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明达
日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活动暨福田研究院项目成果宣介会分别在深圳市福田区委智慧福田大厅、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举办,标志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深港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江涛在致辞时表示,福田区和香港城市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香港城市大学(深圳),深圳福田携手香港城市大学探索科研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深港协同创新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港城大福田研究院自2020年入驻以来,为河套合作区的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本次福田区人民政府和香港城市大学以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作为新的起点,将搭建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新平台,共同推动深港合作迈向新的台阶。
活动现场
优势互补,深港科创深度协作再升级
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以下简称“物质科学研究院”)落地河套合作区香港城市大学(深圳),将进一步发挥深港两地的资源,港城大与福田也将有更多的紧密合作。
港城大副校长杨梦甦表示,将以物质科学研究院成立为契机,更深层次探索深港科技协同创新体系,逐步实现深港设备共享,人员、资金、信息等方面资源的机制创新,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据悉美国藤校留学,物质科学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深港两地的优质资源,结合HK 创新计划落地河套合作区。物质科学研究院采用“一院两区”的运营管理模式,聚焦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材料及芯片、结构材料、高端仪器制造等五大科研领域,搭建原始创新中心、高等教育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三大功能平台,打造兼具基础研究、成果孵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基础研究机构。
签约仪式
成果累累,自主创新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0年,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作为首家落地河套合作区的香港高校,一期建设引进了由电子显微镜领军者陈福荣、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吕坚、港城大副校长杨梦甦领衔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先进航空材料预应力工程与纳米技术研发项目和基于微纳技术的肿瘤精准诊疗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3个高端科研项目研究,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依托河套合作区“一区两园”“一国两制”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制度优势,并在福田区空间保障、科研项目、产业孵化等一系列深港协同创新政策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研究与发展,已产出一系列实质性科研成果,紧凑型高时空分辨电子显微、多功能品质快检仪、3D打印全陶瓷叶片、小型半潜式运动平台、多稳态连续变后缘机翼、肿瘤液体活检平台、多功能复合纳米药物等,科研成果累累、创新动能澎湃,助力进一步强化新材料领域领跑技术优势。
在签约仪式现场,陈福荣正式宣布了由任广禹院牵头的港城大第四个高端科研项目“新一代高效安全光伏与储能一体化系统关键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落户河套合作区,该项目的实施将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发展。
未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香港城市大学将携手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中标】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学院签约沙漠风,由沙漠风为其打造全新互联网官方形象
2013年2月1日,沙漠风成功签约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学院官方网站建设项目。在接下来的合作过程中香港城市大学(深圳),沙漠风将携手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中标】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学院签约沙漠风,由沙漠风为其打造全新互联网官方形象,双方通过沟通协作,将香港文化和深圳元素相结合,共同创造出符合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学院个性特色和发展需要的全新互联网官方形象英国G5院校留学,为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互联网品牌发展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于2001年,由香港城市大学全资拨款设立,是城大科研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亦是城大研发工作在国内的延伸,同时肩负着将香港城市大学科技成果向国内转移的使命。
2002年,城大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为独资企业,着力加强城大与深圳、珠江三角洲以及整个业界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配合城大深圳研究院在高新知识转移、产业孵化、引进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方面的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及城大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一向致力推动知识转移。研究院下的四家研发中心:生物医药科技中心、信息与通信科技中心、未来网络科技中心及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及项目组多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及香港的科研项目,如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组建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港创新圈计划、深圳市各项科技计划以及香港创新署科技计划等。其多项研发成果更获得深港两地政府的支持及奖项,其中包括香港工商业科技成就大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大奖和深圳双百计划等。2008年7月5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率领代表团在深圳考察粤港合作期间专程视察了城大深圳研究院生物医药科技中心。
