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2月25日消息,近年屡屡借所谓“学术讨论”大肆播“独”的港大学生会刊物“学苑”,日前又再出版新一期“独”物,文章不但“妖魔化”香港本地教育界行之有效的内地实习计划,又将港大候任校长张翔于内地成长及接受教育的背景无限放大。对于此举,港媒直斥其排除异己、心态荒诞,毫无理性可言。
据香港《文汇网》消息,“学苑”最新一期多篇文章均渗透强烈煽动“独”流讯息,其中一篇对国情交流团与“内地实习计划”极尽抹黑,文中仿佛将鼓励年轻人认识国情及爱国视为“洪水猛兽”,动辄便将寻常交流活动称为“洗脑”,扬言要予以抗衡云云。
乱扣帽子 “独”刊妄揣候任校长“赤化”港大
另有文章则厚颜曲解港人“主流意见”,一厢情愿称香港人看内地“不是既畏却怒,多少带点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矛盾,便是从香港民族或邻国心态望向中国” ,又将内地与香港的紧密关系抹黑成“如鬼魅般瞰视英国G5院校留学,盘旋”,营造恐怖假象。
另一篇文章则“总结”并“展望”两代港大校长表现。该文行文极尽偏题,部分论点更充分反映“学苑“认为校长必须无条件支持学生,否则便是“软弱无能”的无赖作风。
在总结马斐森部分香港大学 港独,文章提及港大校委会冲击事件。据了解,港大校委会冲击事件事实是多名滋事学生暴力冲击与禁锢校委,过程中更有校委因此受伤及不适,其后港大上一任校长马斐森忍无可忍谴责学生所为是“暴民统治(mob rule)”,主动报警处理本是尽校长之责,但“学苑”却可将之演绎为“软弱无能”,“未有站在学生的一方”,批评其言行是“出卖学生”,却从未反思学生连场暴力行为带来多少破坏。
文中亦有提及港大候任校长张翔,更无端指责其“身为首位在中国土生土长和接受教育的港大校长,张的背景难免令师生以至外界忧虑港大会否被‘赤化’。”其后文中又称外界对他所知甚少,却又武断称对方“行政经验不足惹质疑”,又引述消息称张翔拟倡议港大要“面向中国”,主动向国家争取更多科研资助,称立场“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教联会主席斥责:毫无认知 不着边际
对于“学苑”发表的连篇胡言乱语,港媒指出,到头来不过是“逢内地必反”的荒诞心态作祟,毫无理性可言。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也表示难以苟同,其中就文章对香港学界推行内地实习与交流工作的评论,黄锦良直斥是胡说八道,指“学苑”对教育界的工作毫无认知,“在专业角度而言,内地交流能为内地与本港教师建构交流平台,互相分享与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则可透过交流互相认识,了解彼此文化”,所谓“洗脑”之说根本是不着边际。
至于文章对两位校长的评析,黄锦良亦认为有欠客观香港大学 港独,港大学生刊物再播“港独”言论,妄揣候任校长将“赤化”学校,“难道校长眼见学生做错事都要盲目支持?”他强调,身为一校之长需权衡学生以至社会大众对学校的期望,不可能只照顾学生一方,而且事件中学生是有做错,理应予以指正。
他又批评“学苑”以“中国土生土长”标签张翔,强调对方尚未上任已作批评是有欠公允,叫人难以接受。
(原题为《港大学生刊物再播“独”妄揣候任校长将“赤化”学校》)
香港大学太小了,毕业特辑 | 刘益涵:从东华到香港大学
“
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刘益涵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学专业 会计1901
留学去向:香港大学会计学硕士
⭐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
大一时,我便坚定了读研究生的想法。考虑到时间成本及文化爱好,我选择香港为升学地区,并把香港大学定为我的梦校。从大一下起,我关注了很多留学博主香港大学太小了,并从一些网站如上广泛搜集香港留学的录取要求、案例背景,尽早为申请作准备。
本科前三年,我一直努力保持高均分,高绩点为我的申请带来了很大优势。在大三上,我通过了ACCA前九门考试,这一证书为我的申请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事务所进行年审实习时,我还积极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全球二等奖的不错成绩。
虽然我目标清晰,执行力也不错,但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考试取消、所在地被临时封控,我的雅思与GMAT考试不得不一拖再拖。看着别人已经准备好文书、实习也在不疾不徐地进行时,我的心情极为煎熬。幸运的是,雅思和GMAT考试在各准备一个月的情况下,分别于2022年7月底和9月初顺利出分,使我有充分时间进行香港地区第一轮的投递。
