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英国,港大校园文化历史 校徽 香港大学的校徽根据英国纹

港大校园文化历史香港大学的校徽根据英国纹章院的建议订立,并于1913年5月14日获得包含校盾和校训的纹章。

港大校园文化历史

校徽

香港大学的校徽根据英国纹章院的建议订立,并于1913年5月14日获得包含校盾和校训的纹章。早于1912年10月,香港大学已于一封交与纹章院的信件中提及盾形纹章的设计,但设计者已不可考香港大学英国,港大校园文化历史 校徽 香港大学的校徽根据英国纹,可能是一位熟悉纹章学的欧洲人。从纹章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学奠基者寄予的期望—将其发展成为一所中西合壁的大学;背景的蓝、绿色分别代表大学所在的香港岛和四面包环的景致,现时采用的盾章根据1958年纹章院的绘图订立。

校训

校训为—“明德格物”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意指博大的学问,儒家治学,首重个人德行修为QS200名校留学,“明德”就是彰显德行,先完善内在德智的修养,然后推己及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香港大学英国,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欲平天下,首当格物也。

纹章

在1981年,香港大学建校70周年时,大学向纹章院申请一个完整的纹章,添加部分包括冠顶及扶持盾牌的兽形,此项申请于1984年获英国纹章院批准。纹章里(校徽外)有三头生物,居顶的是代表英格兰的小狮子,左面是代表中国的龙,右面是代表英国的狮子,脚踏着的草地代表香港岛。三头生物都系著翡翠项饰,头盔与彩带代表勇敢的骑士。

校歌

香港大学校歌(The )由圣约翰大教堂管风琴师 作曲,时任署理辅政司的前港督金文泰爵士以拉丁文填词。1912年3月11日于港大本部大楼落成时,圣约翰大教堂歌咏团等乐团曾公开演唱。校歌沿用至20世纪30年代,至战后存放于大学档案处。

在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期间,音乐系系主任陈庆恩博士为校歌重新编曲,注入新元素后灌录重现人前。2011年版本的校歌由香港小交响乐团指挥兼驻校艺术家叶咏诗指挥,港大学生会合唱团与一群中学生携手唱出。

在2011年香港大学百年校庆期间,由港大70年代校友许冠杰先生作曲,80年代校友、有名词人林夕先生作词,90年代校友周博贤编曲,90年代校友谢安琪、新世纪校友许廷铿演唱,跨越四代校友合力为香港大学创作了百年校庆纪念歌曲《明我以德》。

我是EDC陈学长,如果大家对香港其他名校有需要了解,欢迎打扰我,也可以评论区留言提问。

香港大学校徽及寓意和历史

香港大学校徽

香港大学的校徽是一个庄严而典雅的标志,具有深厚的寓意和丰富的历史。校徽由一个主体盾牌和周围的装饰元素组成,整体呈圆形。盾牌上绘有校名缩写“HKU”字样以及一个五角星和一个麦穗。校徽的主色调是蓝色和金色香港大学校徽及寓意和历史,象征着学术与荣誉。

寓意

香港大学校徽的寓意非常丰富。首先,校徽上的“HKU”字母代表香港大学的缩写,清晰地表明了校徽的归属。五角星则代表着知识的灵光美国藤校留学,象征着学术发展和知识的激发。麦穗则代表着丰收和希望香港大学校徽,寓意着教育的成果和未来的发展。

此外,校徽的蓝色代表着智慧、信仰和理性,象征着学校对教育品质的追求和学术自由的精神。金色则代表着荣誉、辉煌和领导力,象征着学校在教育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

历史

香港大学校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香港大学正式成立。校徽最早的设计是由一位美术教师命名为乔治·法格斯特设计的。他深受英国大学的校徽设计启发,创造出了香港大学独特的校徽。

校徽的设计在成立后的几十年中经历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整体上保持了原始的风格。在设计中,特别强调了英国和香港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体现了香港大学的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大学的校徽逐渐成为学校的象征,并在各类学校活动和文件中广泛使用。校徽不仅仅代表着学校的身份和荣誉,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香港大学作为一所高等学府的理念和品质。

