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于2019年1月初推出经济学博士项目与金融学博士项目香港中文大学的读博士,旨在为希望在经济学及金融学领域攻读更高学位的学生提供深造机会英国G5院校留学,也为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申请人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后,将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学位。为了令大家对读博有更好的了解,这次我们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张博辉教授为大家介绍两个项目的特色、亮点以及2019年招生政策。此次说明会现场将设有问答环节(Q&A),也有视频同步直播,您可以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来观看说明会当天(3月5日)19:30-20:30的视频直播。
说明会信息
时间:2019年3月5日 19:30-20:30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1006号深圳国际创新中心B座15层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1501阶梯教室
说明会报名入口: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注册现场参会
观看现场直播:请于讲座当天19:30-20:30扫描下方二维码
主讲嘉宾
张博辉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理学硕士项目联合主任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经管学院博士项目
经济学博士项目:经济学博士项目的研究重点为微观经济理论、应用微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工业组织、行为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金融学博士项目:金融学博士项目的研究重点为资产定价、企业财务和其他相关领域。
师资力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面向全球招聘经济金融领域的优秀学者,已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当中许多人活跃于国际学术界,享有卓越学术声誉,并拥有指导博士生的丰富经验。
申请条件:申请人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香港中文大学的读博士,要读博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博士项目说明会,成绩优秀,参加过GRE或GMAT考试,满足一定英语语言要求,并具备良好数学或统计学基础。我们的目标学生专业不限,但应该对经济学或金融学有浓厚的兴趣,并通常已修过经济学、统计学和微积分等相关本科课程。具有科学和工程背景人士也欢迎申请。
申请截止日期:我们自即日起接受2019年入学申请,开始录取评审及安排面试,并陆续发放录取通知。申请截止日期为4月1日。为增加录取机会,建议申请人尽早提交申请。
香港科技大学读博士,中国科学院院部
郑炜在实验室
进入炎热的暑假,很多父母会带孩子旅游或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暑期却正是进行学术交流的繁忙时期。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访学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很难挤出时间陪伴孩子。
7月19日,长春举行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会上见到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郑炜,他作了题为《基于自适应光学的双光子激发超分辨显微成像》学术报告,随后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他说暑假开始以来,自己一直忙于各种学术活动,还没顾上陪伴孩子,甚至想不起已经有多久没有带孩子哪怕是看一场电影了。
选择深圳安家
从浙江大学读本科,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读硕士,再到香港科技大学读博士,郑炜先后在杭州、上海和香港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于2011年获取电子与电机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加入深圳先进院。
郑炜回忆道:“博士毕业前一年,我儿子出生了,我需要给他一个安定的家。”当时,有很多工作机会摆在郑炜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新成立不久的深圳先进院。“深圳离香港很近,自然环境也比较接近,城市的包容性大,政府办事效率高。”
早在2007年,郑炜赴港求学的第二年,深圳与香港正式签署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深圳市政府关于“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全面推进科技合作,包括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
当时还是学生的郑炜对此并没有太在意,成为新深圳人后他才发现:“这个项目需要深港两地科研人员同步推进,能将双方紧密串联起来。”郑炜说:“近年来,深圳和香港的交流更加紧密,一些香港学者先后加入了深圳的科研院所。”
如今,深圳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郑炜经常参与深圳市的一些项目,他发现,虽然深圳的高校没有北京、上海多,甚至不如广州,但深圳引入了不少来自北京、上海,以及海外的人才。
郑炜也是深圳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凭借深圳孔雀人才前两期的补贴,我凑齐了买房的首付,加上深圳市对科研项目资助力度挺大,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放手去干一些有挑战性的科学研究。”
谈及深圳先进院,郑炜还记得自己最初印象是:“这里年轻人较多,开放有活力美国top30名校留学,技术成果在这里可以很快被共享,甚至实现产业化。在这样的相互包容平台上做科研,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专攻生物光学
加入深圳先进院之后,郑炜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他说:“自己当了导师才发现当学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导师指导科研方向,而当导师需要处理的事情比想象中要多很多。”
郑炜所在的生物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筹建之初,只有两个人,购买实验仪器的经费也非常紧张,他只好求助香港的博士导师。“靠着借来的设备,我们不仅顺利完成了实验,还壮大了科研队伍。”
郑炜将自己从事的生物光学研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物学,一部分是光学,“我本科到硕士读的是光学,博士读的是生物光学,现在继续从事生物光学研究。”
光学是四大经典物理学之一,生物光学是用光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观测、研究及解答生命科学问题。郑炜的主要从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研发新显微镜的,我们显微镜能看到比头发丝还要细100倍的东西香港科技大学读博士,并且能看到样品里面去,类似于透视眼。”
“看得细”和“看得深”是光学显微成像领域面临的两大挑战,经过科研人员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在“看得细”还是“看得深”方面,都涌现了一批创新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同时具备“看得细”和“看得深”这两项功能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却并不多见。
