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留学中介

留学中介香港,众筹 | 港漂合伙人一起打造一家留学中介吧!

通过跟Allen的交流,大家想法不谋而合,决定做一家以港漂人群为团队,以港漂的留学经验为基础,港漂的口碑为宣传,以港漂创业公司来港服务为延伸,的留学中介平台。打造立足香港,服务内地,港漂服务港漂的留学品牌。

说到香港留学申请,圈妹的经历可谓一波多折,一起申请的闺蜜是自己申请的,前期准备就花了很长时间,比如搜索报名信息啦,需要一家家学校、一页页专业信息地去查;因为没有经验,提交资料的时候更是两眼一抹黑,请教了很多的学长、学姐;网上论坛搜集到的信息虚实参半,分辨起来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而圈妹找的是留学中介,但是也没特别省心,虽然中介的老师算尽心尽力、态度和蔼,但是她提供资讯的深度和广度也并不充分,再加上老师自己也没有申请经历也没在香港工作学习生活过,其实她是不完全了解来香港后除了申请后要面临的各种生活,学习,交友,成长的问题的。这些信息只能自己找,自己学。

来到香港后,圈妹发现身边很多港漂朋友们对香港留学、生活、找工作等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有亲戚朋友的孩子再想申请和自己相关的专业,都能头头是道地给到很多中肯的意见。圈妹就一直在想,既然我们港漂这么有经验,对留学申请,对来港后的学习,生活,居住,成长留学中介香港,这么有经验。我们亲身体验过香港留学的酸甜苦辣,感受过泪水与欢笑,知道哪里有坑哪里有槛,为何不一起做一个留学平台,给更多想要到香港留学的同学更加权威,更加真实,更加有效的帮助和资讯呢?

基于这个想法圈妹就做了一番调研:

香港留学的市场份额

内地生来港留学主要有三类人:来读硕士博士,来读本科,来读副学士学位的。(不算“双非”的小宝宝们,跟单程证的同学),而这三类人比例有多大呢?

硕士生申请:一般申请的数量比较大,每年来港读研究生,根据入境处的数据有2万人左右,如果按一半的童鞋会通过中介申请的话,每人15000人民币的话,市场份额可以估算为:15000*10000=1.5亿人民币

本科申请:因数量精少,可提供高端定制服务和本土专业化服务。本科申请的市场份额:八大高校录取近3千人,按三分之一的同学通过中介申请,每人2万人民币的话,为6000万人民币。

副学士申请:提供高端定制服务,投资移民的关闭让很多家长只能通过孩子教育途径完成移民香港。另外,副学士在不断升学的过程中,都需要香港的留学机构提供连贯的服务。副学士申请的市场份额:八大高校录取近1500人,基本都需要通过中介,每人十几万人民币中介费用,市场份额为2.5亿人民币。

所以单单每年新来港的港漂留学申请中介费就有:4亿6000万人民币(不包括内地赴港就读国际学校的市场份额)

香港留学后的市场简要分析

香港留学后市场,包括了基础的衣,食,住,行,以及娱乐,金融,保险,移民等,目前每年来港学生超2万,以平均每人15万港币的年个人消费,则总产值达30亿元。

可见新来香港的港漂留学的市场份额真的不小。下面再来说说港漂们的现状。

港漂的现状

港漂的现状与独有优势

目前在港的港漂人数达20多万人,通过港漂途径了解香港教育,是目前最直接也是最客观的方式,前期通过我们的小规模调研,发现港漂群体的中大学分布情况是这样的:

港漂一年期间,义务帮助别人留学香港的人数比例,平均每人帮助10 -15人,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其中有10%的港漂直接提供了个人留学服务留学中介香港,众筹 | 港漂合伙人一起打造一家留学中介吧!,情况是这样的:

结论可见:留学服务是港漂群体的强项,貌似每个人都能自己成为小型留学中介,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要说说港漂们的优势了。

立足香港本土的独有优势

港漂有真实的留学经验:申请时刷7分雅思、反复找导师帮忙润色修改 、疯狂搜索网上的面经来准备面试;入学后,通宵做、写paper、泡图书馆的辛苦只有我们懂。但同样的,拿到好成绩,完成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时的兴奋与喜悦也只有我们自己最能体会。

港漂有在港生活的感触:从最开始一句广东话听不懂,只会在家、课室和图书馆之间过三点一线的生活,到现在能自如地在街市砍价,和香港客户流利地解释合作条款。除了学习和工作,我们更学会了享受在香港的生活:游过了本地人才知道的山径沙滩,更吃过各种内地尝不到的特色美食。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港漂可以以过来人的角度让大家少走坑,少过槛:我们知道你想要申请的专业真实的学习体验;我们能用自己的经验帮你更快地找到高性价比的租房;我们更能帮助你快速地在这个城市中找到自己位置,更好地融入香港。

不少港漂有闲暇的时间可以在工作之余做些有梦想的事情:港漂在每天八小时工作之余,更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效率的工作习惯,让我们对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来从事自己向往的事业,实现梦想充满了渴望。

另外,港漂还有“港漂圈”这样一个可以对接很对香港本地资源的平台,可以高效对接本港大学,青年协会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平台。

结论可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赴港,组建第一家基于以上独有优势的香港教育升学服务公司,能够带来最优的服务品质,在本港乃至内地形成极高的竞争壁垒。

很多港漂来港的经验与教训,欢笑与泪水,如果没法传承下去,真的是极大的浪费。既然留学市场这么大,港漂们了解香港,如果做留学平台优势这么明显,那圈妹就在想为什么我们不一起做一个留学中介平台呢?

