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研究院排名,报告显示:中国在超过30%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

报告显示,中国有4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美国有7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赵竹青)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11月27日联合发布的《2024研究前沿》报告和《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显示,综合11大学科领域整体表现美国藤校留学,美国整体排名继续位列首位,在超过一半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中国稳居第二,在超过30%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英国、德国、法国保持前五。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朝晖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最高的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已经基本形成以学部为主导、战略咨询院为集成平台、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综合信息支撑、研究所为专业支撑力量的体系化的智库发展的格局。自2014年起,中国科学院战略情报团队与科睿唯安合作,持续十几年发布了《研究前沿》系列报告,从世界科技的前沿出发,前瞻地分析未来可能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重大前沿科学突破,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有力地支撑了重大前沿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等工作。

《2024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2024年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美国大学研究院排名,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11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5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这11个主要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前沿,对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美国大学研究院排名,报告显示:中国在超过30%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应用试验持续拓展。

其中,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下一代高性能通信、保障未来能源供给、应对气候变化、提高人类健康福祉和社会治理水平、回答基本科学问题等主题吸引科学界密切关注,机器学习辅助蛋白质定向进化、通信感知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无枝晶锌金属负极设计、复合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类型与驱动因素、表观遗传时钟、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轴子暗物质探测等前沿首次上榜。新概念、新手段、新路径探索愈发活跃,学科交叉融合汇聚、理论应用互相促进的特点表现突出。

《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24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地区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报告显示,中国有4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美国有7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相对于美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优势突出,农业科学、生态环境有望形成新高地,物理学、信息科学竞争激烈,地球科学、社会科学差距拉大,数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差距较大但呈稳步提升态势。

美国大学研究,美国研究中心

中心概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于1979年由美籍华人邓炎昌教授倡导成立,其宗旨是培养对美国有深入了解的优秀外语人才,推动中国的美国学教学与研究,促进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后中心在邓炎昌、朱永涛、梅仁毅教授的领导下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国内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美国研究教学与研究机构之一。现任中心主任为付美榕教授。

美国研究中心的最大优势是师资力量,目前有18位专职教师,包括四位教授,五位副教授,九位位讲师;另有五位兼职教师。全体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且有在美国深造或访学的经历,其中一人获得北京市高校名师称号,三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美国大学研究,美国研究中心,11人为富布赖特学友。此外,有30多位美国富布赖特学者与外籍教授曾在该中心执教。教师团队兼顾教学与研究,学科领域涉及美国政治、外交、经济、文化、传媒、法律、宗教、海外汉学等,学术成果包括在国内外出版的专著与顶级期刊论文。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务院侨办、中美教育基金等机构的资助。

美国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培养分硕士(学制三年)和博士(学制3-5年)两个层次。目前每年招收约18位硕士生,8位博士生。截至2024年6月,已累计招收近600名硕士生和40多名博士生(1996年设立博士点)。该中心的最大特色是,全部课程用英文开设,论文写作与答辩以及举办讲座也均用英文;课堂教学普遍采取美国大学惯用的讨论班形式,40年来始终保持这些特色。当前硕士课程包括22门美国研究专业课程,分为“社会文化”、“政治外交”、“经济贸易”三个模块,涵盖多个学科的核心领域;绝大部分为选修课程,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空间。通过四个学期的课程研修,硕士生能够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美国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知识、研究方法及学术前沿,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美国研究中心资料库拥有丰富的研究文献与图书资料,包括美国国会与美国驻华使馆捐赠的一万多册英文图书,涉及美国政治、外交、文化、历史、经济、法律、移民等多个主题领域。这些文献与资料存放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学术团队