注意:本文“香港大学校徽,寓意和历史”由AI撰写,本站不保障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参考,一切以该品牌和企业官方介绍为准。

清华大学 香港大学,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高校联盟是由

合作内容播报

编辑

科研合作

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长罗俊表示,粤港澳高校应“强强联合”,共同面对世界话语体系下的一流大学竞争。他亦倡议指,三地高校应寻找好科研合作的突破口,开展更多的项目合作。罗俊说,26所高校之间有着深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基础乃至共识,建议联盟内高校重大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

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长罗俊代表中山大学表态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的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超级电脑可提供联盟内高校进行计算科学研究,正在建设海洋科学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大平台,也欢迎联盟内高校学者参与。 [1]

联盟首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沈祖尧表示,香港中文大学一直与广东部分高校在生物医学、海洋研究上有项目合作。如今联盟成立,学校可在物流、机器人、环境保护等更多领域开展合作。 [1]

交流互访

联盟首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沈祖尧表示,除了一些大型设施、昂贵的仪器设备可以共享外,联盟另一大意义在于得到教育部、地方政府支持,可以召集更多学校进行资源共享,深化学校间的合作程度。与以往粤港澳高校之间的双边合作相比,高校联盟为三地合作发展带来更大的平台,学生交流的领域和范围也更广。未来考虑通过学生互访、共同合作项目或设立创新训练营等形式进行交流,增进三地师生情谊。 [1]

建设意义播报

编辑

粤港澳高校有条件、有责任强强联合,面向学术前沿、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更多的项目合作,共同为国家和粤港澳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粤港澳精英大学之间制度化的合作交流,可以进一步提升区域内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提高合作层次,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新成立“联盟”将推动三地的教育、人才和科技的深度合作,打造珠三角的人才高地、教育高地。 [3]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主任苏朝晖称,粤港澳在教育上沟通往来已经很密切,相信未来三地师生间会有更多交流合作。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表示,为成立高校联盟,三地已经筹备了一年时间。建立人才高地,不能单靠一个地区和一所学校,需要多地多校共同努力,优势互补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高校联盟成立是三地教育合作发展的里程碑。

广东省副省长蓝佛安认为,联盟致力于深化三地学生交流和科研合作、协同创新,携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 [1]

香港城市大学 计算机系,计算机系举办香港校友日活动

紫荆同心,携手共进。6月17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了专场校友日活动。1952级校友、香港清华同学会副会长宗家源,1980级计算机系校友、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院士,计算机系党委原书记、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计算机系分会会长杨士强,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系分会会长尹霞,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计算机系分会秘书长刘知远,副系主任李国良,校友办公室主任许斌等出席活动,近40位在港校友相聚中环,共叙清华情谊。

宗家源老学长致辞并赠“水木清华”书法题字

年逾九旬的宗家源学长在致辞中热情欢迎各位嘉宾和校友来到香港,他亲切地介绍了香港清华同学会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华校友在香港的分布情况。作为最初一代到内地读书的香港学生,宗家源学长还回忆了自己70年前跨越万里到清华园求学的经历,分享了同学们帮助他克服语言障碍、学习专业知识的同窗故事。最后英国G5院校留学,老学长还专门为本次活动赠送了“水木清华”书法题字,并对年轻校友们作深情寄语,他倡议在港清华校友们更加团结友爱,不忘清华自强校训、弘扬清华厚德精神香港城市大学 计算机系,同时期待计算机系未来在香港举办更多校友活动。

郭毅可院士致辞

郭毅可院士在致辞中提到,6月16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共同举办的首届紫荆计算机学科发展论坛是一次良好的契机,来自内地、香港、澳门等地区的近30位系主任/院长共同探讨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依托论坛开展的本次校友活动,也让自己重忆起1980年代在清华园求学的美好经历,他表示清华园是自己永远的精神家园。作为深耕香港地区的杰出学长,郭毅可还寄语学弟学妹们要充分借助香港地区独特的优势,携手并进共同为祖国、为香港、为母校、为计算机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尹霞致辞

