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理工大学

李顺诚 香港理工大学,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顺诚(香港理工大学),庄国顺(复旦大学),高继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西祥(香港科技大学),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推荐专家

1 Z-101-2-01 模空间退化和向量丛的稳定性 孙笑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2 Z-101-2-02 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及其应用 白志东(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3 Z-101-2-03 守恒律组和玻尔兹曼方程的一些数学理论 杨 彤(香港城市大学) 周毓麟,李大潜,石钟慈

4 Z-102-2-01 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自旋性质理论研究 王玉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曹俊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 平(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陈 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戴建辉(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5 Z-102-2-02 金笼子与外场下纳米结构转变的研究 龚新高(复旦大学),

孙得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刘志锋(香港中文大学),

顾 晓(复旦大学),

季 敏(复旦大学) 教育部

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 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

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 常 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与催化反应研究 唐 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叶 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周 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康彦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9 Z-103-2-02 特定结构无机多孔晶体的设计与合成 于吉红(吉林大学),

庞文琴(吉林大学),

李激扬(吉林大学),

李 乙(吉林大学),

徐如人(吉林大学) 教育部

10 Z-103-2-03 含氮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有机反应研究 冯小明(四川大学),

刘小华(四川大学),

林丽丽(四川大学) 教育部

11 Z-103-2-04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 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王海芳(北京大学),

丰伟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2 Z-103-2-05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 张俐娜(武汉大学)QS200名校留学,

杜予民(武汉大学),

蔡 杰(武汉大学),

陈凌云(武汉大学),

周金平(武汉大学) 湖北省

13 Z-103-2-06 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 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

14 Z-103-2-07 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毛宗万(中山大学),

计亮年(中山大学),

巢 晖(中山大学),

刘建忠(中山大学),

鲁统部(中山大学) 广东省

15 Z-104-2-01 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 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张小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曹军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李顺诚(香港理工大学),

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6 Z-104-2-02 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肖文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孙继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 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7 Z-104-2-03 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庄国顺(复旦大学),

郭志刚(复旦大学),

黄 侃(复旦大学),

孙业乐(复旦大学),

王 瑛(复旦大学) 上海市

18 Z-104-2-04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 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绍武(北京大学),

邵雪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郑景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 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9 Z-105-2-01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 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高继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任仲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宋献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金 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

20 Z-105-2-02 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的机制研究 王 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杨 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周 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蔡 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李 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省

21 Z-105-2-03 脊椎动物免疫的起源与演化研究 徐安龙(中山大学),

黄盛丰(中山大学),

元少春(中山大学),

陈尚武(中山大学),

禹艳红(中山大学) 教育部

22 Z-105-2-04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 宋纯鹏(河南大学),

张 骁(河南大学),

苗雨晨(河南大学),

江 静(河南大学),

安国勇(河南大学) 河南省

23 Z-105-2-05 纳米材料若干新功能的发现及应用 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梁 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顾 宁(东南大学),

杨东玲(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

24 Z-105-2-06 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 沈钧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徐智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余祖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5 Z-106-2-01 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 果德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叶 敏(北京大学),

吴婉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关树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刘 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6 Z-106-2-02 TGF-β/Smad信号通路维持组织稳态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杨 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滕 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王 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兰 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孙 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

27 Z-106-2-03 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 蒋建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宋丹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魏 敬(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

孔维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潘淮宁(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 卫生部

28 Z-107-2-01 无线多媒体协同通信模型及性能优化 陆建华(清华大学),

朱文武(微软亚洲研究院)李顺诚 香港理工大学

张 黔(微软亚洲研究院),

殷柳国(清华大学),

陶晓明(清华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9 Z-107-2-02 控制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分离与估计理论和方法 周东华(清华大学),

叶 昊(清华大学),

钟麦英(清华大学),

方崇智(清华大学),

王桂增(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30 Z-107-2-03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 梅 宏(北京大学),

黄 罡(北京大学),

张 路(北京大学),

张 伟(北京大学) 教育部

31 Z-107-2-04 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

禹思敏(广东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

32 Z-107-2-05 神经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与时空分析 胡德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王正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周宗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徐 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亚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总装备部

33 Z-108-2-01 氧化锌薄膜微结构与性能调控中的若干基础问题 潘 峰(清华大学),

曾 飞(清华大学),

宋 成(清华大学),

杨玉超(清华大学),

刘雪敬(清华大学) 教育部

34 Z-108-2-02 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 谢 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吴长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熊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35 Z-108-2-03 新型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 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胡凤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孙继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西祥(香港科技大学),

