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博士

香港 博士哲学,2023年离开我们的十位思想家与哲学家

Agassi),著名以色列科学哲学家,生于1927年5月7日,于2023年1月22日去世,享年96岁。Hacking),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生于1936年2月18日,于2023年5月10日去世。Jr.),著名政治哲学家,生于1934年,于2023年8月3日去世,享年89岁。

逝者 | 2023年离开我们的十位思想家与哲学家

2023年刚刚过去,一些伟大的头脑也永远停留在了这一年里。

本文谨列举十位2023年去世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以表敬意。在过去一年中逝世的学人当然远不止十位,但限于篇幅,无法全部列出。

01

约瑟夫·阿伽西(1927年5月7日 – 2023年1月22日)

约瑟夫·阿伽西( ),著名以色列科学哲学家,生于1927年5月7日,于2023年1月22日去世,享年96岁。

约瑟夫·阿伽西195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美国藤校留学,阿伽西曾先后任教于LSE、香港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波士顿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特拉维夫大学等高校,并于1997年退休。

阿伽西是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最著名的学生之一,他的学术观点和兴趣也深受波普尔的影响。除了技术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外,他对以色列政治和全球政治也曾发表过不少观点。

阿伽西的妻子茱蒂丝·布伯·阿伽西( Buber )是知名社会学家。茱蒂丝·布伯·阿伽西的祖父是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 Buber),她的母亲是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布伯-诺伊曼( Buber-)。

阿伽西生前著有《论科学编史学》( an of )、《科学及其历史》( and Its )等作品。阿伽西的The of : to 一书曾在香港出版过中译本(约瑟·艾格思,《本是同根生:哲學的啟蒙課》,吳靄儀、王文禮、陳偉雄 译,壹壹陸工作室,2019),该中译本可在特拉维夫大学网站的相关页面上浏览电子版:~agass/-/—.pdf

若有兴趣进一步了解阿伽西的生平和研究,可查阅:~agass/.html

02

托马斯·罗宾逊(1936年 – 2023年4月23日)

托马斯·罗宾逊( ),著名古希腊哲学学者,生于1936年,于2023年4月23日去世,享年86岁。

罗宾逊教授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多伦多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并曾兼任古希腊哲学学会主席。生前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柏拉图的灵魂学》(Plato’s )等。另外,罗宾逊教授还曾编辑了《赫拉克利特作品残篇》(: )。

罗宾逊教授的作品已被翻译为葡萄牙语、汉语、希腊语等语言。罗宾逊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所做的系列讲座和他撰写的哲学戏剧,已被译为中文并出版(《柏拉图的次优城邦》,张新刚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03

伊恩·哈金(1936年2月18日 – 2023年5月10日)

伊恩·哈金(Ian ),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生于1936年2月18日,于2023年5月10日去世。

哈金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1962),后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校。

哈金以将历史方法引入到科学哲学研究中而著名。著有《驯服偶然》(The of , 1990)等开创性著作。哈金已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包括《驯服偶然》、《疯狂旅行者:一种精神疾病的诞生与消散》、《表征与干预》等。

04

亨利·阿利森(1937年4月25日 – 2023年6月5日)

亨利·阿利森(Henry ),著名哲学家和康德研究学者,生于1937年4月25日,于2023年6月5日去世,享年86岁。

阿利森教授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波士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等高校。

阿利森教授以康德哲学研究而广受赞誉,被认为是战后英语世界中最杰出的康德学者之一,著有多部相关作品。其中《康德的先验观念论》(Kant’s )、《康德的自由理论》(Kant’s of )等作品已被译为中文。

05

罗杰·马斯特斯(1933年6月8日 – 2023年6月22日)

罗杰·马斯特斯(Roger D. ),著名政治哲学家,生于1933年6月8日,于2023年6月22日去世,享年90岁。

马斯特斯于1961年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师从列奥·施特劳斯。毕业后,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直到1998年退休。

马斯特斯的卢梭研究享有极大声誉,著有《卢梭的政治哲学》(The of ),该书有中文译本(尚新建、黄涛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和法文译本。此外,马斯特斯也是英文标准版卢梭文集(The of )的两位编者之一。

在卢梭研究外,马斯特斯也著有《政治的本性》(The of , 1989)、《马基雅维利、莱昂纳多和权力的科学》(, and the of Power, 1996)、《命运是一条河流》( is a River: da Vinci and ò ‘s Dream to the of , 1998 [该书有台译本,书名译为《佛羅倫斯水悠悠》,此外还有日语、德语、葡萄牙语、韩语等语言的译本])等著作。

