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董事会主席林大辉、校长滕锦光一行访问东南大学,校党委书记左惟、校长黄如在四牌楼校区接待了香港理工大学代表团并座谈交流。
左惟首先致欢迎辞,他对林大辉、滕锦光一行的来访表示诚挚的欢迎,回顾了东南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交流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他表示香港理工大学滕锦光,香港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携手前行!,两校交流合作历史悠久,办学理念、学科特色相近,多年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强调,大学应当对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积极贡献,大学间的交流合作能推动研究与创新,增强共同应对挑战的能力。为此,大学应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加强对话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携手前行,一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他期待两校能进一步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推进高质量伙伴关系,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黄如对香港理工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学科布局、科研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新进展。她表示,大学应立足全球视野、担当时代使命香港理工大学滕锦光,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前,东大在“强优精特”的学科规划基础上提出“提升新兴、强化交叉”,期待与香港理工大学加强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工科特色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围绕未来合作,黄如在面向国家重大科研需求共同谋划重大项目,加强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合作,推进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座谈会上,林大辉和滕锦光分别致辞,并就黄如提出的建议予以积极回应。林大辉表示,东南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对国家发展贡献巨大,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香港理工大学与东南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两校未来在教育、科研、人才、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加强合作交流。滕锦光表示QS100名校留学,香港理工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无锡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东南大学的支持,希望两校未来深化合作,重点聚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林大辉、滕锦光向左惟、黄如发出邀请,期待并欢迎未来东南大学代表团赴港访问交流。
会上,土木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人文学院、物理学院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学科发展情况,两校对口学院之间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并在交流合作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
在左惟和林大辉的共同见证下,黄如和滕锦光共同续签了“东南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协议”,标志着两校合作迈入新阶段。未来,东大与香港理工将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携手为国家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交流会前,林大辉一行参观了东南大学校史馆、亚洲建筑档案中心。
副校长邱海波参加相关活动。
新媒体工作室
香港理工大学滕锦光,机遇香港|滕锦光:探索建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助力大湾区发展
01:05
滕锦光:探索建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助力大湾区发展
6月15日,“机遇香港”媒体团来到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校长滕锦光介绍,从学科定位来说,理大成立之初目前就是为了支持香港产业发展,因此,一开始有航海无线电操作、机械工程及建筑工程课程,后来,香港有了服务业,理大就有了设计、酒店管理、工商管理、时装与纺织类专业等课程。
滕锦光说,理大非常支持教师和学生创业。大学有完整的创科企业孵化系统,本科生必修创新创业科目,大学也会提供培训和比赛,协助初创公司与投资人搭桥牵线,提供初步基金等。目前,理大已孵化出逾约480家初创企业,包括四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一家的估值已经达到400亿人民币。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教授。 郑玮璐 摄