姓名

职称

研究领域

孙有中

教授

美国媒体、美国思想史、跨文化研究

付美榕

教授

美国人才机制、中美教育交流史、美国经济史

李莉文

教授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最高法院、跨文化研究

李期铿

教授

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美关系、中美安全战略、公共外交与人文交流

王镇平

副教授

美国文化、电影与电影理论、美国存在主义作家及作品

陈崛斌

副教授

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气候政策

刘杨

副教授

跨文化适应、跨国迁徙、身份认同、扎根理论

齐皓

副教授

美国外交、中美关系、美国亚太战略

张春波

副教授

跨文化传播学研究、新媒体研究、媒体话语分析

李今朝

讲师

美国族裔、性别研究、阶层与阶级、跨国与移民

贾宁

讲师

美国文化、文化地理

罗鸣

讲师

迁移研究、城乡迁移、家庭与性别、文化社会学

马丽媛

讲师

美国思想史、美国汉学、道家思想

宋颖

讲师

政治传播、美国媒体、国际传播、研究方法

王一鸽

讲师

历史社会学/比较历史研究、政治社会学、城市与农村社会学、量化历史研究

闫循华

讲师

美国的印太战略及其与印太的关系、中美关系、国际关系理论

伊蕊

讲师

美国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

张可卿

讲师

医学社会学、生命历程与周期研究、美国亚裔移民、老龄化与健康、认知健康的社会学分析、定量分析方法

学术成果

专著

– Liu, Yang. in China: ’ in the gaze,Peter Lang(纽约), 2021年.

– Sun, . Mass : to Key Texts in , ed., ǎ Gǒ (德国哥廷根大学出版社), 2009.

– Wang, . ’s , Percy, , Mike Works of Art 1940-1970. , /: ’s Press, 2014.

– 陈崛斌,梅仁毅.《美国研究读本(第一辑)修订版》QS100名校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

– 陈崛斌等.《中美人文交流年鉴2019-202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 付美榕.《20世纪美国顶尖人才的人力资本形成》,外研社,2007年。

– 付美榕.《为什么美国盛产大师:20世纪美国顶尖人才启示录》,科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 贾宁.《中国园林,古典神庙,法国花园:法国启蒙时期的自由观》,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

– 李莉文.《解读美国五大贸易法案的制定与实施》,外研社,2009年。

– 李期铿.《春风吹又生—中美人文交流足迹》,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年。

– 李期铿.《冷战后美国各州国会议员对华态度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23年。

– 李期铿.《台前幕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与美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

– 刘杨.《在北京的留学生:国际教育流动中的跨文化体验与适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 齐皓.《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衡量(1950-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 宋颖.《美国国际形象建构:美国之音新闻报道》,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出版。

– 孙有中.《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1993-200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

– 伊蕊.《美国政治博客》,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

– 张春波. 新媒体与旧秩序:上的中国形象》,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

论文

– Chen, . “U.S.-China Trade in the 1970s and Hong Kong’s Role”, in , ed, the U.S.-China , , , 2007.

– Fu, . “A of China’s Brain Drain: the Case of in ”, of and , 2 (2014): 197-215.

– Jia Ning, “ of Other in de Retz as of ,” , 22(2013): 108-123.

– Liu, Yang & , S. (2022). yet Other: ’ of – in China. Asian of , 50(1), 7-15. doi:10.1016/j.ajss.2021.06.006. (SSCI)

– Liu, Yang, & , F. (2020). , , and the Other: White ’ of on the – – . of and , 48(5), 1033-1050. doi:10.1080/.2020.. (SSCI)

– Luo, Ming. – -based and ‘ and (校园性别欺凌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性与性别少数学生为例), , Vol.4 (2020),pp.15-30.

– Mei, Renyi, Chen . “ P. ’s Who Are We? And the in the ”, in and , ed, China Views Nine-: in , , , 2012.

Sun, . “ and : A ,” , XIX:2, 2010.

– Sun, . “The Trans- of John Dewey in Japan and China,” The of , , 2007.

– Wang, . “ Man: the in Percy’s Novel The .” XXI: 3 (2012): 138-156.

– Zhang, & Zhang, W. (2021). and mild in later life: rural/urban and using . of . % (SSCI)

– Zhang, , Wu, B., & Zhang, W. (2022). and oral among -aged and older : the roles of and . on Aging. (SSCI)

– 陈崛斌, 梅仁毅. 《民族身份认同“危机”视角下的美国移民辩论困境》,《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美国大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付美榕. 红色警戒:美国科学界的涉外审查运动,《美国研究》2021年 第一期,p.p. 75-101。

– 付美榕. 留美学人去留选择与职业生涯的心态史分析,《中国科技史杂志》, 年第4期,p.p. 493-505.

