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文博,2024“互鉴·国际文博讲堂”第二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

10月25日,“互鉴·国际文博讲堂”2024年第二期专题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本期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共同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主持国际文博讲堂活动“圆桌交流”环节

促进文明互鉴、增强文博领域的国际交流,搭建中外协作发展的平台,北京市文物局策划推出“互鉴·国际文博讲堂”主题项目,作为定期开办的品牌活动。10月25日,“互鉴·国际文博讲堂”2024年第二期专题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

本期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共同承办。

活动聚焦“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博物馆如何发挥好社会教育功能”主题,邀请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博物馆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博物馆的历史与文化传承、科学知识普及、艺术鉴赏能力培养、道德教育与情感熏陶以及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的功能,结合2024年首次互鉴·国际文博讲堂活动“博物馆建设创新路径”的主题,探讨如何利用博物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活动包括“主题讲座”和“圆桌交流”两大环节,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开展,北京市文物局系统优秀人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学生代表等70余人线下参加。

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副主任马伟汉主持国际文博讲堂活动“主题讲座”环节

“主题讲座”环节由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副主任马伟汉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空间设计创新、国际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香港城市大学文博,2024“互鉴·国际文博讲堂”第二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中国科学技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

中国科学技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以《融入科技馆教育理念的科学传播活动实践》为题,强调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的科技馆正在经历新的变革和挑战。她重点介绍了中国科技馆以“破壁、升维、跨界、融合”为特色,策划组织的教育活动,其中包括首个太空科普国家品牌“天宫课堂”,以科学文化艺术融合为特征的《文明的烛火》沉浸式舞台剧,以及探索AI技术应用的“AIGC音乐科技之夜”,并提出科技馆的教育功能是核心,需要研究好、拓展好互动体验教育理念,发挥好沉浸式展览展品的资源优势,拥抱变革,服务国家战略。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古城墙城市联盟主席克劳迪奥·阿尔岑顿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古城墙城市联盟主席克劳迪奥·阿尔岑顿先生以《吸引学生参与的创新策略:探索威尼托的城墙城市与旅行者护照》为主题,介绍了该联盟将城市文物遗址的走访路线再设计与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鼓励年轻人利用视频记录文化遗址和文博馆的发展。该项目在威尼托大区的支持,与中传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在2024年夏季成功组织了覆盖30余名学生的创新型意大利威尼托文化探索项目,学生们走访了威尼托大区的维罗纳、帕多瓦等十个城市的博物馆、文化遗址,摄制了多个专题短片,并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非竞赛单元进行展播。

中国园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部长王歆音

中国园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部长王歆音以《数字时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新角色》为题作主题讲座。她整体梳理了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提出在新的时代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对博物馆研究的内容进行数字化的生产、输出、传播,并以“园林+博物馆”为特色,介绍了中国园林博物馆通过富于造园艺术气息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捡拾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园林存在和生活的见证物,多途径实现对社会人群终身教育的成功实践。

意大利阿契欧公司总裁兼科学与艺术总监马西米利亚诺·德安布拉

意大利阿契欧公司总裁兼科学与艺术总监马西米利亚诺·德安布拉以《弥合差距:通过社会动态与遗产保护重新连接青年与意大利博物馆》为题作线上主题讲座。他追述了古罗马遗迹发掘和展示的历史,强调结合新的技术和审美趋势,对文博展陈进行创新型设计, 吸引更多的青年人走进博物馆。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主持国际文博讲堂活动“圆桌交流”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波兰籍策划人翠花

“圆桌交流”环节由中传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和波兰籍策划人翠花共同主持,围绕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同与会嘉宾展开国内外相关实践的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文化与创意学系副教授文森佐·德·马西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文化与创意学系媒体、电影与电视专业副教授文森佐·德·马西聚焦意大利丰厚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意大利城市作为开放式博物馆”为题,对博物馆多场景的公共教育模式进行了介绍。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结合自身做博物馆未成年群体教育的多年实践,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要提升对未成年人的理解和认识香港城市大学文博,了解他们的多样性;二是教育呈现的形式需要多元化;三是中国博物馆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包括大量的中小博物馆,希望增加联动,发挥更多的教育职能。