与一般的政治哲学学者不同,马斯特斯的研究并不仅限于政治哲学的范围之内,而是广泛地扩展到了国际关系、人类生态学、社会生物学、神经毒素研究、政治传播学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表过专著或研究论文。

“政治哲学研究”公众号曾译介过马斯特斯回忆曾经的老师列奥·施特劳斯的访谈录:

06

哈里·法兰克福(1929年5月29日 – 2023年7月16日)

哈里·法兰克福(Harry ),著名哲学家,生于1929年5月29日,于2023年7月16日去世,享年94岁。

法兰克福于1954年博士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曾先后执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直到2002年退休。

法兰克福最著名的研究,是他对自由意志问题的讨论,他提出的“法兰克福案例”( cases)挑战了传统上许多哲学家(和普通人)对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问题的理解。传统上认为:人只有在有自由意志时,才要为其行为承担道德责任;而只有人有能力以其他方式行事(do )时,其行为才是其自由意志的产物。因此,只有当人具有以其他方式行事的能力时,才需要为其行为承担道德责任。

而法兰克福案例则旨在证明道德责任和决定论是可以兼容的,但并不旨在证明以其他方式行事的能力可以与决定论兼容。也就是说,在法兰克福案例中,无论人做出何种选择,都会导致同一种结果,但人仍然需要为此负责。这种观点一般被称为“半相容论”(semi-)。

除了关于自由意志的研究外,法兰克福也对笛卡尔颇有研究,著有, , and : The of in ‘s “” ( Press, 1970)。

法兰克福有多本著作已被翻译成中文,包括《论扯淡》(译林出版社香港 博士哲学,2023年离开我们的十位思想家与哲学家,2008)、《事关己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爱之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论真实》(八旗,2020)等。

07

罗伯特·福克纳(1934年 – 2023年8月3日)

罗伯特·福克纳( K. Jr.),著名政治哲学家,生于1934年,于2023年8月3日去世香港 博士哲学,享年89岁。

福克纳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列奥·施特劳斯(Leo )。博士毕业后,福克纳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并于1968年开始任教于波士顿学院政治学系,直至81岁时荣休。

福克纳生前著有《约翰·马歇尔的法理学》(The of John )、《弗朗西斯·培根与进步规划》( Bacon and the of )等著作。他回忆曾经的老师列奥·施特劳斯的对话整理稿,已被译为中文,并收录于《追忆施特劳斯》(张培均 编,华夏出版社,2023年)一书中。

08

大卫·戈蒂尔(1932年9月10日 – 2023年11月9日)

大卫·戈蒂尔(David ),著名哲学家,生于1932年9月10日,于2023年11月9日去世,享年91岁。

戈蒂尔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5年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1961年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戈蒂尔曾先后执教于多伦多大学哲学系和匹茨堡大学哲学系。

戈蒂尔最著名的研究,是他的霍布斯解读和霍布斯式契约论道德理论,先后著有《利维坦的逻辑:托马斯·霍布斯的道德和政治理论》(The Logic of : The Moral and of , : Press, 1969)、《同意的道德》( by , : Press, 1986)、《霍布斯与政治契约主义》( and : , : Press, 2020)等著作。

除了以上贡献外,戈蒂尔也对卢梭颇有研究,著有《卢梭:存在的感受》(: The of , : Press, 2006)。

此外,绕太阳运行的15911号小行星(15911 )是以戈蒂尔的名字命名的。

“政治哲学研究”公众号曾译介过评论戈蒂尔《霍布斯与政治契约主义》一书的一篇书评,请参见:

09

约翰·波考克(1924年3月7日 – 2023年12月22日)

约翰·波考克(J. G. A. ),著名政治思想史家,出生于1924年3月7日,于2023年12月22日去世,享年99岁。

波考克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1952),后任教于坎特伯雷大学学院、奥塔哥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高校。

波考克最著名的研究,包括他对早期现代世界中的共和主义、英国普通法历史、爱德华·吉本等主题的讨论。在政治思想史领域中,波考克被认为是剑桥学派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波考克著述丰富,其中《马基雅维里时刻》、《德行、商业和历史》、《古代宪法与封建法》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中文。

10

安东尼奥·奈格里(1933年8月1日 – 2023年12月16日)

