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计划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未来5年内将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岗位职员。
新一年( 2021至 2022学年)的招生程序正在进行中。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举行媒体简报会,由港科大校长史维教授、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叶玉如教授、KPF执行总监郑逸雅等介绍广州校园建设最新进展。自去年9月获教育部批准筹建以来,港科大(广州)在学科规划、组织架构及校园设计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新校园今年7月已完成场地平整,部分建设团队已入驻办公,而新校园的校长亦正进行全球公开招聘。港科大早于两年前在清水湾校园开展“先导计划”,试行广州校园课程,至今已招收约260名研究生。
为什么需要港科大(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自1991年创校,2021年即将迎来建校30周年,这30年的时间,港科大在香港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界都有一席之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学术上,我们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国际领先的学者,他们许多人是从港科大的助理学者做起;在校友层面,许多从港科大毕业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创业成绩,将港科大的科研优势成功转化到市场。”史维在介绍港科大(广州)项目前,回顾了港科大的发展史。
“三、四年前,我们就开始反思高等研究与教育的趋势,未来的港科大如何发展?学术发展与科研转化,如何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进行融合创新。这也是港科大(广州)诞生的主要原因。”史维表示,香港是全世界最开放的经济实体之一,必须在大湾区建设中借力用力。“最终的目的是让港科大有广阔、更系统的发展空间。”
港科大在大湾区已有许多科研平台,如位于广州的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深港协同创新中心 (福田)、佛山市香港科大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等。
在史维看来,科创发展必须要多元化和具备创新思维,以满足社会需求,而香港高校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可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在科创发展方面更上层楼。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别是科创方面,香港作为窗口的作用不会减弱,会越来越增强。
“现在时代科技和社会的需求需要新的思维。”他表示,港科大在三四年前开始讨论在广州办学的时候已定下明确的方向。“办学和创新双管齐下。我们在广州做了一个平行的、对称的、不一样的学术框架,定位上与清水湾校园有一点区别。”
港科大(广州)和港科大两个校园将采取双向开放模式,所有学生都能修读两校的课程。史维说,这不仅对香港科技大学,对全球高等教育来说,都是一个新尝试。
港科大(广州)会建成什么样?
一提到港科大,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两个,一个是无敌大海景,港科大坐落于西贡不远的九龙清水湾,对面是西贡,隔壁就是南海,整个校园顺着山势垂直展开,水天相连,一望无垠。另一个就是学校的标志红色日晷,这件名为“时间之轮”的雕塑屹立于科大广场中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透过其形态、功能、历史和未来之间相互交织,反映出港科大的不同面貌,既有科技引领时代的味道,又在提醒师生珍惜时间创造未来。
史维表示:“新校园还将参照国际标准及传承港科大可持续智慧校园理念,利用自然地景、特别是毗邻的水道优势,依水而建,与建筑共融,致力创建绿色智慧校园。新校园亦将在大学广场放置一个与清水湾校园一样的日晷雕塑。这是港科大的象征。”
根据最新规划,港科大(广州)项目面积约1.13平方公里,这一面积将是清水湾校园的两倍之大。“但在第一期,我们将不会开发超过一半的面积,这将为港科大的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史维介绍,港科大(广州)的选址,是基于两地师生共同学习、共享科研设备的前提,因而便捷的通勤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及教学大楼位于校园正中心,彰显校方对学术与科研的重视。校园建筑风格延续香港科大可持续智慧校园理念,依水而建,建筑亦以四个枢纽为轴心分布,研究及教学大楼位于校园正中心,代表学术与科研是分校区的“灵魂”和“心脏”。
如今,位于广州南沙的港科大(广州),毗邻广深港高铁庆盛站,距离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只需30分钟。
郑逸雅介绍,在项目开始的时候,他们遵循了港科大提出的五个主要设计目标。
第一,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大学,两个校区的设计,是对使命和基因的传承,也是向未来学习模式的迈进。
第二,学科的设置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清水湾校园现有模式,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和功能布局上是按照“学科枢纽”来组织,而不是传统的学院。
第三,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设计为创新和提升创造特定空间,包括创客空间以及提供给学生、教职员工和外部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空间。
第四,我们通过街道和功能的布局,将校园与南沙周边社区联系起来,而南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自贸试验片区。
第五,从更广阔的视野、为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角度考虑,通过工程设计,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在校园内广泛大量使用绿色植物,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能源使用的目标。
史维介绍,港科大(广州)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读研,计划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
港科大(广州)学术建设有何特色?
