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晨
2021年9月25日下午,2021中关村论坛金融科技平行论坛成功举办,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林晨出席论坛并致辞。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集中在科技信贷市场发展方面,也是自己对这个市场的一些粗浅看法。
首先科技信贷的发展主要是和中小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融资缺口高度相关。中小企业对经济的重要性无须多讲,大家都知道“五六七八九”的讲法,中小企业贡献了50%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80%的雇员等。在香港,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林晨在2021中关村论坛金融科技平行论坛上的致辞,占98%的企业数量和46%的雇员。
消费本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里,中小企业有非常大的资金缺口。征信是所有信贷活动的一个基础设施,在我国,征信从2006年到现在覆盖率不断提高,从最近的数据来看,达到10亿人,但是中间有信贷记录的大概是6亿人左右。我国还成立两个新的征信机构,分别是2018年成立的百行征信以及去年年底的普道征信。和美国做一个对比,美国有三大征信机构,覆盖率超过92%,它的数据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的数据,还有金融科技企业的数据,此外也包括保险公司、房贷、车贷、公共事业部、电信、法院判决、税收信息等,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数据。美国最近一项研究用了三大征信机构之一的数据,可以看到科技信贷的增长非常显著,根据样本最新数据,2017年科技信贷增长已经占整体信贷1/4左右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大家往往在谈到科技信贷,都会讲到科技信贷和传统银行的区别是科技信贷更多服务长尾客户,也是用户的下沉。在美国并不一样,科技信贷的客户和传统银行的客户对比反而是传统银行更多的服务一些信贷分数比较低的客户。还有一点,美国的科技信贷企业更多使用硬性的评价,就是信贷评分,只看这个的话可以解释43%的利率定价,但是相比较只能解释0.01%。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这个不光对传统银行,尤其对科技信贷企业做好风控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对软信息和硬信息做简单的梳理。一般来讲,征信信息、财务信息等是硬信息,当覆盖度有限的时候还有很多客户没有足够的硬信息,因此小微企业或者消费者需要做软信息。软信息除了“关系型借贷”(即对客户很了解,可以知道具体客户的风险偏好、自控力等),金融科技就是能够通过量化手段把一些软信息转化为硬信息,主要依靠高频次、高纬度、高颗粒度、高覆盖度替代数字,基于行为科学,跟机器学习的算法,还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替代数据,比如用遥感数据和移动数据来捕捉一些商业和经济周期,最后还可以通过随机控制实验的方法做普惠金融项目的评估。
最近一个研究是基于德国一家电商的数据,如果只用简单的软信息,比如设备的种类、邮件的服务器,包括名字是大写还是小写、有无错误、消费时间点等,能达到什么效果。这条曲线是ROC,它的纵轴是真阳性,横轴是假阳性,曲线覆盖的区域代表模型拟合度好,从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出,只用征信数据和只用替代数据,数字足迹的拟合度更高,两个数据一起使用,数字足迹对征信数据也有进一步的增强作用。尤其对没有征信记录的客群来讲,数字足迹起到一个很好的模型刻划和风控的作用。
我们和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合作的一个研究也发现类似的情形。当小微企业没有非常详细的流水美国藤校留学,或者财务报表等硬信息,把企业信息和企业组的个人信息放进模型里面,发现企业组个人信息,包括风险偏好,消费习惯等,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比小微企业本身的硬信息更重要,这就说明数字足迹可以用在小微企业贷款上。
联系到更重要的隐私保护的问题。假设用到高纬度多方面的数据,如何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中间达到均衡,欧盟的GDPR已经把隐私保护的议程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能够同时做到效率提升,而且做到隐私保护?技术的方法是通过联邦学习(一种机器学习技术),与传统的数据模型和训练相比,联邦学习的方法不会把原始数据和数据的多个方面进行共享,只会把模型参数传到外部的服务器,聚合参数后做模型平均或者模型加重进行训练,同时通过多方安全计算和同台加密计算的使用,保证隐私性。在联邦学习里面,有纵向联邦学习和有横向联邦学习,取决于用户客群的相似度或者行为特征的相似度,相似度不高的时候,新的解决方案叫联邦迁移学习。
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数据优势。很多大的互联网平台有很强的数据优势,该类企业有更高的信息差和更低的不良比。联合贷和助贷是非常流行的模式,科技企业出资非常小,但是结合风控输出进行盈利,看上去也是很好的商业合作模式,但存在效率安全的问题。假设所有的风控都交给科技公司去做,会存在一个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因为科技企业只提供信贷的评估和风险管理,而不承担相应的损失,所以有创造更多高风险贷款机会的动机;第二有系统性风险的问题,个别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将不可避免造成潜在系统风险,这个风险趋同的话,会通过网络效应对金融系统产生更强的共振。另外一点在金融创新方面,当风控基本都由科技企业承担,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机就会大大下降。当然也有正面的作用,金融科技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逆周期性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或者外部冲击的时候,对帮助小微企业、维持稳定性、维持成长性起到正面的作用。
最后,这些研究的成果会对政策制定起到很大作用,包括社会福利、家庭金融、实体经济等很多题目是值得研究的。非常感谢今天这个机会能跟大家做一些初步的探讨,谢谢大家。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和香港大学的关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召开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东)12月19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四川大学召开。此次会议以“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力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的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在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韩进,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吴劲松,四川大学副校长游劲松致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亚洲教育论坛荣誉秘书长姚望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和香港大学的关系,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田露露,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丁树哲,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毛亚庆等200余名嘉宾及代表参会。
