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前段时间,特朗普透露出想要访华的倾向,并且希望能够接到中方邀请。
可是我国却故意将其晾在一旁不予理睬。
意识到这一点后,特朗普气急败坏。
为了“泄愤”,他当即任命一人作为亚太地区“一把手”。
更引人注意的是,此人曾发表过抹黑中国的文章。
特朗普这一招可谓是居心叵测。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中方又为何无视特朗普呢?
华盛顿的政治观察家们注意到一个微妙信号。
特朗普团队近期频繁通过非官方渠道释放访华意愿,却始终未获北京正式回应。
这种外交沉默引发外界对中美博弈走向的深层猜测。
当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之际,为何特朗普突然展现出如此急切的接触姿态?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的示好绝非单纯的政治姿态。
其核心幕僚在闭门会议中反复强调”需要中国在关键经济领域作出战略让步”。
这种单方面索取的合作模式美国东亚研究博士,特朗普欲访华却遭中国无视,气急败坏下任命亚太一把手,居心叵测,恰似2018年贸易战的翻版。
北京决策层显然意识到,若此时敞开对话大门,恐将重蹈”解围后遭反噬”的覆辙。
就在外界猜测中美是否会陷入新一轮僵局时,白宫突然抛出一枚震撼弹。
3月11日,特朗普宣布提名前驻泰国大使德松布雷出任国务院亚太事务助卿。
这个被称作”亚太沙皇”的职位,掌控着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布局。
更值得警惕的是,该任命将赋予其领导新设立的”中国屋”的实权。
德松布雷的简历堪称精心设计的政治拼图。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论文聚焦中国核战略,哈佛法学博士背景加持,香港二十年并购业务经验使其深谙中国政商规则。
表面看,这似乎是位具有对话基础的理想人选。
但细究其驻泰期间的作为,却透露出令人不安的信号。
2020年南海局势紧张期间,这位大使连续在泰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其操作手法堪称”教科书式离间计”。
援引被曲解的国际法条款,将中国塑造成区域规则破坏者,同时暗示美国将强化军事存在。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要求驻泰情报系统直接向其汇报中国军事动态。
这种越级指挥暴露出对华情报战的特殊兴趣。
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台的任命声明耐人寻味。
“迈克尔会非常努力地为我们的国家工作。”这句话的潜台词,或许隐藏在其律所合伙人生涯中。
德松布雷曾主导多起涉及中企的跨境并购诉讼,深谙如何利用法律武器实施精准打击。
当这样的”商场猎手”进入外交领域,会带来怎样的战略变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点破这场人事布局的本质:特朗普正在构建”忠诚者联盟”。
不同于传统职业外交官的按部就班,商人出身的德松布雷与候任驻华大使珀杜组成的新梯队,将彻底贯彻”交易式外交”理念。
这种安排既规避了官僚体系的掣肘,也为实施非常规策略开辟了通道。
值得玩味的是,《南华早报》披露的细节。
德松布雷不仅是共和党海外组织香港分会主席,其韩裔妻子与四名混血子女的家族背景,使其对东亚地缘政治具备独特的观察视角。
这种复杂的身份认同,究竟会成为沟通桥梁,还是演变为认知战的利器?
