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播报
编辑
教育经历
厦门大学法学博士(2005)
厦门大学法学硕士(2001)
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1994) [1]
工作经历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2021-)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2008-2021)
洪堡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2016)
神户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2015/2016/2017/2018)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2014)
纽约大学法学院中美富布赖特学者暨全球研究人员(2011)
厦门大道之行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律师(2001-2003)
厦门大学科研处(1994-1998) [1]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2008-)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2015-)
of East Asia and Law编委(2008-)
China and WTO 编辑(2015-)
《中国国际法年刊》编委(2019-)
《国际经济法学刊》执行编辑(2005.10-)
研究领域播报
编辑
国际法律理论、对外关系法、国际投资法、中国国际法政策与实践 [1]
学术成果播报
编辑
论文类
均为独立完成:
(一)英文
1. and the BRICS, AJIL , Vol.112, No.3, 2018
2. Law, AJIL , Vol.111, No.2, 2017
3. ? China’s Law and Law, of East Asia and Law, Vol.10, No., 2017 (SSCI)
4. Law in the Rise of China, of Law, Vol.110, 2016(SSCI).
5. Trans- and New for the of Law, of East Asia and Law, vol.6, No.2, 2013(SSCI).
6. New Great and Law in the 21st , of Law, Vol.24, No.3, 2013(SSCI).
7. of Non- Risks and in the Era of Late , of Law(MJIEL), Vol.7, Issue 3, 2010.
8. China-US BIT and the of —A Grand with , of Law, Vol.12, Issue 2, 2009(SSCI).
of and Its ICSID : An , of World & Trade, Vol.9, No.3, 2008.
10. and the , , and the of Law Rules, of Law, Vol.7, No.3, 2008(SSCI).
11. Human in the :From the EU, , to China, of East Asia and Law, Vol.1, No.1, 2008.
12. of the of and of ' BIT —— A Third Way in BIT , of World & Trade, Vol.8, No.6, 2007.
13. OFDI and the of BIT , of World & Trade, Vol.7, No.5, 2006.
(二)中文
23.《重大国际争端解决中的“法律战”:一个分析框架》,载《中国国际法年刊》(2019)
22.《国家的“离开”、“回归”与国际法的未来》,载《国际法研究》2018年第4期
21. 《和平崛起、对外关系法与中国法院的功能再造》,载《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5期
20.《中国国际法实践中的国际法学者》,载《中国法律评论》
19.《中的国际法因素》,载《中国法律评论》
18.《公私关系认识论重建与国际法新发展》,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1期
17.《国际法上的大国问题》,载于《法学研究》2012年第6期
16.《联合国履行R2P的责任性质:从政治责任迈向法律义务》,载于《法学家》2011年第4期
15.《国际投资仲裁的商事化与“去商事化”》,载于《现代法学》2011年第1期
14.《论国际法的财产权逻辑》,载于《法律科学》2011年第1期
13.《国际法律体系中的“公私法分立”》,载于《北大法律评论》第12卷第1期(2011)
12.《国际投资条约实践中的税收措施问题》,载于《武汉大学国际法评论》第13卷(2009)
11.《国际经济新秩序与中国的选择:变与不变》,载于《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6卷第3期(2009)
10.《国内公法对国际法的影响》,载于《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9.《从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南北问题解决范式的可能转换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深远影响》,载于《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5卷第3期
8.《风险社会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解构与重构》,载于《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
7.《国际投资结构变迁与发展中国家双边投资条约实践的发展——双边投资条约实践的新思维》,《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4卷第3期
6.《外国投资者利用国际投资仲裁新发展之反思——国际法实施机制变革与南北矛盾的双重视角》,载于《法学家》2007年第3期
5.《面对国家的个人与面对个人的国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发展的元动力问题》,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
4.《国际法语境中的宪政问题:WTO宪政之意蕴》,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3.《欧共体反倾销法损害问题研究》,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2卷第3期(2005年)
2.《社会变迁、协商民主与国际法的范式转换》,载《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9辑(2005)
1.《从契约到身份——GATT/WTO体制内特殊与差别待遇的契约法研究》,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2卷第2期(2005) [1]
2002年以来独立撰写的主要论文有:
35.《论国际法的财产权逻辑》,载于《法律科学》2011年第1期。
34.《国际法律体系中的“公私法分立”》,载于《北大法律评论》第12卷第1期。
33. of Non- Risks and in the Era of Late , of Law, Vol.7, Issue 3, 2010.
