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新华社发
“今年,中山大学将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近日表示。在他做出这番表态前不久,深圳大学已率先设立香港校区,“喝”上了内地高校赴香港办学的“头啖汤”。从港澳高校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到广东高校赴港“抢滩登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正呈现出“双向奔赴”新趋势。
接轨国际教育
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香港可为广东接轨国际教育提供特殊助力。
中山大学方面透露,香港高等研究院将成为该校国际化办学的主要载体,面向科技前沿交叉领域,建设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三大平台,面向全球延揽顶尖人才,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室。
“设立香港高等研究院对中山大学新百年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松说香港高等教育科学院,这将有助于中山大学高质量地推进国际化办学,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促进大湾区在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内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完全有双向互补空间,应当努力实现双向互补的合作交流。”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说,内地高校在香港办学可以吸引更多港澳和国际学生,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
除了设立香港校区,深圳大学已与香港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八大公立大学,涉及教师合作科研、学生联合培养、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此外,深大还参与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办。
广东高校赴港跨境办学正面临新的机遇。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日前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有意在北部都会区建设大学教育城香港高等教育科学院,“双向奔赴” 接轨国际 大湾区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内地高校可以考虑进驻其中,跟香港高校合作办学。
发挥各自优势
如果说广东高校在港澳“开枝散叶”尚处于起步阶段,香港高校赴大湾区内地城市办学则已有不少成果。
3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大会在深圳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在致辞中说,10年间,大学从一片荒芜空地和几幢废旧厂房起步,发展成为如今占地约133万平方米、拥有6所学院和7所书院、1万多名在校师生的国际化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快速发展壮大的历程是香港高校在广东合作办学的缩影。近年来,一批香港合作办学新校在广东各市拔地而起。今年初,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正式启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于2022年9月开学;更早落成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联合国际学院等。此外,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大学(深圳)和香港都会大学(肇庆)正处于筹建阶段。
香港作为世界顶尖大学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5所大学位列世界百强,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均享誉国际。香港高校跨境办学,既为自己赢得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也可襄助大湾区打造教育高地。
除了合作办学,大湾区教育合作还有其他渠道。数据显示,目前有近70所广东高校具备招收港澳学生资质;43所高校加入粤港澳高校联盟。今年1月初,第三批1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名单出炉,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总数达31家,其中不少是粤港澳高校参与创办。
探索合作新路
日前,“湾区共话”粤港澳大湾区学校领导力系列活动的第三场在深圳市南山区举行,来自香港与南山区的56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签约缔结为“姊妹学校”。至此,粤港澳“姊妹学校”数量已超过1500对。
粤港澳中小学间缔结“姊妹学校”,是粤港澳在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的举措之一。学校间通过互访交流,可以交流借鉴教学经验,探索达成课程衔接方案,帮助完成内地学校课程后返港澳的学生提前适应。
据估算美国top30名校留学,目前有超过10万名14岁以下的港澳学生在广东生活。为解决他们的就学问题,不少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了港澳子弟学校。2021年9月,广东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开办。随后几年间,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深圳前海哈罗港人子弟学校等一批港澳子弟学校也陆续开办。
港澳中小学跨境办学方式还在推陈出新。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小区“澳门新街坊”内,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澳人子女学校)日前已启动招生。这所学校依据澳门模式开办,让澳门学生在横琴读书也能够延续接受澳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计和课本版本,学费、书本、升学津贴和保送福利等也都可以从澳门延伸而来。
大湾区教育合作方兴未艾,空间巨大。黄锦良认为,香港和内地还可以一起合办职业教育课程,如医疗护理、酒店管理等。“合力推动两地职专大学的发展,可以为建设大湾区、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培养更多职专人才。”
香港高等教育学院在港排名地址,粤港澳大湾区速筹新大学 高等教育集群探索1+1+1>3
作为粤港澳三地合作的一项重点,高等教育集群正在大湾区内部加速成形。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其2019年传媒春茗活动上对外透露,目前深圳音乐学院已经交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来筹备建设。
深圳市教育局此前透露,今年将加快筹建一批高校,包括加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新校筹建。
这只是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启动新大学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全国两会上,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大学”的呼声再次高涨,多地也都祭出了筹建新大学的规划,广州提出在南沙建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佛山拟建立世界一流的佛山理工大学,中山也想积极争取启动与澳门科技大学合办香山大学。
在受访专家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为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尽管粤港澳三地在高等教育方面情况不一、充满多样性,但这恰是三地发挥整合效应的“正资产”。
高等教育集群呼之欲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湾区内的高校建设也加紧了步伐,高等教育集群呼之欲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除前述深圳在筹办的新大学外,广州正在新建或筹办的高校就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广州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等;佛山新建或筹办的高校包括佛山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等;中山市也提出筹办香山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
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备受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报道,该校区计划今年年底动工,首批学生将赴香港本部就读,待广州校区建好后再转回南沙学习。第一期预计在2021年完工,根据办学协议,广州校区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办学,总招生规模为1万人左右。
3月20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咨询部博士甄学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际上很多城市早在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就已经开始规划建设高等教育院校,深圳就是个典型案例。
