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好不好,南沙速度!港科大(广州)一期核心和配套建筑全面封顶!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枢纽区块西北角,占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项目预计2022年3月完工,5月移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9月可达到开学标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时间进度表:

小南速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

一期工程核心建筑和配套建筑主体结构

全面封顶!

9月26日,经过3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斗,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核心建筑和配套建筑主体结构迎来全面封顶。这标志着距离明年5月30日正式移交校方的目标又近了一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划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将采用“四大枢纽”的学术架构开展交叉学科研究。自获批动工到全面封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令人瞩目。

揭秘:300多天怎么做到全面封顶?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枢纽区块西北角,占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工程核心建筑由中铁一局和中铁广州局协力完成,配套建筑由广州建筑施工。

在封顶仪式上,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领导表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时间紧、工期短、责任重。项目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明确各个节点时间,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全面实现质量、安全的既定目标,确保2022年3月以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工。

小南从承建单位之一的中铁一局了解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好不好,在开工至今的300多天内,经历过最大的困难不是东南季风、雨热同期,也不是频繁的降雨和高温酷暑,更不是让人措手不及的突发疫情防控,而是设计团队、业主团队和建设团队之间的沟通。

“这是一个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中铁一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负责人告诉小南,EPC的特点就是边施工边设计。该项目由国际著名建筑师事务所KPF团队进行设计,由于目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仍较为严峻,他们只能通过远程线上的方式进行查看和沟通,沟通时间的增加无疑影响了施工的时序进度。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完成并不容易实现的9月底前全面封顶目标?

“我们跟进每一个沟通的细节,一拿到图纸立刻开工大干,时刻保持工作状态。”上述负责人表示。据悉,该项目日常现场有近3000名管理、设计、技术、施工人员,三班倒、日以继夜地在工地辛勤劳作,高峰时期现场有超过5000人同时作业。

据中国中铁广州局集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部负责人罗玉伟介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主体结构的工程量多,制作精度要求高,吊装难度大,为保证本次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项目部紧扣节点,通过科技创新、样板引路、倒排工期、领导带班等举措,加强质量管控,严把安全环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好不好,南沙速度!港科大(广州)一期核心和配套建筑全面封顶!,进一步压实工期。

亮点:无边界的绿色智慧校园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建设是“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创举,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园管理局与项目各参建单位以这次主体结构封顶为契机,为后续施工按下“快进键”,优质高效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

小南从设计和建设团队了解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学,在设计理念上,即是对香港科技大学使命和基因的传承,也是向未来高等教育新范式的迈进。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为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门户庭院的设计与位于香港清水湾的香港科技大学校园异曲同工,细节处处体现智慧和绿色。建筑物沿半圆形设置,围绕着中央的红色日晷雕塑。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图书馆横跨中央运河,联系校园东翼和西翼。在透明的设计下,人们可以看到两侧的实验室,将科学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在流通空间和实验室之间,也设置了容纳大型设备和大型装置的通高空间。屋顶被绿色覆盖,天气晴朗时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室外活动场所。实验室大楼的屋顶覆盖有光伏板,将太阳能的可再生资源转化为校园功能的一部分。地面的景观区域,预留了给学生们搭建构筑物的可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我们通过街道和功能的布局,将校园与南沙周边社区联系起来,而南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自贸试验区。”KPF执行总监郑逸雅如此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毗邻广深港高铁庆盛站,周边配套商业广场、办公楼及公共交通枢纽为一体的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规划有国铁、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6条,高快速路3条美国top30名校留学,乘坐高铁去往深圳21分钟,香港35分钟,乘5站地铁即可到广州大学城。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与到如此现代化和国际化项目的建设中,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中铁一局建设者告诉小南。在建设的过程中,尽管辛苦,他却感到非常兴奋,“我告诉女儿,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后考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到南沙接受全世界顶尖学府的培养,以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里也曾经是爸爸挥洒汗水的地方。”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工程技术亮点:

BIM信息化应用

项目采用BIM信息化应用,在临设布置、场内平面布置、标准化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尤其施工场地布置对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效缩短材料设备的运输距离,避免额外的设备与材料的二次搬运,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施工现场的交通通畅,使工程建设项目有一个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5G+智慧工地应用

本项目建筑面积广,工区划分多,基坑面积大,管理较为困难。“智慧工地”通过5G技术,以BIM模型为信息载体,打造“智能展示大厅”,为施工现场管理打开“上帝视角”。在大厅内,“5G+BIM模型”结合视频监控、智能广播、劳务一卡通、车辆管理等系统,将施工过程、进度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绿色施工等内容,通过5G网络,“零延迟”地展示在大屏幕上,实现工地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高效:每月完成投资7亿的“南沙速度”

今年以来,“大干100天”的号角吹响,“330承台施工节点”“430首层底板施工节点”“630教科研楼封顶”……到如今的“926全面封顶”,一个又一个重要节点不断推进落地。在这背后,项目党员干部、团员青年掀起了争第一、夺红旗,全面兑现工期节点攻坚战。今年以来,项目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党日活动,将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有机融合,以组织优势激发项目发展活力。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面对疫情,项目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响应政府号召,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真实做到应检尽检,应接尽接。此外,项目领导、党员先锋队、青年团员们主动报名参加政府组织全员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配合政府一起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小南从业主单位——南沙区产业园管理局了解到

在多重挑战之下,参建各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实现平均每月完成投资3.5亿,高峰期每月完成投资7亿的“南沙速度”。

