限大?

宇宙的外面是什么?

……

这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既耳熟能详,又不太清楚?其实,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光的传播速度也是有限的。可观测的宇宙是有限大的,但不可观测的那部分宇宙,我们无从知晓。

想象一下,在宇宙中有一个距离我们特别遥远的地方,那里的光从宇宙诞生之时就开始朝着地球奔跑,一直跑到现在,还没有跑到我们的视线之内,像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所在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它就属于不可观测的宇宙。因为观测不到,也无法得知这部分宇宙有多大、是有限大还是无限大。所以,这些问题,准确、专业、负责任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你们看,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探索宇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可以说,“那里,是你一生也到不了的地方;这里,是你一生也逃不开的地方。”

当我还小的时候,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粒探索未知宇宙的种子。第一次知道物体的冷热是因为分子运动,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让我感觉有趣。后来,这粒种子在好奇心的滋润下,“长势”越来越旺,我的兴趣慢慢成为我的研究方向,也推动我在理论宇宙学这一领域越走越远、越走越扎实。

有两类好奇心推动着我的研究。一类好奇心是科学发展中的大问题,比如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的终极命运是什么?虽然一下子解决这些问题看起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但是我会一直思考这些问题,并且想办法一步一步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些能解决的问题来各个击破。另一类好奇心是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比如用研究粒子对撞机的方法去研究宇宙,就能在学科空白的地方发现前人没有看到的研究方向。

香港科技大学为我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我觉得这种宽松的环境对科研特别重要。因为,要思考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可能钻研很多年也未必有结果。如果环境的压力太大,科研人员忙着出短平快的成果,就不敢研究这些难题了。当然,我个人的能力有限,也未必能解决哪个大问题。但是,如果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被好奇心和兴趣驱动,敢去钻研困难的科学问题,我们就有了产生科学突破的土壤。

在科研和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个人的研究固然重要,但社会大众对科学的关注,才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做科普,是我贡献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

虽然我在科研和教学里是老师,做科普,我得从学生做起。比如,我可以从我的学生那里学习。周思益是我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工作后招收的第一个博士生。现在,她不仅博士毕业,科研上早已独立,在网络科普方面,她也独辟蹊径,影响力越来越大。周思益的周围聚集了一群有天赋、又有兴趣的同学,她像个姐姐一样引领他们走进科学。

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也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科普上QS100名校留学,把宇宙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给更多人,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宇宙、对宇宙产生兴趣。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十万个为什么》。我常常自嘲,自己是以“街头卖艺”的形式去向大家科普宇宙知识的。因为科普就像街头卖艺,就要去人多的地方,在自己家楼顶上卖艺,那是没用的。去人多的地方,这也是我在网络上科普宇宙知识的初衷。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如今在网络上将“艺”卖出去成了我最大的难题。因此在“卖艺”的过程中,我经常跟“有梗的”网友们相互学习。他们从我这儿学到了宇宙知识,我也从网友身上学到了如何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讲解高深莫测的宇宙知识,使“阳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

前段时间我在快手上发了一个名为“我用杆子去怼人,这样的过程会不会超光速”的科普视频,当时我自觉在视频中讲解得并不是很透彻。后来我在评论区看到一则留言,发觉高手果然在民间。“假设杆子的一层分子推动另一层分子,每推一次都需要时间,以此类推,那么这个过程就不会是超光速的。”这位网友只用了一句话,就将原理解释得简单又明晰。

将玄奥的宇宙学转化成白话,是我的目标。我从“已知”到“未知”的视角来进行讲解,而网友是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来理解,那就意味着我的讲解一定要更贴近“不懂”的人的思维方式,避免出现“科而不普”的情况。

在社交媒体做宇宙知识科普,有两类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类是高中生,我感叹他们丰富的知识储量,让当年同为学生的我“望尘莫及”;另一类是工作多年的人,虽然他们的行业与科学没有太大联系,但他们却有着“不可遏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科学,恰恰始于好奇心和求知欲。

面对这些朋友,我有兴趣、也有责任跟他们进行交流。所以,我在网络上的风格都是轻松活跃、古灵精怪、个性随意,很少一板一眼地正经表达,形成了一种与课堂完全不一样的交流场景。

现在,我在网络上用短视频、直播来进行宇宙知识科普,我不只在课堂上、研究室里和同学们互相探讨,更可以与成千上万的同行、网友实时地“切磋宇宙”,通过社交平台产生争鸣、相互启发,不同观点声音相互碰撞,这个过程像极了在金庸先生笔下的武学盛会“华山论剑”。

如果说大学的门槛很高,无法让每个人都进入校园进行学习,网络却降低了这样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跨越门槛去学习大学的专业课程。你只要感兴趣,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

网络其实给了我更加广阔、自由的平台,有着相同爱好的人在社交媒体上聚集,形成了新的“圈层”,让我的科普变得越来越“低成本”,可以把宇宙知识普及给更多人。这或许是社交媒体给科研人员带来的新红利吧!

