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World’s Top 2% 2020)榜单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SDS)共10位教授上榜。
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2香港本科,喜讯 | 数据科学学院10位教授上榜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其中查宏远教授、蔡小强教授、丁宏强教授、黄建华教授(即将在2021年9月加入)、黄铠教授、罗智泉教授、张大鹏教授、张寅教授、 教授(即将在2021年8月加入)、李世鹏教授(客座),共10人列入“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查宏远教授、蔡小强教授、丁宏强教授、黄建华教授、黄铠教授、罗智泉教授、张大鹏教授、张寅教授共8人列入“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数据科学学院以师资见长,本次共10位教授荣登此榜单,不仅体现出各位教授在国际学术届的影响力及高水准的科研实力,也反映了SDS雄厚的教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10位教授上榜“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具体的排名分布情况如下:
完整榜单点击
8位教授上榜“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具体的排名分布情况如下:
完整榜单点击
上榜教授介绍
查宏远
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校长讲座教授
原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原宾州州立大学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兼机器学习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曾获NIPS杰出论文奖、 Fox数值分析奖,SIGIR最佳学生论文奖指导教授
研究领域:机器学习及应用
查宏远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查宏远教授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并于1993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科学计算专业博士学位。查教授于2006年至2020年任职于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1992年至2006年任职于宾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他也曾于1999年至2001年任职于 公司。他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及应用。
查教授在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主流科技期刊和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300多篇论文,据谷歌学术统计,截止2021年04月,谷歌H-index 79,总引用率超25,100次。曾荣获多项重要学术奖项,如 of and (IMA)授予的“莱斯利福克斯奖( Fox Prize)”二等奖(1991年),第34界ACM SIGIR国际信息检索会议(SIGIR 2011)最佳学生论文奖(指导教授)(2011年),第26届“最佳论文奖” (2013年)。
蔡小强
协理副校长
校长讲座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类)获得者、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工业与系统工程,运筹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蔡小强教授1988年获清华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及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1993年受聘任教西澳大利亚大学。1993年应聘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系,2000年起任教授。他曾于1996-200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的系主任,2009-2012年任研究生学部主任,2010-201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首任通识教育主任。2014-2017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2016起担任协理副校长,2018年起任校长讲座教授。
蔡小强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与系统工程、运筹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领域。他于国际学术刊物、专著、及会议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包括主流学术刊物(如 、 、Naval 、 and 、IIE 、IEEE 等)论文100多篇。他曾担任多个学术会议主席、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序委员会委员和组织委员会委员,及多个学术刊物主编、副主编、编委,包括IIE on and 、 of 、Fuzzy and , of and 等。蔡小强教授是香港工程师学会,2018年当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
丁宏强
校长讲座教授
原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终身教授、原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家、全世界计算机领域Top 300高被引学者、IJDMB副主编,曾获NASA团体成就奖、ICDM/ICMLA/ECML/ISUG最佳论文奖、曾发表美国科学杂志封面文章
研究领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信息检索,网络链接分析,高性能计算
丁宏强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讲座教授。丁教授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任职。丁教授曾入选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项目并赴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理论物理和计算机科学双博士学位。
丁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信息检索、网络链接分析和高性能计算。他与多位合作伙伴致力于研究多类蛋白质折叠预测,这是目前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的标准基准。丁教授团队发现主成分分析(PCA)为K-means聚类算法提供了解决方案。他们还证明了非负矩阵分解等价于K-means均值(谱聚类)。丁教授和同事将主成分分析法推广到二维奇异值分解,用于一组二维矩阵的降维。他们为集成分布式内存架构上的多组件可执行程序研发出MPH技术(软件),并被许多用于预测长期气候的先进大型模型所采用。丁教授还开发了可证明最优的原位多维数组索引重组的空位跟踪算法。
