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博士

香港艺术学博士,学术观点 || 关于在中国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思考

随着社会对高端专业艺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关于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讨论到了进行理论论证的关口。这些国家的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要求和传统的论文博士不同,根据留学人员的描述,有实践和论文两部分,论文的初衷和最后的阐释都与实践相关。

本文于2021年9月10日被“学习强国”APP转载

【内容摘要】艺术硕士在中国已经设立了10余年,为中国高端专业艺术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对高端专业艺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关于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讨论到了进行理论论证的关口。文章分析了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原因,并对艺术专业博士的性质作出了预测,旨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艺术博士的设立拓宽思路。

【关键词】艺术硕士 艺术博士 学科属性 学术理论 艺术实践

21世纪,中国艺术经历了社会声誉与学科地位的巨大变化,无疑,第二个十年(2011年)所设立的艺术独立门类,将艺术的学科属性确认为独立而重要的存在,极大推进了艺术在社会文化生活和学科领域的发展速率。目前,全国每年本科招生报名总数超过一成是艺术考生,而大学生中接近一成是艺术生。在艺术学科门类进展历史中,除了艺术学术学位已经较为完善外,设立10余年的“艺术专业硕士学位”为中国艺术教育高端专业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艺术专业硕士( of Fine Arts,简称MFA)从单独招生的在职人员MFA单证学位,到全日制艺术专业硕士双证建设开展,已经在高端专业艺术人才培养上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毫无疑问,艺术学科建设已经进入完善化改进的阶段,由此凸显出扩大艺术发展路径问题的重要性,除了根据情况不断充实学科点和调整学科建制外,关于中国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设立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在全国已经有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工程专业学位博士等相关专业性博士学位设立外,针对艺术专业实践性人才的高端博士专业学位设立的呼声日渐高涨。随着艺术专业硕士10年发展取得了出色成绩,专业领域的认可度日渐提高后,艺术专才培养需要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议论,到了应当进行理论论证的关节口。

2016年12月,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设立十周年广播电视类型优秀作品展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一、设立艺术专业博士的原因

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设立的设想,是笔者在第二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上(2012年)率先提出的,但似乎人们还比较陌生而没有得到更多呼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开始得到反响,尤其是随着艺术专业硕士毕业人数积累,热度也随着上升。设立的基本动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学位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同,社会需求日渐提高。在艺术成为学科门类后,艺术各学科理论建设和学科领域发展得到突飞猛进的进展,延续于文学学位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转型到艺术学学术学位的调整顺理成章,但对专业学位的认知还处在调整期,许多学校在摸索过程中慢慢适应实践性学位艺术人才培养,有了基本认识后,开始增强更为高端的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渴望。

第二,各类型专业学位的设立,促发了对于艺术实践创作高端人才培养的信心。在中国,包括中医专业博士学位、口腔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兽医专业博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等,针对性的指向注重实践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已经取得较好经验。而艺术多个领域的表演展示等创作实践性强的行业,迫切需要提升素养和水平。艺术院校受到其他实践性强行业专业博士培养的启发,发挥艺术专业型特点,对于艺术专业博士的设想开始强烈。

第三,艺术家职业的意识增强也是专业学位认知高涨的因素。在设立艺术专业硕士的时候,设计者强调的是西方对于实践性强的艺术领域以MFA作为可以匹配理论行业的终极学位来看待,比如所谓大学教职一般需要博士学位,但艺术行业只要有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即可以相匹配在大学任教。终极学位的认识让艺术专业硕士培养获得了极大发展,也给予一些艺术院校以西方为参照的艺术家硕士学位获得必要的留校或吸纳人才的资格。但对于中国大部分高校而言,水涨船高的人才学位观,导致一方面大学缺少艺术实践师资,一方面艺术专业硕士难以进入大学教职序列。因此,足以匹配的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设立的呼声开始得到响应。

第四,艺术专才自身期望提高学位要求也是触动的原因。10年来,中国艺术专业学位发展培养了5万余人,在艺术创作领域成绩不可谓不显著。根据资料:“中国艺术硕士专业设立10年,共招生约5万人,其中超过15000名毕业生已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设计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006年,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的首批32所试点院校开始招生。2008年艺术硕士毕业生人数为448人,2014年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数已经达到6159人。10年来,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已从最初的32所增加到如今的202所,招生也从最初单一的全国联考、毕业获得单证的在职攻读方式,发展增加了全国统考、毕业获得双证的全日制学习方式。其毕业考核更强调实践技能展示的水平,学位论文主要是对作品创作与表演等实践展示内容的专业分析和理论阐述。”①面对初衷是终极艺术创作学位的大量人才,的确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在初始招生中,多数是艺术创作行业的佼佼者,也为艺术创作带来出色效应。但随着新一批人才的加入,无论是年龄还是专业成绩,逐渐由突出到相对平常。自身的行业认可度与专业艺术水平都促使他们期望更高的学位学习提升,面对社会认可学术博士学位的传统,以及一些艺术工作者对自身专业理论水平提升的期望,人们对于艺术专业博士的热望明显高涨。