就在圈妹一直纳闷这件事的时候,一家港漂留学平台——斑马留学映入了圈妹眼帘:

斑马留学是2012年由港漂Allen Pan在香港创办的QS200名校留学,致力于立足香港,为内地生赴港,提供全方位的咨询以及申请相关服务。通过团队的三年共同努力,斑马留学构建完善的教育数据后台,香港留学业务稳定增长,曾获得包括CCTV , 香港电台,北京日报,深圳卫视,大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的几十家媒体的相关报道,目前在内地以及港漂群体中拥有一定的口碑与知名度。由斑马团队原创编辑撰写的《香港留学系列教程》一度被许多赴港学生奉为经典。

通过跟Allen的交流,大家想法不谋而合,决定做一家以港漂人群为团队,以港漂的留学经验为基础,港漂的口碑为宣传,以港漂创业公司来港服务为延伸,的留学中介平台。构建一站式的赴港产业链。打造立足香港,服务内地,港漂服务港漂的留学品牌。

斑马留学寻觅众筹招募合伙人

如果你曾经在香港读过书?

如果你有在香港工作居住的经验?

如果你了解内地来港的笑与泪,坑和槛?

如果你有关于留学的任何好的意见、想法跟资源?

你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众筹合伙人,快快加入我们吧!

就在本周六,斑马留学合伙人招募路演即将开始:

斑马留学合伙人招募路演

2016年5月14日下午3-5点(周六)

TGN观塘启迪创新总部

香港观塘伟业街118号 1F

为打造港漂自己的留学申请品牌,让港漂们满满的经验能够传承下去,集结港漂资源,发挥本地优势,让港漂们用经验跟血泪还有真心真诚来服务未来的港漂吧。

斑马君已经准备好了,就你的到来!

升学香港中介,香港买房,起价500万的中产退路丨深氪

文|钟艺璇

编辑|乔芊 杨轩

顺流而下的选择

为了凑够560万港币的首付,江苏人吴清玉经过了一场精密的计算。

一个中国境内居民每人每年的最高外汇额度是5万美元,这还远远不够。人民币兑港币,潜在的办法有很多,杠杆、效率和风险同在的比特币交易,房产中介口中语焉不详的保险渠道,再不济还有坊间方法,内地买名表,香港转手卖,前提是愿意承担汇率和税费损失。

当然,最安全又直接的一种,是人肉背现金——在出入境大厅,一名旅客最多可携带2万人民币现钞。没有别的要求,唯一需要的是耐心。着急的话,人海战术倒是一个超级加倍的方法,在过去,拖家带口十几号亲友带现钞一同入港的例子并不少见。

吴清玉看了一眼日历,现在是2023年10月,香港楼市“撤辣”的风声越来越紧,中介告诉她,港府极有可能在来年初放出消息,一定要尽快。

时间只有不到150天。吴清玉刚来香港两年,积蓄不多,家中存款几乎都在内地,除去找香港亲友凑钱,她自己能做的,就是把人力搬运发挥到极致,一点一点把内地的钱挪到香港。

她计算过,自己一周最多可以去3次深圳——取钱,过海关,上高铁,回香港,150天,21周,64次,128万人民币,约合139万港币。

今年2月28日,香港“全面撤辣”政策落地,港府不再压抑楼市以及外来需求。“辣招”在香港往往映射一种带有强制性、必要性的政策或举措。这个词与香港楼市扯上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彼时香港面临的命题是,如何掐灭新一轮炒楼之风的兴起,避免97年楼市疯狂又崩盘的悲剧重现。在这种背景下,香港出了“辣招”,即针对房产买卖采取特别的三大类印花税措施。

14年过去,直到今年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宣布撤销所有楼市“辣招”,外界称这一举动为“撤辣”。在撤辣的背面,香港如今面临的是住宅物业交投量的大幅萎缩,中原地产曾经统计过,香港去年的住宅成交量只有2000多宗,和1997年相比,减少了接近10倍。

有中介向36氪总结过,“撤辣”带给一个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利好——300万以下的住宅,只需要缴付100元印花税。至于300万以上,以5千万为例,一个内地买家相较于撤辣前,可省下537.5万税费。

大量内地买家涌入香港买房,深圳看房团大巴车直通香港,甚至有中介公司组织了“普通话专组”专门对接内地客户。香港中介陈超告诉36氪,自己就接待了一个大额投资客订单,一个内地买家一口气买下某小区25层的所有住宅,一共10套,平米均价在26万港币,总金额近亿港币。

只是除去少量阔绰的投资客,在香港买房的内地买家们,到底是谁?

