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推文原载于校刊《神仙湖畔》第五期《社会学的想象力》,从全新的角度了解食物的学问。
李雪石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教学),教授人文学社科学院专业必修课“社会学概论” ,以及本科通识选修课“食物社会学”“消费社会学” “STS研究方法”等。李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环境和食物、科技社会学、中国研究。
李雪石博士
李博士于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后获得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前,李博士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学(MSU)社会学系担任过一年访问助理教授,后回国在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学术发表方面,她曾在The of of and Food、、《社会学研究》《中国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中英文一流社科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研究项目方面,李博士曾获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的“New China ”奖学金,也参与过世界农粮组织(FAO) “可持续食物体系”中国子项目的调研。目前李博士负责深圳政府留深博后科研项目”替代食品系统、标准和可持续性”,同时她还负责由万科公益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三方发起的“息壤学者支持计划(2021-2022)”的伙伴项目:“基于食物体系理论和方法的中国食物浪费研究”。
食物的研究分散在很多学科体系中,比如医学、营养学、哲学、历史学、 人类学等,但如果换个社会学的角度看食物,比如食物和阶级、性别、全球化的关系,或者食物系统的结构等等,就是食物社会学的视角。
“食物”虽然作为一个日常生活议题,但由此引发的关于自我认知、与他人的关系、社会结构关系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并有趣的社会学议题,而且,“食物社会学”可以把我正在进行科学技术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中国研究三个研究领域串联起来成一个整体:我可以以“科技社会学”为理论范式,以“质性研究方法”为方法路径,结合“中国研究”进行实证研究。这也是我后来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食物社会学”虽然是社会学中的新兴领域,但这个领域的发展非常快,例如,有关食物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引发的讨论,在美国近十年来就引起了大学生普遍对食物运动的关注,等等。
^ 张家林同学和李老师的合照
在“食物社会学”里英国G5院校留学,既有研究食物本身物质经济方面的内容,如食物的生产和消费;同时也有对食物和文化意义系统的研究,比如有关食物的知识生产与意义生产。而这两个方面很难被完全割裂开,因此食物的社会学研究是复杂的。在当今中国,食物以及相应意义也颇具特点:在一个急速变迁的社会,传统和现代知识话语的混合,造成一些关于食物象征意义层面的混杂。同时,目前中国食物体系也是一种独特的混合体系,是由传统生产、加工和现代企业零售以及替代性食品网络体系等混合而组成的农粮体系。畜牧业的现代化程度高,但园艺部门仍以小农场为主,同时存在有大量中间组织。零售仍然是多元化的,消费者越来越趋向于在升级后的农贸市场购买生鲜产品。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这种混合食品体系也越来越多地整合到全球食品体制中。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有机食品发展问题等都和这个混合体系有关。因此虽然“食物社会学”可能还是新领域,但在本土可以研究的食物社会学议题却非常丰富。
我正在做的是有关食物浪费和可持续食物体系实证研究。目前,很多国家的大学已经开始在大学内部建立“社区可持续食物体系”。在中国,各个大学一直也都有减少食物浪费的教育传统,很值得研究。我研究的创新点是,食物浪费不仅仅被看作是行动层面的,它还被看作和行动中人们对食物浪费的意义赋予和情境有关。我的部分研究成果分享在万科基金会汇编的“第三届社区废弃物管理论坛”中。
“社会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社会科学学科,有大量的非社会学专业的受众。在教学方面,除了专业知识本身以外香港食品科学博士,需要通过建立巧妙的联系让学习者对社会学产生兴趣。“社会学的想象力”由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 Mills)提出,指的是社会学家必须拥有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即能看到个体命运和社会历史之间联系的能力。在大学阶段,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这种系统思维对同学们是非常有帮助的,你可能不会成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但你可以“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具体来说,如果把社会学概论的诸多理论当作各种思维方法去看待并加以练习,也容易引发一般学习者的兴趣。同时,有不少同学都对探索不同的社会议题本身存在兴趣,这种兴趣可能出于日常经验产生的同理心(如,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也可能出于探索个体认同感产生的好奇心(如,对亚文化的关注),而具体社会议题相关的社会学课程可以通过这些议题和学习者建立联系让学习者对社会独特的视角产生兴趣。