– 李莉文.“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在美并购的新特征、新风险与对策分析,《美国研究》2019年第4期。

– 李莉文. 美国快车道授权探析,《国际论坛》,2011第3期。

– 李期铿.“真相凋零”下的美国舆论生态极化现象分析,《学术前沿》2020年8月上;2020年8月。

– 李期铿. 战后美国对外语言推广战略,《外国语言与文化》2020年第3期。

– 梅仁毅,陈崛斌.《美国时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的 基于关键时刻外交决策的分析》,《人民论坛》,2012。

– 梅仁毅、陈崛斌.《美国是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基于关键时刻外交决策的分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9月(下)。

– 齐皓.《东亚海洋争端与海洋秩序的演变》,《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3期。

– 齐皓.《印太战略视角下南海问题国际化的特点与前景》,《南洋问题研究》,2020年第3期。

– 宋颖. 奥巴马政府传播策略分析,《传媒观察》,2010年10月。

– 伊蕊.“在跨文化比较中培养思辨能力—‘中西文明比较’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中国外语》,2014年。

– 张春波. 从官方博客的自我表征看其媒体性质,《国际新闻界》,2012年4月。

– 张春波. 形塑中国:视频对中国形象的表征,《现代传播》,2013年9月。

研究项目

– 李莉文:“构建中美自贸区可行性分析”,教育部国际司国别与区域研究课题(2017)

– 李莉文:“中国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并购投资中的风险防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4)

– 李期铿:“冷战后美国各州国会议员对华态度分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1)

– 刘杨:“来华欧美留学生文化他者身份及在华所需社会支持分析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8)

– 刘杨:“民间外交中与文化他者的跨文化沟通策略研究——以在京留学生的跨文化经历为例”,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一般项目(2018)

– 齐皓:“南海争端中美国的战略定位与政策手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7)

– 孙有中:“美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及我国对外传播策略研究”,国家社科项目,(2006)

– 闫循华:“特朗普的反建制主义外交思路与中国的对策”,教育部国际司国别与区域研究课题(2017)

学术交流

美国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年来组织的学术活动包括:2007年联合中美教育基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9.11后的美国:变化与延续”国际研讨会;2009年与国际美国学学会(IASA)主办“全球化背景下解读美国文化”第四届世界美国学大会暨美国研究联络会第六届年会;2010年主办“美国中期选举与奥巴马执政前景研讨会”;2012年与中美教育基金联合举办“2012年美国大选与未来”学术研讨会;2009年、2012年与中美教育基金和亨利·卢斯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高校教师美国学讲习班”;2014年与美国的美国历史学家学会(OAH)合作举办美国史研修班;2016年与中美教育基金举办“文化的力量”美国研究联络会论文集发布暨研讨会。2021年与中美教育基金联合举办亚裔美国作家读书会。

联系我们

独立网站:

美国大学研究院排名,最新权威大学排名(NI):格局大变!浙大成华五第2,华科超武大

自然指数( Index)于2014年发布,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反映各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包含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环境、健康等几大领域。

目前,自然指数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衡量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

自然指数官网更新了最新区间排名(统计区间为2023.8.1-2024.7.31)。

图源:NI官网

01

自然指数50强

自然指数仅反映一所院校在主要理学、生命科学方面的成就,与文科工科没太大关系,不能反映一所院校整体的学科水平。而且自然指数也仅仅只评价论文,所以这是针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排名。

在最新排名中,内地高校霸屏世界排行榜,9所高校进入世界前10名,24所高校进入世界前50名。中国高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已经领先其余国家。

中国内地高校前10名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

图源:NI官网

一年前,前10名院校分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

可以看出,前10名虽然总的学校名单没变化,但内部排名变化是非常大的。除了中科大稳居内地第一名、四川大学前10名守门之外,其余院校几乎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浙江大学已经晋升为内地第4名。

图源:浙大官网

非211高校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全球第4名,南方科技大学全球第28名。非“双一流”高校中,深圳大学全球第69名,进入世界前100强,

02

部分院校情况

自然指数主要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因此平常被大家认为工科院校会弱一些,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

自然指数包含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环境、健康等几大领域。不少工科强校因为合并了知名医科大学也是医学强校,在健康领域的指数是非常高的。另外工科强校有的在物理学领域表现突出,有的在化学领域,有的甚至理化生三大领域均强,这是因为工科也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支撑。例如清华、浙大、上交、华科、中南、天大等等。