32.《国际投资条约实践中的税收措施问题》,载于《武汉大学国际法评论》第13卷(2009)。
31.《国际经济新秩序与中国的选择:变与不变》,载于《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6卷第3期(2009)。
30. China-US BIT and the of —A Grand with , of Law, Vol.12, Issue 2, 2009.
29.《国内公法对国际法的影响》,载于《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28.《从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南北问题解决范式的可能转换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深远影响》,载于《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5卷第3期。
27. of and Its ICSID : An , of World & Trade, Vol.9, No.3, 2008.
26. and the , , and the of Law Rules, of Law, Vol.7, No.3, 2008.
25、Human in the :From the EU, , to China, of East Asia and Law, Vol.1, No.1, 2008.
24、《风险社会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解构与重构》,载于《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23、 of the of and of ' BIT —— A Third Way in BIT , of World & Trade, Vol.8, No.6, 2007.
22、《国际投资结构变迁与发展中国家双边投资条约实践的发展——双边投资条约实践的新思维》,《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4卷第3期。
21、《外国投资者利用国际投资仲裁新发展之反思——国际法实施机制变革与南北矛盾的双重视角》,载于《法学家》2007年第3期。
20、《目的标准与效果标准之争:国际投资法中间接征收认定标准的新发展》,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9、《面对国家的个人与面对个人的国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发展的元动力问题》,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1期转载)。
18、《ICSID面临新挑战》(译文),《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3卷第2期。
17、book , of Law, Vol.5, No.2, 2006.
16、OFDI and the of BIT , the of World & Trade, Vol.7, No.5, 2006.
15、《不慎放权,如潮官司——阿根廷轻率对待投资争端管辖权的惨痛教训》,《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3卷第1期。
14、《国际法语境中的宪政问题:WTO宪政之意蕴》,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13、《欧共体反倾销法损害问题研究》,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2卷第3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社会变迁、协商民主与国际法的范式转换》,载《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9辑(2005)。
11.福建省政府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青年佳作奖,2005年)。
10、《从契约到身份——GATT/WTO体制内特殊与差别待遇的契约法研究》,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2卷第2期。
9、《双边反垄断协定研究》,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9卷。
8、《中国外贸管理法的范式转换——全球治理与公共行政的视角》,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4年第12期)。
7、《中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成就、不足及完善》,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
6、《论我国外贸法的范式转换》,载《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5、《中欧贸易壁垒调查制度比较研究》,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该文被收录《中国国际法学精萃》(2004年卷))。
4、《论私人反垄断诉讼——法实现机制中私人的作用及保障》,《民商法论丛》第29卷。
3、《欧盟企业合并法中合营企业法律问题研究》英国G5院校留学,载《欧洲法通讯》第四、五卷。
2、《欧共体竞争法实施机制改革中的委员会:功能主义的视角》,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6期。
1、《律师角色的转换与法治的可持续发展》,载《东南学术》2003年第5期(该文获《光明日报》社等单位主办的征文比赛三等奖)。
学术观点
研究理念和特点 正在崛起中的中国从实践层面为中国国际法学者打破西方基督教世界对国际法长达三百年的知识垄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国际法学者有义务为中国崛起提供法律支持,并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文本——但不排斥西方基督世界的国际法实践文本——理解国际法,从而为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中国学者的独立贡献。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经济法研究中有效的一对基本范畴,但它们的含义在变动中。
做人不诚实,终究害自己,不可;做学问不诚实,而且害他人,犹为不可。
研究课题
承担项目 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人
9、外国投资保护之中国部分,2009年(海牙)国际比较法学院(Hague of Law)项目(主持人为单文华老师)中国国别报告员( )。
8、中国海外投资保护与促进法律体系研究,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曾华群老师、余劲松老师)子课题负责人。
7、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与中国的对策,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徐崇利老师)子课题负责人。
6、国际法上的类比——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一种方法论研究,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人)。
5、“国际投资法中间接征收的新发展及中国的对策”,2006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研究部级青年项目(主持人)。
4、“对外投资保护与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之完善”,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主持人)。
3、“厦门大学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工程”(独立)。
2、“加入WTO与中国外贸法改革”香港大学国际法研究生,司法部重点项目(主要参加者)。
1、“厦门大学(学生)自强科研启动基金重点项目”(独立)。
出版著作
著作类:
(一)英文
8. The Rise of China and Law, Press, 2019
7. BRICS and Legal Order on , Brill, 2019, -in-chief
6. of and Law, Press, 2019,
5. of Court of , Press, 2019,
4. Law, Press, 2019,
3. Law, Press, 2017,
2. The and , Eldge, 2017, .
1. The Legal of : A Study, Hart 2012,
(二)中文
11. 《美国国际投资协定》(主译兼全书校译),法律出版社2017年
10. 《国际投资法中间接征收问题的新发展》(与李尊然合作),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9.《类比与国际法的发展逻辑》(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8. 《作为造法者的国际组织》(主译兼全书校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7. 《国际性法院与法庭适用的一般法律原则》(合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6. 《国际法》(主译兼全书校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 《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主要撰稿人兼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4. 《私人结构性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欧盟对华投资法律框架批判:解构与建构》(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欧盟商法》(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加入WTO与中国外贸法新领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要撰稿人) [1]
8、《作为造法者的国际组织》(主译兼全书校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国际性法院与法庭适用的一般法律原则》(合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国际法》(主译兼全书校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主要撰稿人兼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私人结构性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欧盟对华投资法律框架批判:解构与建构》(独译)香港大学国际法研究生,中国国际法年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欧盟商法》(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加入WTO与中国外贸法新领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合作)。
香港交互设计研究生,ICID交互设计国际会议
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
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的目的:1.帮助设计师调节支配与用户行为有
关的知识和信息2.帮助设计师识别可以利用的文化交互的范围3.创造更多的文化和保证用户的行为和活动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Go
ogle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人类的生存不能没有文化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Adobe
FC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宋代哥窑开片瓷器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拉链耳机想长就长,想短就短收放自然而自如,就像拉拉链一样简单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Goo
gle用户体验设计魔棒电视遥控器顺时针或逆时针挥舞,调节音量;上扬或向下,切换频道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
计用户体验设计:er基
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
C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Adob
eFC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A
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
计会议介绍:09北京交互设计国际会议将致力于打造教育界与企业对话平台!
推介新世纪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模式!激发交互设计应用的新创意英国G5院校留学,新价值!促进和推动交互设计教育的新思路!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唐绚公司亚太地区资深产品设计及
用户体验经理1995年开始从事网络,交互界面设计及管理工作服务过的公司有CNET,@Home,微软,eBay
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的理念:我们跟着用户,理解用户的需求,其它事
情会顺理成章地形成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北京、上海、东京、首尔欧洲:伦敦,苏黎
世美国有加州山景城总部、西雅图纽约及其他地点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师
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人员前端开发工程师技术文档撰写人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
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Goog
le用户体验设计数据驱动的方法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背景研究
2概念设计3原型建模4具体落实成功发表或重头来过“快速迭代”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Adob
eFC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A
用户体验工程技术产品经理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
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
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魔鬼
藏在细节街道在地图上面的角度香港交互设计研究生,街名的标示都是一步一步调整到位的。视觉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牢固的设计知识和技能理解用户
了解技术有好的想法做一个好的合作者和沟通者管理好时间及优先次序努力并快乐的工作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
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王佳澳大利亚斯文本大学设计学院
高级讲师曾作为莫纳西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工作过两年主要致力于交互式控制系统和信息化产品的开发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一个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的教学开发的范例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
验设计工业设计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
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第一个硕士学位香港交互设计研究生,ICID交互设计国际会议,信息设计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第二个硕士学位,电
子工程模拟技术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建筑学博士,东京艺术大学
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文化特性的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1877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