在如何利用香港科研优势助力国家发展方面,滕锦光表示,除了把大学的科研转化成产业,还要把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这对香港来说也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基于这个理念,理大在内地探索建立技术创新研究院。目前已与内地多个城市签了框架协议,包括晋江、无锡、杭州等,也与中山、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签订了多个合作协议,助力湾区科研发展。
“成立这些平台让我们香港的老师有机会参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科研项目,也提供了和内地企业的合作机会香港理工大学滕锦光QS100名校留学,机遇香港|滕锦光:探索建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助力大湾区发展,这提升了理大科研的影响力,又为国家发展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滕锦光说。
在滕锦光看来,理大培养学生的目标很清晰香港理工大学滕锦光,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志存高远,又能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就是人得有个理想,但这个理想也不能好高骛远,就是你能一步一步去实现。”
南方+记者 曹嫒嫒 实习生 郑玮璐
【作者】 曹嫒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香港理工大学polyu,理大深圳创业中心春季招募走进校园
一
1 月 20 日香港理工大学polyu,我院与知识转移及创业处(KTEO)在理大校园联合举办“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创业中心春季项目招募宣讲会”美国top30名校留学,吸引超 40 位对创业充满热情的理大师生和校友。
张成奇院长致辞
我院张成奇院长对到场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我院作为理大内地桥头堡的重要角色,以及对大学在内地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鼓励大家用好这一大学在内地的平台资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王家达总监
KTEO王家达总监表示,深圳创业中心作为理大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重要成员,多年来已累计孵化近90个理大创业项目,并与大学创业中心一起联合孵化超过250个项目。欢迎更多理大创业者加入,从这里出发,萌芽、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业中心介绍、南山区企业扶持政策解读与现场交流
接下来,我院姚原老师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创业中心一系列全新且极具吸引力的入驻孵化政策,以及焕然一新的办公空间。随后,南山区科创局代表解读了南山区创业扶持政策,从初创到成长香港理工大学polyu,理大深圳创业中心春季招募走进校园,再到成熟企业的持续助力,每一步都有完善的政策为理大创业者保驾护航。
在交流环节,我院陈绮东副院长分享了深圳创新环境和着力营造的适宜创新生长的理大深圳创业雨林。
二
1月21日,深圳创业中心招募宣讲走进了由KTEO举办的年度PolyU Party。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出席并致辞,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梁宏正等一众领导到场支持。
我院张成奇院长以诙谐幽默的演讲,欢迎理大创业者深入了解深圳、走进大湾区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进一步探索潜力无限的内地市场。
张成奇院长
在场的许多创业项目表现出对加入理大深圳创业生态的浓厚兴趣,与我院创业中心的姚原、白凡老师展开交流,了解更多深圳创业中心的相关信息。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创业中心招募进行时,详情请点击此处查看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755 (姚老师)
0755 (白老师)
咨询邮箱
.hk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粤兴一道18号香港理工大学产学研大楼 3F、4F
香港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穿越钢琴而凝望的“似水年华”——沈茜 王健伉俪钢琴重奏音乐会又亮新典
本网讯(通讯员 刘夜)主要以耳目一新、大家在教学中未曾多见的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曲目为精彩内容,配以青年作家王希翀两曲新近原创穿插其中的“似水年华–沈茜 王健钢琴重奏音乐会”,于11月29日晚在编钟音乐厅别开生面地上演。
院党委书记杨锋教授、院长彭志敏教授陪同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湖北省政协主席宋育英,中央第五地方巡视组副组长、原湖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李明波,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林志慧,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以及省直机关相关单位领导前来观看了演出,并一同上台慰问、合影。
