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融合教育论坛
会议时间:2019年8月18日 08:00-12:00
会议地点:深圳富临大酒店 华龙殿
徐 云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学重点学科、应用心理学创新团队、社会和谐与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心理与辅具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全国妇联“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心理学报、中国特殊教育等50多本期刊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人,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30多个社会学术团体兼职。是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项目的评审专家。近年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重大国际项目多项。承担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10多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累计科研经费上千万美元。已出版专著、教材28部,发表200多篇论文;申报知识产权18项;获得部委厅级奖项6项和12个国际学术组织奖和荣誉。
冼权锋(香港) 教授
教授,为香港教育大学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总监 ,亦为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教授。香港学生辅助会执行委员会成员;香港扶康会董事局委员;香港盲人辅导会眼科及职业辅导委员会成员;罗氏慈善基金执行委员会成员;宏施慈善基金董事局成员;香港协康会服务委员会成员;香港特殊学习障碍协会顾问;香港东湾莫罗瑞华学校校监;保良局陈百强伉俪青衣学校独立校董;英基清水湾小学独立校董。
万国斌 教授
博士,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与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院协会妇女心理保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组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兼孤独症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与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0项次。
邓永兴 老师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6年,其中特殊教育24年,主要承担孤独症教育教学及课程、教材研究。在《现代特殊教育》、《家庭医生》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编写《孤独症诊疗康复与教育》、《心理软件开发与运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康复与训练》等书的编写。多次担任特殊教育国培课程主讲嘉宾。目前重点研究孤独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以及音乐治疗在孤独症康复中的应用。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智力组专家,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孤独症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萍英(香港) 教授
香港大学博士,美国职业治疗硕士,香港注册职业治疗师;香港教育大学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顾问,香港自闭症联盟顾问,深圳长和大蕴顾问,成都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特聘专家。近五年,推广正向教养 ( ) 及为ASD儿童父母们提供教养方法指导。1985 年开始从事发展障碍的康复及社会共融工作,编著《自闭症:平凡与不平凡之间》、《亚氏保加症:做个朋友香港康复博士,OK?》、《擦亮钻石:教导自闭症融合学生的优质策略》、《培育自闭症儿童优质策略》香港康复博士,自闭症融合教育论坛丨2019年深圳国际康复论坛美国藤校留学,近年推出ASD 公益漫画。
杨再虎 老师
紫飞语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总干事,长沙星晨儿童发展中心督导及教学顾问,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教育康复学组委员,湖南省特殊教育教师国培讲师。曾任深圳市七彩乐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宝安区贝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执行主任。特教专业毕业,从事自闭症及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工作14年,擅长ABA回合教学、PCI社交团体教学,在深圳率先把团体游戏课程推进普通小学之融合教育。
主持人介绍
杨志伟 主任
医学博士,“深圳名医”;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深圳市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童精神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精神病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与相关学科大会执委;从事临床37年,曾任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硕士生导师、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生联合导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参编专著9部及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强迫障碍专家共识。
餐位有限(仅限8月1日前报名)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博士,匠人精神成就青年康复榜样 —九如城康复医院刘浩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物理治疗哲学博士(PhD)、全国优秀(青年)康复治疗师、美国康复医师学术学会卓越研究论文奖、香港「庞辉物理治疗奖」获得者、香港理工大学「院长荣誉毕业生」……一个个荣誉见证着九如城(宜兴)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副主任刘浩博士每一步的成长,而每一步的成长都包含着诸多不易和汗水。
刘浩博士照片
阴差阳错下的不解之缘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QS100名校留学,在很多父母心中是孩子的理想职业。刘浩博士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殷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那一年高考,刘浩博士遵从父母的期望香港理工大学康复博士,匠人精神成就青年康复榜样 —九如城康复医院刘浩博士,同时也是为了圆自己的红十字梦,毫不犹豫为他填报了临床医学专业,偏偏这个「临床医学」后面还带了一个「小尾巴」——「(康复医学)」。康复医学在中国,乃至于全球都可谓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刘浩博士填写高考志愿的当口,什么是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能做些什么?对于年轻的刘浩博士而言完全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未知领域,只有一位父母从医的朋友给了一个十分模糊的回答——「康复也能看病」。
「康复也能看病」究竟何意终还是要亲身实践,怀抱一丝忐忑和万分期待,18 岁的刘浩博士背起行囊踏上了去往医学院的求学路途,也开始结下与「康复」的深厚缘分。
披荆斩棘后的高歌猛进