安东尼奥·奈格里( Negri),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生于1933年8月1日,于2023年12月16日去世,享年90岁。

奈格里毕业于帕多瓦大学,后也曾于该校任教。奈格里于1969年创立了工人力量组织,后于70年代末被指控多项罪名,后逃亡法国。

奈格里已有多部独著或合著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包括《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大同世界》、《野蛮的反常:巴鲁赫•斯宾诺莎那里的权力与力量》、《超越帝国》等。

香港城大博士申请,【香港城大HK Tech 300初创故事】迹动未来:带领体育教学革新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早前强势推出“HK Tech 300”大型创新创业计划,支持香港城大学生、校友等投身初创行列,亦鼓励大家利用香港城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和产品。这次故事的主角王宇帆是掌握传感通讯技术的科研专才,本身亦是排球健将,且看看这位香港城大博士毕业生如何将兴趣与专长结合,转化成初创企业。

王宇帆于2018年成立迹动未来科技有限公司(AI ),以香港城大及中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研发的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的青少年体育教育和运动管理SaaS平台。整套系统结合了可穿戴的智能硬件设备、无线数据收集技术、云端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可监察、记录并分析青少年运动过程中的数据,为学校、老师、教练、家长和学生提供详尽和即时的报告,目标是提升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管理和评估效率。

迹动未来创始人王宇帆

迹动未来最初获得香港城大“创意种子计划”(SEEDS)、“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以及”香港科技园科技创业培育计划”(Incu-Tech)的资助,再获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基金SOSV、英国 First投资基金和国内基金融资。公司至今拥有30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迹动未来早前凭SaaS平台,于2021年网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获得金奖。 作为公司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人体动作捕捉系统在2018年大湾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上被评为“十大科创项目”,并在2019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获得“最具潜力科技企业奖”。

迹动未来现有18名员工,除了在香港科学园设有实验室,也到深圳展开业务,获得由深圳天使母基金与国宏嘉信合作设立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创业的专项子基金支持,完成数百万元资金的天使轮融资。他们早前也进一步到四川省成都发展,并与香港城大成都研究院合作,于2020年建立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联合实验室”,此项目由王宇帆担任负责人。

既是曾夺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冠军的排球健将,又是掌握传感通讯技术的科研专才,香港城大博士毕业生王宇帆将自己最擅长的两个领域结合成立科创企业,目标是推动国内体育教学的革新,并踏上提升自我的旅程。

王宇帆打了14年排球,位置是主攻手,2011年协助球队夺得中国大学生排球协会(CUVA)全国冠军,来到香港城大也参加大专盃,并先后两次夺标。他是香港城大机械工程学系生物医学工程讲座教授李文荣教授的门生,读博士课程期间专门研究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以及基于MEMS传感器(即微机电系统,Micro– )的动作捕捉和姿态识别技术,曾在物联网领域国际顶尖期刊《IEEE of 》发表论文。毕业后创立迹动未来,实际上是将他的博士论文,在国内青少年K12(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上予以实践。

迹动未来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与管理SaaS平台”于2021年网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金奖。图为香港城大校长郭位教授(左八)、副校长(研究及科技)杨梦甦教授(左九)与香港城大得奖者出席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主持的嘉许礼。王宇帆当年的博士导师李文荣教授(右二)代表他出席。

“国内每位体育老师需要教4至6个班,每班有50至60个学生,老师难以有效评估每个学生的训练效果,收集整理数据亦繁琐费时。此外,挑选人材也是问题,尤其是球类等团队运动,要科学客观比较各人表现相对困难,令体育教学数据化长期备受忽视。”王宇帆特别关注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希望运用自己所长,为热爱的领域带来改变。

王宇帆读博士课程期间专门研究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以及基于MEMS传感器的动作捕捉和姿态识别技术,迹动未来实际上是将他的论文实践出来。

商场如球场,除了依仗天赋和努力,也得靠天时地利人和。迹动未来的产品技术都是从香港城大与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联合实验室里衍生,在公司创始初期,便得到了香港城大的专利授权,用于技术转化。王宇帆自觉幸运,对传感器技术发展极之熟悉的李教授,向他指出技术“拐点”的出现,使他得以捕捉巿场机遇。

