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夸克财经
作者|李 文 正
爆料邮箱:
开挂的人生是怎么的人生?
人生赢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当你想象的帅气阳光、多金多才、年少有为、事业有成等各种美好的字眼时,都不足以形容他这位被上天眷顾的天之骄子。
开挂的人生、完美的开局
让我们穿越时光,看看他的人生开局:
2000年,他17岁获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
2004年,他21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2005年,他22岁在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7届国际年度会议上荣获国际生物医学工程联盟(IFMBE) OCSA论文奖。
2006年,他23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2009年,他26岁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 )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2010年,他任美国IBM公司位于纽约的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
2012年,他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及香港三地同步创立跨国科技公司,自任董事长和CEO;
2015年,他入选 2015福布斯中美十大年度创新人物;
2016年,他应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会议,向总书记汇报了科技创新成果;
2017年,他当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全球青年领袖”;
2018年,他和他的团队发布了全球第一部折叠屏手机,被媒体评为“2018年年度影响力人物”;
2019年,他创立的公司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500多亿元;
2020年,他以14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第15位。
这就是开挂的人生,开局各种光环加身。帅气阳光、多金多才、年少有为、白手起家、亿万身家羡煞了多少人?他每一次公开场合出席都领少女们心动尖叫。
他拥有不俗的背景,博士头衔、研究科学家、董事长兼CEO、全球青年领袖、年度影响力人物及胡润榜富豪;
他创立的科技公司令无数风投大佬为之疯狂,排队投资,巅峰估值500多亿元。其中,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就曾公开表示过懊悔没能抢先下注这家“明星”企业。
这个“他”是谁?他就是被评为第十届“深商风云人物”刘自鸿博士以及他创立的搅动整个显示行业圈柔宇科技公司。
开挂的人生也会遇到倒挂时刻
或许鸿运用尽,尽头就是泥泞沼泽。
2020年,名噪一时的柔宇科技向科创板发起IPO冲刺,柔宇科技完成上市辅导工作后冲刺科创板,招股书中披露发行后的估值将达到577亿元,刘自鸿当年也以 145 亿元的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的376名。如果他带领他的公司冲刺IPO成功,那么他将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花明柳暗,他的人生峰回路转走向了下坡路,也是他开挂的人生从巅峰摔落下谷底的开始。2021年1月3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最新一批受理的科创板及创业板企业抽检名单,柔宇科技及另外19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刘自鸿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接下来人生下半场的雪崩简直让他怀疑人生。
因“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以及柔宇科技曾因产品不受市场认可、产销率低、多家大客户交易存疑、盈利困难等众多问题屡遭质疑,柔宇科技和保荐人中信证券于当年2月9日“撤回了上市申请”。
柔宇科技科创板IPO被终止是其人生第一片雪崩的雪花,因为IPO的失败使得柔宇科技失去了通过资本市场大规模融资的机会,进而加剧了其资金压力。
随着IPO的失败,柔宇科技的资金链开始趋紧。据公开信息,柔宇科技在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的累计营收只有5.17亿元,而累计亏损却达到31.95亿元。根据柔宇科技公开的招股书和其他财务信息,公司的财务状况在持续恶化。例如,招股书显示柔宇科技在三年半时间内亏损了31.95亿元,且拟募资144.34亿元用于柔性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这表明柔宇科技在业务发展和资金运营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柔宇科技被曝出大规模欠薪。据媒体报道,多名柔宇员工当年9月薪资仅部分发放,10月的薪资则全额暂停发放。此外,还有员工表示,年终奖也存在推迟或者未发放的情况,且公司福利开始减少。
2022年清明假期前,柔宇科技欠薪问题登上热搜榜,并传出柔宇科技全员放长假的消息。此后,柔宇科技的欠薪问题持续发酵,甚至引发了员工罢工维权的行动。
2023年12月25日,记者在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柔宇国际显示基地看到,约四五十名柔宇科技员工聚集在该基地门口罢工维权,要求公司发放工资。多名参与罢工的柔宇员工表示,2022年11月至今,柔宇拖欠员工薪酬已长达一年时间。此外,生产线普工、园区保安等也有超过8个月没有拿到工资。在现场看到,部分维权员工签署了一份名为《关于申请解决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的诉求》的文件。文件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1日,柔宇已拖欠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的工资,共计12期(其中职员欠薪12个月,普工欠薪约8个月)。这两年间离职的近千名员工也未发放拖欠的薪资,累计欠薪金额约为4千多万元。
