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午后,备受瞩目的“《落花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上演。作为国内音乐学院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在创立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高速发展,紧跟着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前沿。今天,这所年轻的学府第一次登上北京现代音乐节的舞台,以12部涵盖了20世纪以来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现代音乐作品,向国内外关注现代音乐的观众集中展现它近两年来取得的卓然成绩。
观众不难感到本场演绎的每首作品都经过了充分的考量和精致的打磨。演出方选择以隽雅精致、编制灵活多变的室内乐作品为主,在风格上也展现出广泛的时空跨度。如此精心设计的选曲,立足于现代音乐的广阔面向,既充分展现了音乐家们多方面的高超素养,也带来了极为丰富的听觉体验。
音乐会的开场曲目选择了英国作曲家大卫·希思(David Heath)的作品《从黑暗走向光明》(1997),打击乐演奏家余乐精彩绝伦的演绎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这部为打击乐和钢琴创作的作品中,作曲家将放克节奏、先锋音乐和极简主义加以融合。整首作品借助律动与音势的变化,构建起由零散、晦暗到紧张、澎湃,最后复归静谧的音响进程,模糊了演奏者与听众、键盘乐与打击乐之间的界限,展现出了现代音乐对声音效果前卫的思考和设计。
余乐
紧随其后的是康斯坦丁诺斯·西法基斯的《莫名》和罗伯特·穆钦斯基的《长笛和双簧管的二重奏》(Op.24)。两部作品均由多个创意化、碎片化的音乐片段组合而成,每个片段都由特定的乐思一气呵成地发展开来,不同分曲之间风格、气质的差异十分跳跃,似乎并不遵循既定的章法,堪称别具一格。长笛手伍美霖在这两首作品中表现出无可挑剔的音色表现力,精确地捕捉了作品中不断变化的风格气质。
伍美霖(左)、杨莹(右)
方楷淳
男高音戴宸和男中音任廷分别带来一首艺术歌曲与一首咏叹调。戴宸的音色细腻温柔,又不失戏剧性的张力,展现出一位抒情男高音优秀的艺术素养。拥有丰富的求学与演出经历,任廷的艺术处理显得更为成熟。他选择了两首情感气质截然不同的作品,一则热烈而奔放,一则感伤而深情,展现出了极为丰沛的情感力量。两位歌唱家的演唱实现了戏剧张力、情感表现与歌唱技巧的高度平衡。
文茗(左)、戴宸(右)
文茗(左)、任廷(右)
叶小钢的钢琴独奏曲《落花天》由意大利钢琴家爱德华多·图比尔演奏。落花天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经典意象,它意味着时节的转迁,承载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思念,与人们最朴素也最深沉的情感相牵连。叶小钢笔下的《落花天》也充满了诗文般的隽雅,和声色彩细腻多变,颇有印象派音乐的意趣,又融入了广东音乐的气质和神韵。爱德华多·图比尔的演奏凝练而含蓄,浓墨淡彩恰得其宜,表现出对于中国音乐风格和气质独到的理解与诠释。
爱德华多·图比尔( )
接下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我院首次参演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落花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音乐家们进一步展现了现代音乐中的多元风格。羽管键琴演奏家迈克尔·萨尔卡带来了匈牙利作曲家里盖蒂的《匈牙利摇滚》,小提琴家张精冶和钢琴演奏者冯晓琳演绎了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帕特的《兄弟》,两位东欧作曲大师的作品,无论在风格还是语言上,都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听觉体验。
迈克尔·萨尔卡( )
张精冶(左)、冯晓琳(右)
下半场令人印象格外深刻的是李子傲的新作品《前奏曲与赋格:湘绣》。这位青年作曲家对于民间素材精妙的化用能力和个性鲜明的复调写作是令人惊叹的,前奏曲以灵动的织体和色彩化的和声营造出古老、遥远而自然的氛围,钢琴家张越的演绎格外生动精彩。赋格从一个具有湖南民间音乐风格的主题开始,诙谐而跳跃,随着主题的展开,织体和节奏的层次逐渐加厚,在前奏曲构建的氛围中,音乐叙事徐徐铺开。李子傲用娴熟的现代音乐语言将家乡湖南的民族音乐加以个性化的表现,传达了当代青年人对于乡土独特的情感与记忆。
张越(左)、文茗(右)
最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女高音周旎以阿尔班·贝尔格创作的《早期七首艺术歌曲》为整场音乐会划上了句号。在这些艺术歌曲中,我们既能听到德语艺术歌曲大师如舒曼和勃拉姆斯的影子;又能清晰地感到,这位青年作曲家已经走向了新音乐语言的边缘。这种风格既非浪漫主义,也非“无调性”,而更像二者的结合体、一种转变中带有独特个性的过渡形态。周旎的演绎富有感染力,对音乐中情感的表达深沉而不浮夸,带有抒情、内省的气质。
周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代表团的演出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舞台增添了一抹亮丽、青春的色彩,音乐家用独到的音乐诠释和高超的音乐素养征服了在场的听众。从初创到崭露头角,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所学校俨然以后起之秀的姿态,向着一流音乐学院的方向蓬勃发展。正是京城好风景,落花时节欣逢君。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美国top30名校留学,在创院院长叶小钢的带领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将给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
演出合影
香港中文大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2024年度入学典礼上的致辞
by Xu, of The of Hong Kong, ,
Dear , , , and ,
Good and to all! Today we are the of an for our 2024 . They are 1566 from 21 and along with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Hong Kong, Macau, and , 240 from 16 and , 133 from 44 , and 2097 ’s and , who are now in the Hall, let’s give them a big . On of all , staff, and , let me you to join the CUHK- . I also want to thank Prof Rocky Tuan, Prof. Aaron , Prof. Arieh for their , which are very and .
