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深大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实行双校园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将在浸会大学或深圳大学两个校园完成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或课题研究任务。联合培养研究生在通过博士学位论文后将获颁浸会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其中,深圳大学与香港各高校的联动走在全国的前列,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6月14日下午,深圳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国际会议厅D厅举行。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教育科技部王伟民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范坤,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黄国伟,我校校长李清泉、副校长阮双琛、徐晨等。

近年来,深圳大学在应用数学、新闻与传播、地理信息等专业与香港浸会大学在科研项目、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决定进一步发挥优势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提升合作层次、扩展合作领域,达成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协议。此次深圳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将首批在地理信息、数学、新闻传播学、生物学、化学5个双向都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领域进行。为了保证联合培养质量,每个联合培养的学科领域每年计划招生原则上不超过2名。之后双方将根据情况继续拓展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学科领域。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学生由双方组织遴选,培养过程和学位论文由双方导师共同参与完成。实行双校园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将在浸会大学或深圳大学两个校园完成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或课题研究任务。通过提供全额奖学金、科研津贴、补助生活费或免收学费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优良待遇。学生可享用两个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住宿等校园设施,参加两学校举办的学术活动。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研究方法训练、学位论文评审答辩等均以浸会大学标准规程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答辩均以英文进行,质量标准完全与国际接轨。联合培养研究生在通过博士学位论文后将获颁浸会大学博士学位证书。

李清泉致辞,此次深大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是一个双向互动的项目,拓宽了深港两地联合教育途径,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协议将双方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已有的合作关系制度化、机制化和规模化,积极探索一国两制条件下深港两地高校深度合作交流的新路径。

黄国伟表示,自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在教育领域与大陆高校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其中,深圳大学与香港各高校的联动走在全国的前列,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美国top30名校留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范坤表示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深大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深圳市教育局对本次计划表示赞赏和全力支持,相信本次计划必将促进深圳教育界革新教育理念,培养出更多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

黄伟国副校长与徐晨副校长在与会各位来宾的见证下签约并合影留念。

(宣传部)

香港大学校徽,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1956年创立的香港浸会书院英国G5院校留学,1972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香港大学校徽,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校碑是由教育家、书法家、文学家、清华大学韩家鳌题写。目前大学共设有八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视觉艺术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前六个学院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30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大学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学生近6,000名,其中包括本科生4,300多人,研究生约4,500多人香港大学校徽,国际交换生近200人。持续教育学院则开办副学士、学士及硕士课程,同时亦提供证书/文凭及短期进修课程,每年学生达50,000人次。

该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外国文学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由1986年开始,该院开办学位课程。1994年11月,立法局通过有关条例,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香港浸会大学自创校以来一直增设多项创新课程,以配合香港社会的发展,的包括传理学、中医药学、社会工作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及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等。浸大开办的中国研究、体康管理、欧洲研究、翻译学及人文学等课程,也是香港首创的。

万钧香港大学,港大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表癌症因子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肝病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的研究人员通过患有肝癌( ,HCC)病患研究分析,发现了癌症因子Pyk2和FAK过量表达与肝癌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rich ,Pyk2)在HCC入侵扩增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癌症因子在肿瘤扩增和迁移方面的作用机制的了解,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 of 》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香港大学肝病研究中心的万钧博士。

原文摘要:

of (2007) 97, 50-57.

doi:10.1038/sj.bjc. 5 June 2007

The of -rich (Pyk2) on and []

癌症是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100多种疾病的通称,也称为恶性肿瘤和肿瘤。癌症是由身体细胞自动增殖的异性新生物,这种新生物由一群不随生理需要而自由发展的细胞组成,癌细胞并无正常细胞的功能。由于它的快速而无规律的生长,不但消耗人体的大量营养,而且破坏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癌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癌细胞,并由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浸润和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进一步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癌症是全世界一个主要死亡原因,在2005年全世界5800万死亡总数中,癌症占所有死亡的760万(或13%)。目前对于癌症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引发癌症分子迁移和扩增的分子机制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对于精确的分子机制的了解可以发展特异性靶向肿瘤因子的治疗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患有肝癌( ,HCC)的49名病人肝脏肿瘤,以及邻近的非肿瘤组织,研究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rich ,Pyk2,又称细胞粘附激酶β)、粘附斑激酶(focal )、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或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也对临床病理学数据中Pyk2/FAK的表达进行了分析,以及Pyk2的裸鼠肝癌肿瘤模型( liver model)分析。

结果发现在HCC患者中,59% (29/ 49)和 57% (28/ 49)病患分别具有高水平的 Pyk2和FAK蛋白/基因表达,而且在Pyk2和FAK的蛋白及基因表达中存在正关联(P=0.000, r=0.875)。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渗透性肿瘤细胞和肺表面转移结节( )中观察到Pyk2的过量表达。

总而言之,在大约60%的HCC病患上发现了Pyk2和FAK的过量表达,这与预后效果不佳有极大的关系,同时动物实验也证明了Pyk2在HCC入侵扩增方面的重要作用。

(生物通:张迪)