当前最紧迫的悬念在于”中国屋”的运作方向。
虽然特朗普政府宣称该机构用于”负责任地管理竞争”,但德松布雷团队很可能赋予其新内涵。
从其在泰国要求全面监控中国军事活动的作风判断,这个新部门或将升级为跨部门的对华战略指挥部。
特朗普的”施压组合拳”已初现端倪。
一方面通过人事任命释放威慑信号,另一方面保持访华通道的暧昧可能。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与其2019年一边加征关税一边寻求谈判的套路如出一辙。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在科技自主与外交布局上的突破,正悄然改变博弈天平。
德松布雷的香港经历成为关键变量。
他既见证过回归初期的中英角力,也亲历了CEPA框架下的深度融合。
这种矛盾认知可能催生两种极端。
或是基于利益考量推动务实合作,或是利用制度差异制造新摩擦点。
其近期要求全面掌控亚太情报流的动作,暗示后者的可能性正在升高。
王义桅教授提出的”元首外交机遇论”,在华盛顿鹰派环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微妙。
若特朗普真如其所言希望主导外交议程,那么德松布雷的角色就不仅是执行者,更可能成为制造既定事实的”战略先锋”。
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当前中美关系最危险的导火索。
德松布雷提名参议院批准,这个空窗期已成多方角力战场。
民主党议员势必深挖其香港背景与商业纠葛,而共和党内的对华强硬派则可能借此推动更激进的法案。
这场人事听证会,或将意外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风向标。
更深层的危机潜伏在”中国屋”的职能设定上。
该机构若被赋予协调军事、经济、科技等多领域对华政策的超级权限。
将实质性改变中美互动规则。德松布雷在法律界的”围猎”经验QS100名校留学,可能转化为制度化的遏制手段。
从WTO诉讼到长臂管辖,每一招都暗藏杀机。
面对这场精心设计的地缘棋局,中方的反制工具箱正在升级。
从稀土管控到数字货币突破,从RCEP深化到中东外交破局,每一步都暗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智慧。
当特朗普团队还在算计短期交易筹码时,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层重构已然加速。
总而言之,特朗普想要访华美国东亚研究博士,无非就是有求于中国。
而中国拒绝,也是因为特朗普的诚意完全不够。
一方面想要访华寻求帮助,一方面对中国高举关税大棒。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若是特朗普不拿出诚意,那么想要达成目的根本没可能,而且还会持续遭到我国的反制。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特朗普提名德松布雷担任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
美国东亚研究博士,“新清史”领军人物欧立德教授出任哈佛副教务长
字号
近日,据哈佛大学校刊《哈佛公报》( )报道,该校教务长艾伦·加伯(Alan M. )已经任命著名历史学家欧立德(Mark C. )为副教务长,主管国际交流事务。欧立德是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与内亚史Mark 教授,兼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欧立德
“当我们考虑由谁来接任Jorge的时候,在众多优秀候选人中,马克的名字经常被各位老师提及,”加伯说,“他有丰富的亚洲经验美国东亚研究博士,对亚洲相当了解,他擅长行政管理,他对教学和科研都兢兢业业,这些都使他成为公认的候选人。现在,哈佛正在大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马克办事周密,令人尊敬,不拘一格,对学校事务也很熟悉。可见,他是这一职位的理想人选。”
在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当下,哈佛也有意变得更加国际化,因此需要大量师生到国外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过去十年美国东亚研究博士,“新清史”领军人物欧立德教授出任哈佛副教务长,哈佛在国际交流方面有大幅扩展和深化,今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国外从事研究的,比以往多得多。”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说。
新上任的欧立德将与校长、教务长、各学院院长和教师,以及负责哈佛全球战略的高级顾问通力协作,并在推动和监管大学的国际学术活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副教务长将与哈佛各社群、团体合作,鼓励、促进国际研究与教学活动的发展,增加对外留学机会,同时为国际学者和学生前往哈佛创造条件。欧立德将作为哈佛大学代表与外国政府协商谈判,接待高级国际代表团,并代表哈佛接洽世界各地的机构和校友。
“哈佛将收集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意见,促进持续交流、相互理解、跨学科与多元文化的研究。至于担任主管国际事务的副教务长,我很期待与整个大学的同事们密切合作,以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把哈佛打造成卓越的学术、科研与教学的最高学府。”欧立德说。
作为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EALC)与历史系联合聘请的著名历史学家,欧立德专攻1600年以后的中国史、中国与内陆亚洲的关系史,以及满族研究。他的研究牵涉种族、翻译、制图与边疆等问题。他的首部著作《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依据此前被忽视的满文档案写成,被认为是“新清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他还著有《乾隆帝》( : Son of , Man of the World),并与人合编《新清帝国史:清朝在承德建立的内陆亚洲帝国》(New Qing : Inner Asian at )。此外,他还在法语、汉语和日语的重要刊物上发表过大量论文。