Dear , you have been here not only by , but also by a and a for . You have each here with to share, to , and to the , and to be and . Today your with the of CUHK-, and I trust this will be the of many and and .
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三月份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在礼文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典礼,向建校以来一直帮助和支持我们的社会各界朋友汇报办学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正如我在校庆大会上曾感叹的,奋斗的十年,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而这十年却又过得这么快!(The days are long, and a is so short!)这十年里,我们从无到有,从一片荒芜的空地和几幢废弃的厂房,到如今风光秀丽、蓬勃发展的万人校园;从“黄埔一期”经管学院的286名新生,到如今七所学院、七所书院,来自世界各地的本、硕、博在校生超过11000人;就在本月,我们的第七所学院——公共政策学院也刚刚诞生……
看着这所大学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要感谢深港两地政府、大学理事会、香港中文大学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我们的家长和同学对学校的支持与热爱!是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成就了这所大学的飞速成长与发展,也令我们更感责任重大!今天,我知道有许多的家长也来到现场见证孩子重要的人生时刻,也有很多家长在线上观礼,在这里我希望请在座的同学们为我们的家长鼓掌,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感谢他们为你的成长所做出的奉献!谢谢各位家长朋友!
同学们,你们在今年入学,也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一方面,你们恰好见证与分享了这所大学办学十年的成果;另一方面,你们将肩负承前启后的使命,将与这所大学一起开启下一个十年的崭新篇章。
Dear , I hope over the past week you’ve had time to in, to learn your way the and the local area, to a , and that you’ve begun to feel at home at CUHK-. No where you come from or in what ways you may feel from else, that this is your home, and you here. I can’t wait to see you bond with this place and its and to find your role here. And if you don’t find one ready for you, you can one! You will find that this is part of the CUHK- .
life marks an . In many ways, you are now the wheel in your own hands. There is no set model to , there are many good to . I hope you will the joy of by the to learn; I hope you will know the that the soul in your quest for truth. I also want you to be that the climb can be steep and, at times, . But in this with , , and , you will you never knew you had.
means a step an and of the . Our is not an ivory tower. It is a place to your of the world, to and ideas that your and your . You will begin to see that your and may and you, and years be a time you on the ways in which you can with and to and the world in large.
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来探讨一下,我们来大学是来做什么的呢?有同学会说,是来学知识的。学知识固然没错,大学可以帮助你接触到世界上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发展,但如果只是来学知识,我们未必需要到大学来,上网课也是可以的,现在的网课教学也很发达,何况知识是无穷尽的,如果学知识需要来上大学,那大学以后就不必学了吗?
有同学会说,来大学是为了学技能。当然也没错,无论是分析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能力等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在大学所学到的技能,明天有可能远远达不到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智能机器的水平。技能是重要的,但同学们,人生就像航海,就像驾驶一条航行于汪洋大海上的船,驾驶船的技术固然重要,但如果船本身不停地在漏水的话,纵使你有再高的技术也无法施展香港中文大学生,永远记住美国藤校留学,船本身比驾驶技术要重要得多。
也会有人说,我们来大学是为了研究世界的。当然,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研究方方面面各个领域的问题,像是生物问题、金融问题、能源问题、世界发展问题等等,我们每天在网上、在媒体上看到的都是这些讯息。是的,我们来上大学是要研究世界的,但研究世界是需要认知基础的,当你只懂得加法减法,你能够研究乘法除法吗?
