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看《上海女子图鉴》和《北京女子图鉴》。但是其实我很少看电视剧,尤其国产。说不上是崇洋媚外,只是没有时间。
大学本科的时候曾经有个同学摘掉我的耳机,却发现我居然在热闹的食堂里边吃饭边听BBC而一脸惊愕。
其实无需别人怎么看,我的原则就是,如果我在看电视剧,肯定是有人推荐,或者本身就是非常值得花时间研究。比如《 Abbey》里的发音,或者《Green Arrow》里的关于勇气与能力的想象。
“它得有用,然后我接触”,这是我对于消遣的定义。
虽然有点功利,但确确实实让我节省了太多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比如认真的毕业旅行,认真的考个证书,认真的学做道菜。
喜欢认真,认真让人无往不胜。
之所以会花时间在这样两部通俗意义的“都市剧”上,其实是因为朋友圈里惊现“香港女子图鉴”这个说法。
有人认为香港作为毫不逊色于上海北京的大都市,也有如同剧中女主一样的女孩子拼搏的事例,而且可以分成群体研究。
这个点实在有点好笑,不敢想是什么在支撑着这种流行语的甚嚣尘上。我举个例子,本来大家努力是吧拼搏是吧为自己为家人为前途各有各的想法。
现在变成图鉴,图鉴什么意思?集成标本,大家都来看一看瞧一瞧我们有多辛苦?作为一个女孩子怎么在香港挣扎着然后取得一点点小的成就?
Noway.
绝不。
我在就读香港中文大学期间,接触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得之处美国藤校留学,这些闪光点基本都要闪瞎我。
比如我还在跑跑步吃吃LADY M的蛋糕顺便拍拍照告诉自己“最近辛苦了呢,犒劳一下自己”,下一秒就刷到朋友圈自己上课时的组长在美国西雅图开会呢;再比如你看看自己期末成绩觉得还行,下一秒来自英国的好朋友的电话就让你知道什么什么叫为分数不能再高一点而烦恼。
就我截图的这广东小伙子,天天在那嘲讽我“网红”一个,说自己“成绩差”??这个人做饭都比我做的精致好不好,更别说学问,更是远甚于我。
感觉也有点麻木了。
室友是复旦的小可爱,天天忙着自己的烹饪与摄影,看不出一点对未来的着急;经常谈话的长辈是清华的,偶尔画画偶尔更新文章;跟自己留港工作的亲学姐吃饭聊天,学姐说“最近换房子以后,想找个菲佣”。
在香港,找菲佣也需要自己能拿得出菲佣住的空间和工资,吃住都是主人包,也就是你养着自己,顺便也养着菲佣。
所以我这样说,大家肯定懵逼,“这他喵的还努力个什么”。
在《上海女子图鉴》中有一幕我记忆特别深。
做广告传媒的女主遇到一个香港商人,他说了一句话让女主坚定跟他在一起的决心。这句话大意是,“嘿,其实你想要让自己广告占据上海最繁华的地方很容易的,不要把自己未来局限化”。
情节很明显了,他教她做事业,以此为交换,这个已经有老婆的男人成功套牢女主,两个人在一起了。女主一心还想着事业爱情双丰收,万万没料到男人的妻子出现了,于是鸡飞蛋打没啥爱情了只有愤怒。
还真有点现实,急匆匆的爱情。
哪怕是给理想做幌子,也根本掩饰不了双方都想获得点什么的意味。那时候女主以为安全感是比自己强大的男人给的,后来才知道突然出现的馈赠没有一个是好的。
然后就不再渴望婚姻。
什么是图鉴?固定范围找样本然后取个名字统一陈列在一起。
从我的生活领悟中,我觉得香港不欢迎图鉴,也不需要图鉴。
在学校学习,回答问题,你得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你想打扮成什么样就打扮成什么样,没有人投向异样眼光;找个工作,每家负责人对你的看法不尽相同,完全不是仅凭学历论成败,能力或者个人素质也非常重要。
上海我曾经工作过,学历很重要,证书很重要,长的好看很重要;北京更玄乎,人脉很重要,住址很重要,打算留不留北京更重要。
所以两个图鉴电视剧里关于“我要在XX买个房”的情节多的要命。可是香港不是,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子,租个好一点的房子已经是很大奢望。
我一朋友,武汉的开朗女孩,一身名牌的娇滴滴女孩。连着换了三次房子了,什么遇见的室友偷东西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从港中文毕业后,为什么我拒绝香港女子图鉴,选择离开?,什么客厅经常有男人身影,什么小孩子大吵大闹,多了去了的麻烦一堆堆,最近还在找下一个房子。
但你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样问题能出现的房子,在香港仍然每月5000上下收租。
当所有人都买不起房子的时候,突然就陷入诡异的平衡。
别让我努力买房子,我只想赚钱回家OK?
说的我特别无奈。
电视剧庸俗的点在于,“我想成为女主角香港中文大学毕业,无论生活还是事业”。可是说到底哈,难道都市教给我们的事情只有“拼搏”了?一层一层往上爬?
