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中文大学

为什么叫香港中文大学,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是一种什么体验?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餐厅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上一届则是漫步香港,老师带着学生去很多香港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去认识香港,了解香港。

没爪的小猴子,政治学背景的新闻人,不逐精緻的舒服主義者。文科生,双非二本,GPA3.38,托福90。

16年MA入学,专业 ,除港大被拒外,其他院校offer都收齐了。

至今我都觉得2016年是我最近15年来最幸福的一年。

交中大留位费的时候很纠结,因为前面已经交了城大、科大两所留位费。港大的拒信还没收到,“万一港大录了呢…”交了中大的,意味着就算港大offer来了,也没有财力可以让我浪费着去更换选择了。

录取和选校

城大:IMC的教学质量、CMC教学楼都让人倾慕,整合营销传播的专业设置非常贴合市场,对文科生就业来说,是非常非常友好的选择。

香港城市大学

但这很有可能是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我非常想要一个气派的毕业典礼和气派的毕业照,学校logo不够醒目这一点就让我放弃了这个非常棒的专业。

捶胸后悔(娥皇女英不可兼得)

科大:学习排名高,校园气派!在图书馆里看海平线上的日升日落,被深深地戳中!

抛开专业,切身感受科大国际化氛围是最浓厚的。学校排名大于专业排名,名校光环让我垂涎……现代化科技感高级海景校园,最美校园真心当之无愧。

但最后让我放弃的原因有三:

一是离家(深圳)太远,往返略麻烦。

二是专业,文科里的纯文科,非兴趣使然或深钻专业,对就业益处有限。而事实上,我也更偏好 china 这个专业,可惜语言分不够录取。

三是理工大学的文科生,虽然大家都是综合性大学,但还是有偏重的,本科做了四年工科院校的文科生,研究生实在不愿重蹈覆辙。但为了学校排名,还是纠结着交了留位费。

中大的offer是倒数第二个来的。

香港中文大学

那时已经4月下旬了。选择cuhk,家人都是不解的。因为已经交了两所留位费,明明都差不多,为什么要浪费。

无论如何辩解、讨论,我那些冠冕堂皇选择中大的原因均不被成立。

爱上CUHK

选择cuhk真正的理由,一是贪心,二是私心。

贪心,比起内地知名度,更贪图cuhk的校园环境。

这其实是后话。

入学之前,我一直在全职工作,朝九晚五上班的小白领。

没有很多时间去香港了解学校情况,但我养成了一个优良传统,拿一个offer就去看一所学校。就这样看了城大、科大、浸会,到了cuhk,我反而怂了。

直到9月4日,ocamp的第二天,我才第一次在“大学”下车,第一次踏上中大的土地,穿着深圳高中校裤。

在我看来,cuhk是最接近内地大学感觉的香港高校,可能是偶尔看到五颜(有)六(些)色(杀)发(马)色(特)的local本科生,可能是大学站口的乐队演奏,可能是经常举办大规模庙会活动的百万大道,可能是错落无序却被拼凑在一起的教学楼群。

爱上CUHK,或许因为大学书店,或许因为听不完的学界泰斗讲座,或许因为学校里面跑火(地)车(铁),或许因为永远不怕掉东西,或许因为在这里毕业照拍三天三夜,都未尽兴。

大家都知道学校里有一辆网红校巴,巴士上贴满了各种娃娃公仔,但我从没有过偶遇坐上这辆校巴的运气。

因为比起校巴,我更喜欢爬楼梯去上课。有次最快用了12分钟,从大学站跑到了联合书院多媒体图书馆还碟片。

探索爬山梯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自己最爱的中大一角,美如画,是我内心的秘密基地,几次台风暴雨也阻挡不了我脚下的选择。