根据港科大(广州)建设设想,未来两校将实现学术双轨发展、学位课程不重叠、双校互补共长、协调组织文化。两校可以在一天内轻松往返,可以互相利用互补的实验设备。港科大(广州)的学位一定是跨学科,在清水湾校园已有的学位不会再在广州重复,实现双方互补交叉。双校学生可以互相修双学位。
史维这样介绍港科大(广州)的办学理念:启发受好奇心驱使的开放式知识探索;受社会使命感激发的研究。
在学术架构上QS100名校留学,港科大(广州)将突破传统界限、重置学术架构,希望实现全部跨学科。采用全面融合学科模式,开创更广阔应用领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思辨能力,培养学生预见、辨别和解决现实世界各类问题的能力。清水湾校园采用学院架构,港科大(广州)则用枢纽架构,有四大枢纽:功能、信息、社会、系统。
港科大(广州)将设计四大枢纽学术领域16个前沿研究领域。功能枢纽学术领域包括: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信息枢纽学术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分析、计算媒体与艺术、物联网。系统枢纽学术领域包括: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智能制造。社会枢纽学术领域包括: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MBA+、城市治理与设计。
倪明选表示,相比于传统的学院,枢纽更强调融合与交流。“既然要跳出框架,就不能只换汤不换药。枢纽就是吸收后再散发,强调融合与交流,枢纽同样要与其他的枢纽、清水湾的学院合作。”
叶玉如介绍,在中央研究设施方面,清水湾校园有11个中央研究设施,港科大(广州)将有6个中央研究设施,推动四个枢纽的发展。广州和清水湾校园的研究设施供研究人员共用,一起推动两个校园的发展。
6个中央研究设施包括:实验动物中心、生命科学高尖科技中心、纳米系统制造实验中心、材料创新与测试中心、资料中心以及设计、材料和制造服务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是第一所引进中央研究设施的香港大学,这样的研究方式能够比较有效地运用资源。而且事实证明,这种研究方式在香港科技大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我们希望复制到广州。”
港科大(广州)教职员招聘有什么要求?
记者了解到,在财政上,两校将财政独立、创新合作办校资助模式:港科大(广州)财政完全独立,不会互相补贴。
在人员招聘上,除校长必须是中国籍,其他的所有教职员工没有国籍限制。“我们招聘的教职员工,学术水平、创新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是基础,此外还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必须有非常宽广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港科大(广州)的创校团队必须对港科大非常熟悉并且有一定时间的体验。”
针对有媒体提到的两个学校在管理架构上是否存在上下级关系时,史维表示:不存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香港科技大学是两个法人单位,只是授予的都是港科大的学位。在行政管理上,港科大有校董会,广州则有理事会,理事会有16名成员,8名是港科大委派,8名由香港政府和广州政府选派。理事会的主席由香港科技大学委派。学术上则有学术委员会。”
倪明选介绍,目前港科大(广州)计划5年内在全球招聘400名老师。“在2022年9月,学校开学前必须有150名老师到岗,目前4个枢纽的院长已经选聘完毕,均为港科大现任教授。”
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拟招聘400名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以及800名行政岗位职员。其中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读研,视频|2022年,可在广州读港科大了!正在招生,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的专业方向是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人工智能、计算媒体与艺术、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MBA+、城市治理与设计等。行政岗位职员则包括人力资源、财务会计、采购、信息技术支持、宣传与对外关系、项目管理、学生事务等。
记者获悉,港科大(广州)教师待遇与港科大一致,现在通过先导计划修读分校课程的学生将获颁香港科大学位证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时间进度表:
1、2018年12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正式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签署协定,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2019年9月18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筹建;
3、2019年9月26日于南沙校址举办动工仪式;
4、于2020年中动工;
5、目标于2021年秋季完成向教育部申请正式成立的工作;
6、目标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建设亮点:
亮点一:鸟瞰图显示了港科大(广州)的建筑和水系之间清晰的关系,与清水湾校园遥相呼应。门户庭院的设计与清水湾校园异曲同工,建筑物沿半圆形设置,围绕着中央的“火鸟”雕塑。行政大楼中央形成门户,引领人们进入北侧的中央庭院。行政楼顶部设置了一处位置显要的议事厅。
亮点二:图书馆横跨中央运河,联系校园东翼和西翼。图书馆前方是一片大草坪,学生可在那里聚会,仰望图书馆。图书馆大堂有螺旋楼梯引领大家到二、三、四楼的空间,部分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了24小时的学习场所。
亮点三:进入学术走廊内,楼梯串联了多层空间,而楼梯两侧是协作空间。在这种透明的设计下,人们可以看到两侧的实验室,将科学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在流通空间和实验室之间,也设置了容纳大型设备和大型装置的通高空间。
亮点四:屋顶被绿色覆盖,天气晴朗时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室外活动场所。实验室屋顶覆盖有光伏板,将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亮点五:在地面的景观区域,预留了给孩子们搭建构筑物的空间,因此教职工住宿区的设计也是家庭友好型的。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柳时强