2024年6月17日,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司平台,柔宇科技被深龙劳监罚[2024]11-007号处罚5万元,责令发放拖欠百名员工15个月工资2072万元。
除了员工薪资外,柔宇科技还拖欠了大量供应商的货款。这导致柔宇科技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面临法律诉讼。柔宇科技因未履行与供应商之间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根据相关法律文书,柔宇科技与供应商(如广州和力广告传播有限公司)之间达成了和解协议,但柔宇科技未能按照协议约定履行付款义务。
拖欠员工薪资和供应商货款,甚至被曝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使得柔宇科技在采购原材料、维持生产线运转等方面面临困难,进而导致了产线停止生产的情况。
由于柔宇科技未能履行付款义务,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司及公司法人代表兼CEO刘自鸿采取了限制高消费的措施。这意味着刘自鸿在乘坐交通工具、住宿、购买不动产和高档非生活必需品等方面将受到限制。
这些法律纠纷不仅影响了他和柔宇科技的声誉和信誉,还进一步加剧了其资金压力。拖欠员工薪资和供应商货款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柔宇科技的困境,使其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
由300多名被欠薪的部分柔宇科技员工(包括在职与离职)提出申请,2024年4月23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听证会,重点解决员工被拖欠的工资约6000万元,加上公司此前承诺的股权等合计上亿元,并表达了对于公司破产清算的担忧和对于债权分配方案的关注。
争议焦点:员工方与公司方在听证会上就公司的财务状况、资产价值以及债权分配方案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员工方认为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且债权分配方案不明确;而公司方则坚称资产足以清偿债务,并希望员工能够理解和支持公司的重组计划。尽管听证会持续了近4小时,但双方并未达成和解或妥协。员工方坚持要求公司清偿债务并明确债权分配方案;而公司方则坚持认为其资产足以清偿债务,并希望员工能够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重组和恢复经营。
在听证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理和调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5月15日正式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这一裁定意味着柔宇科技正式进入了破产清算的法律程序,其资产和债务将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管和处置。
2024年6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实发布公告,法院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的管理人,负责破产清算的相关事宜。公告要求柔宇科技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管理人申报债权,以便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权益保障。
2024年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连发多份公告,裁定柔宇电子、柔宇显示、柔宇科技破产。
至此,前半生开挂、满手好牌的刘自鸿跌下神坛,他创立的柔宇科技也随之昙花一现,明星沉沙。
凝望深渊之镜,难找初心与归途
很多人常说:宇宙的尽头是自我。
2021年12月9日凌晨1:23分,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夜不能寐,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引述《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每天醒来,在梦中哭了一夜》,并发文表示: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刘大博士在困境中能够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决心可嘉。但他看透人生起伏,却并没有看清人性。
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一句是细分领域大咖者最为钟情的表达,而它最不适合形容刘自鸿本人,自从他处于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职位上以后。
当马斯克的特斯拉和都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时,公司的账面资金只能维持3天。律师已经拟好了宣布破产的法律文件,只等马斯克签字。他形容自己“一边嚼着玻璃,一边凝视深渊”,每天早晨醒来,都发现枕头是湿漉漉的,因为他在梦中哭了一夜。为了挽救公司,马斯克不惜变卖自己的多处住宅、私人飞机和跑车,甚至准备搬进酒店,后来甚至考虑搬到岳父、岳母的地下室去住。马斯克每周工作接近120小时,连续3、4天待在工厂车间睡觉,他带领团队着重解决技术问题、特斯拉的量产难题,最终他成功了。
