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 中国商业学院,商业故事|从0到24亿用户:茄子科技出海记

“我们在国内存在了很短一段时间,很快便发现征途在海外,”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度采访时,茄子科技合伙人王超回忆起当初的抉择。2019年开始,茄子科技启动B端业务,通过自身的出海经验和商业化能力赋能更多的企业伙伴和消费者,已经成为茄子科技最新努力的方向。

东北旺村,曾经的北京海淀城中村,如今的小“硅谷”。

根据官网介绍,这片仅有2.6平方公里的科技沃土,当前总产值已达到3366亿元,上市公司超过70家,园区企业超过700家,收入过亿的企业共计87家。

身处中关村软件园的孵化器楼内,被甲骨文、中科曙光、滴滴等大公司环绕,创立于2014年的茄子科技(),显得并不起眼。事实上,即便是与同处楼内的华米等创业公司比较,这个诞生于联想集团内部、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企业,在国内也几乎没有存在感。

谁能想到,在海外市场,茄子科技又是另一片天:旗下多款APP全球累计安装用户数近24亿,全球内容矩阵用户数超9亿,工具矩阵用户数超16亿,“拳头产品”茄子快传成为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国民产品。

“我们在国内存在了很短一段时间,很快便发现征途在海外,”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度采访时,茄子科技合伙人王超回忆起当初的抉择。也正是乘着海外尤其是新兴市场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东风”,出海后短短三年QS200名校留学,茄子科技便实现了从0到10亿的全球装机量。

而在这一轮移动互联网出海大潮内,还有更多的企业“泯然众人”。“移动互联网企业出海的确需要特殊抓手,以往许多企业出海没有解决海外用户的痛点,同时没有把握当地文化法律的复杂性。”艾媒咨询CEO张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出海不到两年左右便铩羽而归,无法再继续推进。”

从茄子科技六年多的出海经历中,或可一窥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的起伏命运,也可洞察些许出海经验。

茄子科技是谁?

2012年孵化于联想集团内部,2014年公司成立,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试水跨平台近场传输软件,茄子科技旗下茄子快传是一个典型工具类产品。通过茄子快传,用户无需Wifi网络及流量,面对面即可在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间快速传输文件。

“这个应用的名字挺好记的,看过一次就记住了。”一位曾经的茄子快传国内用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称,此前自己的联想笔记本电脑上自带茄子快传应用,“试了几次将苹果手机的文件传到电脑上,体验还不错。”

不过2015年,茄子快传做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进军海外新兴市场。

“当时我们曾有过一轮辩论,讨论我们到底想做一家怎样的公司。”王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终,茄子科技不想只做一家仅仅依托于联想生态的企业,而是希望找到更高的天花板,于是选择远赴海外。

一个大背景是,2015年国内4G建设提速,流量传输对于用户而言不再是奢侈,从而压缩茄子快传所在的近场传输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基础设施尚不发达的新兴市场,移动互联网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而全面转向海外之后,茄子科技成为新兴市场不可忽视的一支科技力量。

据茄子科技官网显示,出海首年茄子快传便斩获3亿用户,次年翻倍至8.7亿并成为应用商店新兴市场工具类排名第一的产品。2018年,茄子快传用户量突破12亿,成为新兴市场最受欢迎的中国应用程序。

茄子快传快速渗透的背后,逻辑很简单。王超指出,随着智能手机在新兴市场的普及,包括音乐、影视频等文件传输,成为用户首当其冲的装机需求,而随着用户间的传输网络增多,又继续带来了用户粘性。

通过茄子快传撕开新兴市场的用户口子,不过,茄子科技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自2016年开始香港大学 中国商业学院,商业故事|从0到24亿用户:茄子科技出海记,茄子快传开始持续迭代更多的版本,例如在原有应用中加入社群功能、应用管理等功能。同时,茄子科技开始在内容生态上布局视频及游戏赛道,打造数字化内容平台。