据了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约95.85亿元,工程建设投资60.61亿元。项目预计2022年3月完工,5月移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9月可达到开学标准。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时间进度表:

2018年12月21日

香港科技大学正式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签署协定,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19年9月19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

2019年9月26日

于南沙校址举办动工仪式

2020年6月28日

组织进场,开展软基处理施工

2020年7月31日

顺利完成真空预压的准备工作,进入抽真空阶段

2021年1月29日

完成教学科研楼工程桩施工

2021年3月30日

基础结构施工顺利完成

2021年6月30日

教科研楼主体结构封顶

2021年9月30日

实现所有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2022年3月

目标完工

2022年5月

目标移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22年9月

目标正式开学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香港科技大学占地面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第一栋核心建筑主体结构封顶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第一栋核心建筑封顶。 李夏同 摄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第一栋核心建筑封顶。 李夏同 摄

中新网广州6月30日电 (王坚 黄帅)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第一栋核心建筑最后一块顶板于30日完成浇筑,该建筑物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预计2022年3月完工,同年5月移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同年9月可达开学标准。

记者了解到,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约95.85亿元,工程建设投资60.61亿元。该校选址广州南沙庆盛枢纽区块香港科技大学占地面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第一栋核心建筑主体结构封顶,未来乘坐高铁去往深圳只需21分钟、前往香港仅35分钟,乘5站地铁即可到广州大学城。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晓峰介绍,自2020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南沙和香港双方精诚协作、日夜奋战,实现粤港设计和建设标准衔接,完成了科教研楼封顶节点目标,为粤港澳全面合作提供了典型示范和宝贵经验。

“今天的封顶,标志着校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也是学校筹办工作的重要节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长倪明选教授通过视频表示,此次是该校首个封顶的建筑,也是未来港科大(广州)的学术及研究中心建筑。

中铁一局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彭万平表示,该公司负责承建港科大(广州)教科研楼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占地面积,该教科研楼为四栋建筑,建筑面积97750平方米,层高6层,单体公共建筑最大高度约31.5米。

“未来的港科大(广州)校园将是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校园QS100名校留学,是各项创新成果落地的试验场,更是一个‘生活实验室’。”港科大(广州)(筹)副校长吴景深介绍,当日封顶的核心建筑,未来将迎接多个尖端科研实验室进驻,包括纳米系统制造实验室、电磁/声波实验室、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高分子聚合物实验室等。

据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目前正处于筹设阶段。该校于2019年9月获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是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将采用独特的枢纽架构模式,下设信息、系统、功能、社会四个枢纽,会开展交叉学科研究,致力于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重大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完)

香港科技大学面积,进展神速!香港科技大学南沙校区最快3月全面完工,今年投用无悬念!

目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

核心区外立面已开始拆除。

从2021-2022,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如何拔节生长的?

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回溯——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枢纽区块西北角香港科技大学面积,进展神速!香港科技大学南沙校区最快3月全面完工,今年投用无悬念!,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香港科技大学面积,其中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项目一期总投资约95.85亿元,工程建设投资约60.61亿元,分核心区和配套区,其中核心区主要是中央科研设施区,配套区主要是生活服务街区、运动村、北宿舍区及能源、数据、消防中心。

港科大(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美国top30名校留学,项目建设意义重大,据了解二期项目日前已开启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招标。相信也很快动工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建设内容包括:教室、实验实习用房、图书馆、校行政办公室、院系及教师办公室、师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公寓)、食堂、教职员宿舍(公寓)、后勤及附属用房、学术交流中心等功能用房;地下室和连廊架空层等,总建筑面积约62.4万㎡,工程建设匡算投资约65.7 亿元。资金来源为开发区财政资金。(最终以审批部门批复的金额为准)。

港科大(广州)在首阶段将聚焦研究生课程,时机成熟后将会开展本科生招收工作。

据了解项目一期预计将于2022年3月31日实现全面完工。计划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二期项目则计划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

南沙家门前的第一座高校

今年终于投入使用了

想想就激动了,希望可以对外开放

没事去高校图书馆待一下也很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哪里,共建AI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趣丸科技合力迸发科技新动能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趣丸科技战略合作启动暨实验室共建签约仪式在港科大(广州)校园举行。为响应落实《南沙方案》、《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广州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政策部署,趣丸科技与港科大(广州)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哪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全球人才恳谈会在荷兰鹿特丹举办

当地时间6月2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全球人才恳谈会在荷兰鹿特丹成功举办。港科大(广州)于2022年6月正式设立,是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作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好还是香港理工大学好,香港理工大学留学费用多少 香港硕士留学花费要多少?

香港硕士留学花费要多少?香港理工大学留学费用?香港理工大学本科学费:非本地学生的学费为每年140,000港币。香港公立大学硕士课程,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各专业学费约12万港币,按学分收取不按学年收。香港硕士留学花费要多少?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费用多少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香港科技大学新增硕士专业|艺术与科技创意文学硕士

洁心学姐说,香港科技大学在最近新开设了一个一年制授课型硕士专业,名字叫做艺术与科技创意文学硕士。艺术与科技创意文学硕士专业介绍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科学和技术见长的综合类大学,其新开设的艺术与科技创意文学硕士专业旨在结合艺术与科技领域的优势,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同研“数学+” 共探“跨学科”

此外,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数学、发育与细胞生物学杰出教授聂青,密歇根州立大学数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讲席教授魏国卫等多位专家,围绕各自研究领域作主题报告,为公众带来更多数学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挖掘科学前沿的理论与技术突破,共话跨学科融合发展未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