吴光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6 Z-109-2-01 复杂构件不均匀变形机理与精确塑性成形规律 杨 合(西北工业大学),

詹 梅(西北工业大学),

郭良刚(西北工业大学),

李宏伟(西北工业大学),

孙志超(西北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37 Z-109-2-02 复杂曲面数字化制造的几何推理理论和方法 丁 汉(华中科技大学),

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

尹周平(华中科技大学),

朱利民(上海交通大学),

王 煜(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部

38 Z-109-2-03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 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

唐桂华(西安交通大学),

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李顺诚 香港理工大学,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闵春华(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39 Z-110-2-01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 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田忠(上海大学),

郭宇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部

40 Z-110-2-02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 沈亚鹏(西安交通大学),

陈常青(西安交通大学),

田晓耕(西安交通大学),

王子昆(西安交通大学),

王 旭(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41 Z-110-2-03 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 王礼立(宁波大学),

任辉启(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虞吉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周风华(宁波大学),

吴祥云(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宁波市

香港理工大学艺术类,2024两岸数字艺术设计·年度奖

01.活动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华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化不仅重塑了保存模式,重构了传播场景,创新了产业形态,拓展了传播渠道,而且还为华夏文化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为促进设计创新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由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台湾旅游和文化协会牵头,高教创赛云竞赛服务平台及两岸文创单位和多所大学的师生支持下,将共同举办2024年两岸数字艺术设计·年度奖,本届大赛将以“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为创意设计主题,面向海峡两岸青年与学生征集数字艺术设计作品,开展艺术交流活动,通过海峡两岸优秀数字艺术设计作品,实现从文化到作品,从作品到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香港理工大学艺术类,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02.组织机构

大赛官网:

参赛系统:(设计赛道)

#/diy?id=46(知识赛道)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台湾旅游和文化协会

协办单位:高教创赛云竞赛服务平台

承办单位:两岸数字艺术设计·年度奖组委会

受邀院校:山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台湾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厦门工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廊坊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南昌交通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合肥经济学院、贺州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郑州商学院、山西工学院、汕头大学、商丘工学院、上海杉达大学、宿迁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信阳学院、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长春电子科技学院、肇庆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支持媒体:环球网艺术、中华网文化、人民美术网、中国收藏网、中国美术家网、中国当代艺术网、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太平洋教育网、中国教育品牌网、中国财经报社、永州新闻网、中华教育网、人民网台湾、中国台湾网、台湾商业网、台湾网、台湾文化网、台湾新闻网、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新闻报、燕赵晚报、中国文化报、科技快报网、我爱设计赛网、高教创赛云、赛氪网、氪赛事、创赛网、艺赛网、中国财经报社、福建日报、环球时报、新华日报。

03.赛程安排

大赛预热:2024年8月1日起至2024年9月1日

作品征集:2024年9月1日起至2025年3月1日

组织评审:2025年1月1日起至2025年4月1日

初赛公示:2025年3月15日

终审公示:2025年4月15日

作品展布:2025年5月(暂定)

04.参赛对象

1.海峡两岸及亚太地区在校大学生、及受过设计、艺术类、创意设计专业课程的大学生或40岁以下青年设计师均可参加。

2.每个参赛队参照不同赛道可由1-6名参赛者组成,每队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可多人/多院校、单位组队参赛,参赛院校、单位以参赛者1的院校、单位为准。

3.每位参赛学生参与方向及提交作品数量不限。

05.大赛主题及要求

1.设计赛主题方向

(1)定向主题

主题为:“华夏之根,文化之源”。

主题阐释:

“‌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

华夏之根,指的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和基础,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根源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盘龙城遗址、尧庙等,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歌、舞蹈、手工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文明传承的精神纽带,这便是文化之源的体现。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赛题请以保护,传承和发扬华夏文化遗产为创作方向,进行创作。

投稿类别:

A.图形设计类(与主题相关的图形类设计。包含符号设计、图形设计、插画设计、字体设计、IP角色设计、信息视觉化设计、静态海报设计、书籍画册设计、环境图形设计等)

B.文创产品类(与主题相关的非遗项目“作品”“符号”“工具”“场所”等素材结合人们日常中衣、食、住、行、用、娱场景相关的文创创新设计。包含礼品设计、家居产品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办公用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空间展示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包装设计、品牌设计等)

