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部分春招也已悄悄开启。但仍有不少留学生在找工作时依然迷茫。特别是关于校招中。企业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定义及要求。
以英国为例,毕业时间在每年的9月份,但是一般要到11月份甚至来年的1月份才能拿到毕业证,这样到底能不能算是当年的应届生呢?
首先,我们先对春招有个全面的了解。
春招的一大特点是,容易被视为补招。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上一年秋招的延续。新年伊始,公司有了新的年度预算,可以有能力扩充自己招募新员工,再加上12月和6月的毕业高峰期,很多工作机会都会在这一季度涌出。
春招一般集中在次年3、4月,2月中旬到3月底为春招网申的高峰期。春招的企业阵容没有秋招强大,一般以国企和私企为主,咨询、四大、投行、金融、互联网的名企也只放出少量的秋招补录项目;3月之后,尽管还会陆续放出一些企业招聘,但数量零星,质量也不高。
而且由于春招时间总体较短,很多企业不会像秋招那样发布招聘公告、网申、开宣讲会、笔试、面试,这样走一遍全套的招聘流程。春招的招聘程序相对简洁和快捷很多,比如取消笔试或是将面试压缩为一轮。只有在秋招中没有组织过招聘的企业,会将春招招聘环节设置得较为全面。
目前,就有很多大型企业,比如京东、格力、vivo、美的及部分银行已开启2019春招,持续时间可谓迅速,岗位数量相较于秋招也更少。同学们只要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错过“好几个亿”的offer。
那么国外留学回来,到底如何判断自己算不算应届生呢?
其实春招与秋招,对应届生身份定义和毕业时间的要求是相似的。
也就是说,每家公司有各自不同的要求,整体围绕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范围浮动。大家不要完全以年底或者年末作为一个定义。
我们可以看看部分名企对2018年留学生应届生的界定:
普华永道:毕业时间2018年、2019年,不限专业
德勤:毕业时间2018年、2019年
毕马威:留学生全年开放
联合利华:2018.1.1—2019.7.31
欧莱雅:2018.7.30—2019.7.30
玛氏:2017.12—2019.7
达能:2018.1.1—2019.6.30
中信证券:毕业时间2018.1—2019.9
瑞银集团:2019年毕业及工作两年以内的同学
腾讯:毕业时间2018.9—2019.8
阿里:毕业时间2019.1.1—2019.12.31
百度:毕业时间2018.9—2019.9
京东:毕业时间2018.11—2019.10
华为:毕业时间2018.1.1—2019.12.31
今日头条:毕业时间2018.7.1—2019.12.31
这样看来,是不是非常开放?所以大家不必恐慌,一般来说,英国的研究生只要是正常时间毕业,那么当年秋招以及来年的春招都是可以被当做应届生来对待的,甚至有的企业在来年的秋招依然可以把这部分海归作为应届生。
那如果毕业时间不符合企业的要求,究竟应该怎么办呢?难道因为短短几个月的差距就没办法参加春招吗?
解决的两个tips:
1、对比“离校时间、毕业证时间、毕业典礼时间”
有很多留学生,会遇到8月毕业离校回国,11月学校才举行毕业典礼并颁发毕业证的“奇葩”情况。甚至是,11月收到的毕业证书上写着颁发时间是9月。也就是说,你可能会拥有1-3个不同的毕业时间。按需选择适合你网申的时间去填写都没有问题(理论上是已毕业证时间为准)。
2、企业定义什么时间,就写什么时间
如果遇到自己8月毕业,公司却只要9月的毕业生的这种情况。大胆一点,把毕业时间就填写成9月,又有何妨呢?毕竟,现阶段能通过网申和笔试,拿到面试机会才是正经事。如果最后真的通过录用,发放offer时,再跟公司解释一下情况香港研究生秋招时间,应届生or往届生?国外的毕业时间到底怎么算-新东方前途出国,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设想,如果你真的是公司想要的人才,仅仅相差2-3个月的毕业时间,真的不是什么不能通融的问题。
其实,对留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不要错过网申时间,否则一不小心真变成历届的,就得不偿失了!
春招虽然被当做是秋招的补录,但是大家若能把握这“四大机遇”,收获心仪的offer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哦。
1、春招高峰期
2月中旬至3月底为春招的高潮期,参与招聘的企业会在这段时间集中开启简历投递,特别是少量名企大厂的秋招补录岗,如果你的目标是BAT,这就是你最后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把握!