回国之前,我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过“社会学概论”和“社会问题”两门课程:第一门课是全校的本科生通选课,第二门课程是社科学院本科生的通选课。这些经验也构成了我后来社会学教学两个维度上的经验:第一个维度是关于建立 “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课程,“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是这类课程。第二个维度是具体社会议题的课程:如劳动、消费、食物等议题。目前,我教授的课程“食物社会学”和“消费社会学”通识选修课属于第二维度的课程,而第一维度的课程主要有人文学社科学院必修课“社会学概论”。2022-2023学年的秋季,我还会新开设一门“科学技术学STS研究方法”的课程() 。
在我校通识课创造的多元化环境里,“食物社会学”作为通识课,既借鉴了国际上的食物社会学文献,也融合食物相关研究的常用社会科学方法:如,内容分析法、食物日记、民族志、供应链分析等。同时根据本土情况,我在教授时也增加了一些与中国相关的食物方面的议题:如,食物体系的变迁、网红食物和消费问题的相关内容。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十四周的学习,能够从社会学角度对食物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有基本了解,也对研究食品的社会科学基本方法有所认识。在了解国内与国际上热门的食物相关的公共议题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能将学到的概念和理论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相关的思考,并通过自己动手进行食物研究切实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社会、甚至是全球化等宏观环境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学们在选修“食物社会学”这门课后,会提出一个他们想要深入调研的研究问题,我称作” ” (BRQ“燃着的研究问题”)。这里我想分享两个突出的例子,曾经有位张同学非常想了解外卖小哥的工作是否存在“打怪升级”。2019年,他一边学习食物社会学研究方法,一边进行了数月参与式观察并记录了很长的民族志报告香港食品科学博士,神仙湖畔|李雪石博士专访:社会学的想象力,最后终于回答了他自己提出的BRQ。他的文章也被国内著名媒体澎湃英文版SIXTH TONE刊登。
在这个过程中,张同学也坚定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现在,他在香港中文大学念人类学的研究生。另一个例子则是关于一个课上小组作业:该小组的同学里有不少都是统计学专业的,课上她们把自己原先的统计知识储备和自身业余爱好(“看吃播”), 结合“食物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他们的BRQ。他们关于 “短视频中吃播的性别刻板印象 “也是非常新颖有趣的研究发现。
当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食物社会学”议题感兴趣,目前,我指导的几位同学做的研究就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我在指导同学做研究时非常强调他们必须要有自己BRQ:我把自己看成一个可以在社会学方向给同学们指路的人,但是“要去哪,研究什么问题”得是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和选择的方向,我不会给问路的同学们指往我走路的方向。
接受高等教育或做学术研究,在我们的教育语境里,有时会被看作是一条筛选之路。但优秀不是一个狭隘单一的概念,和美一样,是多元的。在我校教书不算长的时间中,我有幸遇见很多十分优秀的学生,他们都展现了各种不同方面的闪光点:一些同学极其自律,学习踏实认真,对自己方方面面要求非常严格;一些同学热爱钻研,能高效地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一些同学社会责任感很强,会独立主动地去做一些看上去和学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社会边缘群体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还有一些可能是社交能人,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同情沟通,能有效组织集体活动。