“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学术研究上讲究新老相继、取长补短,文化交流上也应注重相互了解、交流互鉴。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开心在快手等社交平台上以“网红身份”和大家一起认真讨论“从《聊斋志异》到量子隧穿”“从打地鼠到光电效应”之类的“荒诞问题”,既好玩又有意义。

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网络上,期待有机会与朋友们相会!

王一

2021年11月25日

探索太空并非现代人的专利,人类自古就对宇宙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向往心。唐朝诗人李贺就曾经游目太空,写下了“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的诗句。

几百年后,在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望远镜指向深邃浩淼的星空,天文学随着望远镜的发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自此知晓了太阳黑子、月球上的陨石坑、木星周围的四个卫星和闪闪发光的银河系等宇宙现象。

人类探索的脚步不断前行,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越来越深刻。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只是王一,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在以不同形式开展科普,使宇宙以更加“更有趣”“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青年面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平台汇聚到关注宇宙、关注物理、关注科普的“圈子”中,在求知的同时找到探索未知的“同路人”,一粒粒探索和追问的种子在生根发芽,科普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无数个科普直播结束后的夜晚,在无数次“圈子”互动之后的“闻道”瞬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悄悄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叩问苍穹”的梦想种子。神舟问天,嫦娥探月,今日的中国青年有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去想象太空,越来越多的他们以探索宇宙为志向、以“在浩瀚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为目标,这也正是对青年学者持之以恒付出的肯定!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策划:杨月 牟昊琨

记者:牟昊琨 杨月 钟颖怡(实习)

音频:王一 陈姚戈(实习)

设计:牟昊琨 钟颖怡(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联合出品

香港科技大学校园,内地博士在香港校园自杀背后

内地博士在香港校园自杀背后

青年参考2007.11.2113:39

本报特约记者陶蹊

11月9日,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内地博士生葛炜炜,被发现在宿舍内自缢身亡。这一悲剧在香港及内地教育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香港科技大学校方表示,葛炜炜生前患有抑郁症,自杀可能与此有关。但也有人认为,葛炜炜是在导师跳槽,其学业、求职都遭遇巨大压力的困境中自杀的,导师和校方难辞其咎。这一悲剧事件让内地在港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香港大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

1.给人印象活泼、乐观,曾是辩论赛最佳辩手

葛炜炜今年27岁,是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系的博士研究生。10月9日晚,两名同学前往宿舍找他,拍门无人应答,电话也无人接听。他们怀疑葛炜炜发生了意外,便通知宿舍的管理员协助开门。房门打开之后,发现葛炜炜处于上吊昏迷状态,立即报警。消防员、警察及医护人员先后赶到现场,证明葛炜炜已经死亡。据报道,警察封锁现场进行调查,在宿舍内发现了一张留有遗言的字条,上面写着“因病自杀”。随后警方认定,葛炜炜身亡确系自杀。

葛炜炜是江苏南通人,是家里的独子。据与他熟识的多位同学介绍,葛炜炜从小学习成绩优秀,中学时曾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1998年经提前招生,考入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2002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被保送入南京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获硕士学位后,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南京大学读书期间美国top30名校留学,葛炜炜一直十分活泼、乐观,是学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曾任校科协主席,参加过大学生科技三下乡的暑期实践,获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到香港科技大学之后,他也是一名活动积极分子,担任了“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是足球队的负责人。他曾为内地学生组织了2006年中秋晚会,参与编纂了面向内地新生的《内地学生学者实用手册》,用热情和博学给许多人的生活带去了便利和快乐。因此,许多同学无法将“自杀”这个字眼,与在他们看来 “自信、开朗”的葛炜炜联系在一起,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2.导师“跳槽”,并叫他退学?