C.数字媒体类(与主题相关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娱场景相关的数字艺术作品,包含游戏设计、动态海报设计、视频影像、UI界面设计等)

(除上述类别外,不接受其他类别作品)

(2)非定向主题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可参照作品类别,详见官网各赛道详细要求内容。

投稿类别:

A.视觉传达:广告设计、海报设计、UI设计、V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动态海报设计、表情包设计

B.视频与动画:影视广告设计、微电影、短视频、纪录片、动画设计

C.数字影像:人文纪实、人像摄影、自然风光、人文风光、商业摄影

D.数字绘画:插画、Q版卡通人物、写实人物、写实场景、CG

E.交互设计:AR/MR、APP设计、网页交互设计、H5设计、VR应用设计

F.游戏设计:游戏美术设计、游戏界面设计等

G.时尚设计:服装设计、配饰设计、珠宝首饰设计、鞋帽设计

H.环境空间:园林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建筑设计、展示设计

I.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家居家纺产品设计、数码产品设计等

(3).大赛组别

学生组(①研究生组②本科生组③专科生组)

专业组(①个人设计师组②设计团队/企业组)

2.年度奖-华夏文化遗产知识赛道

为扩大华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促进全民参与,本届大赛增设知识竞赛赛道,大赛内容围绕“文化遗产”为主题,试题采用单选题型相组合进行考查。随机抽取25题香港理工大学艺术类,2024两岸数字艺术设计·年度奖,每题4分,满分为100分。参赛的通过可先在题库练习QS200名校留学,以最终考试成绩为主。时间为30分钟,在线自动阅卷判分,参赛即可获得电子成绩证明。纸质证书及获奖权益可自行申领。

采取线上闭卷答题形式,支持电脑网页、手机、小程序登录的形式进行参赛。参赛者可通过搜索:高教创赛云-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或进入2024两岸数字艺术设计·年度奖官网,点击报名。

参赛对象:

1.全国在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中学生均可参加,不限年级,不限专业。

2.凡热爱中华文化遗产的相关社会人员也可参加本届大赛。

06.奖项设置

1.设计赛作品奖(由高到低)

终审奖项:

全场年度大奖:≤3名

获奖者权益:奖金(税前人民币5000元)、获奖者权益礼盒【包含:全场年度奖奖杯、奖项证书(电子/纸质)、手拉礼花、赛事纪念品】、作者专访、作品版权登记

年度奖:≤10名

获奖者权益:奖金(税前人民币1000元)、获奖者权益礼盒【包含:年度奖奖杯、奖项证书(电子/纸质)、手拉礼花、赛事纪念品】、作者专访、作品版权登记

金奖、银奖、铜奖:(比例不超过入围作品的25%)

获奖者权益:获奖者权益礼盒【包含:奖项证书(电子/纸质)、手拉礼花、赛事纪念品】、作者专访、作品版权登记

佳作奖:(比例不超过投递入围作品的40%)

获奖者权益:奖项证书(电子/纸质)、作品版权登记

分赛区奖项:

提名奖:(比例不超过投递分赛区赛作品的30%)

获奖者权益:奖项证书(电子/纸质)

优秀奖:(比例不超过投递分赛区作品的50%)

获奖者权益:奖项证书(电子/纸质)

2.指导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 :(指导入围作品≥5份即可申请)

获奖者权益:获奖者权益礼盒【包含:奖项证书(电子/纸质)、手拉礼花、赛事纪念品】、指导老师专访

3.院校奖

优秀组织单位奖:(组织填报作品≥50份即可申请)

获奖者权益:荣誉牌、单位专访

4.年度奖-华夏文化遗产知识赛道

一等奖:成绩为90-100分

二等奖:成绩为80-89分

三等奖:成绩为70-79分

优秀奖:成绩为60-69分

参赛证明:参加即可获得电子成绩证明

优秀大使奖:完成志愿大使打卡活动即可获得电子荣誉证书

获奖者(一、二、三、优秀奖)均可获得电子版获奖证书,如需纸质版获奖证书即可自行申领。

07.报名费用

参赛报名费由参赛单位和参赛者承担。报名费将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大赛整体组织安排、专家聘请组织命题、建立相关题库、监考数据人工评审评阅等费用,除此之外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参赛缴费方式:各赛区大赛参赛系统

中国内地及港澳台赛区:(、支付宝、-人民币结算)

亚太及其他赛区:(-新元/美元结算)