在2016年11月公布的《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中,深圳提出到2020 年,高等教育院校数量要达到18 所左右,在校生规模突破20万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规划》出台前的“十二五”期间香港高等教育学院在港排名地址,深圳仅在高等教育建设上的财政投入就高达1349亿元,是“十一五”的2.4倍。尽管如此,深圳2015年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仅为15万人。
深圳为何如此积极推动高等教育院校建设?甄学军分析称,根本原因在于对高端人才的渴求,高等教育是高端人才落地的真正抓手。近年来各地针对吸引高端人才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深圳才更加有紧迫感。“相信大湾区其他城市也是类似原因。”
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山曾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内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仅为常住人口的17.4%,而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的这一比例均超过40%。
3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湾区内各地启动新大学情况看,粤港澳三地合作是当前最大特色。在世界排名(QS)前100位的大学中,香港就独占了4个,合作办学最能够利用粤港澳三地的资源优势。
须与经济、产业紧密结合
卢晓中发现,当前各地在启动新大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势头,即为了引进大学而引进,过分看重规模和数量。他认为,高等教育的筹办首先要与当地的经济、产业相结合,尤其要关注科技创新。
在甄学军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产业、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产业、龙头企业等优质创新资源。当前,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大湾区高校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创新尚存在诸多障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吴逊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与香港合作办学注重的是优势互补,香港院校在科研经费、生源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可获更长远的支持,而内地大学可通过跟港澳院校间的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以前粤港澳三地在经济上的合作较多,高等教育合作层次比较浅,但随着大湾区战略到来,三地有了新的期待,就是1+1+1如何大于3?如何做到优势互补,发挥出整合效应?”卢晓中说。
卢晓中认为,体制机制改革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获得实质性突破的前提,这需要做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协同,包括针对三地合作的法律法规作出一些调整,同时给足各个学校空间,发挥好自主权,与产业资源整合。
甄学军也认为,“湾区时代”的到来,为进一步突破各地高等教育行政壁垒、完善高等教育合作共享机制以及构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法律提供了可能。
“符合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大学集群需要有跨区域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和共同的政策行动框架,需要科学规划并引导,实现大学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大学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甄学军说。
另外,受访专家还提出,区域高等教育集群的优势不在于比拼体量,而在于能否探索出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办出特色。
实际上,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出的要求。《规划纲要》提出,在高等教育方面,将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以深港合作为例,香港基础性人才比较多香港高等教育学院在港排名地址,粤港澳大湾区速筹新大学 高等教育集群探索1+1+1>3美国藤校留学,深圳应用创新型人才比较多;香港高校基础研究方面的能力很强,科研人才也很多,可以与深圳高校进行资源协调,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结合起来。
“大湾区不同城市有不同的产业特色,要发挥出1+1+1>3的效果,不能盲目跟进,必须要根据未来发展产业方向规划更多的特色学院。”甄学军建议。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怎么报名,顺德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牵手合作,构筑大湾区人才培养新高地
6月19日,顺德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展开交流,探索形成常态化、全方位的合作机制,合力构筑粤港澳大湾区职教人才培养新高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一行来到顺德进行交流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怎么报名,顺德区委常委、副区长梁伟沛,
香港高科院校长刘建德,顺职院校长夏伟,顺德区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邱国盛,
顺德区委统战部副部长伍嘉颖美国top30名校留学,顺德区民政人社局副局长钟旭辉等领导和
顺德企业代表参加了合作交流会议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根植顺德雄厚的产业土壤,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涵盖智能制造、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产业领域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怎么报名,顺德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牵手合作,构筑大湾区人才培养新高地,为顺德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人才支撑。
与会人员围绕人才培养、师生互访、产业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合作方向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设有环境及设计学院、工商及酒店旅游管理学院、科技学院3个学院,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主。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校长刘建德认为,顺德有着完善的产业链条,顺德的企业注重实干,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希望学院与顺德能展开深层次的合作,谋划长远发展。
顺德与港澳一直联系紧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夏伟表示,很期待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密切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顺德区大湾区办与香港高科院签订合作备忘录
就在当天,顺德区大湾区办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开拓创新型教育培养路径、拓展顺港青年协同发展新空间、加强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促进两地青年交往,着力打造大湾区创新型人才队伍。
顺德制造业发达,产业类型丰富,正在打造“4+5”产业体系。顺德区委常委、副区长梁伟沛表示,顺德能为港澳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希望顺德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能形成常态化、全方位的合作机制,构筑起粤港澳大湾区职教人才培养新高地。
梁伟沛表示,顺德会继续搭建好平台载体,支持港澳青年来到顺德投资、创业,“嚟顺德、一定得!”“喺顺德、真係得!”
香港高科院一行到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考察
香港高科院一行前往顺职院设计学院参观优秀设计展、实训室
以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重点平台为依托,顺德已为大湾区青年提供了多元化的双创平台,以政策支持和贴心服务吸引港澳青年来到顺德发展。接下来,顺德将大力推进顺德院校、企业与香港高校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育更多应用型人才,吸引更多创新成果、优质项目、优秀人才落地顺德。
香港高科院一行与学校师生就香港高校的教学理念、教育特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互动分享
当天,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一行还分别考察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环境,了解学科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情况,为接下来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