音乐会上半场为一组四手联弹。开场曲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K.381)》,其严谨、明朗的古典范儿不仅一下带入到学院的教学氛围之中,还让观众在莫扎特式的轻灵、流丽中一睹当代甚为少见的夫妇钢琴版的“琴瑟和鸣”之美。
菲利普·R·布特尔的《为钢琴二重奏而作的小奏鸣曲》在夫妇四手之下极富表现力,A段的轻细而短促的静问与应答,让我们看到钢琴之上这层柔美与恬静的王国不再是以往王健教授最为擅长的独角戏,而是夫妇两人多年穿越岁月的生活对白、心灵对白化为的声部对话、乐句应答;B段则转为强烈、急促的对比,沈茜副教授在低声部快速如电驰雷鸣,滚滚声浪扑面而来……
音乐会选曲精到,主要以师生未曾多见于舞台的曲目构成,普朗克的《奏鸣曲》便是我院首演之一。该曲起音即为极具戏剧性的c小调快板段,两位尊师四手交错、声部交接的承势卡点引人入胜;中段在舒缓的C大调“乡村舞曲”里充满法式的闲逸情调,且拉威尔般的光泽与风味熠熠生辉;热烈的终曲更是酣畅淋漓。
下半场为一组双钢琴重奏,夫妇俩的高度默契、精妙诠释得以更为深入的展现。如香港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本院首演曲目之一阿连斯基的《第二双钢琴组曲“剪影”(Op.23)》,第一段“卖弄风情的女子”,空灵的引子一出即一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风情女子”的画面浮然于眼前,令人不得不惊叹这果然就出自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高徒,并教授出了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一批大师的阿连斯基之手,而今晚沈、王两位尊师在指下恰将这“卖弄风情”刻画得百媚生醉、风情万种……第二段,则以千钧贯键迥然奏出弗拉门戈风的雄健似火、激情奔腾的“舞蹈家”,乐场直令人津津生汗。还有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圣桑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Op.28)》,吕其明的《红旗颂》等曲中,夫妇俩无论在音乐大长段的急速运行上,还是在宽广舒展的歌唱句也都行云流水地收放精当,起落生辉,展现出他们深厚的积淀和素养。
“落英缤纷,入梦啊,你可知我心啊。蓦然天地间,缘何处,与我共踏……”随着演唱者邓雅文的倾情歌唱,音乐会难得一见的又一亮点在中场呈现。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英语专业的青年作家、电影音乐人王希翀,作为沈、王两位尊师的儿子特别奉献来他两曲新近作品。一曲为新近填词、改编的室内乐与人声《白色的夜》,这是他为刚刚上映的电影《三个未婚妈妈》的一段配乐;另一曲是他专为父母本场音乐会创作的主题曲双钢琴《追忆似水年华》(王希翀、高世佳演奏)。《追忆似水年华》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于他看到父母在排练双钢琴中,边演奏边交流时QS200名校留学,那相互透过琴面的凝望深深触动了自己……夫妻俩数十年的共同学习、生活、工作无不相伴于钢琴香港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穿越钢琴而凝望的“似水年华”——沈茜 王健伉俪钢琴重奏音乐会又亮新典,他们由青春到中年,以及孩子、学生们源源一路的成长与青春年华里,岂止汇聚着教与学相感相长,和无尽的爱情与生活相融相化?!如此音乐听来分外动人,并焕发出醇厚的人文景致,着实为音乐会再增异彩。
沈茜副教授为我院音教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她自1986年任教以来,先后培养出一批在全国、省、市专业比赛及“三院校五项全能赛”中获大奖的优秀学生,并多次荣获全国及湖北省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园丁奖”,曾应邀赴法国戛纳音乐学院、奥地利海顿音乐学院等进行学术交流。已在《黄钟》、《民族音乐》等学刊上发表十余篇专业论文;主编出版了《新概念钢琴教程》等。获省教育工会授予“湖北省优秀女教职工”称号,多次被我院授予“教书育人”等先进称号。
王健教授为我院钢琴系书记,硕士生导师,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钢琴学会会长。他自1984年任教以来,培养出曾获得意大利巴雷塔第二十届国际钢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的段轶轲等一批在国际、国内钢琴专业比赛中获大奖的优秀学生。他曾留学加拿大名师并获演奏家文凭,多年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外名家演出的舞台上。多次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演出交流。多次被我院授予“教书育人”等先进称号。
问及音乐会的由来,两位尊师介绍说:“主要考虑到现在的教学很注重合奏,学校开设了重奏、合奏课,可目前所选曲目还是比较有限。我们主要想将夫妻间多年的潜心磨合,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为教学选曲扩宽视野,拓展曲目,同时也能为重奏、合奏中的协调配合作示范。”为举办这场音乐会,沈老师、王老师都是在高强度的教学中挤出时间,并牺牲了很多节假日休息时间来进行研究、练琴。夫妇俩所作这些及多年的为人师表也都诚如他俩异口同声所言:“我们就一心一意为学生!一心一意为钢琴教学事业!”
音乐会前,副院长高雁教授上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对我院钢琴表演学科多年的建设和瞩目的成果,对王健、沈茜夫妇为我院钢琴演奏专业教学一线上近30年的辛勤耕耘及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院戴德铸副书记、雷勇副院长、副院级干部刘永平教授、院长助理谭勇、学院和各院系相关领导,以及前院长赵德义教授、前副院长周振锡教授和老专家、老教授出席观看了音乐会。《武汉晚报》等媒体对本场音乐会作了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