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副馆长吴千

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副馆长吴千围绕中国铁路发展史,尤其是在新技术推进下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强调铁道博物馆作为行业类博物馆QS100名校留学,不仅需要在博物馆教育中引入对青少年的新技术教育,还需要强化行业文化的熏陶。

法国访问学者麦文

法国访问学者麦文介绍了法国在城市文化与博物馆保护相结合方面的实践案例,表示本次论坛给予了他很好的机会去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博物馆,受益良多。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研究馆员张靓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研究馆员张靓从自身在博物馆领域的成长经历入手,表示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经历了蓬勃发展,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大规模提升,更表现在新技术的引入,互动教育的增强和专业讲解的增多。

北京东璧堂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刘瑞英

北京东璧堂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刘瑞英立足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介绍了中医药博物馆的创建历史和馆藏传承,并以中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山区”的“三进工程”为例,提出未来将努力推进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服务民众,走向世界。

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主任曹秋月进行总结发言

活动最后,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主任曹秋月进行总结发言,指出举办国际文博讲堂的初衷是要增强文明互鉴,落实将北京建设成为“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打造文博领域国际专家与高校师生能够同桌、同台交流的平台。未来还将继续推进该项目合作,形成文博领域的“跨文化桥梁”,更多连接国内与国际、实践领域专家与高校中外学生,形成传播中华文化的合力。

2024 “互鉴·国际文博讲堂”之第二期专题活动合影

陆晔 香港城市大学,会议议程 | 全球城市:传播与创意——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

CICS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

全球城市:传播与创意

议程

2017年11月30日(周四)

14:00- 17:30

会议代表报到复宣酒店(国定路400号)大堂

18:00-20:00

自助晚餐 复宣酒店三楼

2017年12月1日(周五)

08:30 – 09:00

开幕式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廖圣清教授

致辞:复旦大学 校领导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党委书记 尹明华教授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主任 黄旦教授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 文科处领导

合影

09:00-09:50

主题演讲

主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廖圣清教授

公共阅读·具身实践·城市网络——“思南读书会”的个案分析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孙玮教授

再学科化:新传播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科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黄旦教授

09:50-10:10

茶歇

10:10-12:00

圆桌讨论:融合传播与城市公共生活创新

主持:陆晔(复旦大学)

嘉宾:陈颂清(解放日报社总编辑)

李泓冰(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秦畅(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陆晔 香港城市大学,会议议程 | 全球城市:传播与创意——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臧熹(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吴予敏(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孙玮(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晔 香港城市大学QS100名校留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12:00

午餐 复宣酒店三楼

14:00 – 15:30

1 传播与城市:地方性价值的塑造与彰显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朱春阳(复旦大学)

评议:沈菲(香港城市大学)

How Can a City ? Model of the of a City’s Image XU Deya(香港中文大学)、崔迪(复旦大学)

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视觉建构 苏敏(河北大学)、韩立新(河北大学)

符号的资源:城市品牌研究中的符号探讨——以澳门研究为例 吴玫(澳门大学)

媒介仪式中的地方中心主义——一场初雪的媒介表达 赵爽英(西北大学)、郭欣荣(西北大学)

the and self in the Love Club in 皮晨莹(海德堡大学)

A : of 夏冰清(澳门科技大学)

14:00-15:30

Panel 1作为“社会-媒介-空间-文化”复合体的城市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吴予敏(深圳大学)

评议:陈韬文(香港中文大学)

创意城市的媒介化、去媒介化与融合媒介化:从纽约看全球 李蕾蕾(深圳大学)

数字难民突围记:老年人微信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周裕琼(深圳大学)

社群再造:基于传播的仪式观透视三叶草故事家族案例 张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予敏(深圳大学)

