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青()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1981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张辉,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top30名校留学,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1984年转入工程热物理系,于1986年和1989年分获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石溪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席副教授,任石溪大学过程模拟实验室主任;1995-2007年间,担任美国国家基金会热喷涂研究中心及热喷涂产业研发中心的共同负责人。2007年回国,先后担任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总集成项目和另外3个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担任科技部重点专项“重大综合灾害耦合实验和模拟技术与设备”的项目负责人,担任973课题负责人及国家与军方的几个应用课题。负责清华—波音联合研究中心工作,并负责机舱环境和机舱安全研究项目,负责清华大学—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建筑节能、安全、控制联合研究中心的建筑安全和智能化研究。牵头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共安全专委会(ISO/TC223)应急能力评估国际标准的制定,任该标准的国际牵头人。该ISO标准是安全领域中国牵头的第一个ISO国际标准。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特聘研究员, 是WHO EOC-NET框架与手册信息部分国际牵头人,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刘延东副总理等)的重要批示。担任国际新创刊物 of and 主编,担任国际期刊 in 和 and 的编委,担任国内期刊“燃烧科学与技术”和“火灾科学”的编委, 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40多篇,Ei收录180多篇,SCI引用1000余次。
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青岛智能院院长王飞跃:人生没有坏经历
王飞跃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和控制与管理,是智能控制方面的国际知名学者,也是该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人物简介
不能当一辈子“泥瓦工”
王飞跃本科学化机,硕士读力学,博士专攻计算与控制,数理化均有涉猎。外人眼里,他在求学之路上的专业跳转跨度极大。然而在他自己看来,这不过是很自然的变化,有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更有自身兴趣和社会需求的背景。
1977年,因“文革”冲击而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6岁的王飞跃以高一学生的身份报名应考,被山东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录取。
大学时,王飞跃把国内所能找到的弹性力学书看了个遍,还翻译了两本英文专著。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力学系著名教授王仁东“抢收”到门下,专攻断裂力学。在读期间QS200名校留学,王仁东先生不幸离世,王飞跃的研究方向转至计算力学和板壳力学。毕业时,他已完全转至理性力学的研究,面对的全部是公理系统和抽象数学。
完成硕士论文答辩后,拿起的一本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所揭示的科学范式的转移、科学共同体的“心理格式塔转换”等,对王飞跃的内心产生了巨大冲击,他自幼想象中笼罩在“科学”二字上面的“神圣”光环突然消失了。科学观念的颠覆,让王飞跃觉得力学太“被动”,所有的理论大厦已经由“大师们”设计好了,而其他科学家只能按照设计好的图纸“添砖加瓦”,简直像个“泥瓦工”。
“我不能当一辈子‘泥瓦工’吧?”王飞跃想要找到一个更加“主动”的研究领域,他说自己“望文生义”想到了控制论,因为“控制”一定是“主动”的。
恰在王飞跃想要再度转行的档口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青岛智能院院长王飞跃:人生没有坏经历,智能机器人研究在国内外掀起热潮,他决定放弃力学转入智能控制。1986年,在浙江大学力学系任教两年后,王飞跃前往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开始留学生涯,师从智能控制和机器人与自动化创始人之一乔治·萨里迪斯攻读计算机与系统工程博士学位。
“果实要结在中国的大树上”
库恩的理论对王飞跃可谓影响至深,不仅直接促使他从理论研究转向工程研发和应用,也使得他开始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乃至世俗的人际关系学,引导他大量阅读经济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
1995年,已成为亚利桑那大学副教授的王飞跃受邀到清华大学讲学,其间拜访了时任中科院副院长路甬祥。路甬祥跟王飞跃提起了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希望他能到中科院工作。
在美期间,王飞跃有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习惯,他熟知路甬祥早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时曾在这份报纸上说过的一句话:“果子要结在中国的大树上”。对于路甬祥的提议,王飞跃回答说自己也有回国工作的打算,但不想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自己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所以,他希望在美国当上正教授后再回来。
1999年,王飞跃率领的团队完成了自主车VISTA的研制成功之后,他入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引入海外基础人才计划”回国,任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2000年,王飞跃牵头组织中科院自动化所、广东科龙公司与亚利桑那大学合作,成立了中美联合智能控制研发中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仪式上,他在即兴演讲中再次提起“果子要结在中国的大树上”。