01中大餐厅

比起兰苑和声饭可怜善衡和李卓敏,我更喜欢李慧珍小咖啡厅、素食餐厅、伍宜孙和新亚。餐厅贵族兰苑大概是全中大最小资的地方了,人均80+,味道中规中矩,环境温馨。

香港中文大学餐厅

和声,最美的校园餐厅,落地窗,俯瞰大半校园,虽然比不上科大图书馆看海,但也是性价比极高的校园餐厅了。

饭可怜,中大人的大食堂,相比被99%中大人吐槽的众志堂,饭可怜算得上是优秀的食堂了。善衡英国G5院校留学,星巴克和美心都在那里。李卓敏,无论是柠檬批,还是盒饭,都享受着中大最高美誉了,我男票最爱的中大食堂,但我get不到李卓敏的美味。

比起上述几家有口皆碑的食堂,我更多地会选择,李慧珍楼里的咖啡厅,赶时间的时候,可以买份小土豆沙拉,课间找不到自习位,还可以在这里坐上几个钟。

隔壁的墨西哥餐厅,尝过,吃不太习惯。素食餐厅,饭可怜楼下,游泳池旁边,这是我觉得菜色味道最最接近内地食堂的,但原材料总让人跌破眼镜、意想不到,看上去像黑色料理,实际却非常美味。

通透的就餐环境,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人少时来就餐,这才是我心中最美的中大食堂。

伍宜孙,有两好:乳酪冰淇淋和汤饭。汤饭在很多人眼里是黑暗料理,却是我非常喜欢的。

伍宜孙的地理位置也比较高,食堂环境很酥服,就餐人比和声少,是一个很棒的选择。人们都推荐新亚的红豆冰,我更喜欢新亚的冻柠茶。食堂选择很多样,菜单类似众志堂,味道却比众志堂要好很多。

关于吃,就先说这些。我实在是口味不寻常,偏爱黑暗料理多些。

02中大自习室

比起图书馆,我更喜欢教学楼的自习空间。

除了借书、打印、小组讨论外,我还挺少去图书馆的。图书馆的研讨室的预约系统,非常好用!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而且研讨室玻璃隔音很好,大学图书馆的研讨室有很多有趣的经历。隔着全透明的玻璃墙,会相互好奇对方在做什么,有什么稀奇的举动。有次我们小组讨论的课题是性感内衣设计,拿了一堆新买的小底裤小内衣摊桌子上研究,备受瞩目。

我们也见过同学在认真干练地参加Skype视频面试,也有过和陌生的同学隔着透明玻璃墙张牙舞爪的互动,逗趣、开心,生机勃勃的学生感。当然选课系统我也喜欢,毕竟顺利地选到全部心意课程!(选课技巧在下个板块透露)

但是关于自习,那些读不完的,写不完的和paper。

我更喜欢在教学楼里完成。最常去的是ELB,一个小圆桌,一台小电脑,呆上一个安静的下午。

但最推荐的自习空间是李兆基楼,环境真的很舒适很好鸭!可惜基本没什么课是在附近上的,所以…来的机会太少了。

在图书馆里,我最喜欢的是联合书院的。电影发烧友,羡慕本科生,可以在这里看上四五年电影,太多经典的影片了。

中大对我来说,是座寻宝迷宫。转角处处是惊喜。

爱上VCS

私心,我想丢弃为了更好就业的想法,纯粹读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VCS,一个没那么热门,又足够有趣的专业。读VCS,是我的一个美丽的邂逅。

课程设置上,可分为电影和展览,有师妹说我们是“网红专业”,确实,对文艺爱好者的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或许没有之一。

我们把电影、绘画等视觉媒介作为文化载体、文化现象去剖析,有热门的纪录片课、影评课,必修课里文化研究算是我最喜欢的。

策展包括理论和实务为什么叫香港中文大学,参与策展课程的同学,都会有幸拥有一个毕业展。每年香港的“艺术年博会”art 和 art Basel,系里都会带队我们参观,门票很贵但学校包了。

我们有机会接触、结识很多local ,还有同学因此找了个local艺术家男朋友。当然,这些都是被录取以后,才慢慢知道的。

我们专业是修满24学分即可毕业。前面我有提到自己交了很多留位费,自己要为自己的浪费负责。因此,读研期间,我做了两个很重要的决定:

一、上学走读,每天回深圳,减少了房租及相关日常支出,让我省了一大笔钱。

二、尽我所能,修尽可能多的课程。

下学期开始,我拿到了KLOOK的实习offer,准备一边上课一边实习,师姐劝阻了我。

好好享受学生时代,修更多地课才是王道。

中大虽然是学分制,但学分却不与学费挂钩。我用98000港币的固定学费,修了11门专业课。

第一学期尝试性的修了5门,感觉没什么压力,第二学期追加至6门,然后惋惜自己第一学期少修了一门课。将学费按学分去变算,我靠多修的3门专业课,就把当初交的留位费赚了回来。

虽然所有的课程都接受,但不选修无法得到教授的直接指导,无法直接获取的教学资料,还是挺麻烦的。

我希望自己的论文被更多的教授修改评级,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地帮助。

有点拼的MA时期,比我拼的同学却更多。

同学里有来自北大、浙大、复旦、同济、南大、厦大等等,我见证了双非同学在最后就业阶段的完美逆袭。虽然是世俗定义的成功,但还是值得庆贺的。

因为大家都在进步、在追赶,燃烧自己,有所收获。

我在CUHK获得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不来自于教授授业,不来自于名家交流,不来自于典著藏集,而是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共舞。

并不是躺赢或是带飞的感觉,而是大家摩拳擦掌认真切磋,彼此共同进步的感觉。很喜欢。

对他人观点的包容力、倾听理解与尊重、明显提升的思考力、对自己价值观的坚定。

还有,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都是我那一年所收获的财富。

选课技巧

01选课系统

两学期的课可以并建议一起选。省时省事,避免下学期抢不到课。但是下学期也有add drop期,大部分同学都是有选择的余地和空间的。

提前10分钟守在电脑前,拼网速、拼手速。

和同学换课,为了避免换课被其他同学抢到,两个同学商量好后,不要选择凌晨1-2点这个时间段换课!请选择清晨5点-6点这个时间段。

02选课建议

尽可能选更多的老师,接触更多不同的老师,了解更多的价值观,让你的见识更丰富,思维体系更完整。所以我基本上没有主动的去重复选修某位老师的课。

跟定一位老师,比如有粤语基础并善于交谈的同学可以去选三门Oscar的课,并和他建立比普通同学更进一步的师生关系为什么叫香港中文大学,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是一种什么体验?,再比如说铁哥的话,虽然我个人觉得,就算你把铁哥的课都选了,他也会跟女同学保持很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的距离。比较有距离感,但是主动咨询,主动沟通也是很好的。

学习课程

01视觉文化研究VCS

先谈一下,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正如我的签名“政治学背景的新闻人”,我本科读的是政治学专业,热爱新闻行业,喜欢紧凑的时效性和可抒发的正义感,完全被美剧新闻工作室带入了电视行业的坑,没有坚持下去算是后话,就不在这里说了。

但申请学校时,我的初衷是修传播类专业,但跨专业、双非背景、低GPA、托福没到95,这些标签,在我收集了往届录取信息,进行自我判断后,我放弃了对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执着,浸会申请的也非新闻专业,而是media 。

文化研究项下的MA专业有文化管理( )视觉文化研究(VCS)跨文化研究( )三个姊妹专业,我们的选修课都是公共的。

假如,对专业课程感兴趣,又对申请没有自信的话,可尝试ICS VCS两个专业。

假如,申请硬件背景在我之上,又对课程真的感兴趣,我会非常推荐申请CM。

原因有二:

一是CM学科历史较长,有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规划,校友圈较大,会有更多地机会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二是CM有独立的实习项目,可去各高校或世界各地画廊实习。

虽然三个专业共享资源,相互透明,但CM仍有保留与传承的项目,教学团队对自己的学生也有一定程度的护爱,是很团结的一个专业。

关于VCS专业的选课,把之前回答师弟师妹的整理po上来:

首先,要明确一点,研究生的修读目的是完善逻辑体系,健全学科框架,是一个价值观的提升,而不是实操技术。

所以研究生的课程几乎全部都是忠于文本解读的,涉及实操的会很少。部分需要实操性的课程也都是让大家自己在课余完成作业的时候去动手做,不会把技术教学放在授课中。

关于实操较多的课程推荐:纪录片课、 (benny)、

vcs的课程大概只有纪录片和 是实操较强的。

cm的课程中,、 、 三门课会在结课时办联合毕业展。

02影评课 – TC

网红课,文化研究系最最热门的课程之一。

适用人群:想写影评零基础,自己无从下手、有写作基础懒得写 拖延症懒癌患者、文学素养好,想拿高分刷GPA。

P.S. 没有任何一门课是什么都不做就有高绩点的,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向并认真做每一次小组作业每一次pre就可以拿较好的期末分数。

03选修课-

这门课是我们那届爆款,会接触最新最前沿的技术VR、AR,也会学习一些入门软件。

有一点点技术导学,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门课非常适用于有想法、有创新意识、有全局观的学生,不然最后出不来作品会很尴尬。

友情建议志同道合先组队,因为最后的final是团队自选主题内容及展示形式,就是自主性比较高,如果团队里有同学比较强势必然会有同学受委屈而削弱团队协作的驱动力。

04必修课-

这门课的老师 很可爱 我们都叫他龚咋噶。

他的课pre时间是非常长的,大概要45分钟左右,其他科目一般都是15-20分钟,但还是要注意不要超时,作业任务比较轻。

我在课上做了一个小视频,成功把他和TA 逗笑,大概是MA期间最得意的事情了。

05必修课- in Film and video

有三位老师可以选择:

TC的优点是:有客座讲师,通常是纪录片导演之类的,授课资源很丰富。

但!是!有客座讲师的时候通常会变成一个公开讲座的形式,只要大家那个时候没课都可以去听,铁哥是非常欢迎旁听walk in的老师,其他老师只是你来不来旁听我都不管,铁哥是非常鼓励和欢迎,程度上有差异;

这门课每周都要写 也就是你每周都要读很多 ,会有点点累,但是写是有窍门的,所以适应了也就还好。

做pre可以用普通话及中文ppt,基本上大家也都是用中文。

普通话授课,理解起来比较轻松。

松辉的课的优点在于:

除了出勤率、pre和final外,没有日常作业。

英文授课,部分同学理解可能会吃力。

做pre,普通话、英文或者粤语都可以,但ppt一定是英文。大部分人会选择普通话,就算你想选择英文做pre,和你组队的人也未必会同意。这门课的pre组队是老师分配的,不能自由选择。

每周都有 ,松辉的授课内容及ppt基本就是每周的提炼纲要,再加上他自己的观点。

期末论文可以用中文简体,他不习惯看我们不规范地使用繁体中文。当然也可以用英文。

这位教授是我们班很多人的男神(不包括我,get不到点),他是新加坡人,在台湾毕业,研究蔡明亮,衣品很好,为人儒雅,上课英文理解有难度的地方会用普通话帮忙解释。我个人觉得这门课比较好过,反而铁哥的必修课比较难拿好分数。

谭佳。她是浸会的老师,看会比较关注流行文化,也是英文授课,懂中文,具体要求可以看,没选过不发言。

06必修课-

我修的是TC的,他的课程设置比较丰富,作业很麻烦但是很有趣,是我非常喜欢的必修课。选铁哥没有后悔!

这门课,我们这届是一位来自泰国的客座教授任教。

通常暂时定下来会是Oscar,当然也有会调整成其他客座老师的可能性,可能性概率不好估计。

基于假设:如果是oscar同时上和,想选的同学就只需要选择其中一门就好。是策展人,也就是提供整个展览的main idea的,把握大方针,掌握经费,等同于出“活动策划方案并申领到经费”的感觉。(不知道这样比喻会不会比较好理解)

而是布置设计,如果排列放置展品,使用什么材料,如何花掉经费。约等于“活动执行”。

当然,大家在毕业展上的工作,其实是团队和团队的分工并没有这么细,也可以参与中,但是并不会参与到方案的制定书写环节。

如果是其他客座老师,大家可以先选择旁听第一周再决定。

:关于和这两门课的选修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第一学期必须修VAA这门课。

但是选课系统并不会主动识别或者过滤掉那些不符合条件的人。上学期也并没有通过小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移除(因为这门课在我们这届相对不受欢迎),所以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强上的。(当然官方并不建议)

