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在广州银行大厦7楼国际路演厅成功举行!
会议由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联盟、中创产业研究院主办,广东材料谷、中大创投、庖丁科技众包承办,广东医谷、中大创新谷协办。并由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陶氏化学、杜邦(中国)、天赐材料()、猛狮科技()、金发科技()、儒兴科技、江苏天元、迈奇化学()、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广东省工业新材料行业协会、广州新悦环保、广州先艺电子、东莞鑫宇诚、东莞新兴浩荣、珠海墨的共同支持。
本次论坛对新材料产业进行破局解惑,全方位呈现最权威、最前沿、最全面、最独到的分析观点,广泛探讨新材料产业的新机遇和新趋势,深度剖析全产业链层面的产融结合对接逻辑。论坛邀请到政府机构、院士专家、全球新材料产业领袖和顶级投资机构的权威嘉宾等300余人,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谋篇布局,探索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之路。
部分嘉宾名单:
汪正平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广东省创新团队负责人、首席科学家
陈小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房汉廷科技日报社副社长
王利群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晓明陶氏化学微影技术中国区总经理
陈志东杜邦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
徐三善天赐材料()常务副总经理
彭忠泉 金发科技()董事长助理兼科技管理总监
刘 丹猛狮科技()科研总监
肖 强迈奇化学()总经理
舒 元中创集团董事长
郑贵辉中创集团总裁
刘俊杰 广东材料谷执行总裁
谢嘉生广东医谷执行总裁,庖丁科技众包联合创始人
… …
广东材料谷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中创集团董事长舒元为本次论坛开场致辞,舒元董事长表示: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下,全球新材料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我们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带一路的创新枢纽,广东必然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业孵化最活跃、产业发展最先进的发展高地之一。
舒元 中创集团董事长
中创集团已经在南沙区打造了广东医谷这个世界一流的医疗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出了一套中创特色的产业生态培育体系,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我们将在打造广东医谷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努力把广东材料谷打造成为一个集产业孵化、研发创新、金融投资、仓储物流、产业链金融、会展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华南新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区、研发创新核心区、产业孵化活跃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培大育强样板区,实现国际国内创新人才、科研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高效整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要一起来做新材料产业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广东省创新团队负责人、首席科学家汪正平发表了《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的创新与发展趋势》主题演讲,首先对新材料研究背景与产业现状进行阐述:电子材料是国家地方科技战略发展重点方向之一,国家对先进电子封装材料高度重视。响应国家号召,深圳市政府于2006年2月,与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在深圳市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对先进电子封装材料进行专题研究。
汪正平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
汪院士还表示,广东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虽然很好,但距离国际水平仍有一点距离。目前国产化电子材料占比较低,通常不超过10%。粤港澳要一起合作来做新材料产业,从科研到产业化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力推新材料转化为“国产”最强炸药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小明发表了《新型钙钛矿型无机—有机杂化高含能量材料》主题演讲。陈小明院士生动讲述了意外发现高含能量材料的过程,正是这次美丽的“意外”,让他们合成出低成本高爆炸性能的新型材料,并就该材料的应用前景和产业化方向做了深度剖析和展望。
陈小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小明表示,目前国家在科技投入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条件可以跟发达国家相媲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都有会很大幅度的提升。但同时不能盲目乐观,实验室成果与产业化之间有较长的时间周期,需要研究界、企业界、风投界多沟通,可以把产业化的时间缩短一些,效益提高一些。
我们一定要站在“三维文明”上布局我们的产业、布局我们的研究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分享的主题为《“三维文明”视角看中国新材料布局与发展》,房社长认为我们今天来研究和判断新材料的问题,应该站在三维文明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否则我们可能研究的很多东西最后是无效的,或者说是低质化的。我们看现在的世界新材料出现的一系列趋势,都在体现三维文明时代的突出特点。
房汉廷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
在广东材料谷执行总裁刘俊杰主持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汪正平、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小明院士、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陶氏化学微影技术中国区总经理马晓明、天赐材料常务副总经理徐三善,分别从商业投资、产业布局、学术创新、政策扶持等角度,对新材料产业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圆桌论坛现场
两位院士受聘为“中创产业研究院”暨“广东材料谷”特聘顾问
汪正平院士和陈小明院士在新材料技术领域有着极深的造诣与崇高威望,“中创产业研究院”和“广东材料谷”聘请汪正平院士和陈小明院士为特聘顾问,中创集团舒元董事长现场向两位院士颁发了聘书。广东材料谷希望在材料产业的发展方面继续得到两位院士的学术指导。
“中创产业研究院”暨“广东材料谷”聘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汪正平为特聘顾问
“中创产业研究院”暨“广东材料谷”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为特聘顾问
“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为了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各界力量共同发展新材料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联盟”在论坛上宣告正式成立,联盟旨在搭建一个专注新材料发展、推动新材料相关产业共同创新、进步、发展的平台,由60多家新材料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和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是国内首家汇聚技术、投资、服务、资本等为一体的行业联盟。
