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然控股集团智能数字化车载冷藏箱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于2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本流感季美国累计报告至少2400万例流感病例,其中住院病例超过31万例,死亡病例超过1.3万例。
新华社援引美疾控中心的消息称,目前全美范围内的流感感染水平处于高位,且感染率仍在上升。截至2月1日的一周内,全美新增流感住院病例超过4.8万例,新增儿童流感死亡病例10例。本流感季,美国已累计报告57例儿童流感死亡病例。
数据显示,本流感季美国超过96%的患者感染的是甲型流感。目前,全美至少有45个州和行政区的流感活跃程度处于“高”或“非常高”水平。全美范围内因流感需急诊治疗的病例数也处于“非常高”的水平。预计未来两周,大多数州的流感急诊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月7日援引美疾控中心的数据报道称,美国正迎来本流感季的第二波感染高峰,当前流感感染水平已达到自2009年甲流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美疾控中心网站介绍,美国流感季通常集中在秋季和冬季,高峰期一般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CDC建议,年龄在6个月及以上的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不仅可以预防流感病毒感染,还能降低重症风险。此外,感染流感后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这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
除流感外,美国多地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也在上升。美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全美急性呼吸道疾病就诊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部分州的学校因儿童和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已被迫停课或转为线上教学。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威廉·沙夫纳( )博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处于全国范围内的季节性流感流行中,急诊室已经人满为患。”
CDC报告指出,美国大多数流感病例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主要为H3N2和H1N1毒株。甲型流感对成人的攻击性更强,且往往比乙型流感传播得更早,而乙型流感可能在流感季后期激增。
此外,CDC还提到,除流感外,诺如病毒、新冠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病例也在全美多地激增。尽管流感通常在12月至2月之间达到高峰,但专家表示,2024-2025年流感季开始较晚,目前尚未达到峰值。
全美儿童医院传染病科主任杰森·纽兰(Jason )博士表示:“我们正处于流感高峰之中,情况非常严重,但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判断其是否与往年有所不同。”
CDC数据显示,2023-2024年流感季为“中度严重”,估计导致4000万人患病和2.8万人死亡。纽兰博士补充道:“去年,我们有超过200名儿童死于流感,那是非常糟糕的一年。”
随着流感疫情的持续蔓延,美国公共卫生部门正加紧应对,呼吁公众接种疫苗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美国兰博士,美国流感疫情严峻:超2400万例感染、1.3万例死亡,流感高峰尚未到来?,以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并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资料:美CDC、新华社
砥砺前行,共创智能数字化冷链来
医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与关心下,从冷链设备生产销售起步,历经十年风雨,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耐力,持续积累蓄势,终于在医用食用冷链行业崭露头角,成为全国领先的冷链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集团公司。
目前,医然拥有300多名员工,业务覆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服务覆盖90%的市县区。医然坚持开放创新,致力于冷链设备生产,构建智能数字化设备及网络系统,并提供系统集成、冷链诊断、冷链验证等增值性服务。目前医然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疾控、医院、药监、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医疗器械、药械、食品、生鲜、农产品、档案、文博、生产制造等多个行业。在智能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然人始终坚持 “以质取胜”,实现高质量发展美国兰博士,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能力,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重塑冷链制造行业价值链。
医然以客户为中心,竭诚提供有温度、有情怀的服务,同时积极努力回馈社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以客户最优体验为中心”、“承保担责”、“让客户感受到价值” 的系列综合优质服务。经验丰富的研发生产团队推出的数字化智能化药品阴凉箱、冷藏箱、低温保存箱、保温箱、工业除湿机等16个系列产品畅销全国。产品获多项国家专利和多项软著,其设计完全符合新版法律法规和新版GSP药品冷链对不同温湿度储藏运输的监测、调控要求。
截至目前英国G5院校留学,已有50万台冷链设备在全国各地稳定运行,服务医药、疾控、医院、食品等行业客户。同时,医然努力回馈社会,在经济发展、贫困助学、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等方面彰显责任担当,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向医疗机构义务捐赠冷藏冷链设备,助力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们。