另外,选修Oscar的课,我建议最好具备美术史背景或者对博物馆美术馆有过较深入的了解或工作,否则很可能会成为你成绩单上最低的那一门课。

关于 Oscar必须要表达一下。

跟他一起去过几次 tour后,我的感受是:他是一位非常有情怀并且品德高尚的老师。会粤语并且不介意学分的同学,我会比较推荐去修他的课。因为嗓子不太好,所以上课时声音比较小,好在他ppt内容比较丰富,并且不影响你做pre和final。

我师姐用“气若游丝”来形容他上课的声音,非常精准到位。

德高望重的Oscar,面试内地文化机构时,很多面试官会主动提到他。

运动

粤语授课,不懂粤语的同学,不要畏惧,要敢于去多听,慢慢就能听懂一些了。这门课是爆款,所以能选上的都要珍惜。小曹老师人很温和,很好。属于外柔内刚的感觉。

非粤语地区的同学选粤语课是否能适应过来要看本人的语言天分以及课外是否主动去学习。

另外 张历君老师的课在我们这届是先讲1小时的普通话再讲2小时的粤语,就是为了让大家适应并学习粤语。

这门课还是很值得选的。

台湾美女给分有点不按常理出牌,比如说大家可能公认同学A的作品最好,而同学A也确实付出的最多,但最后很有可能只是个B+。

但是她的课的特点是,有但是不需要去阅读,没有关于的pre,是一门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

作业比较有趣,只要不是非常精通摄影都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玩着玩着就把课上完了,玩着玩着就把作业做完了。这种感觉。只要对分数不抱有过高的期待,是一门不错的课。

10纯理论的课

电影视频中的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理论,影评写作,性别跨文化研究,全球化与再现政治,VAA, 张历君的Mass media, 戏曲, , 的 , topic in ics, 酷儿运动, 文化身份政治…… 都很纯理论。

topic

比如说,我们这届研究的是特定时期的绘画艺术,非常有趣,知识量也大。上一届则是漫步香港,老师带着学生去很多香港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去认识香港,了解香港。

为什么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告诉你,大学应该学什么?

正文共:4968字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高考结束了,志愿填报也已经一锤定音。本来我是想写一篇文章来讲讲大学生活的,但回忆了一下我的大学生活,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草样年华”。

大学生活应该如何规划,需要真正优秀的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现身说法。

因此我找到了我在耀华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双料学姐许德娅,她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看到这些荣誉称号,是不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学霸”二字?

当然学姐更是女神级别的存在

以下内容来自许德娅学姐亲笔

大学应该学什么?

在我介绍自己之前,我希望讲给你们听的第一句话就是,千万别相信高考成绩已经决定了你在大学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本科就读于某985的广播电视新闻学(现在叫广播电视学),GPA每年都是第一,保送本校新闻学研究生,仍然维持着第一。现成功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的传播学博士(重点是有奖学金)。

这些不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多么学霸(最讨厌被这么称呼了)的人,而是为了给你们进行一下对比。我小学的时候成绩是真的不错,但整个中学阶段,除了高二高三稍有提升,成绩在我们中学真是一塌糊涂。中学六年,有关学习方面的自信已经被消磨的一塌糊涂。高二学文之后,终于抛弃了物理的我(物理真的有那么难学吗??韬哥此时有3600字想说……),感觉到一丝丝轻松,当然我也还是没有机会参与任何学校的自主招生或者夏令营。

所以在我初来到我的大学的时候,我心中的信念是,读完本科就工作,我实在不适合学习。当然你们也猜到了,现实击碎了我的想象,当然是从好的一面。

想要学好一个专业,先要爱上这个专业

下面,就说到你们来到大学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选好一个专业,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选好,不是遵从你父母的意思,更不是相信什么职业能找好工作,相信我,一个优秀的人在任何领域都会优秀,相反,一个不够优秀的人,是不可能通过改变工作领域而改变人生的。更何况,现在就业的过程中,专业对口并不容易,所以不要被这些羁绊了自己的选择。

在我小学的时候,家里喜欢一直订阅《体坛周报》,当时我爸爸就对我说,以后你要当一个记者多好,尤其是体育记者!这就是我选择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的原因,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选择了这个专业,我爱这个专业。

整个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我也发表了几篇论文,这些论文的选题与思路都是来源于我各种课程的作业,涉及到新闻与传播的不同领域,也就是说,都是兴趣使然。这样学习起来,不是很有乐趣?