据多位香港中介向36氪证实,此次跟随“撤辣”买房的内地人,大多去年就开始持续观望,他们多数已经通过高才、优才获得香港身份,只是并未期满取得永居权。

经历一场漫长搬运后,撤辣第二天,吴清玉迅速下定了一套总价1400万港币的住宅,此时距离她取得香港永居权还有5年,赶在第二天买房,原因无他,“就是怕房子涨价”。

长居深圳的周香香在3月初,跟随看房团,在启德(中环外的第二个香港CBD)当场押注了100万港币的支票看房,准备拿下维港汇一套总价1900万港币的住宅。还有一年,她的永居权才正式生效。

只用了2天,北京人马丁已经顺利往返京港,买了一套总价500多万港币的住宅,面积不大,只有30平方米不到。抵达香港的当天,马丁和妻子带着行李箱,直达售楼处,当场落定香港珑碧楼盘最后一套住宅。

区别于其他的投资,在这场内地奔赴香港买房的行为中,一个有意思的节点是,在2月28日全面撤辣前,港府已经针对高才、优才实施“先免后征”,即先免去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如果未能如期在7年后取得香港永居权,再追补税款。

这也意味着,对于高才、优才这批人群而言,属于他们的“全面撤辣”早在去年10月就发生了。香港已经为他们单独预留了一个狭小的开口。

然而,尽管拥有优先选择权,在“全面撤辣”前,香港楼市并未取得这批最早赴港的内地中产精英的信任。

数据足以佐证,直到2024年1月,香港私人住宅售价依旧萎靡,指数跌至306.4点,已经连续下降9个月,是2016年10月以来最低。一位在去年通过高才身份入港工作的女士告诉36氪,去年香港楼市持续下行,她身边多数高才、优才,一般会选择先租房,并不会着急买房。

内地中产显露出了相当的理性。美元资产、低位入手、买涨不买跌,直到确认香港住宅具备优质资产的资格,中产才露出了他们的果决。

“全球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几乎不可避免,如果你的银行卡只有几十万,作用还不明显,如果是数百万、千万甚至以上,再碰上房价下跌,你的资产实际每天都在流失,不亏钱都算好事了。”马丁跳过了那些关于中产消费降级的常见焦虑,向我讲述了一种最真实的现状。

他们都流露出了一个当下典型的中产命题,在内地房产普遍贬值,缺乏好的投资手段的当下,还能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是否要分散资产,以求风险对冲?

撤辣之后的香港楼市让中产们重新看到了一种分散的可能性。某种程度上,就像最初选择在去年的香港抢人大战中,锚定一个香港身份,他们都在为自己博取一个备选。

房子再也难以承担那些投机和狂热的欲望,相反,中产们保守、审慎、理性,这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一种顺流而下的必然。

攥住优质资产

人类学家豪道斯·魏斯在《我们从未中产过》一书中,曾经表达过一种观点,即中产阶级的“居中”本身就暗示了空间的存在。他们有时被形容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群体,被触手可及的成功所牵引;有时又被形容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群体,时时陷入对坠落的恐惧。

——“延迟满足,牺牲部分消费以备将来之需,承担负债资产带来的风险与义务,投资教育、培训、房产、储蓄计划和养老金,这些都是中产阶级跃升和防止坠落的策略。”

中介陈超告诉36氪,香港这批楼市交易里,最受内地买家欢迎的楼盘是500-800万港币之间,近地铁、有校网的30-40平米小户型,它们的优势很明确,好上车,高保值。

许多例子可以验证,香港九龙半岛长沙湾的 Place就是具备上述画像的典型楼盘,在社交媒体上, Place售楼间的火爆流传甚广,人们把电梯间挤得水泄不通,一度再现香港楼市曾经的辉煌。它也是香港全面撤辣后的首个“日光盘”,首批开放的138套房源收到了超过4400个意向登记,开卖4小时售罄。

北京人马丁购买的珑碧小区,也是这次最火爆的小区之一。用马丁的话说,珑碧是全港校网最多的一个楼盘,自己购买就是看中了它的校网属性。

在香港QS200名校留学,校网决定了一个拥有香港身份的适龄孩子,未来就读公立学校的资格。换句话说,校网多大,框定的港校范围就有多大,孩子拥有的可能性就越大。

买房下定前,马丁在北京已经拥有三套房产,其中一套是西城“老破小”。去年,马丁一直在做两手准备,挂卖老破小,同时寻找新的学区房替换。

他对比过一套北京和香港房产,对孩子“上学”的最大性价比。西城虽然是北京甚至全中国学区资源的高地,但香港公立高中考生,走的是DSE(俗称“香港高考”)途径,不仅能够避开激烈的高考竞争,直接参与内地高校申报,同时在国外大学的申请上也拥有优势。