作为公司一把手,他应该解决的是柔宇科技的资金及技术量产问题等,在柔宇处于风雨飘摇时,有人发现2024年8月31日这天,他在美国网球公开赛女单比赛现场观看比赛,令科技圈和投资圈的人非常无语,他所有自比马斯克的高大形象瞬间垮塌。
所以,当人有了足够跳动的资源(权利、名誉、金钱等)以后,人的本性开始无限制放大,越处于高位越难找到初心和归途,甚至完全迷失自我。特别是公众人物,人们看的是他们的言行,而不是外在的标榜。
当他遇到困境凝视深渊之镜时,他才能醍醐灌顶,窥见自我,初心,认知到自我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调整自我、决策,并付诸行动。
曾经在柔宇科技工作的员工这样评价刘自鸿:“老板步子迈得太大,权力太集中,愿景太宏大”,三个“太”资把刘自鸿的野心和欲望暴露得淋淋尽致。
然而刘自鸿并没有认清自我。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的《拯救柔宇》文章发表后,深圳市国资委引入了一家产业资本,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这家上市公司提出了一个要求:刘自鸿必须离开管理层。这家上市公司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刘自鸿坚决不同意这项要求。在深圳市国资委引进产业资本时,刘姝威还透露,有投资者主动找到她说:“不论是刘自鸿留在柔宇科技专门搞柔性研究或者他自己重新创业专门研究柔性技术,我们都会给他投资。”
这可以说是柔宇科技最后逃生的机会,就这样白白被他浪费掉了,抓在手里的公司管理权利岂可放弃,欲望让再聪明绝顶的人失去了理智。
张华是柔宇的技术员工,他认为刘自鸿的“完美主义”放在柔宇这样的创业公司身上,是有弊端的。“刘博确实很牛,他的柔性技术在商业转化的时候不照搬三星,大规模产线的设计也不照搬国外的做法,是真的做到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且造价也比业内低很多。”张华说,这个成果如果放在有一定客户基础的企业如TCL、京东方身上,有可能一举推动国内柔性屏行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没有稳定现金流,要从0直接做到N,步子迈得太大了。
在投资人们看来,柔宇科技的技术一直是超前的,但往往0到1不是最难,1到100的蜕变才是最难。一直没有过硬的产品可以带来现金流,加之作为创业公司,柔宇科技相比传统的制造业公司而言远没有深厚的产业化积淀,却在从科技到商业的转化过程中,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自建生产线,使得柔宇逐步陷入资金困境。有柔宇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柔宇此前获得的融资基本全都投进了自建生产线,依然深陷“缺钱”窘境。业内投资人分析,技术出身的刘自鸿低估了自建生产线的烧钱速度,即便是百亿资金,自建生产线也能很快烧光,“团队对生产线的烧钱速度没有准确判断,即便是好的技术也浪费了。如果选择与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结果或许会不一样。”熟悉柔宇的投资界业内人士认为,正因柔宇选择了自建生产线的道路,才将其逼至欠薪亏损,投资机构望而却步的境地。
柔宇科技发展过快,资金链跟不上而断裂,发生雪崩式反应是必然的。
曾在柔宇科技工作了两年多的陈铭评价,柔宇技术确实很牛,创始人的背景无可挑剔,这几年柔性屏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柔宇陷入困境,跟刘自鸿的个人情怀和管理短板有很大关系。他表示,“这两年我感觉公司的管理太混乱了,内耗内卷太严重,办事效率极其低下。”陈铭说, “事无巨细都需要刘自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底下人没有权限,也不敢拍板。”
自2020年底以来,柔宇面临严重资金困境,2021年4月起进入保底运营和休眠状态,产线设备关停或保持弱电状态,职工长期遭遇工资拖欠,人数从2500余人降至如今不足100人。在市场定位方面也面临混乱,不但发布全球第一部折叠屏手机柔派,给众多终端品牌强夺其市场份额声势,还百亿投建面板产线,却尺寸无法量产,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实际产量仅为7748小片、31.4万小片、4.86万小片;对应的销量分别为2099小片、5.27万小片及2.21小万片。市场定位无法尴尬下,令外界开始质疑柔宇科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独创性、量产能力以及获客能力等,并且柔宇科技的屏幕并未出现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中。
另外,刘自鸿凭借着自身开挂的人生开局,设定的目标过于高远,让柔宇的路越走越窄。刘自鸿的愿景很宏大,想做创造柔性星球的拓荒者,这太理想化了,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另外,刘姝威也透露,华为曾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是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因为刘自鸿希望像三星公司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独立制造所有产品。看来,刘自鸿的野心不是一般的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024年6月9日深夜,柔宇科技独立董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微信朋友圈中贴出了自己在参加一场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闭门会议上的发言,再度为柔宇科技发声。
刘姝威称,柔宇创始人刘自鸿真心希望企业能够成功,将他视为骗子不公平。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不是企业家,无法引领公司生存和发展。