城市地方性文化表达的“数字机遇”——文化基因的“数字化勘探” 田少煦(深圳大学)、侯伊晓(深圳大学)

城市数字阅读建构:受众、节点与网络 张晗(深圳大学)

公共雕塑的符号意义研究——以深圳为例 于晓峰(深圳大学)

15:30 – 16:00

茶歇

16:00-17:30

2 移动媒介时代的具身实践与时空重组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曹晋(复旦大学)

评议:刘洁(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LBS手游的文化景观处理偏向分析——以《Pokémon Go》与《城市精灵Go》对比为例 任艺菲(吉林大学)

游牧、造梦与软抵抗:垂直社区中的传播 郭栋(陕西师范大学)、吴兰兰(西安培华学院)

游戏玩家的个性特征、动机与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研究 刘晓燕(深圳大学)、王胤琦(深圳大学)

单车为媒:共享时代青年群体的移动经验与实践 胡梦齐(安徽大学)

移动媒介时代对公共艺术展览空间的再审视——以上海博物馆《大英百物展》为例 金晶(复旦大学)

16:00-17:30

Panel 2 媒介事件与城市形象塑造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郭可(上海外国语大学)

评议:陈建云(复旦大学)

全球卓越城市形象的生成机制反思 郭可(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为全球性媒介事件的重大国际会议研究 吴瑛(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影视节中的城市形象 陈沛芹(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迪斯尼的国际媒体形象 相德宝(上海外国语大学)

全球城市的艺术传播力: 以上海夏季音乐节为例 严怡宁(上海外国语大学)

17:30-20:00

欢迎晚宴 复宣酒店三楼

2017年12月2日(周六)

8:30 -10:00

3全球网络变迁与城市的意义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胡春阳(复旦大学)

评议: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

媒介传播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颠覆——“媒介空间”和“日常空间”分立的视角 元冬维(工人日报社)、申哲(澳门科技大学)

从“占据”到“关联”――城市空间图景的演绎与进化 张莉(新疆财经大学)

作为社会阶层的城市记者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底层”呈现与抗争 彭华新(深圳大学)

认同理性:成年人手伴参与心理研究 柳旭东(澳门科技大学)、林舒立(澳门科技大学)

在场而不交流?移动网时代的人际交往新情境建构 张杰(河海大学)

8:30-10:00

Panel 3 民族·新闻·民间交往

(云南大学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所)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郭建斌(云南大学)

评议:申琦(华东师范大学)

民族·新闻·声音:基于十余年来中文报刊涉及独龙族的新闻报道的分析 王笑一(云南大学)

“同胞”:一个中越边境瑶族村庄的共同体想象 张馨月(云南大学)、宋媛媛(西北政法大学)

数字媒介和老人的日常生活:一项彝族村寨老人“小蜜蜂”使用的探索性研究 姚静(云南大学)

“礼单”上的人情与社会关系变迁——基于云南D县某彝族村落结婚礼单的分析 陈晓颖(云南大学)

中缅印“大三角”地区路的历史考察 郭建斌(云南大学)

10:00-10:30

茶歇

10:30 -12:00

Panel 4 城市传播:雄安视阈

(河北大学)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韩立新(河北大学)

评议:郭中实(香港浸会大学)

白洋淀英雄事迹文献调查报告 韩立新(河北大学)、张秀丽(河北大学)、杨新明(河北大学)、王尚武(河北大学)

人类学视野下雄安新区城市原点与周边村落的影像记录 王俊杰(河北大学)、栾悦(河北大学)

多元·流动·共生:视觉修辞视角下雄安新区的城市想象与融合 苏敏(河北大学)

从“雄安发布”的实践看网络问政新形式 张科辉(河北大学)

雄安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形象塑造 刘振东(河北大学)

雄安新区政策传播状况调查 王秋菊(河北大学)、王耀祥(河北大学)

10:30 -12:00

Panel 5 新技术时代的日常生活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吴玫(澳门大学)

评议:周裕琼(深圳大学)

改造“地方”:定位媒介与城市空间地点生产 李淼(复旦大学)