直到今天,房产往往占据中国家庭资产最大比例。作为多套房家庭,这些年,马丁一直在反复评估自己名下的资产,清理那些摇摇欲坠的,握住那些安全长期的,找寻那些保值升值的。“老破小在学区价值下滑的同时,还得面临房龄高和改善腾退的风险。不优质的资产一定要早做打算,攥在手里的,只能是优质资产。”他说。

在中国,面对户籍、教育、医疗与房产深度绑定的现实,中产们对资产的考量天然就“深思熟虑”。有趣的是,这种趋势似乎越来越提前了,当马丁已经对香港校网了如指掌,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还有一个月才待出生。

几乎所有在香港买房的人都会提到,自己看中了高租售比的优势。香港平均租售比在3%-4%,在香港,一套不到30平米的房子,租金过2万港币并不少见。

尤其当这套房子,还在校网内。土地供需和高昂薪水一直是推动香港租金的始作俑者,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香港校网内的租金还是高得惊人。这背后存在一个有意思的因素,香港租售同权,只要有香港身份,租房和买房一样,都能享受校网内同等的升学待遇。陈超就接触过不少从内地奔赴香港租房的陪读妈妈,“有人甚至宁愿承受每月超6万港币的房租,只为让孩子在香港上学”。

而在去年,高才优才的大量涌入,也迅速推升了香港房屋租赁需求。相比香港房地产陷入的长期低迷,租赁市场却逆向回暖,去年12月,《香港物业报告》显示,全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数10月报186.3点,该指数已经连升9月——某种程度上,这也再度验证在撤辣之前,来港的中产精英们起初选择租房,而不是买房。

当租房供不应求,香港房东完全能决定,自己究竟要把房子租给谁。吴清玉还记得,自己当时就是从三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才成功租下了目前居住的这套房子。

在租房前,一个香港房东将会衡量你的三个指标,什么工作?收入如何?存款多少?它们分别对应着一个租客的社会地位、消费水平和资产的健康程度。如果对方是一个毫无收入的学生,跳出了指标框架之外,香港房东的选择是,租房可以,必须年付。

“我当时有一张平时闲置的副卡,拉了一个存款证明,里头有十几万港币。还有我的收入证明,那时候我虽然在实习,但每个月收入也超过了2万港币。房东要看到你每个月有固定进账,才会租给你。”吴清玉说。

香港在建的新楼盘 (周香香摄)

安放那些钱

除去自住、教育和租售比的考虑,对于一些更有余力的高才优才来说,在香港买房,更像是没有投资手段下,一个最稳妥的出手机会。

周香香用一句最直接的话,解释了自己买房的原因——相对于内地的政策强度,香港房子全球投资、美元交易,未来暴涨和暴跌都比较难。她在深圳有多套房产,对香港学区也没有多强烈的渴望,对她来说,这是一个手头有余钱,在大宗房产里,一个多元化、合理配置的机会。

这次买房前,周香香足足观察了香港楼市一年之久,眼睁睁看到香港房价跌至2017年低位,又等到3月全面撤辣,确保了最佳入场时机才决定出手。

在过去,她曾经亲眼目睹过深圳房价疯狂的年代,有朋友甚至愿意把身家全数抵押,不停贷款买房,宁愿刀口舔血,也要赌注高杠杆带来的利益。到了现在,周香香已经在提前告诉自己在上中学的孩子,资产配置需要20%是高风险,50%是低风险,剩下才是房产。

面对合适的资产,周香香一直敏锐又果断。周香香上次在深圳买房,就在不久前。当天,中介给她拨了一个电话,提到附近有个成熟片区的二手房正在出手,价格也合适。吃过晚饭后,她和丈夫去看房,不到三小时,全款买下一套上千万的房子。

如今她买房的原则是,只用闲钱,从不贷款,全款拿下。

周香香观察过,除了几位还在币圈游走的朋友,这些年身边有钱人关心的话题,早就从投融资转移到了鸡娃身上,除非有合适的出手机会,对房子的热情也大大减少。相比寄希望于一个个波动、震荡又未知的经济周期,投资孩子,或许是一种可预见的、有反馈的回报——尽管鸡娃被外界评价为一种中国式的过度期待,但无可否认,它依旧是一个维持阶级属性,甚至实现阶级跃升的重要手段。

对于周香香来说,人生的下一个命题,是如何给孩子托起一个几乎完美的教育。大儿子今年13岁,就读于一所顶尖国际学校,每年的开销超过40万,周香香已经在对比QS100强高校的人文、地理、学科优势,未来,大儿子的计划大概率也在欧美。

至于香港的房子,如果有可能,周香香准备留给小儿子,做一个额外的上学备选。”实在不行,还可以留给孙子上学的那一天。“她说。

事实上,学会如何分散手中的钱,这个课题并不只属于一线城市买家。在这次买房热潮中,二三线城市的买家同样在关注香港的投资机会。

耗费150天人肉搬钱的吴清玉,就来自江苏一个三线城市,她是家中独女,本科毕业后,父母已经在对她的未来进行打算。吴清玉的父母是典型的浙江创一代,做贸易起家,这个家庭也正在面临一个最常见的代际交替问题,当你的二代决定拥有自己的人生,手中那些流动的钱,究竟要放在哪里?