第五,对世界艺术专业学位认识的深化促发。一般而言,各国艺术专业学位认知是以专业硕士作为艺术家学位的最高代表,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专业性的艺术学位和哲学学位可以并立,比如表演艺术博士(Ph.D in Arts)与 哲学博士( of ),后者自然注重理论研究学习。一些国家的音乐创作领域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而区别博士学位明显,即所谓的常态学位是Ph.D,侧重理论研究,另一种是DMA,侧重表演。Ph.D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写大量的文章,以论文毕业;DMA更重表演,需要论文和表演结合来获得学位。研究者发现这在音乐领域最为突出,在高等院校的学位制里面,艺术创作型音乐系里,已经有为表演型的学生设置的“ of MuSic Art ”,缩写为“MMA”,而更高的就是“ of MuSic Art ”,缩写为“DMA”。从事于音乐理论的研究则是 Ph. D in MuSic Art。无疑表演型的学位,比如MMA 和 DMA都注重表演方面的训练。课时要求大多在表演技能方面的提高(如声乐和演奏),同时也有相应的理论课程。毕业时要求一定场次的音乐演出。但是Ph.D in MuSic Art则没有音乐会演出的要求,而必须有论文的答辩。由此可见,表演类的学位主要是学生演出技能的训练,而研究型的学位与其他领域一样注重研究能力、理论分析和学术水平。资料显示,在绘画、设计、建筑等艺术科系里设有类似的学位。MFA一般是创作类最高学位,可以满足艺术职业的要求,甚至可以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担任教授的职位。尽管有研究者认为,西方大学的艺术专业一般很少设置 of Fine Art (缩写为DFA) ,而且DFA往往都是名誉学位,但美国有少数大学设有DFA。比如耶鲁大学设置有戏剧评论DFA。其他高等院校设置有电影、视觉艺术、文学创作等专业的博士学位。如果已经拥有MFA学位的人希望在高等院校竞争相应的教职,也会考虑获取DFA。总之,一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需要去读哲学博士学位 Ph.D。然而问题在于,西方艺术家身份的学位MFA在中国难以实现高校教职;而西方艺术专业学习人数也无法和中国的众多人数相比。依据西方艺术专业博士设立的现实,期望中国效仿的要求也开始升高。

第六,当下艺术型博士学位是唯一的学术型规则下的培养,时常呈现着培养画家、音乐家、影视创作者的职能,于是,一方面许多学校让艺术家服从理论研究性学位要求,无法宽容其艺术家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艺术家攻读博士学位很难做好学术理论研究。而许多艺术高校的艺术博士培养实际上无法培育出经验提升的学术研究的理论人才美国藤校留学,只能暗中改变学术博士的要求,公开或者暗中去按照自己的专业性人才培养要求塑造艺术学博士。这里的痛苦和尴尬是多重的。所以基于现实的境地,催逼出创设艺术专业博士的呼声和动力。

总之,多重情势推高了对于艺术专业博士的认识。设立的多重动因也强化了关于艺术专业博士的建设需求。

二、艺术专业博士性质的预测

某种程度上说,艺术的实践性要求的确具有合理的寻求专业博士建设的期望,当将常态的学术性哲学博士推进到专业博士层面进行思考时,不能不进行关于必要的学科学位要求的性质、任务、培养模式、招收对象、学习方式、学位获取,乃至于社会认可问题的思辨。