深圳网站建设公司沙漠风为确保您获得理想的网页设计服务,沙漠风设计团队为您提供高品质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制作、手机网站建设、多媒体触摸屏展示设计、SEO优化及网络营销推广等综合性一站式建站服务。
陈志豪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五项目获“产学研1+计划”资助 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业化
为推动本地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香港特区政府去年10月推出“产学研1+计划”,于早前公布的首轮评审结果中,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共有五个科研项目获拨款资助,涵盖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大数据、能源及环境等领域陈志豪 香港城市大学,反映香港城大有效促进高质量研究和创新,推动大学的世界级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创造商业及社会价值。
“产学研1+计划”旨在释放本港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的潜力,促进“官产学研”合作。香港创新科技署早前公布评审结果及举办签署仪式,计划首轮共接获94份申请,当中24个大学项目获得资助,金额总值超过10亿港元。计划限于教资会资助的八间本地大学申请,香港城大今次获拨款的项目数量,与另一所本地大学同样排名第二。
香港创新科技署早前为“产学研1+计划”举办签署仪式,香港城大有五个科研项目获拨款资助。图左起为香港城大的曹之胤教授、陈福荣教授、杨梦甦教授、任广禹教授、校长梅彦昌教授、马建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郑淑娴教授、副校长(社区联系及协作)陈志豪教授,以及协理副校长(创新)谢智刚教授。(图片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涵盖生物医学及材料科学领域
香港城大校长梅彦昌教授祝贺所有获得拨款的香港城大团队,指他们取得的重要成就,印证香港城大追求创新和卓越,致力透过开创性教学和研究培育人才。
计划资助的五个科研项目之中,香港城大杨建文讲座教授(生物医学)杨梦甦教授领导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平台及其在癌症早期筛查和精准监测中的应用”,致力开发第四代循环肿瘤细胞(CTC,即肿瘤脱落并进入血液的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平台,以及适合CTC下游分析的配套基因与蛋白检测试剂盒,以满足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等临床需求。
杨梦甦教授(右三)领导的研究团队致力开发第四代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平台。(图片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另一项目为香港城大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福荣教授领导的“脉冲空心锥扫描与透射一体化电子显微镜的商业化计划”,目标是实现显微镜电子源与研究样本产生“零作用”,利用脉冲电子源减少对研究样本造成的辐射损伤,加上空心锥照明技术的图像对比度是传统明场图像的四倍,以开发出一款紧凑型扫描与透射一体化电子显微镜,并建立大规模生产线。
陈福荣教授(左)为电子显微镜研究领域的翘楚,他与团队成员薛又峻教授(右)于去年4月分享了他们在“高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突破。(图片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为全球减碳开创崭新方案
在能源及环境方面QS100名校留学,由香港城大李兆基讲座教授(材料科学)任广禹教授领导的“新一代可印刷式高效光伏的批量化生产”项目,锐意开发新一代可印刷式、稳定、高效及低成本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农业光伏、物联网元件的电源供给等场景,并计划在香港搭建年产量20兆瓦的试验生产线,为能源可持续发展开拓新道路。
任广禹教授领导的项目锐意开发新一代可印刷式、稳定、高效及低成本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图片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至于由香港城大能源及环境学院曹之胤教授领导的“气候革命:用于实现绿色社区的新一代辐射制冷全方位解决方案”,则专注于研发被动辐射制冷技术。团队自2021年起在香港城大HK Tech 300计划培育下,成立初创“创冷科技”(),并开发用于屋顶及墙壁的被动辐射制冷涂层。此次项目把被动辐射制冷技术延展至陶瓷、路面材料及热管理纺织品的三项产品研发,以助建筑结构、道路以至个人降温,减少空调使用,为全球减碳作出贡献。
曹之胤教授(中)带领的团队进一步研发出崭新的被动辐射制冷瓷砖,成果于去年底刊载于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图片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HK Tech 300持续推动科研转化落地
另外,香港城大商学院资讯系统学系马建教授早于2007年起,带领团队研发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科研之友”,连接政府资助机构、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陈志豪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五项目获“产学研1+计划”资助 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业化,交换论文与专利等公开资讯。团队成立的初创“创新城”亦获HK Tech 300天使基金培育支持。建基于现有成果,马教授获批拨款研发“集成科研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的联邦学习技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知识共创。
身兼香港城大高级副校长(创新及企业)的杨梦甦教授表示,香港城大一直致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他说:“香港城大透过HK Tech 300至今已培育超过700间初创公司及团队,并有超过90家公私营机构成为策略合作伙伴、共同投资伙伴和支持机构,期望在‘产学研1+计划’的支持下,进一步加速大学的科研成果商品化,为社会带来裨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