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条件及学费
香港中文大学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The of Hong Kong),简称中大、港中大(CUHK)博士香港申请条件,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条件及学费,是一所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该校在世界大学排名第38名,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第45名。世界大学排名第39名,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第49名,中国香港第2名。
历史沿革
香港中文大学由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和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成立;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生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
学术成就享誉全球
香港中文大学在人文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金融、医学、法律、传媒、地理等领域堪称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同时拥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拉斯克奖及香农奖得主任教的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提供两类型课程,即修课式课程及研究式课程,颁授多种不同的高等学位,包括音乐博士、教育博士、护理博士、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法律博士、法学硕士、文学硕士、会计学硕士、建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中医学硕士、临床药剂学硕士、神道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音乐硕士、护理科学硕士、护理硕士、专业会计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哲学硕士、理学硕士、社会科学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
师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拥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1位沃尔夫奖得主,2位皇家学会院士,1位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院士,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9位中央研究院院士,15位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15位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得主,6位裘槎基金会杰出医学研究奖得主,28位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国际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申请条件
1. 学历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
2. 英语水平:需提供良好的英语能力证明,雅思总分不低于6.5或托福总分不低于90。
3. 学术背景:需有良好的学术成绩,部分专业可能要求GRE或GMAT成绩。
4. 社会背景:良好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贡献记录。
5. 推荐信:来自学术导师或行业专家的推荐信。
学费及费用
– 学费:大致范围为港币25,000至30,000元/学年,但具体费用根据学科而异。
– 杂费:每学期约港币1,000至2,000元。
– 其他费用:住宿费、书籍费等额外费用依据学科和生活选择有所不同。
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
– 选择专业: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
– 准备材料:包括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英语考试成绩等。
– 在线申请:通过学校官网提交申请并支付申请费。
– 面试:部分专业可能要求面试。
– 录取通知:成功申请后,需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并缴纳押金。
时间节点
对于2025年秋季入学,商学院的部分课程如MSc in Real 、MSc in 等博士香港申请条件,提前批申请在2024年8月2日截止,常规申请则在2025年3月31日截止。
具体到其他专业和不同轮次的申请,时间会有所不同,有的专业可能从2024年的9月份开始接受申请,直至2025年的1月或2月截止。
申请建议
– 提前准备,关注官网更新的申请信息。
– 考虑奖学金机会以减轻经济负担。
请注意,具体费用和要求可能会随学校政策调整而变化,建议直接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官网获取最新信息。
专业咨询
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信息美国top30名校留学,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硕士毕业 申 香港博士难吗,2024年科技哲学专业硕士博士招生信息
1、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概况 科学技术哲学是横跨文理的交叉学科,现属哲学二级学科,简称科技哲学。科技哲学研究领域广泛,密切关注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学术视角投向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公共政策等各领域,研究贯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硕士毕业 申 香港博士难吗,2024年科技哲学专业硕士博士招生信息,既重视基础理论又关注实践问题。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思想史。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组建于1956年,培养研究生的历史已逾50年,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本专业师资力量强,研究面广,科技哲学各主要研究方向均有导师,拥有国际讲席教授1名(技术哲学家Carl )。现任博士生导师:王伯鲁、刘永谋、刘劲杨;硕士生导师:王伯鲁、刘劲杨、刘永谋、马建波、王小伟、滕菲、林坚。本专业教学与科研成果突出,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是目前国内哲学领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最多的单位,先后有2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多次受教育部委托主持、参与编写全国公共课示范教材,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屡屡获奖。 欢迎不同专业背景、有志于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同学报考。 2、研究方向与专业课程 【博士点方向】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等。
博士生专业课程: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哲学前沿、哲学方法、科技哲学主文献、科技哲学专题研究。还可根据研究方向选修其他相关课程。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技发展与公共政策 【硕士点研究方向】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系统科学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思想史。
硕士生专业课程:西方哲学专题、逻辑学专题、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系统方法与系统思维、西方哲学方法、中国哲学专题研究等。还可根据研究方向,选修其他相关课程。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系统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技发展与公共政策 3、培养目标、国际交流与毕业去向 【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能够独立做出创造性的理论成果,特别具有以交叉学科视野研究我国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硕士研究生要掌握本专业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科学思维和哲学素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与科学技术活动相关工作的能力,着重培养能适应多方面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 【国际交流】本专业与台湾、香港境外高校、美、英、日等有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机制,人大哲学院已建立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日本爱知大学等的联合培养机制,人民大学也提供丰富的联合培养项目,近几年,本专业每年均有研究生赴国外学习深造。本专业近年还聘有国际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担任教师。 【毕业去向】已有来自大陆及港台的逾百名博士生在本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其中相当部分人已成为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就近五年的情况看,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到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另有部分到国家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还有少数毕业生进入经济领域从事研究或经营工作。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文理兼备,所以视野宽广、思维敏捷、适应性强,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十分看好。欢迎不同专业背景、有志于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同学报考,更多信息请访问“人大科哲”专业网站()。 4、招生导师简介