“看起来这套生态与其他玩家没有任何区别,但我们的平台其实是基于新兴市场的用户痛点推出的。”王超向21世纪经济记者解释称,“这类用户使用了最便宜的智能手机,只会说本地语言,网络传输能力还非常受限,我们的产品便专攻这些痛点。”

例如,在征得用户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推导用户的兴趣点,茄子科技旗下在线视频APP 能够支持无网络环境下的视频服务向用户提供感兴趣的内容。

这与当前新兴市场内其它主流短视频应用的打法形成差异。2020年,从、等行业领头羊中脱颖而出,常年稳居 Play印尼娱乐榜Top2。

在王超看来,茄子科技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原因,除了先发优势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本地用户及人群的理解,背后也折射出茄子科技的价值观。

移动互联网行业内,企业普遍挑剔ARUP值( Per User,单位用户平均收益),多数玩家聚焦在ARUP值更高的用户群。“我们恰恰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最初解决的就是那群人(ARUP值不高的用户)的问题。”王超告诉记者,“我们从一开始就带有普惠性,希望让新兴市场的普通用户可以公平获取数字内容,从商业利益而言,我们在做长远的收益。”

“目前国内出海的企业有几种类型,首先就是工具型产品,与当地文化等因素没有必然联系,也相对比较容易取得成功,茄子快传便是属于这种。”张毅向21世纪经济记者分析称,茄子快传的优势在于没有太多竞争对手,不过盈利周期也相对漫长。

与巨头“掰手腕”

茄子科技如何盈利?这恐怕是每个接触这家公司的人所要发问的问题。

“做长远收益”的理想是丰满的,但生活不只是诗与远方。尤其像茄子科技这样专注低ARUP值用户的企业,眼前的柴米油盐问题也一度令他们感到窘迫。

“五年前我们做印尼市场的时候,老实说也非常难,因为赚不起来钱,这些用户真的没有什么消费能力,”王超坦言道,“即便当时我拥有10亿用户,商业化收入也少得可怜。”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奔赴印尼“战场”时,茄子科技反倒开始有了盈利能力。2019年开始,茄子科技启动B端业务,通过自身的出海经验和商业化能力赋能更多的企业伙伴和消费者,已经成为茄子科技最新努力的方向。

首当其冲的便是广告业务。“今天印尼最大的一些电商平台都是我们的广告客户香港大学 中国商业学院,原因就是我们比他们更早占领这块阵地,并与阵地上的用户产生了更好的互动、更深度的连接。”王超指出。借助茄子科技触达新兴市场的目标用户,是广告主的不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卖广告”是中国移动出海的普遍做法,然而在过去,大量移动应用搭载于谷歌及等广告平台上,本质上是将流量以批发的模式出售给巨头。“这样的企业在整个生态圈的价值链内只是原材料的提供者,接触不到最终的客户,在整个链条上也没有发言权。”王超分析称。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也是曾经的明星企业猎豹移动,在面临谷歌下架应用时毫无招架之力的原因。作为流量“原材料”的供给方,猎豹移动在谷歌面前没有话语权。最终的后果是,2014年IPO市直高达15亿美元的猎豹移动,2020年初45款应用全部遭谷歌下架后,当年年底市值缩水至不到3亿美元。

茄子科技则有所不同。据介绍,茄子科技从自有流量、直销团队、自建平台三个方面入手,自主研发、搭建了广告体系,实现了从“交付流量”到“交付效果”的突破。

“从2019年开始,我们便是完全独立的广告自主投放平台,”王超表示,“尽管我们的规模还没有办法达到谷歌、的地步,但我们站在了与他们相同的位置。在部分区域如中东等地,甚至成为能够与他们竞争及抗衡的对手。这不仅为我们带来经济上的汇报,更带来商业模式的拓展。”

除了广告业务之外,茄子科技还将目光投向了支付,而这也是源自对新兴市场用户需求的深耕。“无论是或是,都需要信用卡,很难想象比如孟加拉国的一个用户想玩一款需要支付10美分的游戏,还要去办一张信用卡。”王超分析称。