出行改造地方:共享单车在校园 陈鑫盛(复旦大学)、潘晨曦(复旦大学)

亲密的陌生人:网络直播中的人际交往 张丽华(复旦大学)

从空间到场景:论作为中介的移动支付 朱冰清(复旦大学)

12:00

午餐 复宣酒店三楼

14:00 -15:30

Panel 6 什么是媒介:多维的视野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马中红(苏州大学)

评议:葛岩(上海交通大学)

“媒介理论”:作为文化环境的媒介 许同文(复旦大学)

作为“技术物件”的媒介:基特勒媒介思想论述 凤仙(复旦大学)

媒介是“中介行为”:德布雷媒介理论初探 骆世查(复旦大学)

作为社会机构的媒介:理解媒介化研究 黄显(复旦大学)

作为界面的媒介:交互性视角 徐亦舒(复旦大学)

雅克·艾吕尔媒介思想介绍 杨击(复旦大学)

14:00-15:30

Panel 7 大数据、网络空间与地理差异

(中山大学广东省舆情大数据与仿真分析重点实验室)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张志安(中山大学)

评议:周葆华(复旦大学)

越底层制度认同越强烈?省际差异视角的研究 钟智锦(中山大学)

从微信朋友圈信息互动看民族主义对信息传播模式的作用 何凌南(中山大学)、杨浩燊(中山大学)、张志安(中山大学)

中国城市微博提及网络及其互动规律:基于微博大数据的研究 赖凯声(中山大学)、张志安(中山大学)、何凌南(中山大学)

中国城市网民性格画像——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城市网民信息特征与聚类 何凌南(中山大学)、张志安(中山大学)、赖凯声(中山大学)

基于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议题认知调查分析——建构动态的热点议题网民认知指标体系 张志安(中山大学)、林仲轩(中山大学)、赖凯声(中山大学)、何凌南(中山大学)

15:30-15:50

茶歇

15:50-18:00

Panel 8 新报刊(媒介)史书写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孙藜(上海政法学院)

评议:周海燕(南京大学)

媒介、交流及外部世界的多重网络:1700年代的英国咖啡馆 张妤玟(西北大学)

书写与密码:帝制中国晚期皇权“灵韵”的建构与崩塌 孙藜(上海政法学院)

19世纪下半叶上海城市声音景观与听觉方式的写实转向 季凌霄(复旦大学)

形塑城市“新声”:1920-30年代的上海公共广播研究 李暄(复旦大学)

“中心”与“边缘”的调和:1940年代作为革命宣传网络节点的香港 贺碧霄(中山大学)

喇叭声声一“线”牵:五六十年代上海农村有线广播研究 周叶飞(上海大学)

集体读报:建国初期的上海读报组研究 詹佳如(华东师范大学)

新传播网络:“购货电话”与上海的日常消费空间 金庚星(上海理工大学)

18:00-18:20

闭幕式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廖圣清教授

总结: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陆晔教授

致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米博华高级编辑

18:30-20:30

欢送晚宴 复宣酒店三楼餐厅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官网,总投资额26亿!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举行奠基仪式

4月22日上午,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仪式

在美丽的松山湖畔举行。

不久的将来,

这里将矗立起一座人文与山水荟萃、

科研与产业交融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顺利筹备设立,将招引更多优质人才和资源前来汇聚,为东莞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增添新动能。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内,珠三角环线和莞佛高速交叉口东南面,离莞佛高速松山湖出口仅百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项目总投资额26亿元,占地面积约523.9亩,分两期建设。另外在校园周边还预留200亩用地支持学校未来发展。

校园所在的松山湖科学城地块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官网,目前已经在区域层面形成“生态绿核—创新圈层—服务圈层—产业圈层”的结构布局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明显。

项目地块邻近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材料实验室等大型研发机构,有助于推动创新发展。周边涵盖华为终端总部、中集智谷、中以研发基地、华为实验室、易事特等高新企业,有利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创新链条的完善,加强人才“造血”能力。