吴清玉说,她的父母对投资的态度非常谨慎,他们更相信不动产的价值,而不是风险投资带来的回报,“我们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在英国或者日本买房,后来觉得实在太远,不保险。”相对于不熟悉的境外,香港是一个很好的缓冲板。

有时候,相对于中产的谨慎,一些豪横的县城买家,讲究的反倒更多是体面。吴超曾经接待过一些来自内地的县城老板升学香港中介,香港买房,起价500万的中产退路丨深氪,他们对香港房子的定位是,相比投资价值,更需要一个体面的“会所”。校网不重要,位置不考虑,需要的是别墅、大海与门廊前的草坪——一个TVB港剧里,经典的富人住宅形象。

当香港变成退路

香港从不缺任何宏大之词的加注,撇去那些老生常谈的股市、豪门和娱乐圈,霓虹灯或许是最能代表人与香港关系的物品。一根玻璃管在1000摄氏度的火上高温灼烧,烘烤到足够柔软,注入气体通电后,汇聚千千万万,就形成了香港世界闻名的灯河。

曾经,没有人不想成为香港霓虹灯河的一部分,他们期待着香港的热烈馈赠,又小心维持着自己的光芒。

在巨大的人口吸引力下,这座城市也拥有全球最昂贵的房价。直到2023年,香港已经连续8年蝉联“全球房价最高城市”榜首。香港也拥有极致紧张的土地供需,当750万人口生活在这座国际都市,却只能挤在6.9%的土地上生活,房子已经不仅是一处居所,它关联着生存空间、社会地位,甚至是个人尊严。

许多内地人决定来香港买房的时候,起初都会感到一股强烈的反差,这里不讲究朝向,没有河景、海景之分,有关香港“笼屋”的传说更是屡见不鲜。用中介陈超的话说,每天早起晚归,明天的路还一片未知,谁会在乎头顶的太阳?

人们为了前途来到香港,又必须服从它的规则。高楼窄长密集,如果想看到天空,请把头颅从窗口伸出去,然后用力抬高。

但现在,香港的命题变成了留人。换句话说,香港从未这么主动过。过去两年里,香港流失了14万劳动人口,自2020年7月1日到2022年底,香港居民经机场离港的净移出数目超过40万人,流向了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地。

甚至有人因为移民不惜降价卖房,马丁还记得升学香港中介,自己的一位北京朋友,年初买下了一套香港的千万住宅,房主已经移民加拿大,着急周转,甚至等不到撤辣带来的上涨机会,宁可降价400万出售。

36氪曾在去年报道过,伴随着中国内地创投美元基金向人民币基金主导转移,发生在港股的IPO事件正在逐年减少,金融曾经是香港最大的支柱产业,如今却无可避免地在迈向下坡路。这也意味着一种深深的错位——在抢人大战中,香港的高才优才们主要来自于金融和互联网领域,香港既渴望人才,又无力提供足够的、有吸引力的岗位。

马丁的主要业务就是负责港险和香港身份的协助办理。他告诉36氪,从去年开始,许多内地中产找到他咨询高才优才申请,他们多数在内地已经有相当稳定的工作,比如医生、大学教授、国企员工,“希望能保留内地工作的同时,申请香港身份作为一个备选。”

这背后,是来自中产深深的不确定性。一个例子是,香港保险开始在内地中产群体中走红。周香香从事香港保险多年,她还记得,港险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2013年左右,大量内地中产直奔香港购买重疾保障险,一人两三万美金,他们的目标极其精准,香港平均寿命高,意味着保费便宜,美元赔付,又能分散货币风险,用简单的话来说——有病拿钱,没病储蓄。

到了今天,港险再度走红,但中产的需求却发生了变化。2023年全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增保单保费约590亿元,较2022年飙涨逾27倍。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与往年相比,储蓄型保险比保障型保险更受青睐,各占6成与4成——在过去,这个数据是4成与6成。

“往年香港储蓄险不太被看好,它偏理财属性、保费高、又需要长期持有,同时回本时间也长,过去投资环境好的时候,我买个好房子就能翻倍收益,何苦要买储蓄险?”周香香说。

时移世易,人们再买储蓄险,看中的是美元资产的多元配置,是利率的稳妥,是对长期的偏向,换句话说,资金的安全性已经胜过一切。

某种程度上,房产和保险一样,香港如今承接他们的,是一种保守而安全的退路。

而全面撤辣,正让这条“退路”变得更加通畅。从2022年底高才通推出后,截至2024年2月,香港累计来港人才总数已经超过10万。对于港府来说,如何让高才、优才们和香港实现深度绑定,才是接下来的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有分析师并不看好香港在全面撤辣后的房价走向——目前香港房价和利率仍在高位,如果香港金融行业依旧不景气,服务业收入较低又难以吸纳高端人才,人口持续少进多出,香港房价未来两年或许还有下跌的可能性。