⭐
大胆尝试 把握机遇
⭐
整个留学过程我是DIY模式,即没有中介参与,所有申请的投递与跟进都是自己负责。“只有自己才懂自己想要什么。”DIY的原因一部分来自我对香港商科留学的透彻了解,是基本消除信息差后的底气QS100名校留学,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在找中介的过程中,被不少机构PUA,“你背景太普通”“你申上港大的几率太小,多选几所排名靠后的学校保底”。我从来都是一个不愿轻易低头的人,越是不看好我,我越要做得好,越觉得我申不上,我偏要申。9月,在兼顾校内课程、二刷GMAT(虽然失败了)、联系老师写推荐信、准备文书、整理申请投递时间线、跑各种办公室盖章、完成各种全英的网申填写甚至线下邮寄材料时香港大学太小了,毕业特辑 | 刘益涵:从东华到香港大学,我常常觉得喘不过气。虽然辛苦,但因为心中小小的却坚定的梦校目标,每当快撑不住时,脑海中总会有声音提醒我“坚持一下,你一定可以”。
在11月14日16时06分,我收到了香港大学会计学offer——来自最喜欢的学校、最想去的专业。我很幸运,也很感激,挣扎了很久的申请季比许多人都提前结束了。本科期间所有的付出在我身上化为了最美的收获,让我越发相信,努力会有回报。
回看自己的留学之路,这是一段在坎坷中坚持,在泥泞中拔节,不负奋斗,最终守得花开的过程。这份特别的经历,让我在面对人生新挑战时更勇敢自信,想要什么就大胆去追、去闯、去不负青春。
⭐
香港大学 港独,善恶终有报!“港独分子”陈方安生,如今已活成了一个“笑话”?
文|墨山看客
编辑|墨山看客
曾经的她,是香港政坛上备受瞩目的女强人,风光无限,甚至被称为“香港铁娘子”。
但如今的她,却成为了许多人口中的
“过街老鼠”
,不仅政治上失势,家庭生活也满目疮痍,她就是——陈方安生。
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她从一位受人尊敬的官员香港大学 港独,善恶终有报!“港独分子”陈方安生,如今已活成了一个“笑话”?,沦为今天这样一个“笑话”?她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港独”故事?她的“叛变”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结局?
?——【·仕途顺风顺水,成为政坛明星·】——?
陈方安生原名方安生,1940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家庭,她的祖父方振武是抗日名将,曾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过卓越贡献。
母亲方召麐则是国画界的知名画家,师从赵少昂和张大千,在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这样一个家世背景,无疑为陈方安生的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1948年,年仅8岁的陈方安生随家人迁居香港,那时,香港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教育体系也以英式为主。
陈方安生自小接受西方教育,逐渐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失去了兴趣,反而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并选择了英语和英国文学作为主修科目,1962年,她顺利毕业,获得了荣誉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的陈方安生,很快进入了香港政府,成为了一名政务主任,
那个年代,香港政府的高层大多由英国人掌控,华人能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机会并不多。
因此,年轻的陈方安生能够进入政府,尤其是担任政务主任这样的核心职位,绝对是个不小的成就。
更值得一提的是,陈方安生还被派往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深造,这进一步加深了她与英国政府的联系。凭借着港督的支持,陈方安生在政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了英国殖民政府的“宠儿”。
1993年,陈方安生迎来了仕途的巅峰时刻,她被任命为香港布政司(后改为政务司司长),这是当时香港政府中的第二号人物。
?——【·从“爱国者”到“港独分子”·】——?