位列世界第48位

香港城市大学(City of Hong Kong,简称城大)是一所国际知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位于香港九龙九龙塘。城市大学创校于1984年,当时名为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是位于旺角商业区内的一所大学。1994年升格为香港城市大学。

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城市大学在其中位列世界第48位,与2019年相比排名上升了4位,与2018年相比上升了3位,从这项数据来看,与他保持同步内地院校当属“浙江大学”浙大在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4位,国内排名第3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官网,总投资额26亿!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举行奠基仪式,所以美国藤校留学,如果要以国内985来定义城大的话,那么香港城市大学绝对是我国985梯队中的上游选手。

香港城市大学软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其中商学院是全港第三所取得AACSB认证的高校,港大也只是在2010年才被认证的。因此,香港城市大学的申请难度肯定是高于理工与浸会的,但具体每个专业申请难度肯定存在差异,毕竟申请人太多了,上至,下至二本,再加上本身的实力也过硬,而且中国香港现在也只有7所大学商学院通过AACSB认证。

简单来说,香港城市大学的综合实力就相当于国内的浙江大学,虽然各项优劣势上会有长短,但是平均实力应该是差不多的,对于内地的学子来说,参照物是各项数据来的直观好理解的,所以对于在考察城大的同学来说,可以把难度系数以浙大看齐啦。

香港城市大学的工科是非常受重视的,学校投进的资源非常多,所以就读的内地学生也能得到很好的资源,也是因为内地高考招录来的都是尖子生,在学校普遍为内地top学生,所以工科生得到的资源其实会比去港中文,港大好一些。

香港城市大学致力于成为具有卓越研究和卓越专业教育的世界一流大学。城市大学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合作网络,已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高校和学院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海外交流机会。教师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非洲和澳洲。

就地区认可度而言,城市大学在2020年香港大学民调调查中,在「港人眼中的大学认可度」中,排名第6,而在「本地雇主最愿意雇用的大学毕业生」调查中,排名第5。城市大学也曾在《港人眼中的大学排名》中排名第5。

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4月21日上午,东莞召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政策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重磅发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功能规划和空间总体规划纲要。

可以说,松山湖科学城是新时期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

其中,东莞将加快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建设进程,促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0年,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举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合作办学d项目是东莞市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落实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部署、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依托香港城市大学优质的教育基础,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引进和配备教师资源,配置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任教研队伍;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学科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城市大学实力,香港十大90后当红女星!都是高颜值好身材太性感美艳

她接演过《踩过界》《使徒行者3》《陀地驱魔人》等影视剧,这位长相靓丽、身材火辣的美女演员,目前是TVB当红花旦!她以前是一名模特,后来接演了《骨妹》《逆流大叔》等电影,还凭借《白日之下》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后,她长相靓丽,演技、人气飙升,目前是90后香港女星代表人物。

香港城市大学实力,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SKLMP)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海洋研究的领导者。同时,SKLMP与厦门大学的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EL)结为「伙伴实验室」,致力开发创新的化学、生物和工程技术,以及早侦测、评估、预测和控制影响海洋环境的污染。

香港城市大学文博,独家解密!深汕商周古墓开“盲盒”!文物+1+1+1……

独家解密商周古墓遗存3月25日-27日,深圳特区报记者跟随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深圳考古队,进入了白田山遗址现场,深入深圳考古“圳在挖土”第一线,带回大量一手素材,独家解密,以飨读者。

香港城市大学文博,故宫文化博物馆为何落户香港?

为何故宫文化博物馆会落户香港?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博物馆共同举办过多项大型文物展览,均获成功,吸引数十万香港市民和访客参观。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6年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落成开放,成为故宫博物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

香港城市大学 商科,香港城市大学排名

香港城市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第70名2023年香港城市大学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20名2023年香港城市大学软科大学学术排名第101-150名香港城市大学学校介绍香港城市大学基本入学条件有哪些香港城市大学的历史香港城市大学著名校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