丁教授曾任职于多所院校机构,包括加州理工学院超立方体研究中心,为材料科学和计算生物学开发并行算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气候数据同化、稀疏矩阵线性解算和并行图形划分的算法;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发高性能计算、用于气候模型的算法、应用基准测试,同时教授HPF和MPI等课程,并不断探索新领域,探索矩阵在聚类算法、指令、等级、嵌入方面的妙用,以及二分图对系统表达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序列、结构域、复合体、功能模块和路径的作用。
此外,丁教授在气候数据同化并行算法和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超新星探测领域获得了四项最佳论文奖,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获一项团体成就奖,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获两项杰出成就奖。他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小组成员,以及爱尔兰、以色列国家科学基金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的研究计划评审。他还在期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主要会议的项目委员会任职。他多次联合组织了以使用矩阵和张量进行数据挖掘为主题的年度研讨会。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报告中。
黄建华(即将在2021年9月加入)
校长讲座教授
原Texas A&M大学终身教授及/ 讲席教授,曾任Texas A&M大学统计系代理系主任及数据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全球前2%高引用统计学家、美国统计协会及国际数理统计学会资深会员()、国际统计学会当选会员
研究领域:统计学习,大数据分析及计算,非参数和半参数统计模型及推断,函数型数据和纵向数据分析,时空数据分析,贝叶斯统计,统计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商业等领域的交叉科学研究
曾为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助理教授,德州A&M大学副教授、教授,并于2017年被命名为德州A&M大学理学院/ 讲席教授。曾任Texas A&M 统计系研究生项目主任、理学院代理副院长、统计系代理系主任、数据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黄教授已培养博士20余人。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入选全球前2%高引用统计学家榜单。以项目负责人或共同负责人身份主持过多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任 of , STAT (The ISI’s for the Rapid of ), of , and and 等国际期刊编委。
黄铠
校长讲座教授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的首席专家、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曾获建国70年70人科技创新成就奖
研究领域: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网络安全,云计算和物联网
黄铠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讲座教授。他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黄教授先后任教于普度大学和南加州大学 45 年2+2香港本科,获终身教授职位。他还曾任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校杰出讲座教授多年。目前,他也兼任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的智能云计算与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他领导的团队研究项目主要是开发智能医疗云平台与数字城市的多体智能应用。
黄教授是世界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的先驱学者之一。多年来,黄教授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方面出版了十本英文专著,其中六本曾被翻译为四国文字,在全球被广泛采用。他发表了280 篇论文。目前 学者引用率超过20500 次,h‐index 为62。他1983 年出版国际上第一本经典著作《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计算》并多次回国讲学,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研发热潮,促进了国内银河、曙光、天河超算系统的建立。
黄教授获得诸多奖项,其中包括2012 IEEE 世界云计算大会终身成就奖,2019 年获得建国70 周年70 人科技创新成就奖,2020 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他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培养了几千名专业人才,包括6位院士、10 位IEEE/CCF 会士、30 多位计算机高科技领军骨干。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向黄教授颁授首届2005 海外杰出学者贡献奖以表彰他对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巨大贡献。海外杰出学者贡献奖是CCF 为海外学者颁发的最高奖项。
罗智泉
副校长(学术)
校长讲座教授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腾讯 AI Lab 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研究领域:大数据分析的最优化方法,信号处理中的算法设计与复杂性分析,数据通信
罗智泉教授于1984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他经美国数学学会以及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选拔(又称陈省身项目),获赴美攻读博士资格,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以及运筹学中心学习,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成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终身教授。2000年至2003年,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以及加拿大国家科研讲席教授。2003年至2014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以及ADC讲席教授。自2014年5月,罗智泉教授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主管学术和科研。自2016年3月起,罗智泉教授担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自 2018年 6月起,罗智泉教授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腾讯 AI LAB 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2020年9月,罗智泉教授与华为组建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