在发言中,刘姝威谈及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时直言不讳:“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不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刘自鸿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资本市场对他超出能力圈的行为进行了投资,结果导致了投资失败。”刘姝威指出,如何促进像刘自鸿这样的科学家在中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刘自鸿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但是他不擅长企业管理,也不擅长解决研发和生产所需的资金和市场定位等诸多问题,这是柔宇“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许符合他身份的只有优秀科学家,作为企业家他确实不合格。
深度剖析:刘自鸿,一个完美人物却以悲剧收尾
刘自鸿作为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他的宏大愿景、他的人生情怀以及他的开挂式开局光环救不了柔宇科技破产的最终命运。
柔宇科技的破产即是偶然,也是必然。在全球显示产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1897年物理学家发明了CRT(阴极射线管)算起,世界显示行业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从最早的电子显示,发展到如今,全球显示行业已经形成了LCD、OLED、MLED等多种显示技术并存、竞相发展的格局。这些技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显示器、车载显示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柔宇科技的兴起和衰亡只是这个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它在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上作为先驱牺牲掉了,但它却推动了显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柔宇科技研发出厚度仅为0.01毫米的彩色柔性显示屏
显示行业作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长周期的新型产业,发展上环环相扣,如果一环跟不上,损失非常惨重。从美日众多私企退出这种高投资、长周期、低回报的面板制造领域,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面板企业敢于重金投资,甚至反周期投资,都有本土政府资金兜底,所以不怕长时间的亏损,不断砸资金投资。
早期融资方面,独角兽柔宇科技曾备受知名资本青睐。2012年到2020年的8 年时间里,柔宇科技一共完成了13轮融资,总计98.5亿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松禾资本、IDG资本、中信资本、盈科资本、越秀产业基金等。2020年,柔宇科技以500多亿元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企业。
受到多方知名资本加持的柔宇科技筹划闯关科创板上市,未果崩盘。柔宇科技作为私人企业,以风投资金来支撑自身企业的发展是真正的取死之道美国硕士转博士容易吗,因为风投股东需要高回报的,甚至短期回笼资金。这对柔宇科技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资金断裂的隐患。柔宇作为行业中少有的创业公司,前期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风险投资,历史总投资额在行业中最少。
笔者曾经写《》一文,以两链融合模型分析了柔宇科技处于困境情况。不过现在如何分析柔宇科技都无意义,因为柔宇科技已经破除和清算了。
目前,在柔宇科技面临破产清算的阶段,债权人和柔宇科技员工曾期望将破产清算转变为破产重整美国硕士转博士容易吗,曾身家500多亿、阳光帅气的博士男孩是如何从人生巅峰走向破产的?,从结果来看QS100名校留学,债权人和柔宇科技员工的这一希望最终落空。柔宇科技员工最关心的是债权分配方案。目前,公司即将面临资产拍卖,但由于债权分配方案尚未明确,柔宇的资产大多已抵押给银行,拍卖所得如何分配仍需管理人、法院和政府等多方共同解决。至于员工欠薪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进一步的明确。深圳市龙岗区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仍有70-80名员工,公司仍存在少量业务,该基地的柔性显示屏幕生产线需要持续不断地供应液氮、电力,一旦停下来,设备将全部报废,产线也将失去价值,但留守的员工工资问题尚未得到明确的解决方案。看来,未来柔宇科技处置这些问题还得一段时间。
至于刘自鸿,一个完美人物却以悲剧收尾,令人扼腕叹息。
教程推荐
美国爱丁堡读博士,宁波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80后,读博士时用奖学金创业,今天终于一鸣惊人
3月19日,随着锦浪科技在深交所敲响的上市钟声,1981年出生的王一鸣,今日在资本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宁波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锦浪科技上市首日,上涨44%,收盘价38.36元/股。
14年前与光结缘的锦浪科技是宁波第77家A股上市公司。它在国内专业研发和制造的组串式逆变器,相当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不断让宁波造的“中国芯”跳动在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邮政洛杉矶分拣中心、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外标杆项目和地标建筑。
“从2005年创立伊始到现在,锦浪科技为实现太阳能为人类所用的理想美国爱丁堡读博士,宁波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80后,读博士时用奖学金创业,今天终于一鸣惊人,一路与光同行。”