【作者】 柳时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在哪个区,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哪个学校好?
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两所非常知名的高等学府。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对于选择哪个学校更好,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学术背景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综合考虑。
首先,从学校的综合实力来看,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都在全球享有较高的声誉。根据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香港科技大学位居全球第=34位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在哪个区,而香港理工大学则位居第=182位。这表明香港科技大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更高。此外,根据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香港科技大学位列全球第119位,而香港理工大学名列第=261位。这些排名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香港科技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
其次,从专业设置来看,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都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科专业。无论是工程学、商业管理、计算机科学还是人文社科等领域,这两所大学都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全面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此外,香港科技大学还有一个特色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另外,从学校的研究实力来看,香港科技大学在科研领域拥有出色的表现。根据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100名校留学,香港科技大学在研究产出方面位居全球第62位。香港科技大学还通过建立各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机会和实践平台。香港理工大学也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在一些领域具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此外,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也是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都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学府。它们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都是优秀的学府,它们在综合实力、专业设置、研究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兴趣、学术背景和职业规划,并参考学校的综合排名、专业设置和研究实力等因素进行判断。
(备注:以上回答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选择学校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此外,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留学申请辅导服务,协助学生制定留学计划、准备申请材料等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在哪个区,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哪个学校好?,帮助他们成功申请到心仪的学校。)
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工科,大学何为|港理大校长滕锦光:佛山分校水平对标香港主校区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实习生 田燕如 接珺一
【编者按】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国高校从此开始了“双一流”建设的历史过程。澎湃新闻特推出“大学何为”专题,聚焦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试图回答中国高校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
今天刊发的是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的专访。
“要让香港理工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占一席之位”——2019年7月,在香港社会形势最为复杂的重要关头,滕锦光接任香港理工大学(简称“港理大”)校长一职,并定下了上述目标。
想要在大湾区发展中占一席之位的不只是港理大,目前香港至少已有7所顶尖高校进驻湾区的内地城市,搭平台、建分校、引人才,各出大招。港理大又该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时机?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本文图片均为香港理工大学提供
在任职刚满两周年之际,滕锦光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坦言,担任校长是全新而又重大的挑战,尤其过去这两年对港理大来说,是史无前例的时期。
港理大走过了“修例风波”的风暴,修复被严重破坏的校园,对内对外多措并举重回正轨,目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高校+城市”的结盟模式之下,港理大联手制造业强市佛山,目前筹办佛山分校的洽谈仍待通关后才可继续。滕锦光称,港理大佛山分校的水平对标的是香港主校区,未来有望两大校区实现资源互通。