罗智泉教授曾荣获2010年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颁发的奖,以表彰他在最优化领域的杰出贡献。2018年,他获得 Paul Y. Tseng 连续优化纪念奖(Paul Y. Tseng in ) 。他在优化、信号处理及通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曾分别获得2004年、2009年、2011和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2011年国际通信大会以及2011年欧洲信号处理学会的最佳论文奖。罗教授同时是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和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会士。2014年他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他入选广东省领军人才。
罗智泉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以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他多次被邀请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他是2003年国际数学规划会议大会以及2011年IEEE决策与控制大会特邀报告人、2006年IEEE SAM 的杰出演讲者、2013年IEEE SPAWC会议以及2014年IEEE通信理论国际研讨会的大会特邀报告人。他曾任IEEE信号处理学会SPCOM技术委员会主席,曾担任IEEE信号处理期刊主编以及《运筹学数学》( of ), 《管理科学》( )和《数学规划》( )等国际著名杂志的编委。除了教学科研,罗教授还长期为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咨询。
张大鹏
校长讲座教授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图像和图形学报和国际生物识别丛书创始人和主编,曾获中韩授予的发明金奖及特殊金奖、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以及“裘槎( )优秀科研者”奖, 连续7年(2014-2020年)被 评选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研究领域: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生物特征识别
张大鹏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讲座教授。同时还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以及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兼职教授。张大鹏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他于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HIT)计算机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作为中国首批博士后从师于清华大学著名导师常桐院士。1994年,又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of ) 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自2005年以来, 他一直担任香港理工大学计算学系的讲座教授(智能计算),并创建主持了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生物识别研究中心(UGC/CRC)。
张教授是国际图像和图形学报(IJIG)以及国际生物识别丛书(KISB)的创始人和主编。30多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是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 如中韩授予的发明金奖及特殊金奖、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以及授予的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科学技术奖项“裘槎( )优秀科研者”奖等。已出版了20多部相关专著,40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和40多项美国/日本/中国专利。自2014至2018年,已连续五年被 (前身为汤森路透)列为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5月,又在国际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的Top 1000名科学家排序中,以H-Index 103进入前85以内。
2020年,张大鹏教授被授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RSC, The Royal of )院士。张教授是IEEE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人, 以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会士。
张寅
校长讲座教授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美国莱斯大学正教授,曾获运筹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卓越研究奖、JORSC首届优秀论文奖
研究领域:最优化算法的设计分析以及数值实现,最优化算法在各领域的应用, 在数据科学、图像与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
张寅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同时也是美国莱斯大学计算与应用数学系终身正教授。张寅教授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后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张寅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最优化算法设计、分析、实现,以及各类实际应用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以两个例子来体现他的学术成就。第一,在最优化算法领域中近三十年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内点法的研究。该方法现已成为解决一般性凸优化问题最可靠和最精确的算法。张寅教授在内点法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工作,包括首创内点法超线性收敛速度理论和非可行点迭代收敛理论等重大理论突破。另一方面,他设计开发的线性规划软件被最权威的科学和工程计算平台选为官方软件并购买版权,从而被世界各国成千上万的用户长期广泛运用。第二,近十余年来,张寅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图像与信号处理算法和数据压缩感知算法方面均做出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在2017年已达到平均千次以上。
