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博士

香港科技博士读几年,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迎来第四任“掌门人”

在深圳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支持下,医学中心在医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取得了很多突破。

7月10日上午,乔杰院士(前排右二)一行调研市新华医院。

7月10日下午,医学中心领导小组正式任命乔杰院士为医学中心主任。

医学中心集教学、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等为一体,在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一定规模医学中心的建立和由此带来的高水平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医学研究成果以及成果转化带来的巨大效益,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国际上就有著名的梅奥、克里夫兰等医学中心。这些历史悠久的医学中心,在医学研究领域处于领跑者地位。

在深圳,早在2000年10月,深圳市政府就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协议,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和布局,共建国内第一个创新模式的医学中心。

20多年来,依托合作三方优势,以开拓的理念、创新的体制、灵活的机制、丰富的发展内涵,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已成长为一个高层次、创新型,融医疗、教学、科研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现代医学中心,开创了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建高水平医学中心的成功模式。

近日,医学中心迎来了第四任主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乔院士表示,北大医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医学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发挥好医学中心的功能,为深圳以及周边地区培养高层次的医药卫生人才,推进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深圳医学能力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一家有着北大“血统”的高水平医院

“医学中心和北大深圳医院,是北大医学精神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成功实践。”作为医学中心发展多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陈芸感慨地说,“一路走过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北大医学的情怀以及先行先试的行动力、影响力。”

“在北大的引领、支持和推动下,医学中心当初成立时确定的几项主要任务:创办高水平医院、开展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高层次研究、建立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等,都已一一实现。”陈芸说。

对于医学中心的发展,北京大学高度重视。成立之初,时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德炳亲自担任首任医学中心主任,随后北京大学三任常务副校长柯杨、詹启敏、乔杰院士接力担任医学中心主任。

“北大深圳医院作为医学中心的临床医学教学和科研基地,北大从品牌、技术、管理、人才等多个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将其纳入北大直属附属医院的同质化管理。医院开业初期,北京大学医学部下任务,从北京各附属医院调派专家到深圳驻点支援,直接参与学科的建设。”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北大医学部原副主任魏丽惠教授就曾出任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并在北大深圳医院妇产科建设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与吴瑞芳教授合作,经过二十余年,从医教研各方面全面建设了妇产学科。目前北大深圳医院妇产科专业齐全,多名学科骨干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3年前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的全国性的二级分会,更显示了其学术地位。目前北大深圳医院妇产科在全国专科STEM排名已到了第43位。现在医院已成立了妇产科中心,李长忠主任也已接棒吴瑞芳主任,相信在医院领导下,妇产学科会有更大的发展。”

据悉,近年来,北大深圳医院引进的26个“三名工程”团队中,就有14个团队来自北医系统,其中有3个“三名团队”带头人由历届医学中心的主任亲自挂帅。

第二任医学中心主任、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柯杨教授领衔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团队,是深圳市所有“三名”团队中少有的技术支撑性载体,成功建设了深圳第一个临床研究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深圳)、深圳市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深圳市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研究院等,指导制定了深圳市首个区域伦理的地方标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以及《深圳市注册类药物、医疗器械多中心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工作规则与工作指引》等,为政府有关部门实施医学研究监管与支持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了临床研究在深圳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任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领衔的健康保障研究“三名工程”团队,建设了国际标准的智能化信息化样本库,已取得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并申报国内认证。依托“三名工程”,引进国家级人才崔永萍教授,围绕深圳市高发恶性肿瘤,服务地方需求,建立了肿瘤研究所、食管鳞癌研究联合创新中心,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理,促进精准医疗及成果转化,明确了中国人群食管鳞癌的分子变异基础,首次建立了食管鳞癌的多组学分子分型,为食管鳞癌诊疗的“中国方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一任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教授领衔的女性生殖健康与生育力保护研究团队,帮助北大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逐步建立学科管理体系、临床质控体系和深圳首个本地化的实验中心PGT(“第三代试管婴儿”)平台,并打造遗传与优生多学科MDT专家团队,为深圳及周边地区患有遗传病及染色体病家族生育健康子代提供了便利。在乔杰院士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北大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快速发展,2019年12月顺利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正式运行评审,成功获得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资质准入(深圳首家),标志着深圳辅助生育技术诊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20年,成为深圳市临床重点专科,同年10月成为广东省生殖护理专科培训基地。此外,由乔杰院士牵头,数十个医院的生殖医学中心组成的中国生殖健康创新联盟,共同推进中国生殖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北大重点扶持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始终传承北大医学的品牌和基因,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第三批)、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示范医院;智慧医院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连续四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入围百强,均获评A+等级,其中2021年度在国考中位列第53名(广东省第5名),50%的指标得满分;医教研整体水平位居深圳前列。