24岁就开始创业的王一鸣,已经褪去了青涩,一身正装让他看起来更加持重内敛,但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闪闪发光。
理工男的“舍”与“得”
“风口来临时,你不能迟疑,一定要当机立断,否则机会一旦错失,很可能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在锦浪上市前一天,王一鸣在深圳接受了东南商报记者的专访。对于中途放弃读博这件事情,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1998年,出生于教师家庭的王一鸣以象山高考理科总分第三的成绩进入上海交大,毕业后前往英国深造,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开始攻读布里斯托大学的博士学位。
读博时,他从奖学金里拿出资金创办了锦浪,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的前期开发工作。
2005年9月,在公司的产品即将产业化的关口,王一鸣中断学业,只身带着研制的新能源项目回到象山,创办了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整个光伏产业爆发的前夜,除他本人外,公司只有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做企业对我来说,一切都是第一次,我没有任何规律和经验可循,只有靠对产品和技术的热爱!”刚出校门的王一鸣试着用理工男解题思维去面对难题:
1.要讲方法;
2.要有创新。
2006年年初,公司第一批价值30多万元的货物顺利生产出来,他激动地一路漂洋过海亲自送货去英国。
这笔订单不仅给王一鸣带来了近10万元的利润,也让锦浪的产品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随后,订单接踵而至,锦浪迎来发展的春天。
那也是整个行业的春天。
2009年、2010年市场井喷时,常有客户拿着6000台、7000台的订单找到王一鸣,告诉他只要愿意做,这些订单就是他们的。
“订单的量很大,通常一个订单就是我们公司2005年和2006年两年销量的总和,说不动心那是假的,但是我们的产品内部测试还未超过半年,万一品质出现问题怎么办?因此,我们还是决定放弃那些订单。”
王一鸣的头脑始终很清醒,尽管内心纠结,但仍坚持“品质高于一切”的原则,哪怕少赚点,宁愿走得慢一点,也坚决不冒进。
或许是“理工男”天生的冷静头脑,或许是严格的家教培养的沉稳性格,站在今天往回看,王一鸣很幸庆当年自己在学位与机会、利润与口碑之间做出的正确选择。
密林背后的“暗”与“光”
心中有光的人,不畏惧暗夜;心中有“光”的企业亦是如此。
“无论是从0到1,还是从1到N,在长期投入的道路上,耐住寂寞更为重要,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精耕细作。”王一鸣说。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14年,经过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后,光伏产业内部积聚的产能过剩矛盾已经到了雪崩的边缘,这个原本就靠政策扶持起来的行业已经不堪其重,国外市场更是硝烟弥漫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年,锦浪也未能幸免,发展进入了一个突破的瓶颈期。
面对行业困境,光伏产业整合势在必行。当时正好国内有鼓励太阳能、新能源的相关政策出台,于是,王一鸣做了一个决定:不放弃国外市场,也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但事实上,做国内市场谈何容易,国外市场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市场当时对光伏的认知、产品的认知都不太一致,还是以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主,所以企业要想打开国内市场可谓困难重重。
这个战略决策并非一拍脑袋而为之,“虽然国内外市场有差别,但是国外市场还是很多借鉴的经验,毕竟深耕多年,还有产业都是有周期的,我判断应该到了轮转的时候了。”
王一鸣在对公司、行业以及人等因素进行通盘考虑后QS200名校留学,谋定而后动,一旦谋定,坚决执行。
其实,善弈者谋势,锦浪很早就布局了组串式分布式逆变器,这是从成熟的西方市场借鉴、判断后做的决定,但那时市场占比小,风险也大,怎么看都不太像一个“正确的时候”。
但创新往往意味很大的不确定性。那时国内还都是以西部的集中式的地面电站为主,所以使用的都是集中式逆变器,还没有组串式逆变器。
2011年后,欧洲各国调整政府补贴政策,降低政府补贴,光伏市场出现萎缩,因之前大幅扩张而增加的产能出现过剩,导致全球光伏行业供需失衡。欧债危机加剧了市场波动,众多知名组件厂商因此停工亏损甚至倒闭。
在最为艰难的2013年,曾经风光一时的江苏尚德破产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渐渐失去了信心。
“就像走进了不见天日的密林,我知道如果决策错误,对一家创业型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一直在想,自己当时是不是太乐观了。”
尽管过程非常痛苦,但王一鸣坚信,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场,才能推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而跨越难关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坚持不懈的创新求变。
也是从2013年开始,我国陆续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产业政策,完善了光伏行业价格及竞争体系,确保市场的完善运行;随着国内分布式应用发展,组串式逆变器的应用也不断增加,但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2015年。
“一开始有个储备和发展的过程,投入和产出不对,自然会碰到很多困难。”王一鸣说。