因此,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到这里来上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2024年度入学典礼上的致辞,不仅仅是来获取知识,不仅仅是来掌握技能,也不仅仅是来研究世界的,你是来提升自己的,我希望在这四年里,无论你的智力、情商、领导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我常常说招收了一群优秀的学生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四年后能有一个巨大的增值,这个增值在数学上常常叫Δ(delta)。
那如何来做到这个Δ呢?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讲这个问题呢?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过于关注外部世界,受到外部世界的牵引与影响,而忽略了自我的探索与成长。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自身的成长,提升自我。你是你自己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在你的一生里,也只有这一个“自己”。不要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外面,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中来找寻自己的定位,来建立自己的价值,我们有的同学甚至会从别人的幸福中来找到自己的不幸,又从别人的不幸中找到自己的幸福,这不是一个有自信的人生态度。
我希望大家来到大学之后,能够通过学校、学院、书院各种不同的活动来找到自己。我们要在拥挤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在拥挤的自己里找到世界,怎么说呢?在拥挤的世界里找到自己,你就有“自信;在拥挤的自己里找到世界,你就有“胸襟”!这样,一步一步地去找,去发现自我,去强健自我,去完善自我,慢慢地你会找到隐藏在自己身上的特殊使命和这一生注定要做的事情。同时有强大的自信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完成这个使命。同学们,这就是我认为你在这个大学里最应该做的事情。
Dear , a can be by many 。 will tell you it’s the GPA that shows on your , the you win, the you , your , your in , and , the you form… In a world where are and AI in most of our daily , the you earn and the you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won’t how your is。
Not even what area you to in and how much you to new 。 you are here to , and the only way to this is self- and world- which are two 。 The of your will NOT be by where you start or where you end up。 It will be by the of your , your ‘delta’, I just 。 I hope your years here will be a of — , , , and 。
Dear , we are happy and proud of your here today, and I can’t wait to see how much you will make us in the years to come.
Thank you, and best to all!
香港理工和香港中文大学哪个好,趋之若鹜的香港高校,好在哪?怎么进? | 揭秘
中学生升学—您身边的升学顾问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同学们的高校选择早已不再只有内地这一条道路。
除了出国,近年来香港地区高校也逐渐成为“热门”选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全方位盘点下香港高校的招生情况。
1哪些香港高校在沪招生?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告,目前在沪招生的香港高校有12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珠海学院(香港)。
212所高校的办学情况如何?
这12所高校中有8所是由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类似于公办高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
另外四所高校中,香港演艺学院由公众拨款营办的;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珠海学院(香港)是私立性质,财政自给。
在公立高校中:
3香港高校的招生方式有哪些?
香港高校在沪招生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提前批招生,考生参加高考,不需要额外报名和面试。采用这种方式的高校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
二是高校独立招生,考生自主报名,参考学生的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其余10所高校均采用这种方式。如香港大学,2016年6月15日截止报名,报名费450元港币。6月底全英文面试,7月初公布名单。
▲香港科技大学
4香港高校的录取分数是多少?
香港中文大学在提前批的招生中要求考生高考总成绩高于480分,且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如申请奖学金,则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30分。
香港城市大学在提前批的招生中要求学生达到本科线(沪上一二本已经合并),且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报考法律学院英语单科不低于135分香港理工和香港中文大学哪个好,报考创意媒体学院的学生需提交作品。
其余10所高校因是独立招生香港理工和香港中文大学哪个好,趋之若鹜的香港高校,好在哪?怎么进? | 揭秘,高考成绩是学校综合考量的一部分,所以不唯高考分数论学生。但有些基本要求需要学生注意:香港高校基本都有英语单科要求,建议学生英语成绩不要低于120分,如能有托福、雅思成绩则可以考虑申请奖学金。另外如果报考香港演艺学院QS100名校留学,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面试(类似于艺术专业考试)。
▲香港城市大学
5毕业后能在港就业吗?
香港高校实行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学生毕业后在就业上有较大优势。
内地本科生毕业后会获得一年无条件留港期限,在此期限内可以申请在港就业。根据统计,毕业后留港就业者约占总学生数的41%。内地学生的薪酬普遍比香港学生高5%-10%。
▲香港浸会大学
赴港就读有利有弊,需要学生和家长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优势:
1. 香港高校教学方式国际化程度更高,学生能学习到更多国际前沿知识。
2. 大部分高校不唯高考分数论学生,只要是成绩在中上的学生都可以试着申请。
3. 毕业后申请在港就业优势较大。
劣势:
1. 香港高校基本是英语教学,到港学习对英语能力较高。
2. 普遍学费较贵,需要家庭有足够的财力。但成绩优秀者也可以尝试申请奖学金,可以减轻一定负担。
3. 到香港读书需要学习粤语(香港人交流用语多为英语或粤语)。
由于香港高校长期受欧美教育理念的引导,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上都和国内高校有很大不同。港大、港中文等都是在国际上排名相当靠前的学校。
如果同学们想要感受更为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因现实因素又不方便去欧美等国,香港的大学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当然在具体报考时,还是要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来理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