在致辞中,韩进表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更为世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作为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使更多学生成为具备全球治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吴劲松表示,教育对外开放正呈现出深层次和格局性变化,需要更加突出任务聚焦、加强顶层设计,处理好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两大关系,讲好中国教育的故事美国top30名校留学,发出中国教育的声音。游劲松表示,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和香港大学的关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召开,需要政府和高校携手并进。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需求和国家战略,既要注重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也要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感召力、影响力和塑造力。
主旨报告环节,姚望以“高水平教育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为题作报告,认为在人才培养中应加强趋势认同、目标认同、身份认同、任务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田露露在“以国家公费留学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的报告中,提出国家公费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应兼顾“高精尖缺”与“传统基础”人才培养、“重心下沉”与“政策牵引”协力共促、“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丁树哲作“全球视野下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提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应推动高水平制度型教育对外开放,以直面全球人才竞争与流动趋势。毛亚庆以“AI时代的博雅教育”为题作报告,讲述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博雅教育是对AI时代诉求的回应。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与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各项部署,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美国top30名校留学,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原副主任杨建平、国际合作中心主要负责同志、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等出席签约活动。
杨建平在发言中对签署合作协议表示祝贺,并以《香港“一国两制”制度建设的新实践》为题,阐述了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制度建设为香港治理提供框架,为香港发展提供保障,有助于香港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更好地促进香港繁荣稳定,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蔡洪滨表示,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与国际合作中心的合作是开创性的范例,以国家所需为导向,放大香港所长,更好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来说,应紧密跟踪研究时代变化,在百年变局中了解国家发展目标和方向,在动态中深入了解“国家所需”;应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在变化中巩固拓展“香港所长”,发现更多国际合作机遇和成长空间,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应做好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推动者,找准“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的交汇点,让“国家所需”更好地成就香港,让“香港所长”更好贡献国家。
巴曙松发表题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力》的演讲,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阶段,以及下一阶段的模式转变作了精彩阐释。他表示,国际合作中心与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强强联合,通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互联互通,能够促进共同发展。
国际合作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以《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言,阐述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香港可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并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合作中心主要负责同志表示,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意义非凡。希望双方能够密切合作,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凝聚更多共识,注入更多动力,增添更多亮点。一是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共同创造发展良机,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开拓发展新空间;三是深化科技创新合作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充分挖掘“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积极发挥高端科创资源优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四是加强高端人才交流培养,扩大优秀人才供给,打造内地与香港合作新典范。
来自香港大学、香港大学北京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德勤中国、京东集团京喜事业部等高校和单位的代表,围绕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香港发展新机遇、推动企业在港投资兴业等内容开展交流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未来,国际合作中心和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将携手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合举办相关活动,进一步密切香港与内地的联系,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继续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