近十年来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工科,港理大作为推动国家航天发展的重要一员,深度参与各大重磅项目。滕锦光透露,港理大将继续投放更多资源,为国家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作出贡献,2021年新成立的“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将汇集地质学、遥感、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专家所长,在航天科技的不同方向展开深入研究。港理大将继续在科研领域追求卓越、引领创新,不遗余力为“嫦娥六号”及国家其他太空探索计划作出贡献。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
滕锦光接任港理大校长一职有迹可循,他的身上有着时代变迁的光影。
1964年,他出生于浙江温州永嘉县黄田岙村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工科,大学何为|港理大校长滕锦光:佛山分校水平对标香港主校区,高中时期他的梦想很简单:成为一名小学代课老师。那时候他大概没想到,多年后自己成为了香港一所顶尖学府的校长。
勤奋好学的滕锦光赶上了国家与时代的一个拐点:恢复高考。1983年,他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其后拿到了教育部公派留学的名额,前往澳洲、英国学习、工作近十年。
1994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扩大,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受到时代的感召,滕锦光来到香港理工大学任教,直至2018年7月,他跨过深圳河,出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这所学校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与前一代人相比,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早前,滕锦光回到故乡的学校作演讲时提到。
2019年7月1日,他回到港理大出任校长。就在5个月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刚出炉。
香港有不少学者与滕锦光有着相似的背景——在内地成长、出国留学、于香港工作,他们对香港的情况和内地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成为促进两地合作交流的重要推力。
现年57岁的滕锦光,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香港度过的,他学会了讲粤语,一点点融入到这座包容的国际大都市。在出任校长之前,滕锦光已在港理大全职工作了24年,期间担任学院院长6年、协理副校长4年。
如今,作为“老臣子”重新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他说,最大的不同是工作重心有所转移,不变的是对学校的忠诚和贡献。
回顾这两年,他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校的管理,思考在当前香港面临社会产业转型以及大湾区发展势头强劲的节点上,港理大如何设立新目标,迈上新台阶。
对滕锦光来说,这两年风高浪急,极具挑战性。受到社会风波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港理大的部分规划推进虽比预期放慢了些,但它多措并举重回了正轨,包括对外布局佛山校区,对内改革科研教学制度等。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主校区。
在 (QS) 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港理大在2021年表现卓越,比去年跃升了9位至全球第66位,在最新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Times World )中亦跃升38位至第91位。在两个重要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港理大都创出了历史新高,跻身全球前100大学的行列。
改革初具成效,反响良好。如今,香港社会秩序已经恢复,他希望接下来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学校的发展。
港理大接下来在教学方面将有一项重大改革,学校将推出两大科目,一是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另一个是创新与创业。学生可以把这两大科目作为正常学制时间内的副主修专业。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学校将对主修专业的学习内容进行专门的设计,以腾出时间让学生修读副主修专业的内容。
滕锦光希望为学生提供紧跟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激励香港的年轻一代投身于科技创新事业。说到这些憧憬时,他坐在港理大的一个会议室内,身后写着一句校训——开物成务,励学利民。
“在大湾区占一席之位”
在上任之初,滕锦光曾说过,推动港理大进军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是任内的重要任务之一,要“让港理大在大湾区发展中占一席之位”。
港理大在大湾区早有布局,2000年在深圳设立了研究院,承担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及业界科研专案,截至目前已完成700多个项目。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而这对港理大来说还不够。它相中了大湾区的制造业城市佛山,2019年与佛山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建设佛山校区。
受疫情影响,建校时间往后顺延。滕锦光透露,双方还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见面敲定细节,待签署完正式合作协议后,港理大再向国家教育部提交筹备大学的计划书,目前暂未确定建校和招生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在大湾区城市中并不算最耀眼的一个,创新之城深圳聚集了多家科创企业,商贸之都广州的高等教育办学成熟。港理大早前也曾透露过分校选址会在深圳、广州和佛山中考量,为何佛山最终脱颖而出?