王伯鲁,男,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科技哲学教研室博硕导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独著有《及其手稿技术思想研究》(2016)、《技术困境及其跨越》(2011)、《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2009)、《技术究竟是什么——广义技术世界的理论阐释》(2006)等,发表有“马克思科学与技术互动思想解读”、“社会技术及其地位问题剖析”、“运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哲学探索”等学术论文12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现主持《现代技术化问题研究》等课题研究。曾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省级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以及铁道部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刘劲杨,男,哲学博士,哲学院教授,现任哲学院副院长,科技哲学专业博硕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中心访问学者(2012-2013)。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科技哲学史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参与和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独著有《当代整体论的形式分析》《哲学视野中的复杂性》,在重要学术期刊与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有《论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自然哲学的研究传统与当代定位》《复杂性与非决定论》《人工智能算法的复杂性特质及其伦理挑战》“How to Deal With the Whole: Two Kinds of in ”。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问题,系统科学哲学,整体论研究,当代自然哲学。()
刘永谋,男,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与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科技哲学教研室博硕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1),荷兰乌德勒支大学访问学者(2015),西班牙巴斯克大学访问学者(2015-2016),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7),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2012),工业与信息化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国防科工委军工文化征文评选活动一等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2)、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青年学者(2016)。迄今出版《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2009)、《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2014)、《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2010)、《物联网与泛在社会的来临》(2015)和《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导论》(2006)等著作10余种,在 of and 、 in 、 、《哲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按时间顺序主要研究过的问题包括:福柯哲学,创新型国家与创新方法,另类科学哲学,物联网与泛在社会,知识与权力理论,技术治理理论,AI与智能革命研究,新科学哲学。
马建波,物理学本科,哲学博士,科技哲学专业副教授,现任科技哲学专业教研室主任,硕士导师,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科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与宗教研究,讲授课程有《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研究》《世界科学技术史》《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与宗教》《自然辩证法概论》等,著有《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2018),《缠绕:历史中科学与基督教》(2019),发表有《自然神学与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中的两种辉格史观》《“从文本阐释的角度看科学和宗教的关系》等学术论文以及众多学术书评。
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与宗教。
王小伟,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哲学学院副教授,科技哲学教研室硕士导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理事。SSCI期刊“Zygon”,“中国哲学前沿”等多期刊审稿人。发表SSCI, CSSCI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价值论》等课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哲学、道德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滕 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讲师,科技哲学教研室硕士导师,兼任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副秘书长。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哲学博士,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伦理和环境哲学。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人类世背景下的气候责任研究”,曾参与由欧洲科学基金、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欧盟地平线2020等资助的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她曾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和《 of in China》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5、报考相关信息
(请以人大研究院信息为准)
【科学技术哲学】
学术型硕士,学制三年:
1)接受优秀院校推免生,欢迎参加每年暑期7月举行的哲学夏令营。本专业每年可有1-2名优秀本科生进入“直博”拔尖人才培养(五年制)
2)全国硕士生统一考试
参阅人大研究生院和哲学院网站
博士硕士毕业 申 香港博士难吗,学制四年,招生采用申请-审核制美国top30名校留学,按二级学科专业招生,报名时不指定导师,择优录取。
报名时间:2023年12月8日10:00至2024年1月5日17:00
-科学技术哲学
申请考核制
2024年度招生的博士生导师
导师姓名
刘永谋
专业名称
科学技术哲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是否返聘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1.科学技术哲学
2.STS与STPP
本年度拟招收博士
生主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政治哲学研究,科技前沿进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新进展,社会科学哲学问题
在研项目
备注
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
导师姓名
刘劲杨
专业名称
科学技术哲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是否返聘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1.科学方法论研究(系统科学哲学、复杂性研究等 )
2.当代自然哲学
本年度拟招收博士
生主要研究的问题
系统科学哲学、当代自然哲学
在研项目
1.整体论视野中的符号学方法基础研究
备注
1.外语考试科目: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
香港申请博士套磁,英国研究性硕士或者博士申请如何套磁
博士申请和研究性硕士留学申请中,与教授套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人做功课不到位,加上网络信息很多很复杂,容易导致在此工作上出现误区。所以金吉列东莞英国部王冰老师在此给大家一些意见,希望学生在套磁这方面做好,为自己申请的学校提高录取率!