尹霞代表计算机系向宗家源老学长和郭毅可院士表达了崇高敬意和美好祝福,并向香港地区的计算机系校友致以谢意。她表示,在港校友是计算机系校友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家以清华人的身份投身香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各行各业为母校增添了声誉。此次借紫荆论坛举办之机来到香港与校友们相聚,主旨就是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香港城市大学 计算机系,期待各位在港校友与母校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建设世界一流前列的计算机学科。

刘知远介绍计算机系整体发展情况

刘知远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声誉、校友工作等方面介绍了计算机系整体发展情况。他表示,计算机系的校友工作致力于联络校友感情,凝聚校友力量,未来计算机系分会将继续优化校友工作机制,有效发挥情感纽带作用清华大学 香港大学,助力在港校友的事业发展和人生成长。最后,他欢迎校友们不止在校庆,平时也“常回母校看看”。

尹霞(右)向Jane 公司代表颁发纪念牌

尹霞分别向4位校友颁发纪念牌,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李波(麻晓娟校友代领)、田苗、宋承启、左南

本次活动还特别向Jane 公司,以及长期在香港地区支持计算机系工作的1982级李波、1991级田苗、1994级褚晓文(缺席)、1999级宋承启、2000级左南5位计算机系校友颁发了纪念牌。

校友交流,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按当天发言顺序依次为:1985级(研)林伟坚、1980级郭毅可、1977级梁耀才、2000级左南、2005级刘金垒、2011级刘佳倩、1999级宋承启、2008级孟玮、1991级田苗、1995级高寒、2001级麻晓娟、2005级叶阳

自由交流环节中,来自政府、高校、金融、科技、医学等众多行业的计算机系校友们积极发言,分别分享了各自在港学习、工作、生活的近况。从1970年代到2010年代,虽然校友们的年龄跨度超过了四十年清华大学 香港大学,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高校联盟是由,但清华园的求学经历塑造了大家共同的价值观,而“计算机人”的身份也让大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校友们纷纷表示,母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源泉,今后将更加团结互助,在弘扬母校精神和荣光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系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杨士强(左)和许斌(右)总结发言

杨士强老师和许斌老师分别做总结发言。杨士强总结了50年来在清华培养学生的经验,希望在港校友们进一步加强联络,并叮嘱大家“有困难、有喜事都要找母校多多汇报”。许斌表示,校友会今后将积极探索、创造更多机会为各个地域的校友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最后他祝愿在港校友们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浪潮中取得更大成就。

合影留念

槛外山光历尽春夏秋冬的变幻风景依旧,窗中云影任凭东西南北的澹荡情怀如初——正如“水木清华”联中寓意,距离的遥远、时间的变化都无法冲淡校友们的深厚情谊,大家爱国、爱港、爱母校的这颗紫荆心始终如一。时间飞逝,久别重逢的校友日让当天的相聚更显弥足珍贵,在愉悦热烈的交流氛围中,本次活动圆满落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大学全国排,香港大学真的比清华大学好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两所名校,看看香港大学究竟是如何与清华大学相比较的。首先,我们来看看香港大学。总的来说,香港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说哪一所学校更好。在这场关于香港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讨论中,希望每个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

外国人申请香港大学,澳门:有条件放宽在香港长期逗留的“非居民外国人”入境

新华社澳门9月9日电(记者刘刚李寒芳)澳门特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9日宣布,鉴于近期香港疫情已受到进一步控制,因此允许入境前21天未曾到过内地、澳门特别行政区或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地方,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居民外国人”申请入境。

香港大学双学位 本科,香港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有什么推荐专业

香港大学授课型硕士专业推荐:香港大学什么专业最出名以上内容参考——香港大学2019年QS医学专业世界排名公布,香港大学医学世界排名第29,相较2019年的34位上升了5位。

香港大学外科,喜讯!广东这校成立新学院,新增本科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微消息,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这是该校的第8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划于2025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拟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及人工智能哲学硕士-博士项目。

香港大学亚洲排名第几,亚洲大学排名北清分列二三 港大台大跌了

不过有外媒分析称,相较于欧美传统名校,亚洲区的名校在排名上仍趋于弱势,榜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排名仅为24名;第十名的韩国浦项工科大学,甚至无法排入全球百大之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