北京上海也许是,但香港一定不是。当你学生签证结束后,你还有一年时间留在香港找工作。当你成功找到工作后(月薪不低于一万左右,确保可以维持在香港生活的),公司和自己同时提出申请,才会被批准下一年继续留港。
事情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房子这个诅咒,在香港是没有的。
你不需要考虑买房,因为连居留都是一种本事。既然如此,何苦发愁,当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钟就行。人生太苦,拿酒哉。
三月份起吧,很多公司和一些猎头找我,说欢迎来工作怎样;四月份的时候,很多同学经常问我留不留香港阿怎么打算的等等;五月份的时候,我拿到几个香港工作的offer但是没有去;六月初,我就和在上海工作的好朋友相约着去泰国玩了。
拍了毕业照,在等待毕业典礼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把脚步放慢下来。找准方向比快速走更重要。
过去的一年,如果非要让我说点装逼的话,比如“学校特别好,我特别难忘,经历了太多,收获了太多”,我也会说。
但是一切的产生源头不是自己,那就没什么可炫耀。
马云在港大做演讲的视频一出来,大家都说“欸马云去港大了哈”,没人说“是港大给了马云学历属性加一”。
不妄言,不菲薄,不强求。
不说自己多厉害,是不妄言;
不跟别人比成就,是不菲薄;
不急功近利达成,是不强求。
这才是香港教会我的,学校教会我的,这一年教会我的。纵然人们喜欢给自己定目标。但于我,只希望硕士学位拿到以后的自己能做到上面九个字。
我不喜欢努力。
如果非要设置目标去完成什么事情,我希望大家看到的我是一脸轻松。
何必要做出努力的样子呢。
当做平常的事情,按着标准去做就行了。
所有的门槛跨过去就是跨过去,做完了就是做完了。
当我甩手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是我想离开,而不是事情逼我离开,这种自主。
象牙塔之外的社会是,图鉴看的一多,男孩子女孩子的心就乱了,动不动就说“不想努力了,只想混吃等死”。
但当你书籍看多了,就只想问问自己与真理到底错了多少,才能一直圈圈转转找不到论题方向。更不会看两部电视剧就觉得懂得了人生,甚至把自己归类于某种刻板印象。
这大概就是“在香港读书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吧。
香港中文大学跟国内哪个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传统985、211如何选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传统的985和211高校相比,在选择上需要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考虑。
首先,985和211高校代表了中国在教育领域的顶尖水平,它们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和科研实力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这些高校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毕业生也更容易受到国内企事业单位的认可。
然而香港中文大学跟国内哪个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传统985、211如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有自身的优势。作为一所位于中国内地的分校香港中文大学跟国内哪个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国际化视野上与传统高校有所不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有着较为灵活的课程设置和较小的班级规模,这使得学生能够更接近教师、更有机会参与到教学和科研项目中。
当然,选择是否考虑留学地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希望接触到更多的国际学生和国际文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机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而在985和211高校中美国藤校留学,国内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也有着类似的优势。
此外,还需要考虑学费和生活成本。相比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些985和211高校的学费和生活成本可能会更低,这是需要学生和家庭权衡的方面。
综上所述,选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传统的985、211高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做出最佳选择。
(留学软植入:留学提供精英导师辅导服务,拥有世界知名高校的申请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留学申请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留学方案,提升留学申请的成功率。)
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点名斥责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美化暴力活动煽动新生参与,港警斥:指黑为白,纵容恶行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学生会早前在社交媒体向新生发出所谓的“家书”,提及去年(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在港中大发生的暴力冲突,并煽动学生继续参与黑暴。据香港“东网”25日报道,香港警方25日对此斥责,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干事会没有认清事实,指黑为白,纵容、美化及浪漫化暴徒恶行,并呼吁学生不参与暴力违法行为,做个奉公守法的好市民。香港教育局亦表示,学生会的意见并不代表大学立场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点名斥责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而各大学有责任确保其运作符合学生和社会的最佳利益。
香港警察总部(资料图)
香港警方发言人强调,去年11月有暴徒从香港中文大学2号桥将杂物、砖头和汽油弹扔下吐露港公路,甚至有人开弓射箭,严重危害公共安全。警方到场执法的目的,是为确保主要干道畅通及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不过,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干事会不但没有认清事实,反而指黑为白,纵容、美化及浪漫化暴徒恶行。违法就是违法,警方必定严正执法,希望莘莘学子在推动社会发展时要遵守法治底线,不能参与暴力违法行为,同时亦要有勇气认清事实,做个奉公守法的好市民。
另据港媒报道,香港教育局亦严正表示,去年社会事件中,香港中文大学一度被暴力分子占据,校园多处地方被纵火和破坏,是沉痛的教训。大学学生会的意见并不代表大学立场,而各大学有责任确保其运作符合学生和社会的最佳利益。香港教育局还说,任何人士及团体不可以言论自由或学术自由作为借口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罔顾客观事实美国藤校留学,掩饰或美化暴力言论及行为,误导其他人认同甚至参与。
人民日报客户端曾发布一篇题为“在香港校园搞政治操弄,这样的学生会代表不了谁”的文章,文中亦曾提到此事。文章表示,“少数极端分子的作为,完全是出于对个人生涯的‘设计’,借在学生会博取的名声,未来在反对派阵营中打开一片天地。个人私利倒是满足了,但那些被蛊惑、煽动的同学呢?参与无谓的极端政治活动,有助于个人成长吗?靠喊几句极端口号,能帮助香港进步吗?跳出泥沼,回归理性,才能看清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