套磁不神秘! 套磁QS200名校留学,说白了,就是通过邮件,或者电话,甚至是面谈的方式,跟学校申请相关官员,或者教授进行关于申请方面的沟通,是申请的一种帮助自己提高申请成功率的手段,其实不神秘。 所以大家不要迷信什么套磁信模版,套磁信其实没有模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要套的对象也不同,虽然思路上可能会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真正难的不是信的语言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的目标和对方的情况,做到换位思考,然后用邮件或者电话跟对方进行沟通。换位思考,对对方的了解,才是重中之重!
2. 套磁分两种,搞清楚自己属于什么情况! 套磁,对于英国留学申请来说,可以简单分成两种:一种是套对分析自己申请有关的信息,这种多是联系系里或者研究生院小米的。这种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用。比如自己GPA有点低,可以发信问学校,自己这种GPA是会被直接刷掉香港申请博士套磁,还是学校会进行综合审核,没有cut-off line。比如你要申请医学这种冷门方向,可以问学校这几年招了多少国际学生,大概是来自什么学校,或什么水平。今年招不招。(有些医学院不太招国际学生) 但是不要发信,告诉对方自己的GPA,学校背景,发表了几篇Paper,然后问对方能不能被录取。。。或者放个简历,问同样的问题。。。对方真回答不了。。。(遗憾的是,这种信咱们学生发得太多了。。。) 还有一种,是申请PhD或一些型硕士的,跟自己感兴趣的教授通过邮件沟通,电话或者面谈,更充分的让教授了解自己,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尤其是套奖学金。(PhD竞争太激烈了,一般都是百分之几的录取率,而那些被淘汰的百分之九十几,基本也是来自全球比较优秀的大学的优秀学生。有套磁的话,能够增加自己成功的几率。)
PhD套磁的重点 之所以重点说这个,因为这个确实对PhD申请还是有意义的。但是大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太分得清情况香港申请博士套磁,英国研究性硕士或者博士申请如何套磁,导致出现问题。 PhD套磁,学术是核心,这是永远的核心。想想教授为什么要看你的信,为什么要回你的信?如果你是教授,你想看到什么样的信,想回什么样的信? 记住,教授还有一个名字,“boss”!人家给钱给你是要让你帮他干活儿,能够带来价值的。就跟找工作一样。人家需要什么样的人,你是不是人家需要的人?
最后,如果你看不懂教授的论文,不了解人家在研究什么,不能对他研究的东西提出一些你自己的见解或者问题来证明你的能力和实力,那么对方为什么要看你的信?为什么要回你的信?为什么要录你?所以,把心思花在这个方面。从教授发表的论文,个人介绍里面去分析教授要什么,然后看自己能给什么,接下来告诉他你有他要的东西,这才是关键。 给教授看他要的东西方式对不同的教授来说是不同的。有些可以直接就教授正在进行的课题中的某个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有些则是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延伸的方向,提出创新的iea,都可以。总之,就是能够吸引教授,让教授有兴趣,同时能够体现你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