“社会计算”之路
按照传统理解,自动化和智能控制研究直接面向工程技术,而王飞跃回国后则把视野转向了他更为关心的社会领域。“我下了很大功夫去研究社会学和心理学,因为我感到随着网络的兴起,将其与信息结合,将是社会的重要需求,是个大问题。”王飞跃的选择,基于人类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正在走进“知业社会”的判断。
正因如此,王飞跃回国十余年,在中国这棵“大树”上结下的最大果子当属“社会计算”。
2002年底,中科院自动化所成立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王飞跃任主任,确定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迫切课题。2003年初,王飞跃代表实验室首次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每五年一次的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最终认定复杂社会问题作为实验室研究的一个突破口。2004年,王飞跃正式提出“社会计算”概念,以计算手段研究习惯上被认为是政治社会学中的定性问题,形成计算研究与应用的新焦点。
2012年,王飞跃团队的第一部关于社会计算的专著《社会计算的基本方法与应用》出版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凝结了团队十年来的探索和追求。在这样一项融合计算科学、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管理科学、社会学乃至哲学的研究中,不少人惊叹于他的学术涉猎面之广。
关于未来,王飞跃希望把平行系统的应用真正做起来,同时将知识自动化的相关工具方法和系统建立起来并期待能够应用于实际。
回望来路,他说自己经过的轨迹已成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坏的经历,只有有价值的经历。能从中学到些东西最好,实在学不到,就放进自己的真实记忆之中去”。
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博士生千页举报信指控前导师学术不端 长安大学:内容有不实,还在调查
2月7日,长安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学校正在开展调查工作,杨旭也正在配合相关调查,但是因为举报信内容较多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博士生千页举报信指控前导师学术不端 长安大学:内容有不实,还在调查,所以很多地方还得进一步核实。
上述负责人称,从目前已核实的情况来看,举报的内容多处不实。比如:一是,举报杨旭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骗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一等奖的成果不属实,获奖者其实是哈工大一名与杨旭同名的教师;二是,举报杨旭克扣奖学金也不属实,每个月5000元奖学金经过系统扣税后为4200元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每个学生都一样。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2月2日,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生刘经纬在网络发文实名举报其曾经的导师杨旭,因吃空饷和学术不端被迫回国,骗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和“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等,并附上1035页的举报信《实名举报揭发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杨旭欺世盗名违法乱纪反党骗国的反动行径》。
举报信中介绍,在蒙纳士大学苏州校区就读博士期间,杨旭让刘经纬整理其个人资料去申请长安大学国家基金。刘经纬发现杨旭在未通知蒙纳士大学的情况下,2019年就入职了长安大学。杨旭告诉刘经纬,自己可以全职兼任中澳两个学校的教职,让他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这一事情,并继续安排科研项目让刘经纬完成。直到2020年11月蒙纳士大学通知刘经纬更换博士导师,杨旭才向他承认自己从蒙纳士大学离职。
据刘经纬发布的聊天记录和资料显示,2020年4月开始,杨旭将自己和夫人在长安大学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工作,交给刘经纬指导。同年6月底,杨旭将蒙纳士大学硕士课程考试的试卷交给刘经纬批改。
刘经纬称杨旭学历造假,在他帮杨旭制作回国教职的申请材料和文件时,发现杨旭的硕士学历存在异常。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时间毕业的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杨旭于2009年9月就读后,2011年又前往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刘经纬在网络上搜集杨旭真实学历情况之后发现,杨旭没有从东南大学拿到硕士学位。但在蒙纳士大学和长安大学的官网上均显示杨旭拥有东南大学硕士学位。
长安大学网站教师个人主页
红星新闻记者查看举报信,杨旭的一份学历中显示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未毕业)QS100名校留学,但是在长安大学官网上杨旭的教育经历却显示: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
长安大学官方网站显示,杨旭于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前担任蒙纳士大学助理教授与博士生导师,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入选陕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和“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现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博士生导师。
针对此次事件,红星新闻记者多次试图联系杨旭和刘经纬,但截至发稿前仍然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