浙江大学:浙大在自然科学领域上升非常快,已经超过南大跃居全国第4名,成为华五第2。浙大医学实力强大,在生命科学领域很厉害。不过在理学基础学科方面,第四轮学科评估生态学A+,物理、生物、化学都是A-。与复旦南大等相比,有一定差距。

但是浙大在近些年强力发展基础学科,引进了大批顶尖数理化生人才,实力早已不是第四轮学科评估可揭示的。以物理为例:2022年3月,浙江大学建设物理学院,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海青担任。同年12月,对标美国KITP,成立了物理高等研究院。

图源:物院官网

目前,物理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杰青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2人美国大学研究院排名,最新权威大学排名(NI):格局大变!浙大成华五第2,华科超武大,以及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10人等国家级人才。5位教师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仅仅七八月份,一口气从北师大、华东理工、中科院挖来了三位杰青。

近五年来,承担了130多项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做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或领先的重要研究成果,以第一单位发表了70多篇顶级期刊论文美国大学研究院排名,包括3篇、4篇,1篇 of 、3篇 、33篇 、1篇 、6篇 、4篇 、2篇PNAS等学术论文。

图源:NI官网

华中科技大学:华科在NI榜上进步同样很快,从去年的第16名上升到了第12名,超过了同城的武汉大学。在传统印象里,很多人认为华科是工科和医学强校,武大文理优势。

华科医学就不必说了,理学领域美国藤校留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物理A-,生物A-。以物理学为例,在NI榜上排名第9。

图源:NI官网

其物理学院每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约30项,到账科研经费约1亿元/年。物理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牵头建设“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部“引力与固体潮观测台站”、“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力导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深大作为唯一的非双一流大学,杀进全球百强,位居第69名,成绩惊人。深大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在深圳不遗余力的资源投入之下,引进了大批顶尖人才,在各类排行榜上实力突飞猛进。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在广东省今年颁发的省科学技术奖三大奖第一完成单位总量10项,其中一等奖4项,与华南理工在总量和质量上均并列全省第2名。深大自然指数主要的贡献来自于物理和化学。

图源:NI官网

限于篇幅,其他院校不再一一赘述。

03

回顾与建议

在比较自然指数的时候,不要光看排名,要同类型学校比较。即使同类型的院校也要看理学、医学等领域的规模。

自然指数只是代表高水平论文的情况,与学科整体实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文也无法跟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直接划等号,一篇论文从理论到落地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最后可能都没有转化为实际应用。

但自然指数仍有其客观意义,中国高校霸榜自然指数代表着中国在基础科学的研究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就等着开花结果比如诺贝奖等等。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非自制的图或表均来自公开网络资料,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美国公立大学读研,美国留学申请选公立还是私立学校

还有一种公立的社区大学,提供低学费的两年制教育,有的学生可以通过先读两年的社区大学再转学到其他学校。公立大学VS私立大学公立的社区大学,提供低学费的两年制教育,有的学生可以通过先读两年的社区大学再转学到其他学校。公立和私立院校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录取学生的标准不同。公立和私立大学的学校规模不同。

美国硕士是授课型还是研究型,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的含金量

研究型硕士与授课型硕士到底该选哪个?首先需要跟大家明确的重点是:授课型硕士与研究型硕士的项目区别在于“个人研究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这和学位的含金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研究型和授课型硕士区别授课型硕士的难度低于研究型。总结一下,如何选择授课型还是研究型硕士?

美国大学研究,美国一年有多少人考研

另外,由于研究生课程的要求较高,招生过程通常会更加严格和竞争,申请者需要在申请前仔细准备并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竞争力。美国研究生大学推荐该校设有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院,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术机会。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美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以波士顿地区八所高校和加州州立大学为例

第四部分是加州州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然后从,加州州立大学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为地区发展提供人力、技术支持;加州州立大学为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个方面说明加州州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分别对加州州立大学和波士顿地区八所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的概括和总结。

美国r1研究型大学名单,2021硕士留学项目招生简介

国外大学及招生专业天普大学是一所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153个本科专业、167个硕士专业以及64个博士专业。学生完成了国内阶段课程后,达到国外合作大学录取标准,可出国继续学习,并注册为该校在籍学生,完成国外阶段的课程和毕业论文,则可获得国外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证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