近年来,医院学科建设不断突破,有20多个国家省市重点学科,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个,深圳市质控中心5个、市临床重点学科11个。15个学科科技量值挺进全国百强。医疗质量与安全不断提升,疑难杂症的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一个高效的高水平研究平台

在深圳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支持下,医学中心在医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取得了很多突破。特别是2009年总建筑面积17024.3平方米科教楼建成以来,科研进入快车道。

2019年,北京大学尹玉新教授来到深圳,出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这是一个创新的平台,把高校的基础研究和医院临床服务相结合。通过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解决临床问题。”在精准医学研究院的实验室,尹玉新教授告诉记者香港科技博士读几年,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迎来第四任“掌门人”,这里有全球目前最先进的多组学平台,还有超算中心支持,可以利用医院临床样本库,通过多组学前沿生物技术,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面向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寻找新型疾病标志物和潜在药物靶向。

尹玉新教授团队开发出人工智能辅助血清代谢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代谢产物的变化来实现对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目前已应用到了肺癌和胰腺癌的早期无创检测上。

今年3月香港科技博士读几年,医学中心肿瘤研究所崔永萍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肿瘤与微环境多层次复杂系统调控机制”专项项目。近年来,崔永萍团队在食管鳞癌研究上取得很多原创性和系统性成果,研究成果发表在 Cell、Cell 、 等国际权威期刊。

2018年,作为詹启敏院士“三名团队”成员,崔永萍来深圳建设医学中心肿瘤研究所。“让我很感动的是,这里办事很高效:我们白手起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研究所人员、仪器就配备到位,科研很快‘落地’;这里没有繁琐的行政会议,每周只有一次例会,就是让各职能部门了解科研团队的需求,当场解决问题,简单直接,把时间还给科研一线。而且这里没有唯SCI论,给科研人员松绑,让我们可以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帮助科研成长,帮助成果转化。” 崔永萍教授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医学中心这样一个纯粹、高效做研究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周期做下来,我们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下一个周期还会有更多的成果专利用到临床。”

“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创新转化”,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形成了日渐成熟的集科学研究、科研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员管理、学术活动组织、科研转化等于一体的医学科研创新体系。目前已建成12个研究所、3个重点实验室、3个深圳市公共服务平台。此外,医学中心还设立实验动物中心,于2010年通过广东省科技厅委托专家组评审认证,持续为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高质量科研服务。2022年建立深圳市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委员会英国G5院校留学,服务全市开展实验动物伦理福利评审,满足科研动物实验各项规范要求。

近十年来,医学中心累计获得各级科研项目243项,获得经费资助1.2亿元。2015-2022年期间,累计在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58篇,累计影响因子586.717。

一套完善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医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两所名校的支持下,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003年6月,医学中心获得北大医学部批准成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医学中心和北大深圳医院硕士学位初评工作。2006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2007年获批北京大学首批博士点3个。目前研究生培养点41个,其中博士点13个,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23人、硕士生导师资格63人,已培养北京大学博、硕士研究生322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404名医师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刘继先主任就是这套培养体系的受益者。2004年,他考上北大的硕士;2009年又考上了北大王俊院士的博士;2018年他成为了北大的副教授,2022年被评为北大教授。从学生到教授,这一路过来他感受很深。2007年,年仅37岁的刘继先就评上主任医师。这在职称上已到顶,很容易进入松懈的状态,但是正是加入了这个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促使他一直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全方位地提升自己。