“>附: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是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学院,起源自一八八七年成立的香港华人医科书院,后来香港大学在一九一一年成立,医学院便成为大学的首间学院。医学院一向为推动本地社会的医学发展不遗余力,除了培训医生及护理人员外,更在医学研究及发展新的临床服务方面走在前端QS200名校留学,为人类的福祉不断努力。

透过跨学科研究追求卓越

策略性研究中心

医学院现有大约二百位全职教员,是香港大学中最大的学院,亦是地区内其中一所最先进的医学机构。

医学院的学术人员所进行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从前瞻性基础医药科学至尖端临床技术研究均有所涉及。

为了推动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学院特别强调协作性及计划为本的研究。在2003年完成了学院的检讨工作后,更成立了五个以策略性研究为主题的研究中心:

癌症研究中心

心、脑、内分泌及抗衰老研究中心

传染病及免疫学研究中心

公共卫生研究中心

繁殖、发展及成长研究中心

这些研究中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领域而又志趣相投的研究员聚首一堂,致力追求协作性的学术研究。

积极联系合作伙伴

学院亦非常着重与香港大学其它学系,及本港其它高等学府的合作,以发展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范畴。

目前,医学院已跟香港大学的工程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万钧香港大学,港大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表癌症因子新发现,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建立了协作联系。

先进科技平台

在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领导下成立的基因研究中心,是大学致力把香港带到基因研究前线的一项重要计划。基因研究中心获得校方拨款一亿二千万作为营运经费,而医学院于基因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发展上则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于发展初期,中心设置了多项重点科技的核心设备,包括基因分型、基因微数组及蛋白质组。此外,中心亦积极寻求发展跨学科研究的机会,借着先进及高通量的基因技术,结合在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及临床医学方面的尖端研究。

中心于2004年3月揭幕,为进行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高通量技术平台。此外,中心和其它学系合作提供FISH、CGH和 PCR等设备万钧香港大学,并就生物讯息和数据分析提供协助。中心鼓励大学中和地区内各院校的研究员,透过这些技术进行合作研究计划。

在国际合作方面,基因研究中心获北京邀请参加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The )。参与该计划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中国,旨在为人类基因组开发单体型图,用以描绘去氧核醣核酸序列变异的一些共同模式。在徐立之教授作为首席研究员的领导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组成了「香港小组」(HKHMG),与北京及上海共同负责其中百份之九点五的研究工作。基因研究中心则负责其中百份之二点五,更成功争取到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和创新科技署的拨款支持,以单一计划来说,总额更是历来全港之冠。中心利用高通量的基因分型技术平台,于2005年2月如期完成工作,而整个计划则于2005年10月完成,结果在「自然」期刋发表。中心完成了来自四种人种的二百六十九个样本,超过三万个单核酸多态性(SNP)卷标的基因分型实验,提供了超过八百万个基因分型。中心亦参加了该计划的数据分析小组。

中心从计划中获得不少经验和专业知识,现已开展对骨质疏松、精神分裂、糖尿病、椎间盆退化和老人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的联系性合作研究计划。

除了基因研究中心的核心设备外,医学院正计划设置非基因研究相关的先进设备,使学院成为跨学科研究设备最完善的医科学院。

透过临床科研带来新希望

临床研究的跃进

借着发掘崭新知识及发展临床服务,医学院务求改善人类的生活质素,及减低各种常见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及死亡率。

对于癌症的研究及治疗方面,医学院特别着重一些在香港非常普遍流行的癌症,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港第一宗骨髓移植手术正是于玛丽医院成功进行,为饱受白血病煎熬的病人带来曙光。

踏入新的千禧,学院的研究专才继续探索找寻各类常见疾病的新知识。近年来,医学院就自体骨髓移植这项崭新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更能提升末期絶血心脏病患者的血管新生。相对于传统利用血管生长因子,这项用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技术,可说是更有效、更安全且更便宜。

肝病于香港及内地非常普遍;而医学院于全球肝病研究中占着领导地位。在1991年10月,全港首宗成功的肝脏移植个案便是于玛丽医院进行。

右肝叶活体成人移植的崭新技术亦是于港大医学院开发,并接着于全球普及起来。我们的肝脏移植服务已发展成香港最大的第三级肝病转介中心,在东南亚及中国大陆则是最大型的中心,现时于全亚洲排行第四。

医学院在传染病方面的研究享誉国际,以乙型肝炎的研究为例,医学院于2001年获总值五十万美元的「百时美施贵宝无限制性生物医学研究补助金」(-Myers Grant),以支持本院成员于其后5年进行有关的研究。

此外,医学院研究人员近年发现了两种全新的细菌,并以香港及中国命名,分别为香港海鸥形菌及中华链球菌。

临床测试是医学院的研究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学术界与业界的交流接口,我们的临床试验中心是区内唯一一所拥有高质素临床测试支持服务的同类型研究中心,而它亦是全球第四所建立的同类型研究中心,比美国的哈佛大学还要早。中心现已和全球25间主要药业公司签订或正在洽商超过130项的研究协议。

基础科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结合

基础科学研究对了解疾病同样重要。医学院非常着重基础科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结合,例如在移植免疫学、有关各种癌症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小儿外科疾病的发育生物学及一般儿科疾病等范畴。

