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英国G5院校留学,香港珠海学院举办黄廷方·信和大师讲堂活动,邀请校董会副主席李焯芬教授作“文明因互鉴而进步”主题讲座,近200名学生、教职工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讲座还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
学院校董兼署理校长张珍出席活动,并向李焯芬教授送出感谢状
李焯芬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他于1970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取得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作为知名岩土工程专家,他曾在加拿大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多个国际机构的科学技术顾问。他还积极将海外的技术与经验引入中国,参与了三峡工程等中国众多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在逾50年的职业生涯中,李焯芬教授不仅在工程领域取得卓越贡献,在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建树良多。李焯芬教授现任香港珠海学院校董会副主席,此前曾担任香港大学副校长,并先后于2000年、2017年协助创办香港大学及香港珠海学院的佛学研究中心。作为香港高等教育界的杰出人物代表,李焯芬教授始终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自2003年起,他开始担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研究与国际汉学交流。李焯芬教授于2024年获颁香港特区政府授勋及嘉奖制度下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香港珠海学院咋样,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讲座中,李焯芬教授以古代丝绸之路、明朝的“西学东渐”思潮作为切入点香港珠海学院咋样,李焯芬教授对话香港珠海学院:探寻文明进步之源,分别论述外来的技术、科学与文化如何在中国文化土壤中发生深刻的融合和发展,解读了多个历史文明互鉴案例,展示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分享了对中华文明与外来文化互动的思考,与现场学生们探讨文明互鉴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李焯芬教授引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观点——现代社会需要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阐述中国梦的内涵与该观点的契合之处。
李焯芬教授还鼓励学生们拓宽视野,在深入研究专业的同时,积极了解不同领域的学科动态,既要重视传统文化,也要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心,通过自我丰富、自我提升,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好地与世界沟通。
现场观众踊跃参与讨论
本次讲座是黄廷方·信和大师讲堂系列活动的第二期。香港珠海学院在黄廷方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于今年推出大师讲堂系列讲座,旨在邀请学术专家、行业领袖、社会名家等,就不同主题分享洞见,丰富与拓宽师生们在科学工程、人文社科、商业管理等领域的学习体验。
珠海香港学院,香港珠海学院新闻系教授王运丰: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10月30日,在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7届年会上,香港珠海学院新闻系教授王运丰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当前AI模型不断扩展,已在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赋能效果,媒体行业也应积极拥抱AI技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球AI核心企业数量已接近3万家,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已超过1300个。“当前,海内外人工智能企业正不断推进前沿AI技术的研究;投入大量资金扩大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更高效的模型训练;开发诸多专业化的AI解决方案,以满足医疗、教育和金融等行业的需求。”王运丰说。
王运丰表示,AI的发展也为传媒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比如AI可以自动生成产品QS100名校留学,帮助媒体机构高效产出大量信息;可以协助编辑和校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分析大量数据,AI能够收集媒体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还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见解,帮助媒体机构制定更有效的内容策略和市场营销计划。
不过,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潜在风险的关注,例如数据隐私与安全、虚假信息与虚假内容传播、知识产权侵权、模型偏见与歧视、安全漏洞与攻击等。王运丰表示,虽然AI能够快速生成内容,但是质量和深度可能暂时无法与人类记者相比,导致信息浅薄化;AI技术也可能被用来生成假新闻或者误导性内容,甚至还有假的新闻账号,这对媒体的信誉和公信力都构成挑战。此外,使用AI生成内容的过程中,如何确保透明度和伦理性也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媒体机构需要及时应对。
王运丰认为,随着AI技术的普及,传媒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珠海香港学院,尤其在内容创作和传播方面珠海香港学院,香港珠海学院新闻系教授王运丰: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媒体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AI技术的潜力,根据自身情况拓展更多个性化的AI运用,才能保持自身的内容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也不能简单地依赖和盲从,要在问题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引导下积极拥抱AI技术。 (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珠海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聚焦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 | 绿会代表访问北师港浸大
2024年10月30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代表应邀赴广东省珠海市对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师港浸大)进行友好访问,并出席了学术评审小组的全方位评估会议和青年人才对话交流等活动。
绿会代表与北师港浸大联合国际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系主任爱德华多·摩纳哥博士 | 图源:北师港浸大
在学术评审小组全方位评估会议上,绿会代表从青年学子可持续教育的整体思路和理念出发,介绍了绿会同北师港浸大等机构多年来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等成功案例珠海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并指出让孩子们真切了解当今时代的巨大环境挑战是必要且持续性的工作,生态环境危机也为广大有志学子在国际国内提供了施展拳脚、大展抱负的良好机遇。
图源:北师港浸大
在青年人才可持续职业对话交流活动上,绿会代表与学生们亲切互动,探讨了当今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时代命题的可能解决方案,为立志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同学们答疑解惑并提出建议珠海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聚焦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 | 绿会代表访问北师港浸大,帮助他们将良好意愿付诸实践与行动,也分享了中国及其他地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者在奋斗中的故事、收获与感想,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与掌声。
图源:北师港浸大
图源:北师港浸大
此外,绿会代表还与出席当天活动的多位专家、学者和学生们开展了友好交流。
与学生们合影 | 图源:北师港浸大
参观校园旁的会同古村 | 图源:北师港浸大
2021年5月,中国绿发会与北师港浸大共同发起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多年来QS100名校留学,中国绿发会始终秉持“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理念,为北师港浸大的优秀学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国际活动实践机会,推动青年深度参与国际案例决策、国际项目筹划等极富实践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