虽然不是每个同学都会选择学术这条特定的路,我最希望和同学们分享的一个亲身体会是:如果选择学术道路,一定要有要自己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研究议题。当你真的开始读研后,可能会接触到名校学府中用数年数十年钻研他们所选择的研究议题的教授,你会发现科研只是一群人尝试发扬他们的长处为世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罢了。如果科研是你的兴趣所在,是你要走的路,其实坚持下来并不会比另外一条路更容易或者更难。一旦你确定了你的兴趣和特长是和社会发展和世界需求相联的、被需要的,一路走来你肯定会遇见尊重和支持你这种特长和兴趣的同路人和群体。例如,我博士论文关注的题目比较创新,看似做实地调研不容易获得支持。可是,当年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正好通过第一届“New China ”项目支持在中国进行实地调研的博士生,因此我申请后从项目获得了及时的支持也顺利完成了论文。走哪条路都有顺境或逆境,关键还是要找到自己生而为人并发光发热的方式,才能从容地走下去。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CPRO)出品
学生记者 | 应苗苗 2021级 学勤书院 经管学院
排版|宋思源 2020级 逸夫书院 理工学院
编审|北海(CPRO)
香港浸会博士 传媒,这事儿丨“一身四博士”的赵子健,22个社会兼职成色几何
是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也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也是中国化工学会会员……近日,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95后”研究员赵子健横跨多学科的简历令舆论直呼“炸裂”。
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殷福军曾对澎湃新闻表示,他们对于兼职研究人员的申请主要是按照学历、科研项目和论文三块进行评价,社会兼职的情况是申请者自己填写,并非研究院的评价标准。
赵子健一口气填写了22项社会兼职情况。
他们包括:北京民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IICSE大学学术督导、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会员、中国基本建设优化学会会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北大博雅民营企业家智库特聘专家、元培专家人才库高级智库专家、中华儿童艺术促进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这些社会兼职成色几何?
部分“头衔”注册就有
根据澎湃新闻梳理和公开报道,赵子健这些社会兼职中,有的入会门槛较低,有的则查询不到他的登记信息。
如排在首位的北京民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但凡是“有意在民间工艺和非遗领域耕耘的有识之士”即满足招募条件。如需办理研究员证,则须自愿缴纳证件工本费50元。
另外,10月11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从中国心理学会了解到,赵子健2022年申请成为了该协会的学生会员,目前仍在缴费期内,但学生会员不能算协会的社会兼职。报道还称,中国化工学会工作人员介绍,赵子健在2022年也曾申请过该协会的学生会员,但没有通过审核,因为赵子健未提交学生证和专业信息。另外,协会会员并非协会的社会兼职,只有协会理事、协会监事等才算。
早前,中国翻译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向澎湃新闻确认,赵子健是该协会会员,但强调仅是学生会员。
现代快报10月11日报道提到,赵子健简历所涉中国药学会、中国电子学会、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等学会成员,尽管名头很大,但其中很多学会的入会门槛并不高。其中,中国化工学会的普通会员(含学生会员)只需要化工及相关科学领域的从业者或关注者。现代快报记者填写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后,不到3分钟便注册成为普通会员。此外,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申请成为中国药学会的普通会员。要成为中国电子学会个人会员,同样只需要关注公众号后按要求填写信息并缴纳200元费用,即可注册成为该学会1年期会员。
“个人普通会员,以及学生会员和专家会员是有区别的。”江苏一位中国药学会会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为了让更多社会群体关注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很多学会都会开放个人普通会员的注册渠道,只要满足较低的基础条件,比如本科学历、行业从业人员,甚至只要关心关注这个行业发展的,都能入会成为普通会员。
“一般专家会员都会在网站上公布的,谁会想到有人会把普通会员身份写进简历里。”上述中国药学会会员称。
同在10月11日,大皖新闻记者也就赵子健公开展示的社会职务进行了体验尝试。报道称,记者申请了其简历中提到的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会员,通过登记简单的信息后成功注册了会员账号,此时,记者已成为该学会的未认证会员。记者继续申请认证,跳出的页面显示可申请团体会员或个人会员,记者点击申请个人会员后立刻跳入缴费页面,其显示会员年费每年100元。记者缴纳100元后,很快就成为其会员。
