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们
今天有一位新的钢琴老师和我们见面哦~
她就是——
瑞秋老师!
瑞秋老师今天将会给我们带来她对中国少儿音乐教育的独特见解以及网络课程的看法,她强调找一个好的、合适的老师比什么都重要。找一个好的老师会少走太多的弯路,节省太多的时间,会帮助你及时改正错误的习惯。
接下来sky将隆!重!为大家介绍一下瑞秋老师~
导师简介
瑞秋老师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
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硕士
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学士
精彩履历
11岁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师从钢琴系主任王小强教授。
五年内攻读完本科和硕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师从世界著名钢琴家,安东尼奥·波姆帕·巴尔迪 ( Pompa-Baldi)。
2020年同时获得三所学校全额奖学金,最终以全额奖学金和唯一钢琴系助教的身份QS100名校留学,考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UIUC) 钢琴演奏与音乐文献专业,攻读博士。
曾多次获得比赛第一名,其中包括(MTNA Piano Solo in the East ) ,并多次受邀参加意大利音乐节,演出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自2018年开始担任美国克利夫兰Avon音乐学校钢琴教师,于2020年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钢琴系助教。曾学习钢琴教学法,融合中美两国的教学优点与风格,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独家专访
如何看待当代中国少儿音乐教育?
随着古典音乐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普及,更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可以接受到古典音乐的教育。由于中国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即使是从世界角度上来看美国博士好不好,专访美国钢琴博士|找一个好的、合适的老师比什么都重要!,中国的孩子们都是数一数二,在技术乐感方面,都具备巨大的潜力。
当然,能否在音乐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决定性因素还得是家长能否配合。小朋友们很难理解并记住上课的全部内容,他们大概只会记住百分之五十。这时候只有家长不断地督促、鼓励孩子以及配合老师,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如何看待考级?
我本人一共考过三次级,六级、八级和十级。个人很喜欢考级的内容编排,其中包括了基本功(如音阶琶音)、练习曲、中国乐曲和外国乐曲等。总的来说,只要按照曲目要求能达到一定的完成度,就不难通过考试。
如果考级证书能为你带来一些荣誉、赞美和进步,那恭喜你在人生路上又前进了一小步!如果没有拿到证书也不要气馁,认真思考一下你到底是兴趣使然才学习钢琴还是其他?考级只是对业余学生或初学者阶段性学习的一个总结,它其实只是漫漫音乐路上的一个起点。
对大班和一对一的看法
我从小的时候开始学习音乐,一直到现在攻读博士,一路走来都是大班课与一对一相结合。
我个人认为,参加大班课能够很好地获得与同班同学共同进步的机会。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定会产生良性竞争,从而大家会更有上进心,进步得更快。但大班课并不适用于学习钢琴演奏,它更适用于学习乐理知识、视唱练耳等课程。
一对一课程对于钢琴或任何乐器的学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个人的习惯与喜好,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不断纠正与督促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对于网络一对一课程的看法
由于疫情美国博士好不好,我在美国的所有课程都变成了线上教学,钢琴课也是如此。个人认为:只要有一个不错的音响设备以及稳定的网络,线上教学并不亚于面对面教学;能够随时打开电脑就可以上课的生活,在时代的进步之下一定是大势所趋。这样既省去了车马劳顿,也省去了出门时间,有这样便利的条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简述自己的学琴经历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决定走上钢琴表演专业的道路,并于初中时期进入沈阳音乐学院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
17岁独自离开家乡,正式开始了留美之旅。学习期间,获得多次奖学金包括( Nancy B. and J. Award)等;比赛冠军包括 (MTNA Piano Solo in the East )等。
2020年,我以取得全额奖学金以及唯一助教的身份考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博士( Piano and )。
你所留学的国家和中国音乐教育有什么不同?
我在美国所上的学校,都属于课业比较重的。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钢琴演奏以外的课程上,如乐理、视唱、文学、教学法、历史、科学、生物、工商管理等课程。常常写完作业就已经半夜了,所以合理安排、高效利用时间非常重要!
从专业课角度来说,美国老师更喜欢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提问并勇于表达自己。总体来说,学生上完课也需要自己动脑练琴,更注重学生如何表达与传递音乐。
而中国老师更偏向于,把自己已有的观点传授于你。在讲解技巧时,有很完善的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很多细节处理上非常得细腻、精湛。但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常常只是为了到达老师的要求而去做。
对初学琴童的建议
找一个好的、合适的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钢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自己摸索就能学习的乐器。在学琴路上一定得有好的老师不断地指点迷津,才能够顺利得走下去。
找一个好的老师会少走太多的弯路,节省太多的时间,会帮助你及时改正错误的习惯。还是开头那句话,找到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好啦,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了!