张寅教授将最优化应用于实践中最成功的事例来自于与美国航天局“航天器无推进剂最优旋转路径”项目的合作。航天器无推进旋转是用于执行航天器旋转控制而不需要使用燃料推进器的最佳姿态与轨迹。张寅教授的学生在他和合作者的指导下,成功解决了这个最优控制轨迹的计算,使无推进旋转在2006年和2007年两次在国际空间站上实现。这些无推进旋转的实现节省了将燃料运送至国际空间站的费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估计达数百万美元。
张寅教授在国际顶尖的同行评审学术杂志上发表过八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国外多次获得相关学会协会和杂志颁发的最佳论文奖,并且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或学术研究机构中应邀进行过上百次报告。自1990年代起,张寅教授的研究项目受到美国国国家自然基金和其他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共达数百万美元的资助。张寅教授已经指导了近三十名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莱斯大学他是获得首个“优秀导师校长奖”的教授。
(即将在2021年夏季加入)
教授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雅典经商大学教授、希腊克里特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经济与行为分析,共享经济和移动性,监管政策,智能电网和能源系统,资源共享和拍卖
A. 教授于2021年9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担任教授一职。他于1977年获得希腊雅典国家技术大学电气与机械工程专业的文凭;后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在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前, A. 教授是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工程系统与设计学院的教授,并担任共享经济倡导人,且为新ST-SUTD中心智能系统的共同负责人。1999年至2013年, A. 教授在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信息科学系担任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于1990至1999年在克里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教授,曾是美国贝尔实验室数学研究中心的技术人员。 A. 教授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经济学和性能分析、共享经济和移动性、监管政策、智能电网和能源系统、资源共享和拍卖。
除领导了大量以上领域的研究项目外,他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过100多篇论文,这些科学期刊包括管理科学、运筹学、运筹学数学、应用概率论、ToN、IEEE通信事务、IEEE JSAC、SIAM计算等杂志,以及FOCS、STOC、LICS、、、ITC、ACM 等学术会议。根据学术搜索,他的作品被引用了15,000多次。他与 Weber 合著了“定价通信网络:经济学、技术和模型”(Wiley,2003年)一书。
李世鹏
教授(客座)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与科大讯飞副总裁兼研究院联席院长
研究领域:图像/视频信号处理、分析、编码、传输和通信;多媒体内容分析和搜索;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李世鹏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教授,同时也是IEEE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教授于1988和1991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年赴美国攻读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后转入美国宾州大学并于1996年获其电机系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美国萨诺夫公司任研究员任职至1999年。之后他作为创始成员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QS200名校留学,曾担任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及多媒体计算组主任研究员。2018年加入科大讯飞,曾任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联席院长至2020。
李教授专注于以下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研发:图像/视频信号处理、分析、编码、传输和通信;多媒体内容分析和搜索;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和系统;多媒体驱动的计算;多媒体和用户交互;基于场景的用户意图和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在物联网和云-边-端计算中的扩展;无线和移动系统;设备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大数据和社交计算;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开放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平台;机器人及应用等。
李教授在技术和学术上都有非凡成就:在技术方面,他有十多项关键技术在微软等公司的主流产品中被广泛使用;贡献了20篇《微软公司战略(比尔•盖茨)思想周》技术白皮书;拥有202项被批准的美国专利。在学术方面,他发表了66篇国际期刊论文;230篇国际会议论文;1本技术专著和8个技术专著的重要章节;编辑了5本国际学术会刊;提交了37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8项核心技术被采纳;获得6项最佳论文奖和两项最佳论文入围;截至到2021年2月,根据 ,他的著作被引用了23,000多次(H指数:80);2020年被列为世界顶尖1000名计算机科学家之一,中国大陆排名第18。李教授在多媒体、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极具影响力,曾任IEEE核心学刊的总编辑和副总编辑;培养出4位MIT TR35创新奖获得者。
国际本科香港,亚洲八大法学院大比拼,TOP 1果然是它!