但无论如何,政策的这一点变化就像密林里的一道阳光,顽强地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来,让坚守者看到了点点光亮。
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光伏起步的元年,2016年和2017年分布式光伏快速开始发展,证明锦浪的方向没有错。
从2014年开始锦浪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之后两年的跨越发展,到2018年,营收为8.3亿元,净利润达到了1.18亿元。
黎明到来之后,你看到的每片叶子都熠熠生辉。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前路就一片光明。
未来的“守”与“攻”
在2014年,锦浪还做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启动IPO。在锦浪提交IPO申请后,国内的光伏政策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去年有名的“5·31光伏新政”推出后美国爱丁堡读博士,在降补的大趋势下,整个行业“由奢入俭”,和7年前的欧洲一样,光伏产业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但王一鸣却很乐观,他认为一旦推行平价上网,在大的市场坏境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前景会更加可观。
“我们一直是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岩石的缝隙中生长壮大的,所以我对我们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很有信心。”
和多年前布局组串式分布式逆变器一样,锦浪也早早地开始全球化布局,以提高公司把握出现市场热点机会的能力,增强公司抗局部市场波动的能力,实现公司未来长期可持发展。此外,当全球市场热点切换的的时候,均衡的布局会降低风险,类似于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决策都是正确的,这几年,王一鸣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不断反省与成长。
“科研工作者就是做最高性能的产品,以前开发的产品都是航天级的,性能太好,太高效,就会曲高和寡。现在我们意识到了,要做市场可以接受的产品。”
王一鸣始终坚信,产品才是制造型科技企业的核心,尤其是产品的可靠性。
在重视市场的同时,锦浪的科研投入增速这些年超过了营收增速。数据显示,锦浪研发支出在2015年是950万元,2016年是1046万元,到了2017年和2018年,研发支出都超过3000多万元。
王一鸣相信其中的每一分钱都值得。因为技术的提升最终会降低生产成本,使光伏发电成本逐渐达到煤电水平。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平价上网”——光伏发电即使按照传统能源的上网电价收购(无补贴)也能实现合理利润,而用户的购电成本也不会提高。这是大趋势。
“上市是过去努力的一个成果,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王一鸣说,他的愿景是以后把新能源发电、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结合在一起,甚至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也结合在一起,做整个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也就是说,以后的锦浪不仅仅是家发电发光的企业,那些“光”还会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细节,会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既然做了,我们总希望能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好声音’!”虽然道阻且长,但王一鸣不惧任何挑战。
正是基于越来越多像锦浪这样的技术先驱者的努力,在电力新能源领域,中国已逐步领先全球。
—end—
美国博士通常几年,AI博士毕业,要求多少年薪才不亏?中美最高超过200万,日本还没公务员挣得多
机器学习博士毕业,向公司要多少钱才不亏?
最近,上一位英国的应届毕业生向网友发出求助。
而在网友的回复中,曝出了世界各地这一大热专业的待遇情况,有的国家一年能开出50万美元(350万人民币),有的却不如普通公务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你的机器学习博士学位,在各国都值多少钱?
搬砖,也有金砖土砖之分
这位英国的博士小哥先是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坐标伦敦,即将博士毕业,在顶刊上发表过几篇论文。
他开发的一个算法模型有一定商业价值,被学校看中,希望由另一个初创公司来继续开发,并承诺分给他一部分股份。
同时学校希望他能留校继续研究相关项目,并且问他的期望待遇。
网友们则给出了建议。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在英国伦敦,机器学习博士学位起薪可以拿到10-15万英镑(90-135万人民币)/年,如果是在金融证券公司QS100名校留学,还会拿的更多。
而一个硕士毕业生,在伦敦能拿到的起薪是6万英镑(54万人民币)/年。
这位答主现身说法,他自己在博士刚毕业时的待遇为年薪9万英镑年薪+9万英镑股票+3万入职奖金。
根据这位英国博士自身的情况,网友建议他年薪低于10万英镑(90万人民币)不考虑,如果想要价更高,则要拿出质量过硬的顶会论文,同时公司也得有相应实力。
但有网友提出了质疑,在伦敦,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起薪,对于一个博士来说,8万英镑(72万人民币)就是最高了,FAANG(脸书、亚马逊、苹果、网飞、谷歌)这类巨头也给不了高达15万英镑的年薪。
这种情况可能较为普遍,毕竟不是所有博士毕业生都有杰出的科研成果。
综合来看,在伦敦,普通博士毕业生年薪可以拿到8-10万英镑(72-90万人民币),而优秀博士生的起薪可以高达15万英镑。
这是英国伦敦的情况,那么美国呢?
