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设有3个学院,共13个学系,提供不同范畴的本科课程。同时也为在职教师提供部分时间制进修课程。而研究生院则负责研究式及修课式的博士及硕士课程,如哲学博士及教育博士等。文理学院(英文: of Arts and ,简称FAS):提供多元的学科,如人文艺术、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CCA)、健康与体育学系(HPE)社会科学系(SSC)、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MIT)、科学与环境学系(SES)语文学院(英文: of香港教育大学有哪些学院,简称FLAN):教院的语文政策致力培育具备两文三语能力的新一代教师香港教育大学有哪些学院,香港教育学院的院系,尤其着重英语教师的语文能力。中文学系(CHI)、英文学系(ENG)、语文教育中心(CLE)教育研究学院(英文: ofQS100名校留学,简称FES):就著社会持续进修、创新的课堂学习环境(包括小班教学)、新的教学法和网上学习的多个范畴,促进优质的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学系(C&I)、幼儿教育学系(ECE)、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EPL)、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IELL)、心理研究学系(PS)、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SEC )
香港教育大学有哪些学院,香港教育大学开设哪些院系?
香港教育大学(The of Hong Kong,缩写 EUHK),是香港唯一以师范教育为本的大学,亦是八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法定公立大学之一。
香港教育大学致力于提供师训教育,以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多元学术及研究课程,推动教与学的发展。香港教育大学矢志成为教育大学先导,为香港以至亚太地区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2018年香港教育大学有哪些学院,香港教育大学开设哪些院系?,教大的教育学科在国际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名、亚洲区第2名;语言学则位列全球首151-200名。教大发展时间较短的社会科学也曾在QS世界大学排名把社会科学和管理学合并评分前,于2014年在国际QS世界大学排名中取得全球第378名。
香港教育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及三所学院(即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及人文学院),在“教育为本、超越教育”的愿景下, 提供一系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教育专业及多元学科课程香港教育大学有哪些学院,包括人文学、社会科学及创意艺术与文化等学科,推动教与学的发展。
香港教育大学致力培育敏于思考、关怀社会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及社会领袖,至今约有15万名校友,历年来“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得奖人当中74%为教大或其前身师范学院毕业生,足证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悠久贡献和雄厚实力。
香港教育大学的教育及人文社科专业涉及到以下院系:
课程与教学学系 、幼儿教育学系 、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 、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 、心理学系 、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 、语文教育中心 、中国语言学系 、英语教育学系 、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文学及文化学系。
更多留学小知识美国藤校留学,关注金吉列,专业留学规划师为你提供专业留学服务,为你留学之路助力!
香港教育大学校区,香港人究竟在交大捐了几栋楼?
1981年7月,香港船王包玉刚捐赠1000万美元在上海交大建造图书馆,并用自己父亲的名字命名,开创了内地教育界接受海外捐款和以人名命名图书馆的先河。
在那之后的38年间,交大又接收了许多来自香港的捐款,这些款项用于建筑、奖助学金、教育发展基金…成了交大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交大校园里那些带着香港印记的建筑。
01.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位于徐汇校区的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由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和交大联合创办,于2003年1月18日开馆。
董浩云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先生的父亲,
02. 胡法光体育场
香港菱电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胡法光,于1996年捐资150万美元兴建胡法光体育场,于1999年捐资建设光明体育场网球运动中心(现更名为胡晓明网球场)。
胡法光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系。
03. 陈瑞球楼
2005年4月8日,香港长江制衣集团董事长陈瑞球捐赠港币1500万,资助上海交大研究生教学楼建设,该楼被命名为陈瑞球楼。
04. 光彪楼
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光彪2001年捐资500万元人民币助建学生活动中心,于2002年12月落成开放,
05. 蔡翠菊教学楼& 06.郑坚固体育中心
香港翠菊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郑建好,2015年捐资建设交大徐汇校区体育场项目,之后又设立“蔡翠菊教育基金”。
为感谢郑先生的捐资义举,弘扬郑建好的父亲郑坚固和母亲蔡翠菊的慈善精神,学校将徐汇校区体育场冠名为“郑坚固体育中心”,将闵行校区东下院冠名为“蔡翠菊教学楼”。
07. 霍英东体育中心
闵行校区综合体育馆于2007年7月建成启用。
2016年,为感谢霍氏家族对上海交通大学教育事业的支持香港教育大学校区,香港人究竟在交大捐了几栋楼?,学校将闵行校区综合体育馆命名为“霍英东体育中心”。
08. 杨咏曼楼
2011年,香港合孚行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咏曼捐资人民币五百万元,支持上海交大发展教育事业,以及用于闵行校区人文与外语楼群外立面整修。
为感谢杨咏曼女士对上海交大的支持,学校将“外国语大楼”命名为“杨咏曼楼”。
09. 蒙民伟楼
1995年,香港信兴集团主席蒙民伟捐赠100万美元,设立了“上海交通大学蒙民伟国际交流基金”。2010年,蒙民伟先生及家人再次捐赠人民币2500万元,用以支持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2014年,学校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主楼命名为“蒙民伟楼”。
蒙民伟1946年至194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年轻时曾在交大徐汇校区附近居住。
10. 原闵行校区法学院楼
原闵行校区法学院大楼由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马来西亚人)捐资1000万港币兴建。
2010年,金龙鱼慈善公益基金会、益海嘉里集团、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捐资,在交大设立金龙鱼奖学金。
香格里拉酒店和金龙鱼都是郭鹤年名下公司的产业。
11. 包兆龙图书馆& 12.包玉刚图书馆
1981年,香港著名实业家包玉刚先生投资1000万美元在徐汇校区兴建包兆龙图书馆。
1992年,学校用包玉刚先生赠款建造包兆龙图书馆的节余部分及中国建设银行的资助QS100名校留学,在思源湖旁建造了一座新图书馆。
13. 伍威权堂& 14.伍舜德楼
2010年,伍威权基金会捐资100万人民币支持交大教育事业,并完善闵行校区上院500号礼堂设施的修建,学校将上院500命名为伍威权堂。
伍舜德楼是由伍威权的父亲、香港美心食品集团创始人伍舜德先生捐赠港币500万元兴建,坐落于徐汇校区主校门北侧。
15.逸夫楼
2004年4月8日香港教育大学校区,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赠450万元港币、总投资逾1800万人民币修建的上海交通大学逸夫科技楼在闵行校区落成启用。
16. 叶杰全楼
叶杰全是香港通用国际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事业,捐资设立学校建设发展基金。
2018年7月,学校将闵行校区分析测试中心大楼命名为“叶杰全楼”。
17.曾宪梓楼
曾宪梓是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12年他捐赠500万港币支持交大教育事业,学校研究决定将能源研究院大楼命名为“曾宪梓楼”。
18.陈炜文楼
2016年3月,香港益富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炜文先生与交大签署协议,捐赠一千万元人民币,祝贺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学校决定将闵行校区综合实验大楼命名为“陈炜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