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将于2024年4月26日(本周五)举办第四十五期“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
本期讲座嘉宾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陕晨煜,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鑫苑房地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邀请,将围绕“银行做出绿色承诺会变得’绿色‘吗?”(Do Banks Green When They Make Green ?)主题分享观点。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鑫苑房地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致力于分析研究金融科技,搭建学术研究和金融业界交流的平台QS200名校留学,中心主任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张晓燕担任。
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45期
讲座背景
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金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激励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有哪些可借鉴的低碳转型路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为探索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承办“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杰出的专家学者,就“碳中和”、绿色金融、ESG、气候风险等前沿问题开展专题讲座香港科大金融博士,促进前沿学术与政策研究和行业实践探索的交流对话。
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承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
本期主题
银行做出绿色承诺就会变得“绿色”吗?
(Do Banks Green When They Make Green ?)
讲座议程
2024年4月26日
15:00-16:00 主旨演讲
16:00-16:30 问答讨论
本期主讲人:陕晨煜
陕晨煜,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香港科大金融博士,活动预告 |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陕晨煜做客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上财滴水湖高金ESG金融项目主任,中美富布赖特学者,香港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ESG、公司金融、银行和信用市场。研究论文发表于 of , of and , of 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曾多次入选西部金融年会(WFA), 欧洲金融年会(EFA), 中国国际金融年会(CICF), 金融中介研究年会(FIRS)等学术会议,并获得中国国际金融年会最佳论文奖(CICF Best Paper), 华人金融协会最佳论文奖(TCFA Best Paper),亚太金融市场年会杰出论文奖(CAFM Paper)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自科重点专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担任 of 副主编。
观看方式
问答环节嘉宾将与观众互动答疑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往期回看
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专栏
点击进入 查看往期回放
哲学博士香港,曾经的放牛娃肖清和回母校北大任教,博士论文后记一度刷屏
此前担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的肖清和回母校工作了。
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网站近期公布的资料,肖清和自今年8月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值得一提的是,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后记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放牛娃到北大博士的历程,曾引起刷屏式转发。
肖清和,1980年5月生,安徽潜山人。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6年参加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博士培养计划,2009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曾获香港中文大学第五届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优秀博士论文奖(2010)、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1)。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基督教哲学、中国基督教史、汉语基督教文献学、明清思想史等。
2009年毕业后,肖清和先后担任过上海大学历史系讲师、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等,2019年3月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后于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担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委员、(挂职)副院长。
2021年,肖清和写于2009年的博士论文后记曾走红网络。这篇引起舆论关注的后记来自其论文《“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1580-1722) 》,作者讲述了自己本是一位放牛娃,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出发QS100名校留学,最后考入北大。
肖清和在文章中写道:“在我上学的22年(1987-2009)中,充满了坎坷与风雨。7岁时,母亲想让我上一年级,因为交不起钱,只好先上幼儿园,荒废了宝贵的一年时间。12岁时,家里勉强让我上到五年级。差一点因为交不起考试费用,而失去参加小升初考试。班主任老师来我家做工作,可是,实在没钱。结果,班主任老师代我交了钱。我考了全乡第二名。然而,这个成绩丝毫没有给我带来喜悦。相反,却是无尽的痛苦。因为我不知道我家从哪里弄到学费。”
“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肖清和写道:“还有一件很屈辱的事,现在想起来,真的让我很痛苦,甚至对人性本善都产生了怀疑。那时我还很小。另一邻家妇女因为和我母亲吵架,结果拿起掏粪的粪勺盖在我头上。在农村来说,这种做法是很恶毒的。其用意也很明显,是希望我永远晦气,永远也不会长大。”
“因为这些背景,再加上这次事件,母亲想到了离婚。我记得,母亲坐在门旁一边哭,一边抚摸我的头。她说以后就没有人照顾你和弟弟了,你长大了,要多照顾弟弟。那时,我11岁。母亲走了。留下孤零零的我,还有6岁的弟弟。”
幸而肖清和的母亲并未放弃,顶着周围人的怀疑、敌意与仇视,与改嫁后的丈夫一起坚持让作者继续上学。“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因为她要让我上学,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作者写道。
“上天眷顾可怜人。我竟然被北大录取了。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北大在安徽招的23个文科学生里的最后一个。我还从别人那里知道,我们县重点中学有个复读的学生分数比我还高,但没有被北大录取。我是打心眼里感谢那一年北大在安徽的招生老师。是这位老师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肖清和感慨:“我考上北大的消息传到了小山村。村里人不知所措。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我会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也不会想到从小受到晦气的我会有这么好的成绩。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情况往往就是这样。村民们变得比谁还快。他们马上给我家送礼,还张罗了要送我上学,见面了还时常请我去他们家吃饭。要知道,在考上之前,我几乎没在他们家吃过一次饭。那种感觉真是太讽刺了。”
文末,肖清和愧疚写道:“直到今天哲学博士香港,除去在香港的两年,我在北大整整生活了8年。期间,欢乐多于泪水,幸福多于痛苦。但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哲学博士香港,曾经的放牛娃肖清和回母校北大任教,博士论文后记一度刷屏,忍不住还很痛苦。尤其是想到自己还没有能力让母亲安享晚年,心中甚是愧疚。”
据钱江晚报当时的报道,有知名学者推荐说,这篇后记曾在博士生圈子流传甚广,“其在底层社会所经历的种种人性之恶和苦难中的点滴温暖,曾经让许多与他有相似命运的莘莘学子产生过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