另一方面,10月10日,中国抗癌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其在该协会会员名单中没有查到赵子健(的名字)。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方面则向澎湃新闻确认,赵子健简历中提到的北大博雅民营企业家智库、元培专家人才库高级智库,均不是北京大学的官方智库。
“学术荣誉”层层叠加,正常吗
根据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方面发布的简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艺术科技、消费者行动及智能传播的赵子健,先后于加图立大学,表演艺术专业,获艺术学哲学博士学位;于莱西姆大学,心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于获萨拉戈萨大学正念心理学专业,获正念硕士学位;于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专业,获佛学硕士学位;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文学语言及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于塞万提斯米格尔欧洲大学,心理健康专业/精神病学评估与护理专业,获双硕士学位等。
扬子晚报报道称,加图立大学在韩国,实际上其名字是英文的音译,即天主教大学。韩国的“加图立大学”多达10所,排名最高的是“韩国加图立大学”,在最新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801-850,QS亚洲大学排行榜中位列222,虽然这个排名已经相当低,然而其他9所“加图立大学”连排名也没有,不知道赵子健读的是哪所“加图立大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到新前程留学创始人王雪,她介绍,从整个留学市场来看,目前可以“水”博士的地方基本上集中在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而赵子健的博士学位恰好来自于这些国家。与博士学位不同的是,王雪认为赵子健部分硕士学位含金量很高。“香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申请难度都很高”,但具体是不是像一些网友所说,“学历是买来的”,王雪认为这还需要看他本科就读于哪里。
在澎湃新闻最新报道中,赵子健确认为四川传媒学院2013级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
赵子健工作履历还提到了“2024年6月至今任亚洲人文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和“2023年9月至今任亚太正念心理研究院监督、学术道德与合规委员会主席”,但这两个机构面目模糊,难以准确“定位”。
至于其“2024年3月任泰国国立体育大学(曼谷校区)合作硕博导师”的履历,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3月16日美国top30名校留学,认证主体为山东某留学服务公司的微信公众号“泰体大”宣称,泰国国立体育大学( )面向中国公开招聘兼职本硕博导师,有意向报名者请添加负责人微信咨询。同日,“泰体大”一连推送了3则我国高校教职人员受聘成为泰国国立体育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和客座教授的消息。
截至发稿时,澎湃新闻未能与上述负责人取得联系。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赵子健生于1995年8月,是安徽淮南人。淮南市委人才工作局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是教授,他们会进行摸排。目前,他们的人才库里没有这个人。他们会想办法联系赵子健进行核查,“今天上午我们已经开始(核查)了。”
在赵子健风波中,红星新闻评论文章指出,一个人若是顶着一堆学位和社会兼职而成为一家机构的研究员,想必是个“双赢”——既给这个机构“贴金”,也让这个人继续猎取了更多头衔和声誉。但个人沽名钓誉,机构岂能“臭味相投”?如果背后涉及互相蹭名牟利,一起忽悠大众,那必须好好查一下。
封面新闻文章直言香港浸会博士 传媒,这事儿丨“一身四博士”的赵子健,22个社会兼职成色几何,广义的学术系统,是个庞杂的存在,地方层面的“研究所”“学会”“智库”数量众多、形形色色,其构成了这一行业的底层基质,也肩负了一定的向上输送人才的职能。倘若此类机构识人不明、用人不严,那么混入其中的“水博研究员”们,完全可能将之作为跳板,用其信用背书,刷资历、攒资本、向上窜香港浸会博士 传媒,其贻害深远,不可不察。野鸡学会固然与野鸡“水博”门当户对,可既然顶着一个正规“研究院”招牌,终究还是该爱惜羽翼、擦亮眼睛严把进人关才是。
新京报评论文章表示,不管在哪里,质量过关的博士深造,很难实现“速成”。像赵子健研究员这样,不到30岁便包揽多个领域的“四博士两博后”,还能跨界身兼多个行业协会的会员,的确十分罕见。
这篇文章提到,近些年,“水博”现象广受诟病。一些博士项目因学制短、门槛低、通过率高,学生不需要付出过多精力就能轻松拿到博士学位。而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出于提升“含博量”等需求,也会不惜花重金引进这类培养质量存疑的博士生。类似“自欺欺人”的做法,显然无法真正提升这些学术机构的研究水平和培养质量,还会危害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让表面功夫胜过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