悲剧发生后,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在第一时间发出致全校学生的英文公开信,透露葛炜炜生前患有抑郁症。然而,科大的许多学生,尤其是内地生群体,都对此表示强烈质疑,认为校方在事件发生后的解释有失偏颇,“不能仅仅归咎于葛炜炜的个人性格因素”。很多熟悉葛炜炜的同学表示,和大多数内地生相比,葛炜炜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相当开朗。

一个网名为“seeu”的学生在科大“清水湾”BBS上留帖表示,他时常听到葛炜炜组织足球俱乐部的一些事,也看过一些葛炜炜在BBS上发表的描写足球比赛的文章,觉得葛炜炜是“很有文笔和活跃的一个人”。他透露,近日在校园里曾与葛炜炜碰过几次面,感觉他好像“心事重重”。但是,他不大相信校方“葛炜炜患有抑郁症”一说。“试想,一个这么活泼、参与如此多的学生活动、文笔也如此流畅的人,难道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什么把他逼到了这一步?”

11月13日,网友“”在“清水湾”BBS上发表了题为《关于葛炜炜的真实情况》的帖子,透露了不少“内情”。“”写道:“他的那个‘可亲可爱’的老板(博导)抛弃了他们。老板要去美国了,把他们置于不顾,只是告诉他们,可以转别的研究方向或者跟去美国,再不然,就自己去工作吧。”“去美国香港科技大学校园,意味着在港科大的这几年白白损耗,还需要再读个五六年。转个别的方向的老板?似乎有点残忍……葛炜炜告诉我,他这个专业不太好找工作,他有很多师兄都转行了,去咨询公司或者保险公司了。”

“”的帖子还称,葛炜炜投了几个月的简历,得到的面试机会寥寥无几。为了获得一家房地产公司见习管理员的职位,他甚至将自己的学历写低了些,但依然得不到面试的机会。“不下4个月的煎熬,他的自信被摧残了很多,” “”写道,“他终于决定转读另外一个方向,然而,他现在的老板却因为提前去美国,办不了这个事情。老板叫他退学!让一个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的学生,保送进南大试点班、保研的优秀学生退学?我真想不通这个导师是怎么想的。”

有同学证实,早在今年8月,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的网站上就挂上了葛炜炜的导师徐兵教授的简历,显示他将“跳槽” 至该校。自称认识葛炜炜的网友“”也证实,葛炜炜说导师要去美国,“他突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工作、做毕业论文、答辩,非常紧张。”

3.校方称是“独立事件”导师徐兵“极为难过”

一时间,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质疑矛头集中指向了徐兵教授,指责他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学生的前途缺乏责任心。此外,校方对研究生学业的管理制度也成为批评的对象。

“清水湾”BBS上的一个帖子写道:“目前在科大的研究生,大部分是从内地来的,加上语言障碍,难度可想而知 ……他的导师要跳槽,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怎么处理手下的学生,这个不光是导师责任感等方面的问题。”另有帖子认为:“ 同学们不会只责备导师,大家比较共同的意见是,如果遇上特殊情况,学校应有一定的制度来表示对学生的协助。比如这次事件,如果学校能给葛炜炜提供继续研究学业的可能,他也许就不会只看到绝路了。”

11月13日,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发出了第二封致全校师生的英文公开信,表示将邀请全校学生参与一个特殊的座谈会,以更好地倾听和理解同学们对此事的看法,并帮助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惑的学生解决情绪问题。

这个特殊的座谈会于11月14日下午5时15分在科大礼堂举行,到场学生多达500人,校长和校内数位管理人员出席。由于争论激烈,原定约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一直持续到晚上8时才结束。座谈会结束后,与葛炜炜生前关系最密切的足球队成员,情绪激动地留下来继续与校长交流。

座谈会上,葛炜炜的导师徐兵没有到场,与葛炜炜“同门”的学生也无一人到场。据称,徐兵教授已经从外地回到香港,但“由于极为难过,无法出席座谈会”。在科大校园内悼念葛炜炜的大字报下,摆放着徐兵携门下学生共同敬送的花篮。

校方强调,对葛炜炜事件表示万分沉痛,但这只是一桩“独立事件”,与其导师的行为及学校的管理模式没有必然的联系。校方同时否认徐兵将离职赴美,称他虽然接到过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的聘书,但并未接受。

4.生前接受过心理和药物治疗

葛炜炜参与活动颇多的科大“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曾在“清水湾”BBS上发帖,称通过与学校学生事务处主任会面,确认葛炜炜生前确患有抑郁症,并接受过心理和药物治疗,对此,学校保留着相关记录。

