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于今天(4月20日)举行校庆典礼,庆祝大学成立65周年,并藉此机会向持分者介绍大学的最新动向,同时向推动大学持续发展和日益茁壮的支持者致谢。
rnrn
活动由主礼嘉宾兼资深大律师谭允芝女士,联同浸大校董会暨谘议会主席陈镇仁博士香港大学浸会大学,以及校长卫炳江教授主礼。
rnrn
陈镇仁博士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大学自1956年创立为专上院校以来,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并经歷了巨大的转变。他重点介绍了大学最新的发展,包括成立六个新的跨学科研究实验室,以及兴建赛马会创意校园。
rnrn
他说:「有赖社会的支持,大学得以达成所有过去或未来的里程碑。」他又感谢浸大的持分者,包括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成员、校友、教职员和学生,为大学发展作出贡献。
rnrn
谭允芝女士在致辞时,与浸大社群分享她对多元化在工作、教育和生活上的看法。她说在现时人类预期寿命达120岁的时代,大学的角色不只是要教育年轻人,更要教育他们与其他拥有不同才能和抱负的同学共处,不管他们的年龄、种族、政治取向和宗教信仰。
rnrn
谭女士说:「在个人层面上,不论你处于人生哪个阶段,或过去是否已经完成哪些事情,对于你接受挑战和学习新事物的想法,并把它提升至更高层次,我都表示鼓励,这正是长寿及快乐人生的推动力。」
rnrn
卫炳江教授在致谢辞时,赞扬一众才华横溢的第七届杰出校友奖得奖者,以及浸大支持者的启发和慷慨支持。他表示大学有幸能够在启廸心灵的环境和坚实基础上,培养超越学科的人才,并推展跨学科研究,实在有赖先导者的努力。
rnrn
衞教授说:「大学的先导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关爱及创意文化,这正是我们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资产。」
rnrn
他又说:「我们正在努力加强教学工作以及与其他大学的协作,并进一步扩展我们研究的影响力至各行业及社会。我期望与大家携手合作,带领浸大再创高峰。」
rnrn
在今天的典礼上,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主席黄英豪博士,连同陈镇仁博士及卫炳江教授,向支持者颁发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证书,以感谢他们对大学的热心和鼎力支持。
rnrn
四位校友亦获浸大颁发第七届杰出校友奖,以表扬他们在商业、专业或学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对浸大和社会的服务和贡献。得奖校友包括区瑞强先生、雷雅萍博士、甄泽权先生及杨主光先生。请按此查看得奖校友简介。
rnrn”}}” style=”;;”>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于今天(4月20日)举行校庆典礼,庆祝大学成立65周年,并藉此机会向持分者介绍大学的最新动向,同时向推动大学持续发展和日益茁壮的支持者致谢。
活动由主礼嘉宾兼资深大律师谭允芝女士,联同浸大校董会暨谘议会主席陈镇仁博士,以及校长卫炳江教授主礼。
陈镇仁博士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大学自1956年创立为专上院校以来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浸大举行校庆典礼庆祝成立65周年,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并经歷了巨大的转变。他重点介绍了大学最新的发展,包括成立六个新的跨学科研究实验室,以及兴建赛马会创意校园。
他说:「有赖社会的支持,大学得以达成所有过去或未来的里程碑。」他又感谢浸大的持分者,包括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成员、校友、教职员和学生,为大学发展作出贡献。
谭允芝女士在致辞时,与浸大社群分享她对多元化在工作、教育和生活上的看法。她说在现时人类预期寿命达120岁的时代,大学的角色不只是要教育年轻人,更要教育他们与其他拥有不同才能和抱负的同学共处,不管他们的年龄、种族、政治取向和宗教信仰。
谭女士说:「在个人层面上,不论你处于人生哪个阶段,或过去是否已经完成哪些事情,对于你接受挑战和学习新事物的想法,并把它提升至更高层次,我都表示鼓励,这正是长寿及快乐人生的推动力。」
卫炳江教授在致谢辞时,赞扬一众才华横溢的第七届杰出校友奖得奖者,以及浸大支持者的启发和慷慨支持。他表示大学有幸能够在启廸心灵的环境和坚实基础上,培养超越学科的人才,并推展跨学科研究,实在有赖先导者的努力。
衞教授说:「大学的先导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关爱及创意文化QS100名校留学,这正是我们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资产。」
他又说:「我们正在努力加强教学工作以及与其他大学的协作,并进一步扩展我们研究的影响力至各行业及社会。我期望与大家携手合作,带领浸大再创高峰。」
在今天的典礼上,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主席黄英豪博士,连同陈镇仁博士及卫炳江教授,向支持者颁发香港浸会大学基金证书,以感谢他们对大学的热心和鼎力支持。