医学院发展了一套种植前遗传学诊断的技术,能有效于人工受孕的胚胎着床前诊断出胚胎的异常染色体。成功使用有关技术后所孕育的首个婴儿,已于2002年在玛丽医院出生。

另一杰出例子为医学院领导的一个大型合作研究计划,对引起脊骨与关节退化性疾病的遗传基础进行研究。计划称为「从发育到退化– 骨胳与基因的研究」,是「卓越研究领域」(Area of )之一,获大学资助委员会 (UGC) 于2004年拨款五千万元资助。这项研究联合了港大、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专长,目标是了解引起脊柱椎间盘退化等骨胳疾病的分子基制。骨胳疾病是世界首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使数以亿计的人长期被痛楚折磨。引起腰背痛的退化性疾患是施行外科手术的第三大原因,也是雇员请病假的第二大原因。

科研贡献服务社群

医学院研究工作的另一特点,就是强调与香港及邻近区域的「相关性」。

医学院成员的研究结果,对了解香港及邻近区域的流行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引致的突发性死亡、糖尿病的并发症、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结直肠癌及甲型地中海贫血症等,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爆发全球性大型流感的假设性中心,香港无论于流感病毒、禽鸟、动物或人类身上所作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是一直走在前线。新发传染性疾病计划是医学院的其中一个策略性研究范畴,旨在提供确实的科学根基以控制本地的传染病,并透过结合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等学科,发展成为一个传染病致病原方面的卓越研究中心。计划的研究焦点分别在流感的分子性致病源、新发细菌及真菌感染、抗微生物耐药性及致癌性病毒。

2003年初,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爆发期间,医学院对这种全新病症的成因作出了突破性的研究,堪称当中的先驱,更率先:

描述出临床-放射-病理的排列;

确定冠状病毒为引致SARS的元凶,此乃全球有关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世界卫生组织就香港大学成功培植出这种冠状病毒致贺,而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亦分别确认这种冠状病毒是致病原体;

发展出一套SARS抗体的快速血清测试方法,并配合临床观察,此抗体测试及逆转录-多聚酶测试(RT-PCR)能作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发病初期使用利巴韦林及类固醇进行有效的治疗;

为口咽捡体及粪便发展出PCR测试,从而首次指出病毒可能透过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传播,这亦成为于淘大花园爆发的疫症的调查基础;

发布有关SARS的流行病学;

与深圳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合作,成功从果子狸体内分离出引致SARS的冠状病毒,并发现其基因序列与人类体内所发现的非常吻合。这项重要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确定了SARS为动物源性疾病, SARS冠状病毒是于动物体内首先突变,然后再传给人类。这突破性的研究在控制SARS方面是一个里程碑。

以上种种有关SARS的医学突破仅于三个月内达成,相对于人类免疫力缺憾病毒 (HIV),世界花了两年时间后仍未找出其致病原,这实在是令人惊讶的速度。我们于2003年在国际期刋「剌针」发表确认冠状病毒为SARS元凶的文章,更于2004年获此期刋选为其自1823年创刋以来,一百八十一年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大学心理学申请,带你了解香港各大学的心理学设置

虽然香港的大学授课形式也是英语,但好在平时沟通能够缓解一些,本文先从香港说起,介绍下香港各大学的心理学设置。这是第一个为亚洲的教育心理学家做准备的专业学位课程。另外,学生申请均需要有心理学背景。适合那些想要发展心理学、教育或相关社区服务事业的同学申请,且对学科背景没有要求,接受跨专业申请。

ap香港大学申请,【新AP】香港大学胡剑琦老师全奖博士机会

课题组诚招2025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并长期欢迎本校学生及访问学生加入。特别优秀者:可申请港府奖学金或香港大学校长奖学金,最高约40万港币/年胡剑琦博士将于2025年8月加入香港大学电子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有多少人来这里想要读博士,最后真的拿到博士学位的比例有多少(而不是硕士学位)?

报考香港大学条件,一日答一问 | 拿香港身份考内地大学可降分录取?

前段时间,跟大学同学聚会时,有两位较要好的老同学问我关于给小孩拿香港身份,转而获得内地大学录取的途径。1、持香港临时身份的小孩,要参加内地高考,才可以获得内地大学的录取,而且与普通内地考生没有什么差别,即没有所谓的降分录取一说。

ap香港大学申请,录取喜报 │ 12枚港大+3枚北卡教堂山!AP&AL学子再添顶尖名校录取!

1月28日,广州外国语学校青藤AP&AL国际课程荣获第12枚香港大学录取(中国香港TOP1),新增3枚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录取。香港大学录取

报考香港大学条件,开始报名!香港浸会大学2025内地本科招生申请开启

高考成绩达所属省市区报读第一批重点高校的分数线(一本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或以上;以及‍评核标准以高考及面试成绩为基础(不设面试的专业则按高考成绩为基础),各学院内综合表现最优秀且英语分数达120分的学生或可获颁发奖学金,大学将于发出录取时一并通知奖学金详情,同学毋须另行申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