2、公务员考试
3、4月份为公务员省考和各地市考,比起国考,不仅考试难度降低,招收岗位和人数也多了很多。而且公务员作为铁饭碗也是一个不错的就业选择,所以想离家近香港研究生秋招时间,从事公职的同学们可以把握住这第二波就业机会。
3、春季招聘会
4月至5月为春招的企业招聘会阶段,尽管参加春招的企业总体数量不及秋招,但还是会有不少企业在春招设置招聘会,说不定会有不错的职位在等待着被你收入囊中喔~
4、事业单位招聘
5月是部分事业单位的集中招聘期,也是春招的最后一搏!(注意:这时已经有部分秋招提前批默默开始了)性质与公务员类似,事业单位范围比较广泛,招聘机会也多,关键得看你们自己能不能抓住啦。
想要迎战“春招”的同学们,万万要提前做好准备。1-2月,总结秋招失利教训。反思秋招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你自己,而是通过秋招的经历,总结校招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反思总结。
1、制定提升计划
在经历了反思之后,你应该大致知道自己求职需要准备什么了,因此我们就针对重点提升的部分进行修改。举几个例子。
➤为不同企业/岗位定制简历
拒绝一份“万金油”简历。简历一定要定制化,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不同公司不同岗位,需求也不一样,所以你的简历要想脱颖而出美国top30名校留学,一定要给HR一个感觉:这个人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虽说你现在无法确定岗位需求,但是目标方向大体上应该是一致的,可以在招聘网站上搜索相关岗位JD,再根据你的方向尽可能的挖掘你与目标岗位、目标公司之间的联系。至于更详细的部分,当春招岗位正式出来之后再适当补充。
通过已结束的秋招,或许你已经知道自己可能适合什么职业。所以不要再海投简历,而是应该在接下来的春招中决定1-2个行业,然后深入研究它们的行业状况、企业文化、用人需求等等,信息了解得越多,你面试的时候就回答得更流利、更自信。
➤加强笔试练习
笔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测试,加上它的高淘汰率,想要通过短期内的突击来提高笔试的应试能力是不现实的想法。无论是英文的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数据分析能力等等,都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可以利用寒假这段时间进行准备。
➤提升面试能力
面试作为同学们公认的校招最大难点之一,也是大部分人拿不到offer的关键所在。面试是一门学问,既然是学问就代表能够通过学习,练习去获得。所以多看书,多模拟,甚至参加模拟面试,就可以锻炼自己的面试能力。
香港大学 在职研究生,2019级在职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圆满举行
会议现场
2019年9月8日下午,由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组织的2019级在职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宁波人才大厦五楼会场举行。
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副主任杨义清发言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斌、上海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斌、上海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於军;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鸿铎、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副书记陈松、研究生院吴鹏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PA中心副主任周安远、经管学院MBA中心吴伟;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主任许奇良和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副主任杨义清以及2019级150余名新生参加了本次开学典礼。杨义清主任主持本次会议。
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主任许奇良发言
开学典礼上,许奇良主任首先对全体2019级新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他说到,针对宁波缺少高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十分紧缺,人才和研发支撑较弱的状况,早在21年前,就重点搭建了市校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引入上海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上海海事大学、同济大学和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作为市校合作的典范作为市校合作的典范,为宁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力的服务了宁波的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他也对新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以德载物,诚信务实;二是要学而不怠香港大学 在职研究生,学以致用;三是要思想前行,锐意创新。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斌发言
杨斌院长向在座的学员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作为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历史。杨院长表示上海海事大学宁波研究生院的成立,掀开了宁波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的新篇章,将为宁波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香港大学 在职研究生,2019级在职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圆满举行,也为海事大学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最后杨院长对宁波的新生们表达了殷切希望:海大的研究生们应以“格物致知”的精神做好学术、“知行合一”的精神探索实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才。
上海海事大学MBA19级宁波班新生代表宋平发言
随后上海海事大学MBA19级宁波班新生代表宋平、19级同济大学MPA班的新生代表徐闪闪以及19级香港大学中国商学院CCLD新生代表沙涛分别上台发言,表达了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共同期盼和憧憬。
上海海事大学MBA19级宁波班新生合照
开学典礼结束后,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为同学们特别制作的一份开学寄语!
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简介
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经济社会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任务,是宁波市培养紧缺人才的主阵地,也是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享有“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从1998年开始,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先后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大学等15所知名高校合作QS200名校留学,在中心开设了28个专业,累计培养在职研究生4000多人,临床医学博士55人。并在2017年成功创建上海海事大学宁波研究生院,建成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上线1000多门网络课程,每年线下培训超过4万人,线上培训近30万人,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紧缺急需人才,创造了“宁波少名校,名校在宁波”的美誉,中心也被誉为宁波最大的“虚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