四位校友亦获浸大颁发第七届杰出校友奖,以表扬他们在商业、专业或学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对浸大和社会的服务和贡献。得奖校友包括区瑞强先生、雷雅萍博士、甄泽权先生及杨主光先生。请按此查看得奖校友简介。
香港大学校徽,“香港都会大学”新校徽公布
人民网6月28日香港电 (记者陈颖)香港公开大学今日展示新校名“香港都会大学”的校徽,象征大学迈向崭新里程。
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林群声教授于记者会上表示,过去三十多年来,大学在各方面发展迅速,并已打好稳固的基础。新校名、校徽不仅为大学带来新面貌、新动力,更标志着在香港这国际大都会中的独特定位英国G5院校留学,并展现21世纪的抱负和目标。
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于记者会上阐述校徽设计的背后理念。他说:“香港都会大学是一所多元创新、与时并进的大学,因此,新校徽的设计必须具备前瞻性,以展示大学处身于大都会中充满活力及独特的形象。”
新校徽的设计简单鲜明香港大学校徽,采用大学新名称的英文缩写(HKMU)的其中两个英文字母“M”及“U”,“M”代表“我”即学生,而“U”代表“你”,泛指围绕学生的一切,包括朋友、老师、社群、社会等。香港都会大学就是一个把“我”和“你”连接起来的平台,当中包含了一个个属于学生与朋友、大学以至社会的故事。学生、大学与社会融为一体,环环紧扣,相互关连。香港都会大学致力开办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分享知识并装备学生掌握所需技能,学生亦透过此平台激发自身的潜能。毕业后,他们会继续在社会上发挥所长,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泉源。
此外,新校徽采用了青绿色及蓝色,既有传承意味香港大学校徽,“香港都会大学”新校徽公布,亦有青出于蓝之意,配合大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型,跨越旧有的界限,突破常规,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香港大学迎新,怎样洗手?怎样夜蒲?看港大在迎新会上都教新生点啥
开学啦!香港大学在迎新会()上都教新生点啥技能呢?让我们去8月28日在港大著名的陆佑堂举办的一场欢迎留学生的迎新会看看吧!
活动从暖场游戏开始,同学们捏爆彩色气球,并用字母拼出 “I LOVE HKU”字样。
(摄影:沈哲凡)
随后,老师,学长和学姐们为新生一一讲解了如何适应新生活,入境手续,健康和安全等问题。
>>>>港大学生的心情就像过山车
下面这位老师讲为大家讲解的是如何适应新生活。
她说,研究发现,学生们的心情走势呈跌宕起伏的“W”形,即刚入学时感到兴奋;逐渐认识现实后心情跌入低谷;慢慢适应后心情再次高涨;毕业离开香港又遭受 shock,心情再次跌入低谷;最后逐渐适应毕业后的生活。
她特别提醒留学新生注意,虽然群体存在共性,但是个体之间又存在差异。譬如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西方人更自由,东方人更传统,但是你遇到的东方人却可能自由甚至偏激,你遇到的西方人却可能非常保守,希望新生们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人。
>>>>学生签证到底能不能打工?
下面这位老师则大家讲解入境手续。
虽然大家基本都拿到学生签证了。可你们是否知道,持学生签证在香港打工合法吗?
答案是:这取决于你是否持有入境事务处签发的“不反对通知书”。只有向入境事务处申请“不反对通知书”并获批,打工才是合法的。相关内容请见入境事务处网站:
>>>>为什么新生入学要从洗手教起?
接下来一位老师给大家讲了健康问题,并郑重其事地播放了怎样正确洗手和怎样正确戴口罩两则短片,引得新生们大笑。
小豆豆想在这里解释一下,香港人为什么如此注重卫生。2003年SARS袭击香港,造成约300人死亡,而且对香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造成深远影响,可以说成为留在香港人心中的伤疤。SARS之后,整个香港和香港人都变得非常注重卫生,爱戴口罩。所以大家在港求学工作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遭人嫌弃。
例如:大家租房或者住宿舍时,如果垃圾桶旁边有垃圾分类回收箱,要分类回收。不能回收的垃圾一定要装进塑料袋,扎紧袋口后再丢进垃圾桶。如果自己出现感冒或咳嗽等症状,在课堂,地铁或巴士等人多的场合,要自觉带上口罩。
扯远了香港大学迎新,扯回那个洗手短片吧。短片教给我们的除了认真洗手外,洗手后的步骤不是立即关上水龙头,而是让水继续流一阵,把水池冲干净。与此同时,用纸巾擦完手后,不要用刚洗干净的手去关水龙头,而应该用纸巾垫着去关水龙头。戴口罩的短片告诉我们,戴口罩之前和摘口罩之后都应该洗手(嗯,是的,港大就是教得这么细)。
>>>>夜蒲要注意什么?
讲完健康问题,一位逗逼老爷爷上台给大家讲安全问题。真是什么都讲,一上来就说香港age of 是16岁;购买和饮酒的合法年龄是18岁以上;购买香烟的合法年龄是18岁以上。老爷爷还贴心地告诉我们,在“夜蒲”时,如果你去洗手间美国藤校留学,要给自己的饮品盖上盖子香港大学迎新,怎样洗手?怎样夜蒲?看港大在迎新会上都教新生点啥,或者让朋友帮你看管,以免被人“下药”。老爷爷还说,如果有事拨打999报警,999会在9秒钟之内接听你的电话,并且在几分钟赶到现场。香港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警民比例高呗。
(摄影:沈哲凡)
最后当然也少不了校长大人致辞啦!
怎么样,港大的迎新会跟你想象得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