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亚洲地区前八大海外、境外的法学院。根据2022年QS世界大学法律与法律研究学科排名,亚洲地区排名前八的海外、境外院校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京都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一、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
建校时间:1905年
院校位置: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的肯特岗下段,距离市中心仅有12公里。校区毗邻新加坡科学园和国立大学医院,科研条件十分便利。校区南临巴西班让集装箱港口,可以俯瞰港区风光。
院校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世界级名牌大学,其法学院被公认为亚洲领先的法学院。
NUS法学院拥有大量来自不同背景的优秀终身教职人员,并因此创造出了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充满活力的法学研究、学习环境。
在这里,你不仅仅可以学习亚洲法律、公司和金融服务法、知识产权与技术法、国际仲裁和争端解决、国际法和比较法、海洋法、国际商法等基础法学课程,还有机会学习法律与经济、商业、公共政策、生命科学等学科相结合的课程。
NUS法学院的规模较大,大约会有1000名本科生和200名研究生在法学院学习,其中10%左右的本科生和90%以上的研究生都是来自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35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对国际学生非常友好。
作为亚洲国家的一个典型缩影,新加坡是东西方的天然交汇处,将旧世界的魅力与新时代的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流的教学资源、尖端的法律工作环境、优秀的教职员工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都使得NUS法学院成为学习或研究法律的理想之地。
院校特色:亚洲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成员、 21成员
知名校友:吴作栋、何晶、陈冯富珍、陈庆炎、S·R·纳丹、本杰明·亨利·薛尔思、马哈蒂尔、林瑞莲、佘雪玲、何明华、蔡南海、杜进才、周俊成、倪亦靖
学院官网:
二、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建校时间:1969年
院校位置:坐落于香港岛西部的薄扶林道以东、般咸道以南、罗便臣道以西、龙虎山以北,其历史最悠久的本部大楼具有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
院校简介: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是香港的第一个开设法学专业的地方,也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法学院之一。作为一所国际化的法学院,港大法学院很大一部分教职人员与学生都来自于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澳洲、新西兰、意大利以至印度、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与地区。
在教学模式上,港大理念独特。虽然以小班教学为主,人数不多,但课堂内容详实,且十分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学校没有强制性要求学生上课的措施,更不靠点名保证出勤率,而是通过对评教的重视来提升教学质量,自然的吸引学生上课。
多年来,港大法学院在香港的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中为香港法律改革作出了广泛贡献,作为国际公认的法学研究中心,港大法学院在公法、中国比较法、商业及金融法、知识产权及IT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都有颇有建树。
目前,港大法律学院开设有包括LLM、SJD在内的多种法律课程以及与世界各地一流法学院合作提供的双学位课程,如UBC、UPenn、PKU等。
多年以来,港大法律学院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香港法律专才的主要培育基地,不少毕业生都成为了知名法官、律师以及重要的法律学者,部份毕业生亦在政治、新 闻及商界等其他领域有卓越表现。
院校特色: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松联盟、 21、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成员
知名校友:孙中山、朱光潜、简悦威、萧荫堂、黎子良、米耀荣、沈向洋、陆锦标、张爱玲、何鸿燊、林郑月娥
学院官网:
三、东京大学法学部
建校时间:1877年
院校位置:位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
院校简介:东京大学是一所世界级著名研究型综合大学,作为日本最高学术殿堂和七所旧帝国大学之首,其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东大法学部是东大历史最久远、最具声望的学部之一的,自开设起迄今,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直到现在国际本科香港,其法学专业在日本也居于最顶端行列,很多日本政界要都毕业于此。
目前,东京大学大学院法学部属于“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名称为“総合法政専攻”,其研究内容包括实定法、基础法学、政治三个大领域。实定法即我们所了解的公法、民刑事法等领域;基础法学则指的是外国法、法制史、法哲学、法社会学等领域;而政治方向一般是研究各国政治外交、国家关系等方向。
和其他优秀的亚洲高校相比,东京大学在治学理念上有显著的特点,即将“教授治校”放在学校管理的核心位置,以此来保障各院系的高度专业性和学术性。作为日本及亚洲地区排名最高的学府之一,每年都有许多学子竞争进入东京大学法学部就读。
院校特色:旧帝国大学、指定国立大学、学术研究恳谈会成员、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A类顶尖校、卓越研究生院计划、领先研究生院计划、日瑞Mirai项目成员
知名校友:加藤高明、佐藤荣作、若槻礼次郎、浜口雄幸、、平沼骐一郎、币原喜重郎、吉田茂、片山哲、芦田均、佐藤荣作、石冢英藏、朝永振一郎、小柴昌俊、川端康成
学院官网:
四、国立首尔大学法学院
建校时间:1924年
院校位置:坐落于首尔市冠岳区
院校简介:首尔大学是大韩民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顶尖、世界顶级知名的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之一。
自法学院成立以来,首尔大学法学院一直都引领着韩国法律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对整个韩国社会的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尔大学法学专业只有法学专门大学院、一般大学院法学专业接受招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也是基本法、宪法、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国际法、社会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基础法律课程。