“北大的这个培养体系,有一套很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一关关地过,对我们是压力也是动力。”他告诉记者,要评上北大正教授,不仅对临床要求很严,在国内要有一定知名度,还要有SCI第一作者5分以上高质量文章及省级以上课题、发明专利、著作等,由包括院士在内的评委团队进行严格的评审。记者在刘继先主任的办公室桌上看到一本他主编的《实用3D导航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图谱》,这本著作已经被翻译成英文《 for Early-Stage Lung :3D 》由出版社2023年7月海外发行。记者还了解到,借助医学中心的平台,他还参与了北大医学部-密西根大学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项目,与美国专家进行免疫细胞治疗的方法学合作。

博士后研究队伍是医学中心不可或缺的科研骨干力量。2003年,医学中心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深圳卫生系统首家博士后工作站。据悉,医学中心累计招收博士后171人,培养出站88人,出站后留在医学中心工作的有6人。2021年,医学中心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入选者丁宁也是当年深圳市在医学领域获得此项目资助的唯一博士后。医学中心出站博士后和毕业研究生遍布深圳医疗卫生系统,成为深圳医疗的生力军。

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占据人脑总细胞数的10%-15%,是中枢神经系统里最主要的免疫细胞。香港科技大学博士余涛研究的方向就是通过斑马鱼模型来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发育。2017年,他选择到医学中心做博士后。“当时选择这里,主要是这里有很好的斑马鱼研究平台,而且生物医学研究所是港科大建设的,项目研究能够有很好的延续性。”

2020年博士后出站后,余涛又选择留在医学中心工作。他认为,在医学中心这个平台,既能进行基础研究,同时也有机会接触临床项目,与临床进行合作,有助于拓宽研究的领域和思维。

一个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载体

医学中心探索建立深圳市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医工创融合,构建“医+X”协同创新体系。这个一站式转化创新载体,为临床创新项目提供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打通从科技成果到落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9月4日,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协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完成了与深圳华声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超声质控综合管理系统”V1.0版本的软件著作权的转让签约。

2021年11月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与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面向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科技转化的技术支撑服务。

2023年,医学中心获批建设深圳市首批医学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支持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与香港科技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签署备忘录,共建深港医学技术概念验证平台。

据悉,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健康服务与运营、数字化医疗、低成本解决方案四大类别,截至2022年,共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各项技术项目和服务42项,完成转化项目3个,完成样机制作10台(套),孵化公司2家,咨询辅导转化项目18项,辅导高价值专利申请5项。

此外,医学中心以“医+X”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培养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累计培训医学技术经纪(理)人200人次,占深圳市全行业总人数的1/9,其中来自医疗卫生机构120余人,覆盖全市90%的三甲医院。

共同打造大湾区国际化医学中心

医学中心第一个十年着眼于医疗体系建设和医学基础研究,从无到有,培养人才,建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第二个十年聚焦基础与临床研究结合,构建了12个临床医学研究所,填补深圳临床研究空白,孵化了1家高水平医院,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接下来第三个十年,医学中心将在乔杰主任与新一届领导班子领导下,构建“北大医学”品牌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高层次医学人才培训基地与高端联合创新研发平台、创建一流的临床研究与深港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新时代新形势下医学中心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方将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大湾区国际化医学中心,让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都能够把自己的科技力量在祖国建设当中有更大的作用发挥。”乔杰院士说。

据悉,未来医学中心将根据国家战略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深圳“双区”建设和“双改”示范,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医疗、教育、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推进深圳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为目标,在光明科学城与河套地区布局医学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深化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深圳湾实验室的协同合作、错位发展,发挥医学中心在临床研究体系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将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打造基于“北大医学”品牌的区域医学中心。努力促进北大深圳医院建设“六位一体”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以北大深圳医院为医疗基地和核心,以新华医院和深汕院区为两翼,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贯通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链。