首先,艺术专业博士是为了培养专业表演创作的高级学位,也许人们对此的疑惑在于表演和创作需要博士学位吗?按照前述的学位需求,一般而言,艺术专业硕士已经为表演和创作类人才设置了学位,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学位制度已经认可了MFA的存在价值。但显然,在传统习惯中,博士是一种精神的学术探讨性研究学位,和理论研究的开拓性密切相关。表演和创作的专业特殊性,让艺术家文凭认可即可,一定要和博士挂钩会产生歧义:一是减损了博士学位的理论含量,比如已经存在的艺术高端人才在国外获得的研究型哲学博士学位或者在中国得到的艺术博士学位等的严肃性和高端价值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也有人格外担心,艺术专业博士将艺术专才的特殊性所在屈服于学位需要,艺术将不复存在个性,被“招安”的艺术家变成了理论的附庸。有人认为艺术家为了获取博士学位,消磨个性,丢去艺术灵性创作而学习未必有助于艺术创作,多样性的固定课程和研究将伤害艺术原发性的价值。有意思的是,当年艺术专业学位只有研究型的清华大学,也开始了自己的培养画家的专业博士的一种“偷梁换柱”的实践,邀请的专家如陈丹青先生却最终愤怒地退出培养者队伍,因为他认为无法找到艺术家的被培养者,而制度却要求按照学术性的外语等来招收培养,却又不是艺术专业性人才能通过的,而可以进入考试制度的又时常不是专业佼佼者。这一情形不仅表现在专业博士招收层面,在不少专业性艺术院校,其按照招生制度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很多人的“专业性”水平不如院校自己培养的本科生。故此,在艺术专业博士设立的前提上,先要破解需不需要专业艺术博士,艺术家是不是需要专业博士学位,艺术专业博士针对性是在哪里,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在艺术人才培养上需要怎样的合理认识。

其次,如何培养也是一个需要精细分析的难题。已有研究型博士学位培养目标比较清晰,学术理论培养是学位获取的目标。其实,根据资料,博士培养在学校性质上就已经确立了差异,比如在美国,一些州的公立院校分为三个大的体系:其中研究性大学UC系统( of ,简称UC),教学型大学CSU系统( State香港艺术学博士,学术观点 || 关于在中国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思考,简称CSU),这两类学校都提供本科和硕士学位,但是博士学位基本只有UC系统的学校才能提供。可见对于学校要求的差异。而现代大学逐渐开始注重专业性学位,有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留学经验,认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设置音乐艺术博士(DMA)的国家,至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在音乐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系统科学、教学形式多元灵活、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值得借鉴。但如何借鉴才能适应中国现实依然需要研究。而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开始做表演艺术研究的人采用实践为引导和基础的研究方法。这些国家的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要求和传统的论文博士不同,根据留学人员的描述,有实践和论文两部分,论文的初衷和最后的阐释都与实践相关。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提出新的表演形式或方法,或对现有的表演艺术概念做新的延伸和诠释。整个研究过程注重实验性,考官看重研究过程多于结果。在网上搜寻较少的经验阐释来看,一般认为无论是对于艺术创作类的学位和理论研究性学位,显然课程的种类与培养的标准都有本质性的区别。比较容易产生的歧义在于,只要是博士(Ph.D),则都与其他领域一样有相似的标准和要求。这要求就是博士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训练,而且要求深厚的理论分析水平。而理论水平的提高显然是以阅读原著、学术文章的能力为基础的。“研究”的要求是不是对于无论何种博士都是一种基本的要求,因为需要博士在研究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的知识和严谨的理论分析。然而这与艺术作品的创作就有了本质不同。我们如何来实现高端的艺术专业博士在艺术创作上注重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敏感度和具体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让攻读学位的艺术家在或者作曲的技巧上,或者表演的深入理解上,或者绘画技巧的娴熟精深上,或者演奏水平的圆满上得以实现超于一般?

再次,招收谁和如何招考?艺术专业博士理应是艺术创作的顶尖人才的培养,作为艺术家已经取得了出色成就,再进入重点培养,进入一种学校创作与理论结合的体系来重新思考自己和艺术的世界视野,提升创作的文化含量。由此,观念设计极其重要,矛盾分歧也集中在此。通过调研,一种思路是专项性招录,另一种思路是通过考试录取。显然,某种意义上的推荐制度可能更为符合录取出色艺术创作者的目标。此前的艺术专业硕士MFA的最初招生对象,就是在艺术行业蛰伏已久的出色人才,包括有的已经是艺术学科的教师、演员、导演、主持人和画作已经受到追捧的艺术家等。既然如此,推荐就应当是艺术专业博士最初开拓的更好的方式。可以由艺术各行业重要专家来举荐,再经过考核小组确认;也可以自己报考张榜公布,让专家打分推优录取;还可以通过必要的作品展示,让推荐考核小组确认录取。于是,如何推荐成为一个难题。但只要有明确的录取目标、注重专家作用、公开公正进行,无论对于录取者还是培养者,相信都可以选出行业出色的人选读专业博士。另外一种思路就是考试录取,也许对于排除当下的人情世故和专家择选的难题,考试也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可行方法,但其考试本身就要避免习惯的书面设计的繁琐和不符合艺术专业人才的死板方式。直接考、间接考、推荐考核、推荐制度等,各有利弊,但艺术专才在比较中选择也是必要的举措。其中,最为需要预先考虑到的是:1.开始阶段什么学校有资格招考?2.是国考还是试点学校开始招考?3.是全国限定性名额还是指定性学校或专家专项名额?4.发展后如何防止招收滑坡的问题。