虽然首尔大学对外国人录取政策非常开放,但是录取要求却非常严格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来自中国的申请人数不断增多,录取率基本处于逐年递减的趋势。由于韩国法律体系跟日本渊源很大,在首尔大学学习法律,未来可能会更加适合走学术发展的道路。
院校特色:旧帝国大学、韩国BK21工程卓越高校、亚洲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S.K.Y.大学
荣誉称号:韩民族最高学府
知名校友:潘基文、张太侑、金泰熙、李秀满、方时赫、金泳三、金钟泌
学院官网:
五、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
建校时间:1963年
院校位置:港中文校园位于沙田西北隅,依山傍海,树木鸟类繁多,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法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港中文法律学院的授课地点在金钟美国银行中心,香港的高等法院以及许多优秀的律所都在那里。
院校简介:港中文法律学院虽然是一所年轻的法学院,但借助于完备的教育体系和优良的教学质量,港中文法律学院在短短十几年里就很快跃居香港,内地甚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法学院之前列。
自创院以来,法律学院一直坚持中英文双语的教育方针,秉持中英兼重,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目前,法律学院已经开设了LLB、JD、PCLL、、PhD等多项法学课程项目,并提供有中国商法、普通法、能源与环境法等多个方向的LLM课程。
基于港中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国际本科香港,亚洲八大法学院大比拼,TOP 1果然是它!,其法律学院的教育体系十分注重多元性,以学术性教学为导向。学院立足于教学以扩展学生心智为主,而非单纯作为职业技术训练的性质,将香港文化和普通法脉络很好的传承给了学生。
作为香港第三所大学法学院,对于有计划去香港留学读法律的人来说,港中文法律学院的确是个潜心治学、培养德行才干的不错选择。
院校特色: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松联盟成员
知名校友:钱穆、杨汝梅、林语堂、李卓皓、高锟、饶宗颐、刘殿爵、莫里斯、杨振宁、蒙代尔、姚期智、白先勇、余英时、丘成桐、徐立之、郑海泉
学院官网:
六、京都大学法学部
建校时间:1897年
院校位置:京大校园位处被称为“大学生的城市”的京都市区东北部,稍离市中心闹区一带,周边幽雅闲静,人文气息浓厚。
院校简介:京都大学是继东京大学成立之后的第二所日本国立大学,其法学部具有深厚的法学底蕴。长久以来,京都大学都以自由的学风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而闻名,学院始终认为:自由的学习气氛和严谨的学风并不矛盾,学习是自愿自觉的行动,要靠自己的责任感和不懈的努力,京大的特色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
此外,京大还是著名的“京都学派”发源地,对日本的哲学、法学、经济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本历代古都的悠久传统历史和文化、远离首都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大城市清幽、美丽的校园自然环境,都使得京大法学部成为潜心治学的理想场所,并发展为一所成果累累、人才荟萃的知名法学院。
院校特色:旧帝国大学、指定国立大学、学术研究恳谈会(RU11)成员、卓越研究生院计划、领先研究生院计划、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日英项目成员
荣誉称号:科学家的摇篮
知名校友:滨口雄幸、币原喜重郎、片山哲、、三渊忠彦、大隅健一郎、和岛岩吉、矢口洪一、中坊公平、冈村泰孝、园部逸夫、山口繁、奥田昌道
学院官网:
七、台湾大学法学院
建校时间:1928年
院校位置:校总区位于台北市,校园遍及新竹县、云林县、南投县等多个地区。
院校简介:台大法律学院设有法律学士学位及双主修法律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1955年,台湾大学奉准增设法科研究所硕士班英国G5院校留学,分为公法组与经济理论组,次年改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研究所。为强化法律学研究所之教学、专精学术领域之研究,于1970年在硕士班下分设基础法学、公法与民刑事法等三组,1990年再将原民刑事法组划分为刑事法与民商事法二组;嗣后,为因应台湾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并于2003年起再增设财税法组与经济法组二组。博士班则成立于1971年,于1974年起正式招生。
法律学院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建院后与德国汉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及北海道大学签约,加强双方学术交流。尤希望藉此将台湾法治经验,带入国际学术界,使台大法律学院成为国际级法学研究重镇。建院後亦曾与美国The for 合办The Rule of Law in 研讨会,类似的国际研讨会正规划中,未来将陆续举办。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法学院、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法学院、新加坡管理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校签有学术交流协议,每年固定提供交换生名额。
院校特色: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松联盟等著名高校联盟成员
知名校友:马英九,李敖,金耀基,蔡宏图
学校官网:
八、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
{{image.png(…)}}
建校时间:1987年
院校位置:位于中国香港九龙塘
院校简介: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是香港第二所大学法学院,也是世界知名的法律研究和教学中心。学院学术能力出众,在中国法、比较法、香港基本法、商法、环境法、宪法、人权、刑事司法、世贸组织法、国际贸易和投资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仲裁和另类纠纷解决等多个法学领域都有相当水平的研究成果。
此外,学院还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巴黎第一大学、法国万神殿-索邦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有合作项目,录取这些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来自两个院校的硕士学位。
通过城大学的法学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增强专业知识,磨练职业技能,对法律和法制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很好的香港及其他区域从事相关法律工作。
院校特色: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
知名校友:马震宁、袁国强、陆恭蕙、谢伟俊、薛凯琪、林一峰
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