于是,茄子科技推出了提供一站式支付服务的。“用户可以使用本地钱包支付甚至话费支付,甚至可以去线下便利店通过店主的系统支付,”王超介绍称。截至目前,月交易量已突破1000万美元。

在张毅看来,考虑到巨大的用户量,茄子科技的变现模式首先是广告,其次是数据能力的商业价值,“比如通过数据能力进行产品推荐,利用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及用户偏好,这些背后都可以挖掘出许多价值。”

移动出海启示录

尽管总体上顺风顺水,茄子科技的出海路也存在波折。2020年的“印度禁令风波”,让茄子科技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我们将两三年前各地埋下的商业化种子进行全力开发,很快在不同地区如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约翰内斯堡、迪拜等地建立直销团队,获得了本土客户,同时也抓住了东南亚市场兴起的机会。”王超指出。

“多点开花”的茄子科技,躲过了印度禁令带来的一劫。而在反思和复盘之后,茄子科技意识到政府关系的重要性。

“老实说,作为一个后厂村‘村民’,我们过去的团队只有运营、研发、产品,市场相关的人员都很少,然而这次事件后,我们搭建了GR团队,”王超介绍道,“在这个团队里,既有中国小伙伴去研究我们身上摘不掉的标签所带来的制约,同时也有本地同学去进行当地风险评估与预警,从宏观角度给我们提供科学决策。”

而搭建GR团队,也是茄子科技真正深耕本土化的一环。在王超看来,与“仰攻”成熟市场有所不同的是,“俯冲”新兴市场的出海企业“切忌傲慢与偏见”,任何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本地特色。

“全球化发展至今已经产生的新的内涵,由无数个本地化构成,如果你的产品不够本地化,你就无法做到全球化,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王超表示。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吴奕捷同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走出去的成功要素是成为“全球性的本土化企业”,“顶尖的科技水平并非移动互联网企业脱颖而出的最重要因素,产品如何切合当地用户的行为需求、优化变革当地现有的商业模式,才最为关键。”

张毅同样指出,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极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法律环境、意识形态都是需要匹配的。毕竟相较于中国统一的高发展市场而言,海外各个市场小而零散,且不同国家的法规环境、宗教文化各有不同,这是需要进一步进行克服的。”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桃浦,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 [ for China , HKU SPACE (简称港大ICB) ]隶属香港大学SPACE学院,是亚洲富有特色的创新型专业商管学院,以“专业深度决定未来高度”为发展定位,致力于为内地培养创新型和具国际观的专业人才及管理领袖,是香港大学践行「为中国而立」创校校纲的实际举措,更是香港大学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更好地助力中国经济发展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桃浦,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满足国际型高层管理和专业人才需求,1999年香港大学SPACE学院进入中国内地,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引入香港大学专业应用型研究生课程,开启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的创新探索。

2010年2月,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 for China , HKU SPACE)正式成立。

历经8年发展,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已培养了近万名拥有出众战略思维、深厚专业功底和广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专业()、前瞻()、实用()、实效(-)”的办学特色。

学院采用灵活创新的运营模式,选聘教师均为商界卓有成就的专业领袖,在香港、内地和全球其他地区拥有多年管理经验,拥有前瞻的国际化视角及丰富本土实践经验,在专业教学及学术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是学员在终身学习之路上的“良师益友”。

目前,学院开设面向专业管理人员的研究生文凭课程(PgDip),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不可或缺的知识能量和技能储备。课程要求学员具备相当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不仅教授专业前沿知识理论,同时从管理实务入手,注重实战运用,全方位审视战略与战术运用,提升战略管理思维能力,真正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国到全球,助力学员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企业高管。

同时,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订立“企业终身学习伙伴计划”。腾讯、新浪、青岛啤酒、TCL集团、创维集团、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新东方等企业均派遣多名公司高管修读专业课程。

香港大学及香港大学SPACE学院

香港大学创立于 1911 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高等院校。香港大学一直名列全球最负盛名的 30 所大学之一,在亚洲更是屡获第一排名。百年来,香港大学网络众多精英学生,培养无数具国际观领袖,提供优质教学,从事卓越科研,始终走在世界顶级大学的前列。