二是建设高层次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创新型医学教育体系建设,探索本科起点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双站融合,充分发挥北大医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理工前沿科技工商管理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培养医学科学家、医学工程师、研究型医学技师、医学创新CEO等高端医学人才为目标,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医商学科的深度融合。

三是建设高端联合创新研发平台。打造干细胞与基因联合治疗领域创新研发平台,开展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深入探索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发明新型研究工具和疾病治疗方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

四是建设引领大湾区的临床研究平台。加快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理论与实践、临床研究创新与保障技术支撑体系、临床研究医研企联动服务平台、区域医学伦理服务中心等的建设。

五是建设一流的深港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强化医工创融合,推进北大医学科创中心(河套)和深港医学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临床需求(北大医学)+前沿技术(港澳高校)+医疗健康产业(深圳)”的区域医疗创新转化联合体,发展以专业化的临床需求为引领,医工融合、同创共享的医疗创新转化模式,建成卫生健康领域示范性、专业化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余海蓉)

香港科技博士读几年,真相了!这些名人居然都毕业于港六所?!

和名人做校友原来这么简单…

香港大学

●代表人物:孙中山、何鸿燊、林郑月娥

“国父”孙中山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现更名为香港大学)——香港大学奠基于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就是孙中山毕业的香港西医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毕业之后26岁的孙中山担任了澳门镜湖医院首任义务医师,成为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

“赌王”何鸿燊

何鸿燊从小的家庭背景就很优越,但是后期家道中落何鸿燊就发奋读书,在1939年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香港大学理学院,还获得了奖学金。但因为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他不得不辍学去澳门工作。后来港大授予了何鸿燊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荣誉博士学位。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作为香港回归以来首位女性行政长官,早年在学业上也十分出色。林郑月娥在中学毕业后就升读香港大学社工系,大二时从社工系转到社会系,1980年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在大学期间还随校来到了大陆内地的清华大学交流。不仅如此,后来她还获得保送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妥妥的学霸!

●优势专业:医学类、教育学、商科、社会科学类

●申请要求:申请港大,985/211的学生均分要达到85+成功率才比较大,如果要申请金融经济/会计/商业分析这些竞争很激烈的商科,建议均分90+,并强烈建议带+或+递交申请;双非学生所有专业建议均分90+才比较有竞争力的。另外申请港大最好还带7.0的雅思成绩和一些相关实习。

香港科技大学

●代表人物:汪滔、罗硕瀚、陆建华

大疆科技创始人——汪滔

大家是否觉得汪滔这个名字很陌生?如果提到“大疆无人机”大家就知道了吧!2003年,23岁的汪滔入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在校期间就与两位同学开始研究无人驾驶飞行技术;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他就创办了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作为大疆科技的创始人美国top30名校留学,是真正的年轻有为!

腾讯集团副总裁——罗硕瀚

作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他的求学史也是相当精彩;1993年罗硕瀚从科廷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又就读于中国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联合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科研工作者,陆建华在1989年拿到了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后由于1998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最值得一体的莫过于他被授予“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也是中国教育部部属高校中唯一的获奖者。

●优势专业:土木工程、商管类、工程技术、商科类

●申请要求:申请商科的话985/211的学生建议均分85+,经济经融类烈建议同学们带+或+递交申请;但因为港科技的理工科是热门,所以也建议985/211的同学均分85+,双非90+。雅思普遍要求6.5,建议带相关实习递交。

香港中文大学

●代表人物:丘成桐、余光中、郑海泉

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丘成桐

丘成桐是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香港科技博士读几年,真相了!这些名人居然都毕业于港六所?!,在学术界十分有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学数理的同学们应该会对他比较熟悉。

早年丘成桐随父母移居香港,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等,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

余光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写的《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被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其实余光中算是港中文的学者,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of Iowa)艺术硕士后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予荣誉文学博士。