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收获了很多?
是不是还想跟瑞秋老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不用担心!
瑞秋老师不久就会和大家见面
她将陆续在Sky音乐推出教学视频和教学课程
喜欢的小伙伴们多多关注、敬请期待!
请扫码联系我获取
一节免费海外名师一对一
钢琴/小、中、大提琴/
音基/长笛/萨克斯课程
长按添加课程顾问
免费一对一、领乐谱
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
在美国读医学博士,有一种不容易,叫女生读博士
2018最受欢迎深度文化公众号
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
来源丨常州新周刊(ID:)
作者丨宋春红
博士、女博士……常常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但现在,“博士光环”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博士真实的生态,包括延迟毕业时的焦虑,择业就业时的迷惘。
都说读博很苦,女博士们究竟是怎样通过“九九八十一关”,拿到学位的?
我们分别采访了文科、工科、医科三位女博士,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姜晓红
工科
助研
读博时间:2011年到2015年
“读工科博士,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基础学科肯定要好的,最好没有经济压力,然后女生的话,你最好有个男朋友。”姜晓红说。
在2011年到2015年这4年时间里,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她几乎都在实验室、工作室,忙起来熬个通宵,周末也都泡在实验室、工作室。
她说自己在博士中算不太用功的,不然真的腾不出时间来谈恋爱。
对工科博士来说,数学基础特别重要,统计概率、数学建模、线性代数,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都要综合应用,同时还要用到一些编程基础。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科研机构、院校都写着“有海外教育背景者优先”,因此姜晓红说,“现在‘土’博士很少啦,都要争取到海外学习。”
她申请了一个联合培养的项目,在博三那一年,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像这样的项目,一般都是博士生自己申请的,导师们通常也很支持学生出去学习。但这样的项目不是所有博士生都能申请到,首先英语肯定要过关。
她毕业的时候,除了博士论文,还要求在国际期刊上发一篇论文,对英文的要求就更高了。
她是2007年本科毕业的,本科在东南大学读的交通工程。毕业的时候,成绩离保送本校的研究生差了一点点,那时正好有一个本校的导师招助研,助研就是做导师助理,帮导师做项目,两年后再读研,助研期间也可以修学分在美国读医学博士,有一种不容易,叫女生读博士,因此读研的时间就可以短一点,她就报了这个导师的助研。
她的导师很受欢迎,保研的学生中,也要成绩比较好的才能报上这个导师的研究生。因此姜晓红说自己很幸运。
读研的时候,她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读博,他们专业的硕士工作也挺好找的,可以去交通规划设计院,但是工作量很大,经常跟着项目出差,也比较“虐”,就是传说中的“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最后她还是决定读博,准备将来到高校工作……
张玲
文科
考博
读博时间:2012年到2017年
2012年,张玲考入华东理工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2013年,她生了女儿。在五年内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养育了一个4岁的女儿,在周围同学看来,非常了不起。
她毕业的时候,毕业的要求是发过一篇CSSCI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另外博士论文要通过5个“明审”,两个“盲审”,“盲审”就是把论文送给专家审核,这个专家是谁你不知道,专家也不认识你,比知道专家是谁的“明审”要难多了。很多博士生就是栽在“盲审”上,如果通不过,就要发回重写。跟张玲一起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的十几个博士,到现在也才毕业了五六个。
张玲硕士就是在华东理工大学读的,她先生比她高一届,他先读博士,张玲觉得自己也不急着工作,硕士毕业后就继续考博士。
两个人都在读博士的时候,他们的小宝宝出生了,那时候主要是靠父母支持一下小宝宝的开销。她先生学的是化工机械,孩子出生后,他的压力更大了,也跟导师沟通过,“我孩子出生了,我要快点毕业工作养家”。好在他很顺利地完成了论文,三年就毕业了。理工科博士一般要读个五六年才能毕业,他是他导师的学生中第一个只用了三年就毕业的。
张玲硕士在社会学院就读,她的博士导师是法学院的,她的博士属于跨学院培养,选导师的时候,她先跟导师聊了聊。她觉得双方有个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你要了解导师,也让导师了解你。”
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除了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张玲觉得导师的人品、素质,以及对学生的用心程度,也很重要。