08.评分标准及评选方式

1.评分标准

(1)原创性(30%)作品内容符合大赛主题;艺术形象典型而具体;表现形式特色鲜明,艺术感染力强;突出民族性和多样性。

(2)创新性(30%)创作视角的独特性;表现手法的新颖性;概念构思的原创性;呈现形式的独特性。

(3)文化性(20%)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炼;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意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

(4)艺术性(10%)创作内容与理念传播性;创作构思与形式的传播性;作品传播的广泛性和影响力。

(5)实用性(10%)创作理念的时代精神;创作内容的时代价值;表现形式的时代特性。

2.评选方式

征稿结束后,活动主办方邀请相关高校及行业专家组成评委会,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着原创性、创新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对投稿作品进行评选,评出大赛奖项。

3.扣分项

(1)投错类别(零分处理)

(2)作品文件、宣传海报中出现学校名称、作者姓名、其他赛事标识(每项扣5分)

(3)作品不规范(偏题或其他重大错误的作零分处理)

09.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必须符合本次参赛内容,内容必须真实有效。

2.作品内容应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得包含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交稿者承担。

3.为方便大赛推广,大赛主办方对参赛作品保留合理必要的展示权和传播权;大赛主办方充分尊重参赛者的知识产权,鼓励参赛作品以多种形式落地形成产学研合作。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将咨询两岸专业律师,并结合专业赛事惯例,另作说明。

4.严禁抄袭,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公示;如作品产生版权纠纷,一切后果由参赛者承担。

5.为保证评审公正,作品展示部分不允许出现学校、作者姓名及其他赛事标识等,一经发现将作扣分处理。

6.禁止一稿多投,如有违反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7.参赛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大赛参赛系统提交作品,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应材料,逾期提交无效。

8.作品提交进入审核后,不得修改作者、指导老师等信息。

9.比赛主办方保留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

10.提交的作品中请勿出现以下内容:

a. 政治敏感及带有煽动性的画面,国旗、国徽、旗帜、标识等元素。

b. 血腥、暴力、低俗、裸露、不雅等倾向的画面及元素。

c. 侮辱、诽谤或带有歧视性(包括但不限于种族、宗教、民族、性别歧视)的影射倾向画面及元素。

d. 其他任何会引起公众观感不适的画面及元素。

香港理工大学什么专业好,来了!港理工新增专业方向-媒体艺术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唯一的理学硕士专业——多媒体和娱乐技术(MSc MET)专业,是一个开设超过20年的老牌热门学科,原本包含三个细分的专业方向:

而今年想申请香港理工大学的同学,有了第四个选项:Media Art 。

#1 专业方向的新增与更名

在由原来的三个专业方向改为四个专业方向的同时,原本的游戏开发与应用设计心理学也稍微变更了名字,先来聊聊新增的→Media Art 媒体艺术技术:

“art ”可以理解为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支持你的内容表达与增强观众的理解和体验,所以这个专业要求学生将技术、技能与艺术性相结合,学习将各种定义、概念应用于技术,同时将技术用作设计项目的媒介。

说白了,一个“多媒体艺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也是:媒体艺术&科学;变革性技术这样的。

截自香港理工大学

游戏开发→Game Media游戏媒体:

虽然变更了专业方向名称,不过看课程设置依然很偏向于开发方向,提供选修课程为游戏设计;游戏开发,旨在培养学生理解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游戏行业相关知识,整合与发现游戏行业的理论与发展趋势,理解游戏开发相关的各种情况,以有能力去组建团队、向开发人员传达构思、整合游戏开发的概念与策略、适当使用所需的工具与技能。

截自香港理工大学

应用设计心理学→Media 媒体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方向,研究并沟通生产者,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改善设计流程。原本港理工的这个MET MSc项目课程重点就有很大一部分放在媒体心理学方面,把专业名从应用设计心理学改成媒体设计心理学应该说更加准确了。

媒体心理学是娱乐,广告和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性地反映了媒体的作用及其对个人,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人类与物体和数字媒体的关系不仅限于物理和视听交互,还包括认知,感性与情感需求和欲望。大家可以通过选修设计心理学Ⅰ;设计心理学Ⅱ来补充与研究评估人们的需求,期望,恐惧和欲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2 港理工的MET

作为港理工设计学院唯一一个理学硕士课程,MET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得很不错,选择就读MET的同学除了不同细分专业方向的选修课之外,都需要修6个必修课程:

多媒体和娱乐的制作过程,创新多媒体项目开发和成功的项目管理为学生完成硕士项目和在市场上取得最大成功提供了实践基础。其余的必修课旨在拓宽大家的视野,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利用各种机会。提高个人创造力,并了解如何管理创造性的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合作机会。

图源香港理工大学官网

为此,港理工为MSc MET提供了世界一流学者+行业专家组成的多元化教学团队,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本地和国际专业知识,学生可以获得跨多个行业的第一手理论和应用知识,以及来自行业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机会。

部分教职员工英国G5院校留学,截自香港理工大学

学员不仅能够获得专业/学术的知识技能,包括概念化,设计和开发创新多媒体产品和应用程序的能力;了解人类与媒体的关系,涵盖身体和心理到社会和文化;设计研究方法;通过协调一致的沟通和实施计划,交付最佳的设计产品/概念的能力;

还能从中得到一些更软性的技能,比如产生计划和协调策略的能力;创造和交流有效想法的能力;与其他学科合作所需的人际关系技巧;创造性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个人项目、专业设计工作与研究的长远发展能力。换句话说,支持你的职业发展、创业与个人研究。

#3 如何申请港理工MET

课程面向具有相关学士学位或在相关领域有创造性&专业经验的成熟申请者,包括但不限于平面设计、市场营销、游戏开发、互动媒体、电影、网页设计、应用程序编程、软件工程……

对于成熟申请者的定义是:于入学年度9月1日前满25岁,且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视为成熟申请人(需要提交前雇主和现雇主服务证明书)。

翻译翻译,意思就是如果大家有2年以上相关的工作或项目经验香港理工大学什么专业好,那么是可以在没有规定入学资格的情况下被录取的,这取决于你有没有在申请材料中表现出足够的动机、知识和潜力,以证明你有能力完成专业学习。

汉艺学员Z同学作品,获米理数字与交互、爱丁堡数字媒体设计、帕森斯设计与技术、港理多媒体和娱乐技术offer

常规申请材料为:成绩单、英语成绩(托福80,雅思6.0)、个人陈述、简历与作品集。滚动录取香港理工大学什么专业好,来了!港理工新增专业方向-媒体艺术技术,官方建议大家在截止日期之前尽快提交,以避免没有位置而提前截止的情况。

香港院校这几年来由于排名高、性价比不错、离家近、国内认可度高等优点,申请热度一路走高,如果大家有意申请的话,就要早早开始整理作品集、准备申请材料啦。

更多艺术留学、保研、申博或作品集创作相关问题,欢迎私信康石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理工大学如何申请本科,官宣:香港理工大学国际生本科申请已开放!早轮11月截止

日前香港理工大学已公布23年国际生申请时间,9月申请开放,11月就将截止首轮申请。香港理工大学—国际声誉1、招生要求内地学校或内地以外学校持国际课程成绩的学生。日前香港理工大学已公布23年国际生申请时间,9月申请开放,11月就将截止首轮申请。香港理工大学—国际声誉内地学校或内地以外学校持国际课程成绩的学生。*图片源自香港理工大学官网图源自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本科的专业,香港理工大学有什么专业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留学评价PSU)是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一所州立大学,它提供多种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不,去英国留学并不一定要求必须考雅思。并非所有英国大学和课程都强制要求雅思成绩。一些学校可能接受无雅思成绩的申请

香港理工大学专业介绍,梦启留学|2025香港理工大学——授课型硕士建筑与环境学院 专业详解

城市信息学及智慧城市理学硕士学位梦启国际(香港)是一家由多位香港名校留学大学生、且曾在世界500强企业有过工作经验的有志青年创立的国际教育咨询公司。我们专注于香港移民及香港高校的副学士、学士、硕士及MBA等学位及课程的申请工作,在亚太及英联邦国家的留学工作亦有丰富的经验,并为港留学生推荐企业就业。

香港理工大学 深圳,2025-2030年中国国际教育行业投资契机分析及深度调研咨询报告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2025-2030年中国国际教育行业投资契机分析及深度调研咨询报告》,获取20大核心城市政策解读及100+产业链企业竞争力图谱。深圳、广州:受益于大湾区政策,跨境教育项目密集,深圳贝赛思2024年新增学位2000个,仍供不应求。

李顺诚 香港理工大学,第六届海峡两岸可持续城市发展论坛顺利举行

第六届海峡两岸可持续城市发展论坛的举办是学术上的一次盛宴,传播了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理念,加强了海峡两岸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探究新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