汇丰银行首位华人主席——郑海泉

郑海泉在1970年左右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经济学系,后取得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学位。1978年加入汇丰银行财务部,2005年被委任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成为汇丰银行创立139年来首位担任此职务的华人,也是在汇丰集团内职位最高的华人。他与李嘉诚被并称为“香港金融界最富权势者”。

●优势专业:传媒类、教育类、护理学、商管类

●申请要求:作为港前三院校,其实大致申请要求都差不多。申请港中文的话985/211的学生建议均分85+,但今年商科的实际录取情况来说均分88-90左右录取的居多,且港中文的商学院则是必须带G申请,建议+或者+。雅思普遍要求6.5,港校偏爱爱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申请者,建议带相关实习。

香港城市大学

●代表人物:袁国强、张美贤、黄进

香港律政司原司长——袁国强

内地的同学可能会比较陌生,对于香港的圈子来说袁国强属实是一位律政界的名人。袁国强198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法律系,1987年取得香港大学法学专业证书(PCLL);2016年~28年期间担任香港律政司司长,2018年8月24日,被最高人民法院聘任为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

星级填词人——张美贤

明星背后的星级填词人,合作过的著名歌手数不胜数,曾为郑秀文、陈奕迅、伍咏薇、古巨基、梅艳芳、郑伊健、刘德华、钟嘉欣等数十位歌手填写歌词。张美贤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应用语言学文学士学位。

香港著名导演——黄进

黄进是香港新生界很有名望的导演,2011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2014年,与钟楚乔联合执导首部以澳门为主题的剧情电影《澳门街》中的单元故事《乐》,该片由郑佩佩、方皓玟、曾志伟联袂主演;2016年执导剧情片《一念无明》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优势专业:语言学、社科类、传媒类、法学类

●申请要求:985/211建议均分80~85+,双非均分建议85+,一些非热门专业83+也可以尝试一下哦!申请商科热门专业的话均分还是越高越好,建议带GMAT申请。

香港理工大学

●代表人物:王家卫、梁家辉

著名导演——王家卫

王家卫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后改名为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在就读期间他曾一度疯狂地迷恋上了摄影。代表作品有电影:春光乍泄、阿飞正传、花样年华、重庆森林、一代宗师、东邪西毒、2046等,多次获得著名电影节的导演奖项。

著名影视演员——梁家辉

梁家辉在高中毕业后就读于香港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前身)平面设计,跟王家卫不仅是校友还是同专业出身。大部分90后也是从小看着他的电影长大的,在中国乃至国际影视圈都很有影响力。他的代表作数不胜数,多次获得著名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项。

●优势专业:酒店管理、土木工程、电子电气工程、商科类

●申请要求:港理工跟港城市的要求差距不大,985/211建议均分80~85+,双非均分建议85+;一些非热门专业83+也可以尝试申请。申请商科热门专业的话均分还是越高越好,建议带GMAT和相关实习申请。

香港浸会大学

●代表人物:庄文强、张小娴

香港杰出编剧、导演——庄文强

庄文强毕业于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2005年与重野秀一共同担任漫改竞速电影《头文字D》的编剧,该片入围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09年,执导犯罪电影《窃听风云》并凭借该片入围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2018年自编自导了动作犯罪电影《无双》,该片获得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

当代著名女作家——张小娴

张小娴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2017年签约了阿里文学,其代表作《面包树上的女人》在2015年被改编成由唐嫣、黄宗泽领衔主演的情感剧《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在当时有着超高的热度,其他多品作品也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大陆内地上映。

●优势专业:传媒类、社科类、商管类

●申请要求:985/211的同学均分建议75+,双非均分建议80+。如果申请一些热门专业,比如浸会的传媒香港科技博士读几年,双非的同学建议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均分,建议985/211的同学能提高到80+来申请。近两年浸会的传媒申请难度也逐渐变大了,大家可以准备些相关实习增加竞争力哦!