一个例子是,撤辣后,香港房地产商并没有对一手住宅实行加价。这背后,是地产商对香港楼市长期交易的隐忧,香港楼市还面临极高的库存压力,没有人敢在此刻涨价。截止2023年底,香港楼盘的库存量已达2.03万套,达到20年以来的新高,潜在新盘也创了历史新高,达10.9万个单位。

而这些忧虑也传导到了香港中介身上,吴清玉注意到,尽管撤辣后香港房源如此抢手,中介依旧大方地给出了“回佣”。在香港,成交低迷时,为了刺激买家交易,中介会从地产商所给的代理佣金中,不惜让利一部分给买家。

我问中介陈超,既然外界预测房价短期内还有下跌的可能性,为什么不选择继续观望?

他给了我一个非常直接的答案——在这里生存的每一个人,都被房子鞭打过,因为楼市,他们见证过暴富的神话,个体命运的翻转。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不买房,明天就是小居室,再等下去只剩开放式,这是刻在肌肉记忆里的痛楚。

(李小霞对本文亦有贡献;除马丁外,文中皆为化名)

去香港的留学中介,人到中年成“港漂”:香港,通往财富的新捷径

内卷,躺平,精神内耗,灵活就业……这里是十点人物志的系列栏目“当代青年生活实录”。大到就业婚恋,小到吃饭购物,21世纪新新青年的快乐与忧愁全在这里。

采访、撰文|杜鹃

十点人物志原创

在全球经济持续动荡的当下去香港的留学中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拯救个体命运。向相对发达地区前进,是不少精英中年人的选择,其中就包括那个与内地紧密相连的繁华之地—香港。

2022年10月,香港施政报告中宣布,自2023年起取消优才的年度配额限制,为期2年。消息一出,震惊整个“优才”圈。

什么是优才计划?全称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是香港一项人才引进计划。由香港特区政府于2006年2月23日公布正式开始推行,目的是吸引高技术人才和行业优秀人才来港定居,以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获批准的申请人还可以连同配偶及18岁以下未婚子女来香港工作,从而获得香港身份。

而一个香港身份可以为申请人家庭带来教育、税务、医疗、通行自由等一系列优势。尤其是教育方面,香港享有亚洲第一的教育资源,高考阶段还增加了华侨港澳台联考和香港高考两条赛道,对申请国内985、211院校更具优待,前景广阔,竞争力小。

于是从去年年末至今年10月,内地已有近10万人申请优才政策,无数奋斗大半生的精英中年人,挤破头地想冲到香港去,其中大部分人是想为子女谋得一个轻松的赛道。

香港铜锣湾街景/来自视觉中国

不仅有优才政策,只要是在香港长期生活满7年的人,也能申请香港身份。这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北上广漂,开始考虑港漂。

但“港漂”真的那么容易吗?且不论优才申请背后繁杂的文书表格,资产验证,香港如天文数字一般的房价,以及与内地差距甚大的生活环境与习惯,都是每一位想“润”到香港的人将面临的未知领域。

而众人印象中繁华、发达的香港,真如传闻中说的那样好么?

今天,十点人物志采访到了3位“港漂”多年或即将“港漂”的人,想从他们的视角向人们客观、辩证地展示内地人在香港生活的样貌。

这的确是一条面向少数人的捷径,却也不该被神化。

冲向香港的精英中年人

今年2月,31岁的李琳突然慌了。

原因是前阵子校友会的饭局上,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聊到“香港优才”政策,不少人都在申请,有几个甚至已经拿了证。群体性行为很快激起了李琳的焦虑,早想“港漂”的她感觉自己又慢了别人一步。

正焦头烂额之际,朋友劝她“抓紧办吧,越晚越不好过。”

简单在网络上看了攻略,李琳马不停蹄地加入了“申优”大军。申请条件需本人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家庭资产30万元以上(主要是能承担起在香港首年的生活费),良好的英语、粤语口语及书写能力以及无犯罪、不良入境记录等要求。这对于从英国留学归来,目前在大厂就职的李琳来说,要求并不算高。

但为了保险起见,李琳还是托朋友介绍找了个中介,中介开价1万5,主要是帮她看看准备的材料是否合规,哪里需要润色一下,争取“申优”一次过。从准备资料到提交前期,李琳一共只找过中介3回,并且感觉对方也没帮上什么忙,不免感叹“这钱也太好赚了。”

来自电影《十二夜》

6月底,在经过长期充分的准备,李琳提交了所有资料,听说雍和宫求类似的“过签”特别灵,提交那天她特意早起去拜了拜。对于“申优”她本来满怀信心去香港的留学中介,人到中年成“港漂”:香港,通往财富的新捷径,但隔天她加入的香港优才群里就有被驳回的情况,让她的一颗心又悬了起来。

李琳还在通往“港漂”的路上不断奔走,拿到香港身份目前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期盼。而已在香港生活了6年的Eason明年即可申请香港永居,从“港漂”大军中上岸。