刘浩博士入学那会儿,康复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课程专业度、实用性等都亟待提高。毕业后,刘浩博士进入广州一家医院成为了一名康复治疗师,从事物理治疗工作。一进入工作岗位,刘浩博士立刻有了两个巨大的感悟:一是,大学时所习得的康复知识远远跟不上实际工作需求的脚步;二是,广州毗邻康复治疗专业技术发展的先进地区——香港,因此广州本地各项康复理念与前沿康复技术的的传播也比内地其他城市更快、更好。也就是在「福地」广州,刘浩博士接触到了全新层次的康复医学,开始了自己在康复治疗上的「晋级之路」。
伴随着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 2008 年奥运会的临近,内地对医疗卫生保健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经过国际认可、受到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疗师却比较缺乏。建立和发展正规的康复治疗专业教育,培养国际认可的物理治疗 (康复) 师,是我国医学教育亟待填补的空白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专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武汉合作办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共同培养中国第一批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物理/康复治疗专业人才。而在当时,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是香港乃至全国唯一提供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学士及深造学位(硕士、博士)的大学学系,而刘浩博士正是当时那一批为数不多的培养对象之一。
香港理工大学的求学之旅并非是轻松惬意的,高强度的课业压力、全英文的授课方式、崭新的知识点……哪怕内心有一点投降放弃的念头,上述任何一条都会成为压垮刘浩博士的那根「稻草」。然而真金何惧火炼,巨大的压力下,刘浩博士迸发出了巨大的学习热情,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投入了忘我的学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 年,刘浩博士不仅顺利获得了物理治疗硕士学位,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荣获香港「庞辉物理治疗奖」的两名同学之一,同时也获得了香港理工大学「院长荣誉毕业生」。
学成而归的刘浩博士,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习得的先进康复治疗技术,带领自己的康复团队踏上了焕然一新的发展台阶。但刘浩博士却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他内心深处对康复治疗浓厚的探索之情仍在熊熊燃烧。于是在领导与家人的鼓励下,怀揣着推动国内康复治疗专业进步的雄心壮志,刘浩博士再赴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物理治疗方向的博士。而在读博士期间,刘浩博士接触到了一项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康复治疗新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国际上,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康复评估、治疗及功能预后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尚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值得挖掘,这也使得刘浩博士确定了自己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经颅磁刺激技术及神经康复。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系列「经颅磁刺激规范化应用培训班」中,刘浩博士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与经验积累推动了「经颅磁刺激评估技术」在大脑及康复相关科学研究中的规范应用。
砥砺前行后的不变初心
随着近年来康复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康复治疗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大势所趋下不可回避的是国内专业康复人才需求供给不足、康复机构规模普遍较小、配套设备落后等问题。
康复产业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大众对康复产业的需求是迫切的。民营资本介入康复市场,为中国的康复事业发展注入了一剂新鲜的血液,可以说具备一定规模、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服务性更强的民营医院为刘浩博士这样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区别于公立医院的绚丽发展舞台。
怀抱着推动中国康复事业发展,让康复走进千家万户的初心,刘浩博士从体制内跳出,加入了九如城(宜兴)康复医院的团队。在这里他及其所在的康复医疗团队共同主导并建立了「九如城康复研究院」的建立,并负责建立了「脑刺激及功能重塑实验室」。而作为主要负责人的他,更是率先进行了专科康复医院重症康复模式的探索,在医联体组织框架下积极开展了与临床医院合作进行重症康复的工作。为了实现将康复服务模式从机构向社区转化,作为九如城(南京)康养中心及九如城(常州)康复医院的主要筹建参与者,他在康养融合服务体系的建立方面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
近 3 年来,刘浩博士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of 》、《 of & 》等 SCI 杂志以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其 2017 年发表的论文「 of nerve to the arm in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单侧的周围神经电刺激所诱导的脑卒中患者双侧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的现象,被 AJPMR 杂志选为年度继续医学教育(香港理工大学康复博士,CME)论文,并被美国康复医师学术协会( of ,AAP)授予「2017 最佳研究论文奖(AAP in Award)」。
也正是鉴于他在康复治疗相关临床与科研方面的表现,今年 8 月,刘浩博士成为了第五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被提名人,而早在 2017 年 12 月,刘浩博士在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一届「优秀(青年)三师奖」的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青年康复治疗师奖」。同时,刘浩博士还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委会常委、物理治疗专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与行业内专家共同为推动中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尽绵薄之力。从迷茫的「误入」康复领域的年轻治疗师,到颇有建树的康复业内青年专家,十数载辛勤耕耘,高歌猛进,刘浩博士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和成绩,成为了年轻康复治疗师们的学习榜样和典范标杆。
何为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刘浩博士在康复治疗的道路上稳扎稳打的每一步,秉持的都是这样一颗「匠心」——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治疗方案,为每一名康复新鲜力量指点迷津,为每一个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欢欣鼓舞,为每一项康复研究贡献力量。康复事业奔涌向前,榜样力量号召前行,相信在中国康复治疗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将会有更多像刘浩博士般的青年榜样去引领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