和名人成为校友的小Tips

1、申请港校大部分都需要带雅思,也有小部分不需要雅思申请的专业,可以找顾问老师了解;

2、港城市和港浸会大部分可以用大学英语六级成绩来代替雅思,还是很友好的;

3、港校很喜欢面试,大部分商科、传媒类专业都会要求面试,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

4、港校真的很青睐有工作经验和实习的学生,建议大家无论什么什么专业最好带1~2份相关实习

5、港前三的商科很难申请,港三所中的港大和科技的金融经济类,都强烈建议同学们带+或+递交申请,港中文的商学院则是必须带G申请,建议+或者+。大家一定要注意标化成绩的要求。

香港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点介绍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点介绍

1927年,傅斯年创办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下设人类学研究组。同年顾颉刚等创办民俗学会,商承祚等创办考古学会。1935年成立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增设人类学部,开始招收研究生。1948年9月在杨成志等人的努力下人类学系正式成立。

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率先复办人类学系,同年秋正式招生,本科设置民族学和考古学专业香港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点介绍,研究生设置文化人类学专业。同年(1981年)首批获民族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自此,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成为国内民族学/人类学最早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个教育层次的办学单位。1987年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建立人类学博物馆。2002年人类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香港人类学博士QS200名校留学,2007年通过重点学科复评。2012年中山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和考古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2年8月设立民族学和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

人类学系自建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完善学科体系,注重四大分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协调发展,并发展出了珠江流域文明进程与族群互动、民族走廊研究、南中国海研究、边疆考古与民族、民族考古、宗教文化、语言与文化、体质与健康、灵长类学与人类进化等特色研究领域。

人类学系现设置有人类学、考古学2个本科专业;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 、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位)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与认知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三个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现民族学与考古学分别取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

现主要科研机构有历史人类学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历史系合建,2004) ;中国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2011);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2004);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2003);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2009);“南方公益慈善研究院(2011)”;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2002)等。目前主要的实验室有体质人类学实验室、考古学实验室、文物年代测定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灵长类学实验室等。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拥有多元的高水平师资力量,现有33名在职教师,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11名、讲师6名。麻国庆教授为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民族学),周大鸣教授为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人类学);周大鸣、麻国庆、郑君雷、张应强4位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周大鸣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荣获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麻国庆教授被选聘为教育部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谭同学副教授被选聘为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常设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有9名教师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其中麻国庆为国家层次培养人才。黄淑娉教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

2023考博精品好课,点击图片查看介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 经济学博士,博士迎新回顾 | 2023经管学院博士迎新圆满结束

博士迎新回顾2023经管学院博士迎新圆满结束9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2023博士迎新会在TA108教室成功举办。迎新会伊始,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教授代表学院向博士新生们致欢迎辞,他祝贺新同学们入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经管博士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

香港有教育学的博士,教育学博士在香港大学如何就读?

香港大学的教育学博士(EDD)首先是关于奖学金,传统的ph有,教育博士(E)算专业学位一般都是没有奖学金的。:教师教育与学习领导力;社会环境与教育政策;人类交流,发展与信息科学。或本科1等荣誉学位(直博)至少4年教育行业工作经验

香港侵会大学博士,UIC创校校长吴清辉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1月16日,北师港浸大(UIC)创校校长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高等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卓越贡献。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吴清辉教授于2001年至2010年出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谨此向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致以诚挚祝贺!

香港 读博士生,香港理工大学 MIND 实验室招收 EEG 信号处理和语音增强方向全奖博士生/博士后

Computing)在最新的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陈家进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系讲席教授及副系主任(科研及发展)。吴冀彬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实验室简介:计算机、数学、统计、电子、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博士生奖学金介绍

香港 读博士生,汉中79岁奶奶独自游香港 复旦大学暖心博士生为她当向导

回到成都后,王奶奶提笔给复旦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回到成都后,王奶奶就给复旦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称赞余沭乐并感谢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优秀大学生。余沭乐说,他目前是复旦大学一名博士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