香港大学是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综合大学,对研究和教学非常重视。香港大学重视研究生教育,近年来研究生的比重不断上升,占据全校总共27,440多名学生中43.3%的数量。香港大学的教授人员具有良好的学术和国际化背景,国际教授人员高达57.9%。

香港大学以研究、教学和终生学习作为学校发展的三大方向,是亚洲「终生学习」的先驱。

香港大学SPACE学院于1957 年成立,作为香港大学的直属学院,是香港乃至亚洲地区最早的商业管理教育实践者,开设香港本土第一个管理文凭课程、第一个法律学位课程,更是开创了房屋管理、中医药、人力资源等专业教育之先河。在香港推进知识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SPACE学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终生学习」理念的持续推动下,香港社会皆以主动「进修」为荣。

香港大学SPACE学院成立60年来,已有270万人次报读过学院学习。出色的课程品质受到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高度认可,成为享誉世界的专业致力于终身学习的高等教育机构。

ICB使命

为中国内地提供优质的专业和高层管理课程,以推动中国内地的人才发展。

ICB愿景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透过高品质的课程与所创造的价值成为专业深造和终身学习领域的楷模。

ICB 8I育人理念

勇于创新

缺乏创新只会原地踏步。何谓勇于创新?即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有不断渴望前行的动力。 ICB鼓励学员独具一格的创新思路,从创新的角度去观察和学习。

具想象力

想象力是无界限的,并且是知识进化和创新的泉源。爱因斯坦对想象力推崇备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敢于运用你无限的想象力,它会带领你创新,走得更前。

独立思考

要有独立的思维,才不会人云亦云,只懂跟着别人的步伐走。ICB鼓励学员对现存看法抱有明辨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不盲从也不否定任何人或看法,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互协作

人需要独立,同时亦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彼此依存和依赖。ICB提倡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彼此之间,及与老师之间相互依赖的终身学习小区,并鼓励学员共享理念,通过分工合作达至最佳学习目标。

互动交流

相互协作的前提是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而良好的沟通要有平等的交流。ICB强调在课堂和校园生活中,所有人都是平等交流,打破传统教育中“老师至上”的观念。

国际化

沟通不但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亦存在于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现今世界距离不断缩短,ICB尤其希望能够培养具国际化目光和心态的专业人士,抓紧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诚信至上

企业人员若没有诚信和道德,企业无论多强大都只会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发展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桃浦,更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ICB特别重视对学员在企业营运方面的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培养。

具影响力

ICB致力培训学员各方面的潜能和特质,最终目的是希望学员能发展自身所长,成为企业人员的典范,并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如何创新,是现代企业永恒的话题。如今英国G5院校留学,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时代,而“创新驱动”成为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会大力扶植创新企业。包括落实高新科技普惠政策,开设国家创新示范区,以及鼓励中小微企“草根创新”等等政策,让“创新优势”取代传统的“竞争优势”。然而要在市场中获得持续的成功,在产品或服务方面作单一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客户会通过一个公司提供的整体“价值主张”去判断其优劣,而这种“价值主张”包涵了产品,服务,流程和人员四个方面 。

IPSD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设计思维”的基础上成就创新突破,超越单纯的产品或服务的范畴。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帮助学员把创新应用到产品、服务、管理、组织、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以一种整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增值。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把握市场中的机会,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课程背景