滕锦光解释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佛山是大湾区制造业强市之一,跟港理大在科学、工程和技术学科的优势可以相辅相成。
虽然香港高校的基础性科研走在前沿,但由于土地空间不足和产业链不够完善,研究成果转化以及进一步产业化受限,高校到大湾区办学既能发挥学科优势、壮大平台,还能推动湾区发展。
按照佛山分校的初步规划,港理大希望将优势学科与佛山的人才需求相匹配,引入微电子、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工科专业,同时按社会发展需求和科研方向,设立大约20个分门别类的研究所,例如人工智能研究所、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等,实现跨学科人员和资源优化整合,针对性地解决现实具体的科研难题。
而从佛山的视角来看,如何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这座城市需要回答的问题。人才是城市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有专家学者提出,佛山未来需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携手大湾区创新资源,发挥数字经济驱动作用,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高等教育是香港所长,同时也是国家所需。港理大所长,亦是佛山所需。”滕锦光这样描述港理大佛山校区未来的定位——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对标香港主校区。
办学起点高的前提是,办学经费充足。去年,港理大(佛山)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估算投资307亿元,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滕锦光透露,相比于广州、深圳,佛山的高校较少,教育经费负担相对较轻,可以给予港理大更充足的财政支持和资源分配。
港理大预计佛山校区初期的生源主要来自内地,而教师将在全球招聘,课程质量、学位颁发与香港主校区标准相同。办学经费方面,除了学生的学费收入外,主要由政府支持。未来两个校区的办学经费是互相独立的,但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上会有很大的空间。
“高校良性竞争推动大湾区发展”
除了港理大,香港其他六所高校也纷纷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落子布局,建设研究院、设立分校、搭建科研合作平台等。
“高校+城市”的结盟越来越常见。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市设立分校区,预计明年9月正式开学;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办分校,预计2023年正式开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已于2014年成立,与深圳大学合作;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设立在珠海市,已于2005年成立;香港公开大学也将在肇庆市设立分校区,预计最快2023年完成筹备工作。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9月6日,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在深圳举行。会上,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署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英国G5院校留学,双方将在深圳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暂定名),该校主要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
怎么看待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滕锦光认为,香港高校在大湾区布局的城市不同,在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各自的强项也并不一样,彼此之间没有形成太大的直接竞争关系。“必要的良性竞争一直存在,也是推动大湾区发展的动力之一。”
7月份,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到访港理大时,鼓励港理大合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需要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地到实际应用。为了激励校内教师在基础研究之外也深度参与应用研究和科研转化,港理大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在不断优化。例如划定教师对专利的商业回报占比,鼓励教师和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机构,支持教师选择留职停薪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香港高校大举进军大湾区发展,也难免夹杂着质疑的声音。相关人士担忧,这和高校的国际化战略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和投入的平衡。
对此,滕锦光回应表示,两方面的发展并不冲突,佛山分校的办学经费完全来自佛山,跟香港主校区的资金来源及分配并不关联。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国际上备受瞩目,到大湾区办学反而更有助于港理大的国际化发展,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吸引力。