实现理想的道路从来都没有坦途。医然将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创新以提升产品质量,加快运行速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感恩每一位同行者,让我们携手共进,创造非凡,共同构建智能冷链生态,以爱与智慧为人类安康保驾护航。
医然愿景:做国际先进的医用食用冷链设备商,让世界爱上中国智造,爱上中国品牌。
医然使命:医然人❤以匠人、匠心、匠品精神,助力中国成为世界智造创造强国。
医然核心价值观:医然人❤每天带着爱与智慧为生命服务,为人类的安康保驾护航、做出贡献!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重症医学科邀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Haitao Wen教授莅临授课交流
【本站讯】6月20日,俄亥俄州立大学 Wen教授应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邀请来院进行授课交流指导。齐鲁医院副院长徐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合作处处长陈腾主持会议。急诊科副主任边圆,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助理赛林涛、闻赛主治医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昊、副主任李琛、副主任郭海鹏、主任助理秦伟栋及科室职工和博士后等参加会议。
徐峰在致辞中对温教授莅临齐鲁医院交流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徐峰表示,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齐鲁医院在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喜获全国第五名,CMI位列全国第三名。去年有4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国自然立项达到110多项,多人担任国家教材主编和副主编。温教授此次莅临交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重症医学科邀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Haitao Wen教授莅临授课交流QS100名校留学,给齐鲁医院传经送宝,希望借此契机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合作交流,在科研和临床转化方面有更优秀的成果产出。
学术报告环节由王昊主持。温海涛教授作了题为“ SUSD2 to in ”的学术报告,主要阐述了SUSD2在肿瘤和脓毒症中的作用及机制。温教授首先介绍了脓毒症相关的知识,尤其对SIRS和CARS进行了重点讲解,然后围绕SUSD2基因的结构、在CD8+T细胞中的高表达、以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展开了详细的阐释;最后在CLP脓毒症模型中,运用质谱分析、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方法,发现SUSD2下游的结合分子,完整的呈现了SUSD2在脓毒症中发挥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温教授的报告得到了参会人员的热烈反响,会后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开拓了科研及合作思路。
Wen,俄亥俄州立大学感染病学研究所教授,任美国免疫学家协会、休克学会、国际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协会、癌症免疫治疗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代谢(糖代谢通路,线粒体代谢),免疫信号通路, 肿瘤免疫(结肠癌免疫机制及免疫治疗)。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于Nat 、Cell Host 、、JCI等期刊。获批发明专利3项,目前承担科研基金项目10余项,已完成7项资助项目。担任美国NIH多个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of 、 of 、 in 、 in 等期刊副主编。
美国博士假期,8小时制、周末、五一是怎么来的?美国工人不堪996,不屈斗争
工人罢工
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五一劳动节已经来临,在享受5天休闲的惬意时美国博士假期,我们不能忘记工人前辈为争取权益而作的不屈斗争。我们都知道,工业社会从一开始便充斥着血腥和不平等,以利益为重的资本家们,怎么会“好心”为工人设立属于他们的劳动节呢?
刺客信条枭雄游戏截图:英国工业城市的浓浓黑烟
一、全球共享的五一劳动节
在尝尽诸如“996”、“反向加班”等苦恼后,相信每一位朋友都在期待着更多假期的到来。虽说世界早已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可国家间的节庆却不一定相同。比如,中国有自己的农历节日和国家性纪念节日,西方国家也有基督教传统中流传下来的纪念日。可是,有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节日,却是“世人同享”的,那就是五一劳动节。
像不像加班的你?
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终于到来,这个值得我们每一位现代人铭记的节日,因1886年的美国工人罢工而诞生。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几乎都为这天设置了至少为期1天的节假,以便让国民享受劳动之余的惬意平和。作为一个世界性节日,这个“劳动节”的出现并非偶然。
二、工业文明的“受灾群体”:工人、童工和妇女工
劳动节,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辛苦劳动的工人和广大劳动者。正是广大受压迫劳动者的不懈努力,才为我们现代人争取到了“合理工作”的权利。回顾18世纪的欧洲与美国,在工业革命的催动下,一系列技术革新带动了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增长。这些国家也逐渐开始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为了进一步压榨劳动者的利润,以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取优势,资本家们不惜一次又一次剥夺工人正常的生活权和休息权,强迫工人以一天12小时,甚至是16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工人的工资被克扣,企业家的荷包却逐渐鼓起来。