讨论中,有人提出在旧金山地区,机器学习PhD可以拿到30-40万美元年薪(210-280万人民币),但这只是针对CS top20毕业的优秀博士生而言。
而谷歌、等会给特别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开百万美元年薪。
对于没有这么强实力的人来说,机器学习PhD的年薪在10-14万美元(70-108万人民币)左右(数据来自 5月最新调查结果)。
此外,有日本网友留言,在东京地区,机器学习PhD的起薪在4万美元(28万人民币)左右,即使是谷歌、这种巨头,给出的起薪最高也不会超过8.5万美元(60万人民币)。
这样的薪水在日本社会其实是较低的,相比之下,公务员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大。
同样是机器学习博士,在美国搬的是金砖,在英国搬的是铜砖,而在日本搬的可能就是土砖了。
那么中国的情况呢?
机器学习方向,你还是需要一个博士学位
由于机器学习方向的博士生与项目工程结合比较紧密,所以用人单位更看重博士学历的应聘者。
与本科硕士做基础开发工作相比,博士生的研究能力更强美国博士通常几年,对于项目和业务有更好的掌握和管理能力,高端创新实力也是本科硕士难以相比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机器学习PhD的年薪最高达到50万,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就变成了80万。
2019年,有媒体曝出了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以200万年薪招聘了两位机器视觉方向博士毕业生。
当然,这只是行业中的顶尖人才。
2020年AI博士平均起薪尚无数据,但一张出处不明的「2020五大厂AI人才争夺」的图片,在中文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被多家媒体引用。
尽管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其中数据是符合基本情况的。
各个公司招聘的具体学历和岗位没有透露,但有媒体推测,30-50万年薪可能是硕士待遇,而今年博士生的起薪至少在60-80万人民币。
即使如此,各大厂仍然很难招到高端人才。
应届AI博士生,很多人会通过实验室或者导师的资源,提前敲定去处。
而对那些优质的,有丰富研发经验的博士生,猎头会主动上门联系。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公开招聘渠道,等着优秀的AI博士自己上门的可能性很小。
真实情况也的确如此,大厂收到的简历中,博士生仅占3-4%,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AI高端人才短缺一直是这几年业界面临的最大问题美国博士通常几年,AI博士毕业,要求多少年薪才不亏?中美最高超过200万,日本还没公务员挣得多,2020年情况依然如此。
所以,如果有条件,放弃50w年薪继续深造,对于机器学习领域的学生来说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路。
One more thing
2019年末,互联网职场社区的一则帖子引起热议,一个自称上海某985毕业的应届生,拒掉了华为消费者业务2w月薪的计算机视觉方向offer,称这是「侮辱价」。
但他却有意回避了自己的学历,网友推测应该是硕士毕业。
对于他这番言论,不少人冷嘲热讽,认为他是好高骛远、思想幼稚:
但也有网友表示只给14级待遇2w月薪,确实是白菜价了,这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根本不算高。但说出这样的话,自己得有拿下高薪酬的实力。
你怎么看,2w月薪是侮辱人吗?
AI相关专业的学历和待遇,怎样匹配才能让企业和个人都满意呢?
参考链接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AI算法岗校招、社招和实习生内推,以及算法面试经验和面试题,欢迎加入
2020年AI算法岗求职群(知识星球)
本星球不仅面向今年(2020届/2021届)找工作和找实习的学生(研一/研二/大三等),还面向刚入学或已工作的人群。目前已有超过2100+位同学加入。星球旨在分享AI算法岗的秋招准备攻略(含刷题)、面试经验和校招/社招/实习的内推机会(含提前批)、学习路线、知识题库和Offer如何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