香港与内地在开展科研合作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壁垒有待解决和完善,比如由于涉及国家财政和政策,由内地机构资助的科研项目经费与拨款绝大部分仅限在内地使用。
滕锦光建议,大湾区或者深圳和香港可以成立共同的研究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审核、监督各方共同希望资助的科研项目,方便两地更好地合作。
另外,简化两地过关通行手续的呼声也较高。“既然大湾区要一起发展,这些壁垒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予以消除。”滕锦光建议,可以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试点,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把双方的政策优势释放出来,再衡量能否逐步推广至大湾区其他地方。
“当然,这都需要过程和时间。”他说道。
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今年6月份,负责“长征”“神舟”“北斗”“天问”“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科学家团队抵达香港访问,港理大是科学家到高校演讲的第一站。
在会面仪式上,滕锦光介绍港理大时翻出了一张老照片。后来他才注意到那张照片上有他自己。那是14年前,他作为协理副校长参加港理大与国家航天局的合作活动仪式时所拍。
这十几年间,他目睹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也感受到两地科研合作的一体同心。
港理大于2006年与国家航天局签订了合作协议,是香港至今唯一拥有国内外太空任务实战经验的高等院校,为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以及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做出了重要贡献,研发了“相机指向系统”“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落火状态监视相机”,以及协助选取火星着陆点等。
滕锦光透露,其实早年港理大的团队也参加过欧洲包括俄罗斯的航天项目,虽然港理大负责研发的装置仪器顺利交付,但整体的项目最终并没有成功。而当港理大投身国家的航天项目之后,每一次均大获成功。
“国家的航天项目为理大学者提供了优质的科研机会以及成果转化平台,同时理大学者也通过参与项目支持了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滕锦光说,接下来港理大计划参与“嫦娥六号”的探测工作,并希望未来参与小行星的探测项目。
基于自身的学科优势以及跟航天科技集团的合作,港理大后续还有进一步规划。滕锦光透露,港理大会在深空探测领域继续招揽人才,并增加对“深空探测研究中心”经费投入,争取让中心得到国家层级的认同。
在月球上建设科研基地已被纳入国家航天发展计划。港理大希望借助强势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立科研团队,参与月球科研基地建造技术的研发。
另外,港理大还希望通过月壤对月球的物质结构和历史进行相关研究,以及研发智能可穿戴技术对太空人进行实时监测。
“港理大的定位是世界一流大学,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追求进步,但至于我们什么时候是世界一流大学,那是留给其他人去评价的。”滕锦光说道。
香港高等科技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真的值得就读吗⁉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真的值得就读吗⁉
高考分数在本科线徘徊又不想读专科?
那么香港高科院是你的绝佳选择香港高等科技学院,还能拿香港身份!
【高校介绍】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THEi」) 为职业训练局(VTC)机构成员,于2012年成立。
THEi是一所主张创新、专业及创业精神的院校,并倡导绿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开设专业】
2023/24学年香港高等科技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真的值得就读吗⁉,THEi高科院将提供多个[专业为本]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
THEi共有三个学院,分别为环境及设计学院、工商及酒店旅游管理学院及科技学院
其中工商及酒店旅游管理专业受到香港社会的青睐。
【学校优势】
1⃣香港唯一的职业技术学校本科学院,即有本科学位,又能有职业技能培训
2⃣入读学校即可获得4年香港逗留签注(粉签),毕业后可获得2年工作签证QS200名校留学,继续读书或工作1年,满足7年即可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3⃣专业都是围绕香港6大支柱产业设计,毕业就业不成问题,就业率高达95%,毕业生受雇主广泛认可
【招生对象】
应届毕业生
往届毕业生
在读大专生
【入学要求】
✨应届、往届高考成绩
✨或其他同等学历高中阶段成绩作为参考
⏱【申请时间】
以应届高考成绩申请入读一年级: 2023年6月12日
以其他学历申请入读一年级或三年级: 2023年7月7日
想要去港澳读书的同学一定要注意!
☑无论你是高二/高三学生想申请香港本科,还是大三/大四想申请香港硕士。
☑高二有希望申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高三只能靠高考成绩申浸会、岭南、教大、都会、恒生等。
大家看好时间申请时间。
☑大三有希望申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大四只能浸会大学、岭南大学、教育大学等。
看完还有不懂的宝子,欢迎随时滴滴哦~
主:点赞(¯▽¯)收藏➕关注❤哦~#陈泽#花小龙#不懂就问#香港留学#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