更有甚者,还广泛地雇佣廉价的妇女工和童工,以期在市场化用工的条件下变相压低正常工人的工资。甚至有的资本家还得意地炫耀:“我们能使一个青年年轻人头发花白,也能让一位稚嫩的童工失去天真。”
没有童年的童工
整个世界由农业文明进步到工业文明,世界性的经济财富参与互换互通。这样先进的产业模式,本应为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带来不小的价值。可是,资本家的贪婪本性,却让可能变得更好的世界重新归于“不平等”。
三、劳动者的觉醒和芝加哥工人运动
劳动者是参与生产的“基本盘”,任何脱离了劳动的食利阶级,都难以避免轻视劳动者这一恶习的“养成”。如同中古时代的农民避免不了被恶霸和官府欺压,现代社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在一开始也是如此,只不过欺压的施加对象变成了资本家罢了。
英国女工工资极低,被资本家无情压榨
可见,让“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让劳动者单独同资本家搏斗,那成功率极低。幸运的是,工业社会的流动性变得更强了,人与人若想获取联系要比往日容易得多。
这样一来美国博士假期,8小时制、周末、五一是怎么来的?美国工人不堪996,不屈斗争,要促成工人阶级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便不是难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人们觉醒起来。他们主动拿起结社、游行和抗议、罢工的武器,敦促社会正视他们的处境。
工人运动
1866年,在“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上,与会者们正式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设想。但当时欧洲各国几乎都采取了限制工人权力和保护资本家的手段,虽然工人们倡导企业应当严格限制劳动时长,但这个提议并未得到政府的响应,甚至在工人中间也没有引起重视。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1877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罢工。这次罢工的理由有很多:反抗企业设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长期得不到提高,反抗企业强迫工人延长工时等。罢工期间,美国的工人们正式提出了“8小时工作日”和“设置周末”两大诉求。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只取得了部分成果。美国的企业家终于同意将礼拜日设为周末,让工人们休息。
感谢美国工人,为我们争取了周末
1886年的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再次举行示威活动。这次示威活动再次引发了整个美国工人阶级的“海啸”。据统计,大约有35万人参与到这次示威游行当中。工人们一开始采取温和的态度,愿意用谈判和游行的方式吸引政府和相关决策人士的注意,为保护工人利益而立法。
可是,芝加哥警局却在5月3日这天派出了武装警察来镇压示威队伍。广大的工人群众一边在街道上拉着横幅、高喊着口号,一边与手持武器的警察对峙。双方谁都不肯相让。最后,不知是警察受到了威胁,还是他们被工人的规模和气势吓倒,芝加哥警察开枪射杀了4名工人!这件事立马使工人们本就愤怒的情绪更加升温。
19世纪末:人头攒动的芝加哥街头
工人罢工造成全国工业系统的瘫痪,这让美国政府产生了恐惧。第二天,政府在“干草市场”召集了一场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当时,有一些对政府心怀不满的激进工人,引爆了事先准备好的炸药,炸死了几个警察。这样的公然挑衅再次引爆了工人与政府间本就无处宣泄的矛盾!当天因冲突而死亡的工人超过了200,这就是著名的“秣市惨案”。
然而,资本家需要利用工人,工人也需要在工厂赚取工资以养活家小。这种相互依赖的属性,使得工人与资本家再次展开谈判。美国政府看到过分压榨工人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副作用,所以终于肯重视工人的权利。1888年初,美国终于在全国推行了8小时工作制。工人们用英勇的精神和鲜活的生命换来了本就属于他们的权利。
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文史君说
在1889年“第二国际”巴黎大会上通过了一项重要决定,从举办会议的该年起,定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来纪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中流血牺牲的战友和同事们。工人们的英勇不屈,最终为他们迎来了健康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工人虽说早已获得了较为公平的劳资待遇,但他们大多也会在5月1日这天走上街头QS100名校留学,用愉悦的欢呼和兴奋的舞蹈来庆祝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
参考文献
高建明:《美国社会党及社会主义运动研究》,山东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杨玉生:《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考证》,《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
留学美国 博士 程序,研究生留学资助项目突遭暂停,美国两大科研机构设限,上千访问学者或受影响
美国对外的科研政策似乎在收紧。
当地时间11月1日消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暂停了一个面向研究生的资助项目,该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全美最优秀的研究生与其他国家的专家合作。
NSF没有说明项目暂停的原因,也没有说明该项目是否会恢复运行。
此前,与NSF对应的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研与资助机构之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柯林斯(. )曾发出公开信,敦促大约1万家受资助的机构就是否进行了知识产权转移、是否泄露同行评审信息等行为向NIH报告。
再加上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白宫幕僚禁止中国留学生赴美的提议,以及特朗普的“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言论,显示出美国不断收紧同国外的重点领域科研合作,态度消极。
“科学无国界”还是大家坚持的普世真理吗?