2018年,从美国归来的法律学博士Eason,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一家美国律所做法律助理。这是他脱离校园在外拼事业的第一年,还是想以赚钱为主,之所以不考虑内地的律所,着实是因为薪资差距有点大。

初到香港,Eason感觉眼前的城市跟想象中还是有落差。大学时,Eason的哥们儿热衷港片,喜欢听粤语歌,还极爱给这帮朋友们安利,导致Eason对粤语歌也是张嘴就来,因此对香港有了滤镜。可真正在香港生活,他发现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浪漫。

在Eason看来,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讲,香港的确是个非常高效运行的城市,人们各司其职,忙碌但专业度很高。他的客户大多来自公司的市场部门、银行投资部门或大厂的并购部,在工作上一个小小的审计都有着极强的工作能力,很少出岔子。

Eason在香港看美术展/来自小红书@快乐小羊刘律,受访者供图

但当视角一旦回归到日常生活中,香港繁华盛景背后的缺陷逐渐显露,生活质量两级分化也较为严重。除了精英外,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依旧窘迫,随着近些年内地人不断涌进香港,本地人也难免感到资源被掠夺的愤懑,从而对内地人产生排挤。

因为不会说粤语,有几次Eason在路边小店吃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老板们态度不友好,导致他后来宁愿多花点钱也要去稍微高档点的地方吃饭。

不过要说前期在香港最令他震惊的事,还属那如天文数字一般的房价。

刚工作时,Eason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27平的房子,地理位置相当于北京3环边近4环,房子在那个地界里还算新,装修风格也比较现代。

“但是你知道一个月房租多少钱吗?”他煞有介事地问我。我给出了8000,一个在我看来已经非常恐怖的数字。

他回:“2万。”我倒吸一口凉气。

一座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

因为高昂的年薪,Eason尚有在香港体面生活的资本,他的故事或许无法让普通人共情。而研究生毕业三年,留在香港工作的Mary,她对这座城市的爱与恨,似乎更加复杂。

本科在国内985高校读文科专业的Mary,毕业后与父母发生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Mary仍想继续读书精进学业,而父母则想让她考公找个稳定工作。据理力争下,她终于与父母达成统一意见:由父母支付一年去香港读研学费和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找留学中介的钱,是Mary平时打工攒出来的。

学校不给研究生提供宿舍,Mary只能在香港找人合租,两室一厅里住了4个女孩,其中一个房间是上下铺,住了两个人。Mary希望自己的活动空间能大一些,主动睡了客厅,在香港俗称“厅长”,每月房租2700港币(合人民币2300左右)。

生活在香港的日子里,Mary经常被物价吓到,在茶餐厅随便一份饭加饮料就要60块,跟朋友馋内地中餐找了家湘菜馆子人均要三四百,拮据的她很少跟朋友们出去聚餐。

为了更好融入当地文化生活,语言也是一道门槛,虽说在香港普通话也很普及,但更多人还是有讲英语和粤语的习惯。少数社会性活动会要求只说粤语,这个看似不高的门槛,大概率劝退一半以上内地人。

Mary在香港看展/受访者提供

若以上的种种情况都能适应,单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留在香港的确有优势。

毕业后,Mary找工作的过程还算顺利。一年前,她从媒体跳槽到销售行业,工资稳定在4万港币上下。面试的过程也没有网传5、6轮那么卷,基本上面试2轮后就拿到了offer,且加班很少,她之前所在的媒体公司上班时间早九晚六,当然,也有同仁向她吐槽过加班比较严重。

不仅工作时间规律,年假也比内地员工多。据Mary透露,香港的法律规定员工带薪年假为7天,一般公司会给员工10天年假,她跳槽去了一家国际化港企,这个数字则变为20天。

在对生活的知觉上,香港年轻人秉承着“及时行乐”的态度。他们深知就算努力奋斗也大概率无法在香港买房,不如换取自身的快乐体验来的实在。

Mary喜欢在下班后听爵士乐/受访者供图

这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文化活动自不必说,各种艺术展览眼花缭乱,音乐节、电影节层出不穷。户外活动也很丰富,尾波冲浪异常火爆,也有人喜欢起个大早去爬山。Mary最近去酒吧看了一场变装皇后的表演,现场气氛特别好,那些身着艳丽华服的变装皇后在舞池里自由舞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她过足了眼瘾。

而作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香港吸引Eason的点还是这座城市给人的附加价值。

身为在香港打工的内地人,Eason享有税收优待,每年交个税时,能比在内地省下几十万。他的客户都是金融行业相关的人,提到金融环境,他认为整个亚洲都没有比香港更良性的地方了。

中年精英们的世界里充斥着对赚钱的紧迫感,而香港确实是个造梦的地方。

必须留下的理由

据港府统计处数字,2022年年底的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33万人,较2021年减少约6.8万。这已经是香港人口连续3年下跌:2019年人口为752万人,2020为742万人。