当然,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读任何专业。同宿舍一个非常善良的姑娘,当时明明报了经商学院,却被调剂来了我们专业。出生在竞争激烈的山东的她,从初中就开始住校,在进入我们学校之前,她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看过电视电影闲杂书籍了。所以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当老师提到一个什么节目、一本书、一部电影,她永远只能摇头。所以,弄清楚你适合学什么专业,真的非常重要。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一定能让你充满热情。

因此,我的建议是,如果大一读了不适合或者不喜欢的专业,坚定的转专业美国top30名校留学,双修或者辅修在不同学校的难易程度不同,在我们学校很难,在其它很多学校却很容易,这导致了这两个词语都在就业市场上充满了水分。你总不希望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到找工作的时候,别人却以为你只是花了一个暑假学了几门课程吧?所以,果断将你的专业转到那个你以后想从事的领域中去,千万不要犹豫。只有融入了新的专业、新的环境,才更有利于调整你未来的职业选择。

不要低估任何一个老师

在大学里,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老师不够好,专业不够好,学院没发展,等等等等。但是在抱怨这些之前,请认真的想一想,你有没有了解到这些老师的全部?又是否会因为自己的武断,而导致自己不能够从他们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发现更好的自己?

的确,有的老师不善言辞,有的过于严厉,种种原因,都让我们轻易对一门课说出放弃。但是如果我们能努力去挖掘每一个人,那么每一个人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的。

在我的本科阶段,有两位老师都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位开启了我对于学术研究的兴趣,带领我进入了我所热爱的领域。另一位引导了我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一位老师,每一次研究,每一篇论文,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收获。有的老师会教会你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有的老师会教会你做论文的态度。

当你抱怨学校和老师没有教给你足够多的东西,我却认为,只要自己勤于思考,就会从每一个人和事上有所收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我在大学+研究生六年最好的注解。这六年里,除去各种杂志和期刊,我读过的书超过500本。别人总觉得看这么多书是不可能的,可是读书真的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书是我们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纸质书。

不过,千万不要贪读英语类和专业相关的书籍,大学是我们用来开拓眼界的,而不是一味的固守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利用这几年的时间,多读那些不是与课业直接相关的书,一定会成为你人生中最大的收获(强烈推荐有此兴趣的人使用豆瓣,没用过的人去瞅瞅就知道了)。我是豆瓣的重度依赖者,每看过一部电影、读过一本书都会在豆瓣上标记出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其实,一切我们读的书都会内化成我们的知识,对课业都会有所帮助。我个人很喜欢摄影、旅游、时尚类的图书,你们呢?

除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只有走的越多、越远,才能见识更多、了解更多,从而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对未来的期待。本科期间,得益于我在合唱团的演出机会,走过了美国、西班牙、葡萄牙,自己去到了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我这样一说,似乎只有出国才叫行万里路,但其实我们能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机会在国内走走看看,又何尝不会收获很多呢?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读读与旅游和外国文化相关的书也是好的,只有看的更多,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去哪里。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能用这些有限的时间走得更多、看的更多、读的更多,人生才会更加完满。

从大四开始,我还经历了三份实习,这些实习不仅给予了我相关的实践经验,还带给了我很多朋友和其它意想不到的收获。实习也是行万里路的重要一步,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公司,只有你切实去体验了,才会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在这点上,我很庆幸自己拿出了近一年的时间,尝试了不同的工作单位与工作岗位,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在实习中认识的朋友,不仅是我情感上的支撑,更是我开拓眼界的桥梁。我和他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让我在学习之余能够时刻关注到相关行业的状况,而不是固步自封。到现在为止,大四时结识的这些朋友,也在与我一起成长,这种感觉很是美妙。