孩子出生后,她在学校租了房子,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家就是在图书馆。她和先生双方父母都没有退休,除了暑假里婆婆放假了会来帮忙,其他时间都是靠他们自己照顾孩子。张玲只好抓紧先生在家或者宝宝睡觉的时间,做课题、写论文。那时候晚上12点睡觉她都觉得很早,两三点再睡是普遍的情况。
孩子刚出生那会儿还不是最忙的,最忙的是她博三、博四的时候,孩子常常感冒发烧,她几乎每个月都要送她去一趟医院。
那两年家务事非常多,论文写着写着就“卡住了”,她也想过放弃,出来工作在美国读医学博士,想想还是要跟导师聊一聊。每次导师都会鼓励她再坚持一下,给她一些建议,她就觉得,再做下去试试吧……
陈方(化名)
医科
保送,硕博连读
时间:2008年到2013年
陈方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5年本科读完后,她的成绩排在全年级100名学生中第21位,成绩在前20%的学生可以保研,恰好有一个同学放弃了保研资格,她就幸运地进入了保研序列,到同在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读研。修完硕士学分以后,只要英语考试成绩超过全国线5分左右,就可以读博。在那几年里,对于医学生来说,博士已经不稀奇了。她不仅继续读博,中途都没有拿硕士学位保底,直接读完博士拿的博士学位。
相对来说,保研的学生成绩更优秀,也更受导师欢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一个导师只带一个硕士,到博士阶段一次最多只带三个,对他们很负责,他们在那里也有机会向业内顶尖专家学习,参与罕见病例的治疗。
她的博士补助每月有两三千,他们也可以上门诊,如果上门诊,也会补贴一点钱。对她来说,经济方面的压力不是很大。
最大的压力来自论文。她的博士论文是真菌感染方向的。在临床上,有些患者会同时感染真菌和细菌。一开始,她希望在实验室里将真菌和细菌共同培养,建立共同感染的模型。问题是,真菌和细菌虽然在人体中可以共存,在实验室里分开来养也很容易养活,但放在一起培养,因为生存的环境不一样英国G5院校留学,很难模拟,她前前后后试了几百次,死了养养了死,一次都没有养活。由于要毕业,她只好改了课题方向,做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
医学博士有两种,一种是纯基础的,一种是临床科研型的。她自己更希望做临床科研,因为临床科研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可以切实解决临床问题。实验做失败了,现在想起来还有些遗憾。然而实验有时光靠努力也是不行的,有时也需要一点点运气,可能她就缺少那么点运气。她举了个例子。她的一个师姐也是做类似的实验,坚持了一年也没有把细胞养活,而她的一个师妹,技术都是师姐指导的,第一次就成功了……
欢迎在文章底部发表对本文的见解
今日荐读
◐
◐
◐
看2018年5月热文
美国兰博士,自闭儿为什么要训练?
1、教育训练的必要性
(1)训练的意义所在。
到目前,通过教育或训练完全治愈的自闭症患者几乎没有,但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娇治达到自理,独立生活并展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例却很多。
例如:在患者中,有些能在成年后将自己的成长历史写出,有的能一样地进入大学学习美国兰博士,有的能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虽然,他们仍透露出自闭症的痕迹,但是,他们不再有与社会、生活隔绝的障碍力。这就是对他们进行训练的意义所在。
(2)训练是矫治自闭症的有效途径。
2、训练的持久性和连续性
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的、充满技巧的过程,需要训练者的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
行为矫治训练必须贯穿患儿成长的全部过程。连续不断、不问时间期限、孜孜以恒地坚持正确的训练,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东西,具备了能力。
美国自闭症研究所所长瑞姆兰博士说:“当你面对自闭症患儿时,要努力去感觉他在这段时间里,又学会了什么。”
一位自闭症患儿的母亲说:“孤独症的孩子能走多远,只有上帝知道!我想知道的是:与昨天相比,我的女儿今天又学会了什么。”
由于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疾病,病情也会时重时轻,所以千万不能误认为,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停一下,表现好些了,可以轻松一下的思想。为了孩子的康复,家长(训练者)必须一路风雨同舟共济QS200名校留学,跟随患儿的终生。
3、抓住最佳训练时期
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越早越好,一旦确诊或有怀疑诊断为“自闭症”时,应立即为孩子提供合适环境的干预训练。
专家提示我们,3-6岁是自闭症患儿最佳的训练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正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关键期内进行训练的效果是最佳的。
许多实验证明,自闭症儿童经过学前期的训练后美国兰博士,自闭儿为什么要训练?,智商可以提高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