为此,郑炜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双光子激发的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同时具备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功能和大深度三维成像能力,使光学超分辨成像深度推进至250微米。
郑炜团队研发的技术提高了光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所需激光功率,可以对线虫胚胎的发育过程开展长时间、高清晰地三维动态观测。他说:“在长达1个小时的连续三维成像过程中未对线虫胚胎发育造成任何影响,该技术对胚胎发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坐得住冷板凳
目前,郑炜已在《自然方法》《光学通讯》等相关领域知名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引用超过590次,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其中10项已被授权。
谈到发论文,他最大的感触是:“研究的起步阶段需要多发论文,在论文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更重要。如果说前期看数量,后期就要看质量,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记住自己的科研工作。”
郑炜还提到一个观点,作基础研究要坐得住冷板凳香港科技大学读博士,中国科学院院部,论文的质量是跟冷板凳的时间直接挂钩,没有足够深入的研究,光凭一时兴起是做不出来好成果的。归根结底,论文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电影是《阿甘正传》,我前后看了不下20遍,得出的结论是很多事情简单处理更有效。”郑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光子学,致力于用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方法来探索基础生物医学问题,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阿甘那样,跬步千里,行之久远。
一直以来,郑炜觉得自己有点像电影里的阿甘,一步一步地积累经验,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大奖,但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他最欣慰的是来自家人的支持和认可。“当我儿子自豪地对他的小伙伴介绍说‘我爸爸是一个科学家’时,我觉得是对我工作的最大的认可。”
现在,郑炜团队研发是光声内窥镜正在活体动物进行验证。未来,郑炜希望可以将技术服务于临床医学,或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新技术手段,最终实现产业化。
香港中文大学的读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来校解读庄子!苏外高中生的校园生活充满诗意……
诗词大会是苏外高中实验部的传统活动,从大漠孤烟到杏花春雨,从山水田园到金戈铁马,古典诗词温润了苏外学子的校园生活。前不久,苏外更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博士来校,为同学们解读庄子名作《逍遥游》,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经典诗文的兴趣,让校园的诗意更为浓郁……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诗词大会上英国G5院校留学,来自高一、高二年级的12位同学事先通过抽签分成了两个小组,他们都对诗词有着独特感悟和别样的热爱,为了诗词大会已准备多时。
想要读好一首诗或者一首词,最重要的不是去看它写了什么,而是去了解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写出来的。诗词常识环节,同学们细细品味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一句句诗看似平平无奇,但细细品读,里面包含的情感意蕴万千。
诗词填空考验的是选手们古诗词的积累能力,虽然这些诗词都不是教科书上的内容,但是选手们表现出色,足以体现他们平时的涉猎之广泛,底蕴之深厚。
在大家期待已久的“飞花令”环节,选手们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将比赛推向高潮。本次“飞花令”选用的主题字是“夜” “春”“江”,有的选手文学底蕴深厚,选取一些生僻诗句作答,引得观众席掌声不断;有的选手则选取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作答,更是不断激起欢呼,让台下的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歌古典之美,悟人生诗意
诗词大会现场,除了激烈的比拼,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也令人回味无穷。一首激动人心的《HEY KONG》唱出了内心的声音,就好像中国历史上的一首首诗词,曾经道尽了古人的满腔心事。
黄逸飞同学和徐乐诚同学献上了练习已久的古典歌曲——《出山》,似乎把大家带回了遥远的古代,让人在诗词中感受到古人生活的意趣和潇洒。
周广会老师在赛后进行了点评,他不仅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诗词感悟,也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也可以浸润在诗词之中,用诗词来陶冶提升自己,在诗词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诗词大会淡化比赛概念,更多展示的是一场诗词的盛宴,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中华诗词永恒的魅力。人生自有诗意,愿诗词能常伴左右,让我们在诗词中找到最美好的自己。
穿越千年时空,解读别样庄子
“北冥有鱼香港中文大学的读博士,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是莘莘学子耳熟能详的一篇语文课文《逍遥游》,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前不久香港中文大学的读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来校解读庄子!苏外高中生的校园生活充满诗意……,苏外高中实验部学子齐聚报告厅,聆听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邓扬舟博士带来的讲座《鲲鹏是怎样炼成的——逍遥游背后的人生哲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邓老师先是幽默地用粤语读了一遍,继而让苏外的学子用吴侬软语再读,通过用家乡话的诵读让同学们感受庄子的逍遥。邓老师还以生活中的事例具体讲解了什么是“无道之道”,并用同学们对自身的评价来说明,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做好很多事,不必因为在意他人的想法而否定自己,这也就是庄子的“逍遥之道”。
通过邓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得以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庄子交谈,理解到庄子所提倡的并非是纯粹的消极避世之道,而是要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打破束缚自身的成见。邓老师从传统文学和人生哲学的角度,通过学生表演、视频观摩、互动讨论等方式,启发同学们对于个人天赋、人生选择以及精神自由等话题的深切思考,同学们在不绝于耳的欢笑声中得到对广袤生活的认知及对老庄之学最深沉的共鸣与回响。
当我们吟诵千古名句时,我们也在体味人间百态;当我们通过诗词与古人心灵对话时,我们也在感受时代的沧桑。不论是诗词大会还是解读庄子的讲座,都为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开辟一块诗意的乐土,从而陶冶情操,同时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