最后,如何设定课程与如何毕业,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提醒的是,注意培养过程还是注重结果?是期望通过学习提升思想观念和视野来促发博士的艺术创作,还是对艺术创作出色者总结创作影响他人?按照一般博士的要求,创造性的理论和方法的要求是不是需要作为专业博士的基本要求?在一些英语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除了鼓励表演艺术研究的人总结实践为引导和作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于同一类型的艺术做出新鲜创造性的总结、分析、示范等,并且兼顾实践和论文两个部分,只是强调论文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阐释实践,期望高端的专业博士经过学习有研究能力的提升,包括提出新的表演形式或方法,或对现有的表演艺术概念做新的延伸和诠释。课程就是研讨和与导师艺术家一起探究创造的过程,而整个研究过程必须注重实验性。毕业学位的获取也就以此逻辑延伸。在一些院校,专门聘请的专家是跨学校、跨地域的国际艺术专家结合,客观性判断是首要之举。至于艺术的多类型如音乐演出、作曲、舞蹈的专场表演、画作的系列化判别、影像或者装置的展示方式等,都要具体规范与差异化结合。此外,答辩的公开化是必要的,让社会来监督从招考到毕业答辩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人情世故的左右。

未雨绸缪地探讨是必要的香港艺术学博士,但谨慎提出问题和思考才是重要的。中国艺术专业学位既要比照世界大势,又要结合中国实际去探讨自己的路径,这才是提出此设想的主要意图。此文意在抛砖引玉,让社会尤其是艺术专家来展开讨论,以求防止缺陷而设计较好的思路。

注释:

申请香港博士机构,香港医学博士申请经验分享

香港医学博士申请经验分享。医学在香港众多大学里也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兆龙留学专家说申请香港医学博士时要注意一些细节,下面是香港医学博士申请经验分享。

一、申请前注意事项:

(1)申请前首先要上网查一下你感兴趣的导师的名字和研究领域。首先要搞清你的导师是医管局还是大学系统的。在香港,大部分医生都不搞研究申请香港博士机构,香港医学博士申请经验分享,只做临床的。所以要事先查好。

(2)选好导师后,先发邮件跟导师联系,如果他对你感兴趣QS200名校留学,一般都会回你邮件,并会先让你把成绩单和简历发给他看看。

二、申请条件和基本程序:

申请香港中文大学,英语至少要过六级。有雅思当然更好。申请程序是先在中大 的网页上进行网上申请。兆龙留学专家说你可以选好你喜欢的专业,并填上自己的申请信息,然后就会得到一个申请号和几张表格,填好表格,最重要是附上两位教授的英文推荐信(填表即可),正式的成绩单(需要学校盖的红印和有学校名字的信封密封好),还有报名费(支票),寄到相关的 就可以了。Mphil一般2年,1年时可以申请转博,共4年就可以拿到PhD学位。国内有硕士学位的可以直接读PhD,一般3年。申请成功基本都能拿到奖学金,每月1万4千港币左右,学费每年4万2千。申请香港大学,程序也类似,但必须是雅思7分或者托福很高分,而且一般PhD都是读4年。中大每年报名截止日期是1月底左右。今年已经截止报名。

三、申请成功关键:

申请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你的GPA,是根据你本科的成绩单和硕士的成绩单等计算的。所有报同一个专业(如内科)的学生的GPA计算好后会进行排名,如果你排名比较靠前申请香港博士机构,就有可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申请就基本成功。如果GPA很低,拿不到奖学金,除非你老板基金比较多,否则你成功的机会很少的。所以是否成功主要是看你平时的成绩。跟你国内发表多少文章关系不太大。

四、申请博士前必须考虑好前途问题:

必须很清楚,香港的医学相关的博士都是Ph.D.(科研型的博士), 不是临床的,读书期间接触临床的机会几乎是零,不能写病例,管病人,更不要说上台做手术了。大部分人都是在实验室做动物、细胞、信号通路的很基础研究。这里临床和科研是完全分开的,与内地完全不同。报名前要仔细考虑好。读完回到国内,找工作不一定有优势的。如果已经在国内三甲医院工作了,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读完回来我不敢保证你还能回到现在的或更好的医院。所以最好还是你所在的医院跟香港的医生有一定联系,让你过来读在职的phd,医院保留你的职位。

有哪些博士申请香港中介,食品科学校友师生“云聚”经验分享会之境外升学申请经验分享会

食品科学校友师生“云聚”经验分享会之境外升学申请经验分享会

2020年3月8日上午10时,北师港浸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老师为食品学子举办了境外升学申请经验分享会。此次留学申请经验分享会共邀请了八位往届毕业生就不同地区的研究生申请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活动伊始,校友们分享留学申请经验,主要针对北美、英国、澳洲和香港四个地区。而后同学们踊跃地提问咨询,各位学长学姐也悉心为同学们解答,相互交流,使活动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结束。

境外升学申请经验分享会海报(FST蒋茹制作)

北美地区:

现就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高玥、现就读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营养学PhD的郭佳悦、和就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许紫云分享了她们申请北美地区研究型研究生或博士的经历。

第一个介绍的是拿到四份offer的高玥学姐,她在分享其择校经验时说到:首先要了解学校及专业的排名,其次了解项目的课程设置及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和自己未来想从事的方向匹配,或是否提供证书或副修项目;同时,了解学校所在城市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想法。除此外,对于研究型硕士高玥还谈到其面试的经历,分享说应尽可能多了解该学校和该专业,并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你的热情。

2018届毕业生高玥

郭佳悦学姐分享其博士申请经验时谈到:对于研究型硕士或博士,找好的导师和好的专业排名远比学校的综合排名重要;同时,申请前一定要提前和导师通过邮件沟通(概括自己的优势,如实习和竞赛经历,以及表达对导师研究方向的了解);由于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的申请更注重实验能力,因此在校外可以找机会到科研所实习或参加海外暑期课程,校内则利用大四的FYP积累实验经验。

2018届毕业生郭佳悦

同时拥有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申请经验的许紫云学姐则着重分析了两类申请的不同,其中,大多数研究型硕士的申请需提前联系导师,但亦有部分学校在入学后再选择导师,具体情况应以学校官网为准,但两类申请对语言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日后博士的申请,两者均可申请,但研究型硕士更具优势。

2018届毕业生许紫云

对于有意向申请北美地区研究生的同学们,三位学姐总结分享了四点经验:1.尽早准备! 2.了解学校的具体项目和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规划。 3.多投申请、多尝试。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世事无绝对!

香港及澳洲地区:

而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的杨子卿学长和茹芷晴学姐则着重分享了关于香港方面的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一些学习经验。茹芷晴学姐建议申请尽量早早准备,大二下学期就可以开始准备雅思,以及了解不同学校的申请要求。针对申请香港学校,茹芷晴学姐建议UIC的学生们可以尝试先用全英教育证明去申请,假如要求补交雅思或者托福成绩,我们可以再补交。关于申请时间学姐提到,香港科技大学接受申请的时间比较早,一般9月下旬就可以开始递交;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开通申请的时间会稍微晚一些。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可以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面试老师会根据个人提交的CV和PS上展示的内容再进行提问。所以在准备这两份资料的时候有哪些博士申请香港中介,学姐建议大学尽可能地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QS200名校留学,避免夸大其词。对于签证准备需要哪些资料、怎么租房等问题,学姐给学弟学妹们推荐公众号(香港365天)为大家解决难题、提供帮助。除了香港学校的申请,茹芷晴学姐也分享了澳洲申请的经验。学姐表示澳洲学校的申请普遍比较早,如果早做准备大三暑假就有可能收到offer。针对澳洲昆士兰大学申请,学姐特别强调一定要注意学分的选择,一般我们选择36学分的毕业条件;其次要注意入学时间,澳洲学校分为两个入学季。

2018届毕业生茹芷晴

杨子卿学长提到,如果对自己认识不足不确定自己的成绩能够申请哪些学校,可以通过中介寻求帮助选择合适的学校申请;找中介申请的好处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在准备个人简历和陈述的时候可以提供帮助。关于成绩方面,学长建议大家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绩点,对以后的申请都是有帮助的。关于申请学校过程中的准备,学长建议推荐信最好能够找我们本专业的老师。关于北京的提升。学长谈到学弟学妹们可以多利用寒暑假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实验室尝试做一些小项目来积累经验并且提升自我。在谈到从4份offer中最终选择香港科技大学的原因时,他明确表示自己的兴趣起到了主导作用。