暂停全球研究生研究机会,美国收紧海外留学研究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是一个独立机构,支持除医学领域外的科学和工程学基础研究和教育(医学领域对应的是NIH)。
自2013年开始,NSF都会提供全球研究生研究机会(GROW)项目,入选者每年能够获得34000美元的奖学金,并且还可以额外申请5000美元的津贴,待遇优厚,吸引了很多研究生。
拿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奖学金之后,GROW项目入选的研究生可以到全球17个国家工作和学习,为期3至12个月不等。
通常,GROW项目的学生申请一般在每年秋季进行,明年春天公布名单,但在今年,一些试图提交申请的人被告知,NSF的在线申请系统Fast Lane不接受申请。
这一消息让 Fox博士感到非常失望,他是康奈尔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 Bemis的学生,曾希望去印度的一家海洋研究机构研究扁平鱼的早期进化问题。 “我依靠这笔资金来支持完成我论文的最后一章。”
GROW项目拒收新申请一事也让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Jan Allen感到吃惊,该院目前有200多名研究生研究人员。她刚刚参加了一个研讨会,会上有很多GROW项目的入选者分享了如何申请该项目的经验。
Allen说,在国外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全球化的研究视角,而开阔眼界在当今世界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何会收紧项目?NSF没有说明项目暂停的原因,也没有说明该项目是否会恢复运行。
NSF法律与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 表示,目前正在重新审议GROW项目的未来方向,NSF预期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一份声明,但是“在做出相关决策的过程中不会公开讨论这个问题”。
还表示,GROW入选者数量在过去3年内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16年的158人降至今年的88人。
高校出“访问学者政策”,或影响近千名访问学者
除了对赴外科研收紧,不久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份“访问学者”政策也引发热议,让人们担忧赴美学术交流会受到当地限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今年10月发出了一封名为“访问学者政策”( )的邮件,根据媒体提供的邮件截图留学美国 博士 程序,研究生留学资助项目突遭暂停,美国两大科研机构设限,上千访问学者或受影响,该学校响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美国的)生物医学受到威胁以及知识产权损失的担心,决定终止访问学者项目。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会响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美国的)生物医学受到威胁以及知识产权损失的担心,我们决定终止访问学者项目,并且立即生效。
……
因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未来都不会招待任何访问学者直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放心地感觉可以让外国学者参与到美国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中,直到威胁解除。
邮件中还提到,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已经成立欺诈调查小组。
这一邮件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学者的高度关注。一位驻美的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告诉《华盛顿邮报》,如果这一限制持续一年的话,取消该计划可能会影响到将近一千名访问学者。
10月22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官方博客中发布了一篇文章作为对此事的回应。文章标题为“与NIH的多次互动引发了对其需要立即关注的2项政策合规性问题的考虑”,以下为这篇博客的截图:
这篇文章中特意将NIH“涉外政策”的范围框了出来,而这一范围相当宽泛:无论是否有资金往来,任何同外国机构雇用的研究人员签署的项目或部分参与的项目皆属于涉外项目。文章还列出了符合这一定义的项目内容:来自美国境外的人体标本或脊椎动物资源;以收集数据、调查、采样等为目的而受到国外项目资助进行的外国旅行行为;受到外国资助的可能涉及环境、资源的任何活动。
以上这些都需要提前向NIH申请、通报并获得事先批准。
消息还提醒,如果医学院人员有参与当前受NIH或其他联邦资助的涉外项目,请准备一封解释该关系的信函,并需取得项目官员的批准。
那么,NIH到底在担心什么?
今年5月,美国国会对来自国外科研势力的不断渗透而导致美国国内知识产权流失感到不安。8月20日,NIH院长柯林斯发出对美国国会的这一关切做出响应。
这封写给大约一万家NIH拨款资助的机构的公开信表示留学美国 博士 程序,NIH鼓励它们与FBI外地办事处就知识产权和外国干扰的威胁进行简报,简报内容包括研究人员是否未披露受外国政府的资助、是否进行了知识产权转移、是否泄露同行评审信息等行为。
科学还能无国界吗?
科研机构很难对知识产权转移进行界定、管理和防范,这也是美国从政界到学界一直在呼吁解决的问题。
去年12月,白宫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声称将“审查签证程序,以减少非传统情报收集者的经济盗窃行为”,之后对STEM相关领域的外国学生、学术交流明显增加,而中国留学生签证的议题也频频被提及。
现在,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此前美国发布的《2017门户开放报告》,2016-2017学年就读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中国学生增至35万人QS100名校留学,在所有留美生源国中位居榜首。
今年10月,FT的一份报道更是炸开了锅:特朗普的团队正试图说服特朗普阻止所有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虽然提议最终被特朗普否决,但白宫贸易顾问Peter 等官员仍在呼吁对中国学生采取更严厉的行动。
而在以前,白宫根本不会讨论的“禁止中国留学生”这种荒唐的议题。
对于NIH院长的公开信,,表示对柯林斯所谓美国生物医学研究面临威胁的言论感到震惊,因为“这是和平时期第一次政府官员限制科学交流”。
饶毅教授称,30年来,NIH都资助了在中国国内的研究。这些中国研究人员自然都有中国机构的经费,他们的知识产权属于自己的单位,中美两国的政府基金都不能拥有其知识产权。
现在,针对GROW项目被暂停,已经有部分学生和老师提出异议,并且也在等NSF的最新回应。
不过,也有人担心,巴斯德曾经说过的“科学无国界”是否还能够掷地有声?未来国家间的科研交流还会顺利吗?
参考链接: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