所谓的“拐点”,他解释说︰“我们项目的概念十多年前已经在美国出现,但当时的传感技术功耗高、通信延时大英国G5院校留学,传感器成本也很高,导致传感器技术无法商业化,但随着科技上的突破,例如计算机运算速度大大提升,令相关技术得以商业化落地。与此同时香港城大博士申请,现今孩子爱玩手机游戏,缺乏运动,肥胖率高,新冠肺炎疫情亦使他们无奈待在家里;而国家对青少年体育教学亦越见重视,致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模式,这些都造就了我们发展的机遇。”

当教育信息化已在其他科目里推展,但体育科一直滞后,其中一个原因正是操场的环境较课室相对复杂。王宇帆分析说,迹动未来成功在三项技术上取得突破,正好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源自香港城大的基于传感器机器学习算法融合技术,举例来说,迹动未来设计的应用程式能即时捕捉和识别篮球投篮等动作,评估姿势是否正确,有助减低受伤风险;第二是多通讯连接,以往同一时间使用太多无线设备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香港城大博士申请,【香港城大HK Tech 300初创故事】迹动未来:带领体育教学革新,建立发射站等传统方案对学校来说成本太高,迹动未来的创新技术则能侦测碰撞,减少延误,并增加连接的速度、距离和稳定性,计算的精确程度更达毫秒值;第三是将传感器的体积缩小,做到仅9毫米大,可装设在不同的运动器材中。

迹动未来的产品著重分析青少年运动过程中的数据,为学校、老师、教练、家长和学生提供详尽和即时的报告。

体育教育主要是培训学生的体能和技能,迹动未来目前的系统主要针对前者,包括学生的协调、敏捷、力量、平衡和速度等五个方面,未来的科研方向将会应用针对不同运动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姿态识别技术,以协助学生运动技能的评估。此外,除了为学校提供科学化的解决方案,迹动未来也会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其竞争力。

王宇帆毕业后曾获互联网巨头招聘,及可选择留在大学做科研和教学,但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其实我一开始时怕创业,100间公司里99间都是失败收场。在大公司上班肯定比较舒适,创立一间公司则什么都要懂,财务、法律、融资、巿场营销等等,每一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走的路也比较艰难。”王宇帆说得坦白。

运动员的训练为王宇帆在创业路途上做好准备,他相信HK Tech 300计划会是有志创业的同学和年轻人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准备平台,去面对创业路上的各种挑战。

“运动员和创业者都需要善于沟通,学习能力强,讲求毅力,心态乐观。”昔日的主攻手,今日在商场上一样目标明确、全力以赴,而昔日球场上经常面对成败,也让他视创业为自身成长的过程。“最终成功与否,就顺其自然吧!”

香港城市大学大型创新创业计划HK Tech 300

你也有想过将兴趣与专长结合,再转化为事业吗?有志创业的香港城大学生、校友、科研人员,甚至有意使用香港城大知识产权成立初创企业的人士,都可以申请参加HK Tech 300计划,获资助参与创业培训,更可申请10万港元(约8.4万元人民币)的种子基金和100万港元(约84万元人民币)的天使基金,将创意变成可能!报名参与请直接前往香港城市大学HK Tech 300官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 浸会大学 博士,24年香港留学 | 读博士别忘了申请奖学金!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奖学金最高可减免50%学费!

香港浸会大学于一九五六年正式成立,当时为一家私立的高等学府。一九八三年,当时的浸会学院成为政府全面资助的高等学府,至一九九四年更获得正名,成为香港浸会大学。获得认可大学或类似机构的硕士学位;或持有认可大学或同类院校颁授的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奖学金:提供多种丰厚奖学金,最高可减免50%的学费。

香港医学院博士申请,博士(PhD)申请攻略 |香港中文大学(CUHK)导师简介(310)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中文大学麻醉学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香港理工 人大 博士,招生资讯 | 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栋梁之材

毕业生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在大数据系统研发与数据分析部门从事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等业务工作,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自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共培养了37余万名高水平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香港 中医 博士,厦门市中医院

2017年由厦门市政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序列管理。同时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厦门医学院教学医院。肛肠科、中西医结合儿科、肝病科3个厦门市医学领先学科。厦门市优秀中医临床后备人才38人。

香港 大学 在职博士,课堂体验 | 香港大学在职MBA大湾区(香港-深圳)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日新月异,香港大学在职大湾区MBA课程聚焦湾区,培养全球商业领袖。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在职MBA大湾区项目主任范亭亭博士真实感受港大在职MBA课堂的独特魅力“霉霉经济学-香港大学大湾区MBA课堂”香港大学MBA期待您的加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