2019届毕业生杨子卿

现就读于澳洲新南威尔士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陈淼学姐分享了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申请经历。如果没有目标学校和方向的学生,学姐建议大家可以找中介了解和咨询。其中,在语言成绩方面,香港与澳洲大部分学校可对UIC学生免收语言成绩,比如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因此学弟学妹们不需要花过多时间准备雅思或者托福考试。澳洲学校不需要面试这个环节,香港学校的面试会着重询问实习经历。建议大家利用假期空余时间能够进行1-2次实习,最好从大一大二开始,尤其我们专业每年都会推荐实习机会,陈淼学姐强烈建议大家能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实习。对于专业申请方面,本专业申请相对容易一些,比如生物专业、化学专业、食品安全专业,营养学等。

2019届毕业生陈淼

关于香港授课型研究生的留学申请时间线整理

明确留学地区、学校、授课类型(Y2下学期)

根据该地区申请留学要求,准备相应语言考试(Y2/ Y3)

准备CV、PS、推荐信、奖项(Y3下学期)

推荐信:找与所申请专业相关性比较大的老师或者比较了解自己的老师写推荐信,提前与老师沟通,再向老师提供自己的资料(CV、PS、成绩单等)

关注心仪学校以及专业的申请开始时间(Y3下学期)

开始投递申请(Y3-Y4下学期)

准备面试(申请香港留学)

收获offer、办理签证、租房(Y4下学期)

办理财产证明等

英国地区:

分享的最后,目前食品与工程系大四在读的赵英淑学姐则重点分享了自己的最终申请到英国UCL授课型硕士的过程以及自己学习经验。赵英淑学姐目前已经收到了7所学校的offer,分别有新南威尔士大学-食品科学、墨尔本大学-食品科学、香港大学-食品安全和毒理学、香港科技大学-分析化学、伦敦大学学院-应用分析化学、利兹大学-食品科学: 食品生物技术以及爱丁堡大学-药物发现和转化生物学,并最终选择了将会于伦敦大学学院-应用分析化学就读。她谈到,自己的在空余时间会参加义工活动并参加学校的暑期项目以为自己的CV增色,并在大一大二期间前往了新加坡南洋理工以及香港浸会大学进行了学习。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自己的时间规划好,尽量和社会多接触并且明确自己未来的规划与目标。

2020年应届毕业生赵英淑

群贤毕集,不是面对面交流,确是心与心的沟通,是思想的碰撞,更是灵魂的升华。本次交流会学长学姐们用日积月累的经验以及渐趋渐广的眼界去帮助大家未来砥砺前行,参与的同学们提问积极,而各位学姐学长更是倾囊相助,隔着的网线我们,距离确是那么近。 举一隅,以三隅反有哪些博士申请香港中介,食品科学校友师生“云聚”经验分享会之境外升学申请经验分享会,希望我们带着经验,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文:胡馨雯 谭永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 经济学博士,博士迎新回顾 | 2023经管学院博士迎新圆满结束

博士迎新回顾2023经管学院博士迎新圆满结束9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2023博士迎新会在TA108教室成功举办。迎新会伊始,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教授代表学院向博士新生们致欢迎辞,他祝贺新同学们入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经管博士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

香港有教育学的博士,教育学博士在香港大学如何就读?

香港大学的教育学博士(EDD)首先是关于奖学金,传统的ph有,教育博士(E)算专业学位一般都是没有奖学金的。:教师教育与学习领导力;社会环境与教育政策;人类交流,发展与信息科学。或本科1等荣誉学位(直博)至少4年教育行业工作经验

香港侵会大学博士,UIC创校校长吴清辉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1月16日,北师港浸大(UIC)创校校长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高等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卓越贡献。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吴清辉教授于2001年至2010年出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谨此向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致以诚挚祝贺!

香港 读博士生,香港理工大学 MIND 实验室招收 EEG 信号处理和语音增强方向全奖博士生/博士后

Computing)在最新的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陈家进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系讲席教授及副系主任(科研及发展)。吴冀彬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实验室简介:计算机、数学、统计、电子、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博士生奖学金介绍

香港 读博士生,汉中79岁奶奶独自游香港 复旦大学暖心博士生为她当向导

回到成都后,王奶奶提笔给复旦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回到成都后,王奶奶就给复旦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称赞余沭乐并感谢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优秀大学生。余沭乐说,他目前是复旦大学一名博士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