葛炜炜在母校南京大学的网站上建有博客,里面的文字也反映出,近年来他一直背负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葛炜炜的博客叫“的blog——一蓑烟雨任平生”。2005年3月,他在南京大学时曾写下这样的文字:“老天似乎已经习惯了在我感觉很好的时候给我当头一棒,导师的批评、杂志的退稿、实验的失败、感情的离去,总是不期而至,给我迎头痛击。”

5个月后,他到达香港,自信能够很快适应那里的生活。“可能是因为学校都有些相通的气质,所以我很快适应和融入了这一切,没有激动,没有陌生感,我平静得让我自己都啧啧称奇,似乎感觉我早已在这个学校里面生活了好多年一样。”

但不久,葛炜炜就发现,自己与周围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他在博客里写道,他和香港学生的接触机会不多。香港学生之间都用粤语交谈,不能自由表达和交流让他觉得很不自在。“香港学生通常是笑声连连,我和另一个内地学生则只有面面相觑的份儿。”

葛炜炜博客上的最后一篇文字是《看不见的春天》,发布于2006年4月。“我是否太急切了,或者说太功利了?使得自己变成了一个看不见春天的盲人?我是否太看重这个Ph.D.(博士)学位,以至于只顾着向前狂奔?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校园,内地博士在香港校园自杀背后,宿舍,加上间或的街市超市,差不多已经变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也没有选择停留,但我走得太快,以至于都不知道路边是否有花朵在盛开。在我放弃了春天的同时,春天也放弃了我。”

5.学历越高工作越难找?

葛炜炜自杀事件,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在港内地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关注。目前,在香港求学的内地学生约6000人。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虽然香港各大院校都积极为内地学生推出了不同的协助计划,但仍存在三大不足之处:这些支持偏重本科生而忽略了研究生;没有重视理工科学生与本地社会缺乏接触的问题;学生辅导只笼统地面向全体,欠缺个案的针对性。像葛炜炜这样的内地理科研究生,与香港学生及社会的接触少,较难融入香港社会。

此外,香港大学内的学习压力很大,毕业之后找工作时也是如此。据报道,香港大学研究生的失业率,比本科毕业生高一倍多。有人事顾问公司坦言,市场上只有不足5%的职位适合毫无经验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就算他们自愿“降格”、求取只要求本科学历的职位,也可能被拒之门外,像葛炜炜这类纯理科生,出路更为狭窄。

参考资料

内地在港生近年自杀个案

2002年5月26日,香港浸会大学一名来自清华大学的交换生,在九龙塘宿舍跳楼身亡。

2004年7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一名内地博士研究生,从学术大楼坠下,伤重不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科技大学 计算机,【Pivot资讯】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24年PhD和MPhil提前招生开启!

而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PhD和MPhil的提前批招生则相对较晚,一般在6-7月份才开放。今年,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PhD和MPhil的提前批招生时间为6月14日–9月1日。

香港科技大学好还是香港中文大学好,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发布 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需要考雅思还是GRE还是托福

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需要考雅思还是GRE还是托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需要考雅思还是GRE还是托福香港科技大学录取标准:高考成绩发布后,香港科技大学将根据当年各省市报考情况,邀请部分申请香港科技大学同学参加面试。香港科技大学官网-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

香港科技大学好还是香港中文大学好,申请香港大学考雅思还是托福 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需要考雅思还是GRE还是托福 – 百

香港中文大学雅思要求3、香港中文大学:雅思统一要求6.5,听说读写单科分数不限。5、香港理工大学:雅思统一要求6.0,听说读写单科分数不限。去香港读研考雅思和托福有什么区别?托福成绩和雅思成绩都是被香港大学所认可的,所以和两个成绩时都可以的。

香港科技大学最新排名榜,418所!2023年5月ESI大学排行榜全名单

5月11日,ESI大学排行榜最新数据公布。据悉,ESI排行榜每2个月公布一次,均为上一次数据的基础上增加2个月的数据,但是每年5月份会去除掉最旧一年的数据。大陆高校排行榜

香港科技大学的专业,香港留学 香港科技大学专业汇总

随着香港高校对内地学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去香港留学,而香港科技大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毕达教育就给大家介绍下香港留学香港科技大学的专业,希望能对申请香港留学的同学有所帮助和参考!通过以上对香港科技大学的专业介绍,相信准备去香港留学在选择科大专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帮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