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祖国,陈方安生继续担任政务司司长,并在回归仪式上站在了极为显眼的位置。
她的这一举动,似乎象征着她在中英两国之间的特殊地位,为表彰她对香港的贡献,特区政府还授予她大紫荆勋章。
香港回归之后,大大小小的事务也开始按照我国的基本国策方向发展,陈方安生的立场也开始发生变化。
表面上,她依然宣称“爱国爱港”,甚至时常提起自己祖父方振武的革命功绩,塑造出一副爱国者的形象。
但实际上,她对回归后的香港局势感到不安,尤其是在她的权力受到制约时,这种不满情绪愈发明显。
2000年,一场拍卖事件让陈方安生的态度彻底暴露,当时,三件圆明园的国宝铜牛、铜猴和铜虎首即将在香港进行拍卖。
作为时任政务司司长美国top30名校留学,陈方安生批准了这次拍卖,这一决定引发了港区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最终拍卖在多方压力下被取消。
面对这种结果,陈方安生不仅没有反思,
反而公开指责港区人大代表干涉她的权力
,这件事成为了她与中央政府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2001年,陈方安生向北京递交了辞呈香港大学 港独,正式退休,结束了她在特区政府的仕途生涯。
陈方安生的退休,并没有让她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相反,她很快站到了中央政府的对立面,
成为了“反中乱港”的急先锋
。
2005年,她重返政坛,公开支持香港的普选制度,并与反对派站在同一阵营,她频繁出访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抹黑中国和香港的政策。
2014年,陈方安生的“反中”立场愈发鲜明,在“占中”运动中,她不仅公开支持非法占领行动,还亲自参与其中,声援那些鼓吹“港独”的分子。
更令人震惊的是,
她与黎智英等人组成了所谓的“祸港四人帮”,通过黎智英的资金资助,推动了多次“反中乱港”的活动。
据媒体爆料,陈方安生从黎智英那里接受了350万港币,用于支持这些非法活动。与此同时,陈方安生频繁与美国政要见面,甚至公然请求美国干涉香港事务。
她与时任美国副总统会面,试图通过美国的力量施压中国,甚至希望通过制裁来削弱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控制。
2019年,香港爆发了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风波,陈方安生再次站到了乱港势力一边。
这一次,她不仅继续煽动年轻人参与示威,还借助媒体歪曲事实,宣称修例将威胁香港的司法独立,意图制造恐慌。
她的言论成功煽动了大量民众的情绪,尤其是年轻人,被她的煽动所蒙蔽,走上了街头,参与了非法抗议活动。
随着事态的不断升级,社会动荡也愈发严重,香港的经济受到了重创,许多年轻人因为参与暴力活动被捕,前途尽毁。
而陈方安生却依然站在幕后,冷眼旁观这一切,继续为自己的政治利益谋取机会。
?——【·方安生成“过街老鼠”·】——?
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陈方安生多年的“乱港”行径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她的“战友”黎智英、李柱铭等人相继被捕,而她本人因为行事较为谨慎,暂时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尽管她没有被捕,陈方安生在香港社会中的名声早已跌至谷底。曾经的她是香港政坛的风云人物,如今的她却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在一次公开场合中,陈方安生甚至被愤怒的市民当面斥责,更讽刺的是,
连她曾经支持的反对派阵营,也开始和她划清界限,避之不及
。
除了在政治上的失势,陈方安生的家庭生活也充满了不幸,她的弟弟陈顺生因抑郁症自杀,女儿陈慧玲在婚姻破裂后也因抑郁症去世,而她的女婿则因犯罪入狱。
接连的家庭变故让陈方安生的人生陷入了低谷,这些悲剧不仅让她饱受打击,也让公众对她的同情心彻底消失。
2021年,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法律风险,陈方安生宣布彻底退出政治舞台,表示自己希望过一段“平静的日子”。但对于许多香港市民来说,她的“退出”并不足以弥补她曾经犯下的过错。
?——【·结语·】——?
陈方安生的一生,曾经风光无限,但她的选择让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从香港政坛的“铁娘子”到如今的“港独分子”,她的一系列行为,不仅让她失去了曾经的荣誉与尊重,还让她的家庭和人生陷入了无尽的痛苦。
最终,她成了一个孤立无援的“笑话”,而她的经历也警示了那些心怀不轨的乱港分子:
叛国者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善恶终有报,陈方安生的结局,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