虽然传说中实习是很难找的,但是千万不要放弃尝试。在我学习广告学课程的时候,一家名为奥美的公司反复出现在耳边,所以当我看到奥美北京的实习机会,就毫不犹豫的尝试,并且真的取得了一份实习。这份实习给予我的很多,相信你们都会有这样的机会的。

兴趣与爱好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在学校合唱团的经历让我收获良多,因为我可以在学习生活之外保持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除此之外,我喜欢看电影,六年中看过的电影也超过500部;我还喜欢画画,自从买了手绘板之后,身边很多朋友的头像都是我的作品;我喜欢写歌,除了三不五时与朋友一起聚会,还将自己创作的歌曲进行编曲和录制,制作成CD分享给朋友们;我还喜欢摄影,这也是我对旅行充满热情的原因之一,热爱摄影,能让你眼中的世界更加美好。

因为曾经是合唱团的成员,所以我还有机会指挥学院的合唱团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这同样带给了我很多很多难忘的经历。名次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够一起努力,并肩站在舞台上,收获一段共同的回忆。所以,不要拒绝那些兴趣与爱好,这些将是你全面提升自己最好的桥梁。

不要被别人影响,坚定的做好你自己

最近一年,当别人问起我博士的去向并得知是香港中文之后,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为什么不去美国或者英国?

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可能会去想,对呀,为什么呢,那些国家听起来多么的高大上,多么的有诱惑力,那不如我还是去那些能够获得更多人认可的地方吧。

这样想并没有错,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但是请你记住,如果你对于自己的选择有着合适的理由,那么你完全可以骄傲的说,因为我想!这个理由还不够充足么?对于我自己来说,之所以选择香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的研究方向。我的研究对象还是集中在国内,因此,选择香港这样一个地方,既能让我在理论和视角上升华自己,也能够让我近距离的观察我所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既然我研究的命题是有关中国的,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能够给我最好指导的地方呢?

还有一个原因,与我这些年的经历与观察分不开。我对于国外的想法,更多源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因此比大多数人来得现实。我从不否认欧洲和美国有很多我所向往的地方,却也不得不承认,并不是这些地方才是我的最好选择。重要的是如何生活,而不是在哪里生活。我在美国的时候,觉得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都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叫香港中文大学,而这些不同与我的性格并不适合。在香港中文大学面试的时候,有教授提问说我为什么不申请美国的博士生,我的回答就是这样,我觉得这个理由挺充足的。包括出国也是一样,出国读研或者读博是一条道路,却不是唯一的,有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为什么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告诉你,大学应该学什么?,最重要。

所以,请坚定的做好你自己吧,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想做的事更珍贵的了。

学会放弃

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从小的想法。比如我,就是想成为一名歌手,或者是一名时尚编辑。可是到了大学我突然发现,我似乎离时尚越来越远了。

曾经想成为一名时尚杂志的编辑,但是从高中开始,不再看时尚,改看其它更加大众、更加平价、更加接近我的现实生活的杂志。

我其实一直没有停止对于与时尚有关书的阅读,每当在街上、书店、网上看到有关时尚的书,总是忍不住第一时间买下来阅读。但是今天,突然想起了曾经有过的关于时尚的梦想,就像男生梦想当宇航员一样遥远的、模糊的、有些不切实际、却又从未忘记过的梦想。记得妈妈说我可以当一个时尚买手,游走于世界各地,不用花钱就可以去很多国家玩,多美好。

人生总是在不断做着选择,当你放弃了一个选择,也就放弃了一个未知的可能与结局。但是我们又必须学会放弃,因为我们从小到头有着太多太多的幻想,不是每一个都能真正脚踏实地的去走,也不是适合你的。也许,你放弃了最最适合你的那条路,可是放弃,就是这么一件东西。

不要忘记提升自己的外在

在我的大学,这是很容易被遗忘的一点,因为我们总会记得在这些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忘记了这个社会是需要你用一定的外在来武装的。