“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联盟“启动仪式
(左一:肖强 左二:许珊 左三:汪正平 右三:舒元 右二:陈小明 右一:贾锐)
大会现场,汪正平院士、陈小明院士以及舒元院长为广东材料谷、庖丁科技众包、儒兴科技、江苏天元、迈奇化学、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广东省工业新材料行业协会、广州新悦环保、广州先艺电子、东莞鑫宇诚、东莞新兴浩荣、珠海墨的共12位创始会员代表颁发“创始会员”牌匾。
联盟创始会员授牌仪式(1)
联盟创始会员授牌仪式(2)
儒兴科技董事长许珊女士代表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创始单位致辞,再次介绍了联盟的定位:联盟作为新材料产业参与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将充分发挥联盟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不断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规范和协调新材料产业的相关活动,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许珊 儒兴科技董事长
“民生银行”与“中创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民生银行与中创集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成立20亿元广东IAB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汪正平 香港中文大学,头条 | 庆祝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圆满结束!,债券,收益权和投贷联动等形式,服务好广州市乃至大湾区的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企业,并且民生银行还将授信10亿,用于支持中创集团在广东材料谷、广东医谷和中大创新谷三大战略项目的建设。
除了上述30亿的合作方案,民生银行还将为中创集团旗下三大产业创新中心内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股权融资、并购贷款、收益权转让及资产证券化等综合金融服务。
民生银行与中创集团合作签约仪式
至此,上午的活动议程到此结束。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上午场圆满结束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利群发表了《中国生物医用分子材料—现状,机会与挑战》主题演讲。
王教授指出,中国的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史较世界晚20年左右,虽然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但整体生产水平依然十分低下。目前大多数生产原料、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还主要依赖进口,生产企业大多如同进口原材料的加工和组装车间。生物医用材料生产周期长、投入大,具有很高的准入壁垒,我们面临着巨大挑战。
王利群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时,未来生物医用材料市场潜力巨大、充满机遇。一方面,《“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大幅提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新材料应用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疗器械费用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叠加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城镇化、老龄化的趋势刺激,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
打造精细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深化“新产品新技术”革命
天赐材料常务副总经理徐三善发表主题演讲《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机会》。徐三善表示,目前我国精细化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了5%,达到50%,但距发达国家均值仍有较大差距。而未来精细化工行业的机遇,在于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新材料需求。
徐三善 天赐材料常务副总经理
徐三善认为,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发展体系,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为高科技人才提供资金、工程化设计、运营生产等系列孵化服务,为海外高科技公司提供工程化平台及运营平台,与高科技公司或个人形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从研发至产品应用的全过程服务平台,才能够更好地抢占高地。
新材料企业要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握新机遇
金发科技董事长助理兼科技管理总监彭忠泉就《2018新材料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进行分享。
彭总监以金发科技为例,表示新材料企业要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平台的建设和产品建设,有效整合中国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链的优势资源,并积极发展以碳材料为代表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像美国硅谷一样建设中国的碳谷,并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成为中国碳谷的一部分。
彭忠泉 董事长助理兼科技管理总监
随后,在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主持的圆桌主持环节QS200名校留学,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王利群、中国杜邦总研发中心总经理陈志东、金发科技董事长助理彭忠泉、猛狮科技科研总监刘丹分别从新材料的发展方向、机会与挑战、创新管理方式、战略转型等角度探索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之路。
29日下午圆桌论坛现场
至此,首届粤港澳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已圆满结束。论坛紧密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发展趋势汪正平 香港中文大学,对新材料产业进行破局解惑,广泛探讨新材料产业的新机遇和新趋势,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发展谋篇布局。
联盟作为新材料产业参与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将每周举办新材料项目开放日、每月将举办联盟成员行业专题沙龙、每年举办四次大型的高峰论坛,充分发挥联盟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分析新材料产业政策动向,探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资源共享的合作机会,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下午场圆满结束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70余名粤港澳师生开启11天大湾区调研——2024罗富昌粤港澳大湾区访学计划正式启动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5月21日晚,“2024罗富昌粤港澳大湾区访学计划”在深圳龙岗正式拉开帷幕。该访学计划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以及澳门大学蔡继有书院联合主办,并获得“中国罐王”、永富容器集团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太平绅士罗富昌先生的赞助。