培育具国际观的 “三创” 领袖

使学员在知识经济中掌握创新管理,增值设计思维(产品与服务)和跨界协作,成为全方位的三创(创意·创新·创业)领袖。

课程特色

课程内容

模块1: 香港大学[校内工作坊]——超越自我

模块2: 创意与企业突围策略

模块3: 用户与情景研究

模块4: 创新与跨界管理

模块5: 价值机会分析:产品和服务定位

模块6: 设计思维与服务创新

模块7: 概念原型与设计

模块8: 知识产权资产策略

模块9: 品牌承诺与增值服务

模块10:产品创新与商品化

模块11:创新风险与不确定性管理

模块12:[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专案

课程师资

李毓修先生

Mr. Yu Hsiu Li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

微软中国资深用户体验设计经理

林祖荣先生

Mr. Lam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

谭国韬先生

Mr. Tam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

LHG医疗管理执行董事

方世伟先生

Mr. Shin-wei Fang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副教授

前PONY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前李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CMO)暨执委会董事

唐玄辉教授

Prof. Hsien-hui Tang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工商业设计系暨设计

研究所专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和香港大学的关系,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香港访学之旅—人工智能与未来科技(一)

为帮助研究生获得优质的学习交流机会,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于2018年8月26日启动为期七天的“2018年香港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科技」”研究生访学实践项目,学院43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同学们在香港大学的课程是关于人工智能方向,有助于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此外,为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和香港大学的关系,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香港访学之旅—人工智能与未来科技(一),项目还组织同学们参观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园等。以期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开拓国际视野,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8月27日上午,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高级课程主任暨首席讲师邹宇先生主持了开学典礼,为同学们进行了港大介绍、港大宣称片播放并进行开学典礼合影留念。接着,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王成良教授作为代表发言美国top30名校留学,对于同学们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学习给予嘱咐并表示了期望与肯定。最后,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师黄国全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智能制造,黄国全教授从工业制造的角度为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工业价值、社会价值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以及丰富的案例讲解。课堂上同学们和老师积极互动,通过进一步的较为深入的探讨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智能制造、工业5.0时代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下午,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前往香港科技大学(HKUST)进行参观学习。在香港科技大学本校志愿者的接待下,同学们对港科大的学科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以及港科大人文历史、文化渊源有了一定的了解。

8月28日早上,由黄彩屏博士做了“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主题的讲座,使同学们了解到了数据与数据管理、商业智能的概念以及大数据、商业智能以及数据挖掘的应用。课堂上,老师采用经典实际案例讲解的方式,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商业智能、大数据以及用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商业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下午,同学们乘坐大巴前往香港科技园进行参观。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了光纤之父—高锟的心路历程以及光纤电缆如何应用于灾难预警系统、光纤的未来应用,例如桥梁和铁路的安全、光纤内窥镜吞咽评估等。

该项目旨在助力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赴香港习交流,帮助其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同学们收获颇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和香港大学的关系,相信全英文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的参观游览将为同学们未来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律师们请集合,来香港大学上课啦!丨iCourt集训营

)项目主任以及香港大学-渣打金融科技学院副院长。她曾为海航集团、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中国龙头企业高管进行培训,近年来多次被授予香港大学优秀教学奖、香港大学及复旦大学优秀教学奖、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优秀教学奖等。主讲老师:李晋,时任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免联考96万学费的北大港大EMBA项目值得选择吗?

EMBA)是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北京大学颁发学业证明,非学位和学历。高学费:北大港大EMBA项目的学费较高,但考虑到其全球声誉和职业发展回报,投资回报率通常较高。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2025年「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高级工商管理(EMBA 环球班)

EMBA环球班2025年招生现已开始接受申请……读书且同时拿香港居民身份!以及海外商学院与全球顶尖商学院合作多个海外课程持有被认可的学士学位+8年及以上管理工作经验申请-审核-面视-发放录取通知书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经济与工商管理人才.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2024香港大学年度报告发布:内地生占比增高,医学/经济/工商管理超热门!

如果你也想申请港大,那就赶快跟随ss老师一起分析这份年度报告,了解香港大学新生数据、热门专业、就业前景以及奖学金等情况吧!2023/24学年的毕业生中,本科阶段人数最多的专业依旧是医学类和经济与工商管理,然后是理工科和社会科学,可见历届申请者们青睐的专业都是差不多的。

香港亚洲商学院,科技处(创业学院)

亚洲电视成立于1957年,是香港历史上的一家免费电视台,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也是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