之所以说武装,是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毕业生不会缺乏学识,更不会缺乏气质,也许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在外在上那一点点努力。女生可以从大三开始学习化妆,攒攒钱去商场里买一身合体的套装,知道自己如何打扮是最美丽的。没有人否认内在的重要性,但是你不可能指望求职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时间有精力去了解你的内在,一个好的外在能够让你更加自信,也能让对方看出你对他的尊重,何乐而不为?男生们,至少学会把头发梳平、定期修剪指甲、选择颜色合适的袜子,明白什么样的衬衣适合自己,不要让皮鞋上落满灰尘。

再次强调,内在和气质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够去了解你的内在和气质,那么一个良好的外在才是必须的。

吸引力法则

请相信吸引力法则。

这是我对身边的朋友和学弟学妹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了。自从大一读过一本名叫《秘密》的书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比这本书更早的是《思考致富》,但是《秘密》更新一些。这本书所教会我的,就是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时刻保持乐观,不被消极的想法所影响。至于这句话的含义,希望你们有时间的话能够自己去体会,至少我作为一个受益者,可以说我从这上面获得了很多。

尾声

请记得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而且最重要的,保有一份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在你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家、关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学校的合唱比赛,我为学院选择的参赛曲目是《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这首歌给了我这六年一个最好的结尾,因为我可以问心无愧的对自己说,我没有辜负那个的十五岁的自己。希望等你们有一天毕业的时候,也可以对自己说出同样的话。

“这些年我还算可以,至少都对得起自己,谢谢你是你的单纯,给了我指引。遇见过很多很多人,完成了一些些事情,你一定还无法想象多精彩过瘾。”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宗旨是培育既具专精知识又有处世智能的人才。港中文研究项目包罗万象,享誉日隆香港中文大学是985大学吗,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定的二十一个卓越学科领域美国藤校留学,其中八个由港中文学者负责。港中文同时拥有五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能力。书院制是港中文特色,现设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它们与大学相辅相成,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早在1985年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即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专门在北大设立了“联络处”,2003年双方签订本科学术交换计划备忘录,2007年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2008年2月,两校签署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本科学生交换计划备忘录》,开拓了两校特色学院合作交流的新渠道。

2019年1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潘伟贤教授率团访问北京大学,两校工作团队就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在招生、培养、学制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展开了深入讨论,并预计在2019年秋季录取首批联合培养本科学生。目前,两校每学年互派15名校级交换学生赴对方学校学习;在“万人计划”框架下每年亦互派上百人的师生交流团组。

同时,两校医学临床学生交流频繁,每年互派学生开展临床见习以及各种文化体验活动。两校还在体育方面合作密切,自1995年起,“两岸三校(北大、港中文、台大)学生运动友谊赛” 已成功举办八届,在推动大学体育健身活动的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如何申请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若申请人本科阶段的教学语言不是英语,则应满足以下最低英语水平要求:其它同等资格和个别院系或专业可能会设定更高的英文水平要求。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含金量I申请难度I国内口碑)广告学硕士主要学什么课程

香港中文和香港大学哪个好,香港中文大学排名和清华北大,全球两所顶尖大学排名公布:清华北大与港中文并列前茅

清华北大与港中文并列前茅在最近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依然稳居全球顶尖大学的榜首,然而,本届排名的最大亮点则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崛起。香港中文大学凭借其优秀的学术成果和卓越的研究水平,在此次排名中与清华北大并列亚洲区的第一、全球前20名。

香港中文大学是985还是211,香港中大是中国一流大学吗?

什么是985和211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是否属于985或211大学?CUHK)是一所在香港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它并不属于985或211大学。香港中大是否是中国一流大学?香港中大始建于1963年,是香港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都是中大成为中国一流大学的证明。

香港中文大学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排名_申请条件_cuhk入学要求-申请方

有没有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项目的申请案例?有没有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硕士项目的申请案例?有没有香港中文大学法学硕士项目的申请案例?有没有香港中文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项目的申请案例?有没有香港中文大学商业分析硕士项目的申请案例?

【原创】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新东方前途出国

中国香港大学法学院(CUHK法)成立于2004,是香港三所法律教育机构中最年轻的一个。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我为香港中文大学法律自成立以来不断壮大感到骄傲。我们教学课程的卓越品质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并通过与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法学院的合作得到了证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