在教学方面,欧立德勤恳敬业。他在哈佛教授清朝和现代中国史,包括中国史上的游牧民族、丝绸之路,史学理论、研究方法及满文。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流行于哈佛的中国历史在线课程,也有他的贡献。他还指导了众多博士和硕士论文,这些学生遍及美国、亚洲和澳洲的大学。
自2013年执掌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以来,欧立德便致力于重新使其焕发活力,他倡导发展数字中国项目,陆续设立了更多新项目,配备新的研究设备,开办各种论坛,寻求利用数字革命带来的可能性,包括建立数字中国实验室和工作空间,帮助研究生和教师等众多参与者使用数字工具。
为了与亚洲中心和非洲研究中心协作,欧立德倡议在费正清中心开展新的非洲-中国研究项目,他通过尝试与其他专业的研究者合作,寻求拓展传统中国研究范围的新途径。
欧立德在哈佛还担任了很多职务。他是该校文理学院委员会成员,是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委员会主席美国藤校留学,也是内亚与阿尔泰研究博士委员会成员。此外,欧立德的任职还有一个特别的国际化背景。他曾在中国台湾和大陆、日本、波兰等地生活,并曾在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等国进行短期的学术访问。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日语、法语和波兰语,还能阅读中文、满文、古蒙文、俄文、意大利文和德文文献。
对于这个新职务,欧立德说:“是时候在履历上增加一些语种了。”
关键词 >> 哈佛,新清史,国际交流
继续阅读
美国福齐博士,福奇是收入最高的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年薪超41万美元
【文/观察者网 鞠峰】美国联邦政府披露的最新联邦雇员收入显示,美顶级流行病学专家安东尼·福奇博士,是收入最高的联邦雇员,他2019年年薪达41万美元以上,超过总统年薪40万美元。
美国前副总统彭斯比福奇职权高,但他的年薪为23.5万美元。全美约400万联邦雇员中,收入最高的是卫生官员和牙医官员们。
1月21日,福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拜登政府致力于“完全透明、开放和诚实”,与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截然不同。(图源:澎湃影像)
据福布斯()25日报道,美国“账簿公开”()网依据《信息自由法》(FIA)获取了联邦政府2019的薪资数据,这是联邦政府目前公开的最近的薪资情况。
所有联邦雇员中收入最高的是福奇,他的年薪为美元(约合人民币270万元),白宫新冠病毒工作小组的应对协调员黛博拉·博克斯博士(Dr. Birx)2019年入账美元。
联邦政府其他部门中,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年薪是22.35万美元,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年收入为27.07万美元,参、众议员每年收入为17.4万美元美国top30名校留学,四星上将每年可挣26.8万美元;均低于福奇。
据统计,联邦雇员中收入最高的前7位都是卫生官员
福奇的收入甚至超过美国总统现在的年薪40万美元。但必须指出,前总统特朗普遵守了竞选时的承诺,并不领取工资,而是每季度将薪水以支票的形式,发放给各政府机构。
在2010至2019年的10年间,福奇总计领取联邦薪水360万美元;2014年,他的年薪从33.5万美元涨至现在的41.7万美元。
当然,收入越高,责任越重。新冠肺炎来临后,福奇虽然一度被消极抗疫的特朗普政权排挤、批判,但他依然成为在疫情问题上美国民众最信赖的人。
在拜登上台后,福奇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总统首席医疗顾问,还率团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委员会会议,辅佐拜登完成重返世卫的目标。
英《每日邮报》计算,身为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注:NIAID,隶属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总统首席医疗顾问的福奇,如果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一直留任,2019年至2024年他将挣得250万美元——在不涨薪的情况下。
值得一提,在去年8月福奇与知名演员马修·麦康纳连线时,麦康纳问他“是否给新冠疫苗(的企业)投资了数百万美元”,福奇失声大笑,表示“马修,没有,我一分钱没投!我是(联邦)政府雇员,政府给我开工资。”
视频截图
美国联邦政府有约400万雇员,其中各联邦机构雇员210万人,联邦军队140万人美国福齐博士,还有50万邮政雇员。他们通常按职级领取薪水,但也有例外,例如福奇等卫生官员。《每日邮报》称,这似乎是因为联邦政府需要对比私立医院的医生、科学家的收入水平。
福奇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医学学位。从1968年起,他开始供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今年是第53年。从里根开始,他担任过历任总统的顾问,小布什曾授予他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美国“每日野兽”(Daily Beast)网25日报道,自拜登上任以来,前总统特朗普一直关注最近活跃在媒体镜头前的福奇美国福齐博士,福奇是收入最高的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年薪超41万美元,当看到福奇对拜登政府不留余力地夸赞,并忍不住坦言自己“解放了”后,他愤怒地表示“应该早点开除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