综合下来,过去3年香港居民净移出已经达到18.5万。上环所在的中西区算是香港的富人区,也是移民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香港正面临着本地人流出,内地精英集中流入的局面。

移出的人口多为专业人士及中产,导致香港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失。这也是港府这几年拼命揽才的原因之一。

而仍在“港漂”的洪流中不断追逐的人,也有自己必须留下的原因。

还年轻的Mary,觉得香港不是她最终的落点,她只盼望着4年后拿到香港身份,往欧洲、加拿大移民,她想去见更广阔的世界。

去年结婚的Eason,还有一年就能拿到香港永居,之前他不在乎香港身份,但随着夫妻两人有了生孩子的打算,他渐渐重视起来。

对于香港相对开放的精英教育,Eason还是比较认可的,他老板的孩子上国际学校,现在英语达到母语级别。

他的经济实力虽够不上贵族学校,但把孩子送去稍普通一些的国际私立学校还是绰绰有余。北京国际学校的学费要20万一年,但在香港,同等师资下的学校,只需4折的价格。

Eason生活照/来自小红书@快乐小羊刘律,受访者供图

香港国际学校资源多,学费比内地便宜。孩子出生就是香港身份,考大学时能参加香港DSE考试,或华侨联考,低分考回内地985、211大学,或申请海外留学。

为了孩子教育而奔赴香港的中年人不在少数,还在申优途中的李琳也是如此。她和丈夫打算明年要孩子,她申请优才的目标也是想在香港生小孩,让孩子拿到香港身份,开启一个“新副本”。

李琳和丈夫都是小城市奋斗出身,好不容易积累起财富在北京站稳脚跟,现在,她还想将未出生的孩子托举,恐免阶级的掉落。

但北京的教育太卷,没有北京户口的两人在学校上能做的选择太少,香港优才亦或是申请移民,都是为了下一代教育做出的决定。

可如此做伤财也耗精力QS100名校留学,为何不让孩子自己奋斗、选择接下来的人生呢?我问她。

李琳的答案很诚恳:“如果不知道有优才这条路,我也不想搞这么麻烦。但现在我知道了,且努努力也能够到,那我就希望能将孩子的起跑线再往前推一点。”

目前距离提交资料已过去3个月,李琳还在家里等消息,但她所在的微信群里却炸了锅。

优才政策的火爆也催生出了想以此牟利的黑中介,群中一位40多岁的女士轻信了一位号称“保过”的中介,前后给对方打了6万块,最后申请却被驳回了。

去理论时,黑中介拒不退还那6万块钱,几次撕扯下来,直接把女士拉黑了。

这位40岁出头的女士,本是想为今年8岁的儿子铺路,帮孩子申请受养人签证,等7年后拿到香港身份,孩子也到考大学的年纪,就能走香港DSE考试。期待落空,还损失了大笔钱财,女士将中介的骗术发在群里警惕大家,也请众人帮忙看看如何打官司。

李琳没好意思告诉她,黑中介提供的获批图片,她已经在好几个中介那里见过。这背后很可能是一个有组织的网络诈骗,大家都在用同一批图,割同一波韭菜。

而就算通过“优才”上岸的中年人也无法懈怠,他们必须时刻关注政策的风吹草动。7年的时间并不短,谁都不敢保证这个目前看来有绝对优势的政策,在将来还会不会有变动。

文中李琳为化名,封面来自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读研中介哪家好,关于出国留学是否应该找中介~自己血的教训

我要是找他们,我也不配出国读研了!但是,我觉得应该都是不一定的吧,每年通过留学机构出国的人也不少啊,关键是有可能你找的机构有问题,说实话,留学机构不能随便找,跑断腿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再说,你说呢~

香港留学中介 莆田,当今中国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水平?

我也思考过,海外华人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我可以肯定,几乎所有出国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包括港台澳的华人。在生活质量排名中,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排名全世界第十九,而美帝排名第十二。简单地说,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排名第十九,属于百分之十最好的国家之一。

香港硕士留学中介费用一览表,正式编!五险一金!遵义市事业单位招59人!

(十二)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香港、澳门学历者,不作外语要求。国外、香港、澳门学历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申请香港研究生留学中介费用,三个角度解析香港留学签证存款证明,一步申请成功!

在申请香港留学签证的众多材料中,香港留学签证的存款证明是很多学生或家长们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下面留学监理网的小编从三个角度为大家详细解析其中关键点。香港留学存款证明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金额要多少,存期要多久的。>>>香港留学签证需要哪些证明文件?附:香港留学签证申请流程

香港留学机构大全,青岛香港留学机构名单今日汇总

青岛香港留学机构推荐启德。青岛启德一站式留学、考试培训及游学服务机构,留学服务经验丰富。在35个城市开设了55家分支机构;在澳、英、加等地开设了境外公司。除香港大学和城市大学外,香港其他大学还需要提前申请,然后参加高考,根据不同的高考成绩申请不同的学校。第三种方式是学生通过国际招生申请香港大学。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