据了解,罗富昌粤港澳大湾区访学计划于2023年首次开展,并在社会各界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今年,罗富昌先生增加了赞助额度,活动规模再次扩大,参加人数从去年的三十余人增加到今年的七十余人。本次计划希望通过为期十一天的区域考察和社会调研,深化粤港澳三地青年对国家战略的认识、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
当晚,罗富昌先生及其家人亲临开幕式现场以表达对计划的支持。罗富昌在致辞中从自身的创业经历谈起美国藤校留学,强调了抓住时代机遇的重要性,鼓励师生们应当珍惜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深入了解大湾区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前景,在未来积极投身区域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使命当中去。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女士和共青团深圳市委副书记张天宇先生也分别对计划的启动表示祝贺,并寄语粤港澳三地的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和大湾区建设的生力军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区域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启动仪式上,来自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支持单位的嘉宾们举起手中的11个城市地图、合力拼出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图画。作为主办方代表的三位书院院长,受邀上台交换礼物和赠言,寓意着粤港澳三地的高等学府将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崭新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合作和交流,携手为国家发展孕育英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院长陈永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会读人、读世界,并且远方的风景和脚下的土地同样重要。在本次11天的行程中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70余名粤港澳师生开启11天大湾区调研——2024罗富昌粤港澳大湾区访学计划正式启动,同学们将走进深圳、广州、东莞、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多个城市,参观、调研当地城市的人文景观和产业发展,并最终以小组的形式形成调研报告,以帮助同学们“立足大湾区,心系大中华,拥抱大世界”。
仪式结束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何文汇教授带来题为“大湾区的文化使命”的主题演讲,从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角度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之间的同根同源,更鼓励青年学子应当协力共建湾区未来。
思廷书院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成凯翾向记者表示,自己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该访学活动了,在去年的活动期间,他结交了许多来自香港和澳门的青年,并且一直以来都在保持联系。“访学期间我能够和港澳两地的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并且能深入地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脉络,因此我觉得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凯翾说。
香港中文大学离深圳哪个口岸近,深圳推进口岸通关改革创新——助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日前,以“口岸+”为主题的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会在深圳举行。研讨会就加强深港口岸规则对接、口岸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口岸规划与通关服务改革、深港合作与口岸创新研究等课题展开多角度讨论,旨在汇聚多方智慧,深入研究、拓展大湾区建设框架下的深圳口岸工作新思路。
“深圳是典型的口岸城市,拥有海陆空铁共15个一类口岸美国top30名校留学,既是香港与内地联通的桥梁,也是深圳与世界交流的纽带。在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布局规划中,口岸的地位举足轻重香港中文大学离深圳哪个口岸近,深圳推进口岸通关改革创新——助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形势对深圳口岸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赋予了深圳口岸新责任、新使命。”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表示,当前深港两地正在紧锣密鼓开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皇岗、沙头角口岸改造等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前期规划正在加速推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正在抓紧制定,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口岸通关服务的支撑,都有口岸通关创新的需求,都是口岸通关改革的契机。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巡视员白石建议,深圳应继续发挥优势,对标国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促进粤港澳三地融合协调发展。其中,要进一步优化口岸功能布局,继续推进口岸通关模式创新,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密切合作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守睿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促进深港口岸合作最关键的任务,也是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加强两地口岸的规则对接。深圳口岸必须主动对接,让规则通起来。“标准、机制和理念是深港口岸规则对接的重要切入点。”深港规则对接是一个共同调整、相互适应的过程,双方既要充分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又要谋求在实现共同目标中形成合力。同时,要建立高效协同合作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层面的研究,寻求共同发展目标。
在配合大湾区物流方面,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认为,应在交通信息服务方面推进跨境融合服务体系,在大湾区区域与城市的两大体系之间香港中文大学离深圳哪个口岸近,换乘枢纽中的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应充分考虑跨境融合,杜绝服务盲区的产生。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提出,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鼓励粤港澳三地互补开放边境信息系统,并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获取信息的权限、条件、时效;通过电子海关系统相互连接实现部分通关、检验检疫等数据共享,短期内在确保安全及不违反保密条款的情况下,通过粤港澳三地海关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三地部分通关数据共享,中期内实现系统与其他口岸部门和安全部门相互开放,探索建立边境管理系统,在保障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提高贸易安全。(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