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国博士后

到美国读博士后累不累,博士后成高学历“临时工”?学术压力大、晋升通道窄……

工作压力大、晋升通道窄小,让许多博士后苦恼、心焦。“这7000多个博士后站,无论是哪一类,都是临时性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学历教育,并非学业的延续。博士后扩招导致可供高层次人才争夺的职位越来越少,很多博士后不得不放弃最初的高校终身教职目标,下沉到中学甚至是小学当老师。

作者|冯丽妃

“每天除了4至6小时的睡觉时间,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工作。”“研究没有独立性,只能做PI(课题组组长)的‘打工仔’”“带着激情和奉献努力工作,通往永久职位的道路却笼罩在黑暗中”……

处于学历“金字塔”顶端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为职业前景、工作压力和稳定性等问题感到不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多位博士后对晋升压力和不明朗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

不过,作为“过来人”的多位教授则认为:博士后制度不是招生,而是招工;博士后站没有义务做“学术慈善”,为博士后提供训练和晋升通道。

截然不同的观点指向相同的核心问题:随着博士后队伍的扩大,博士后的定位是否应该发生变化?博士后制度是否应当适时调整?

博士后的“苦恼”

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博士后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当年仅有1人进站。到了2019年,博士后进站人数达到25514人。

博士后人数的增加和终身教职晋升通道之间“僧多粥少”的矛盾日益凸显。工作压力大、晋升通道窄小,让许多博士后苦恼、心焦。

1. 终身教职“摸不着边”

李想是北京某研究所一名岗位博士后。按他的说法,岗位博士后比普通博士后“高一级”——在博士期间比普通博士后发的论文数量多,博士后期间的工资由国家、研究所发,导师不用出资。而普通博士后的工资大部分由导师出,研究方向也更容易受到导师限制。

尽管如此,对于实现心中的理想——留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再努力晋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他并没有太多信心。

进站一年多,他已经发了一篇论文,距离跨越从博士后到助理研究员的“门槛”还差一篇“一区”(所发文章期刊需在领域内排名前25%)。眼看两年研究时间即将到期,他决定申请一年延期,继续追逐目标。

李想时刻都能感受到肩头沉重的压力:因为即便论文达标,也只是跨过从博士后到助研的“第一道关”,想要通过“第二道关”晋升“副高”,还要申请一项国家级基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央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而这些项目的年龄上限是35岁。

“如果超过35岁申请国家基金,就要与副研、研究员等一起竞争其他项目,那样希望更渺茫。”这让今年34岁、刚当上“奶爸”的李想觉得“压力山大”。

再进一步,李想说,即便能够达到所在单位副高评级的要求,也可能因为竞选人数超过岗位名额而落选。“来年还会有新人达标,岗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无形中就造成评副研只能‘排队上’。”李想说,“即便评上副研,也不一定有编制,意味着你还是合同工。”

2. 超过35岁,博士后也“不香”

“认清现实吧,博士后肯定不是‘避风港’。”北京某双一流高校博士后邬晓梅向《中国科学报》直言。

“写论文、写报告、写基金,这是基本的工作状态。”她说,“博士后是给博士生提供的二次选择机会,如果不加倍努力,连博士毕业时的工作都找不到。”

邬晓梅坦言,凭借目前的成绩不大可能留校,即便通过博士后延期也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决定优先找工作。“而且,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年龄都卡在35岁以内,这对于一些大龄博士后来说是不利因素。”33岁的她想“趁年轻”赶紧先找个“槽”。

在“超龄”之前“跳槽”,这也是王勇的打算。他刚从广州某“985”大学博士后出站,现在该校做“特聘副研究员”。

“说是‘副研究员’,其实也是合同工,相当于是博士后续聘或‘二次进站’,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工资待遇跟以前差不多。”他说。

近年来,王勇所在的大学扩招了大量博士后,在社会上引起关注。考虑到该校助教岗位少,加上行政人员官僚气息严重,王勇并不奢望留校,而是希望通过博士后经历提升自己在论文写作、授课、表达等方面的技能。

“在35岁到来之前,中途如果找到合适的职位,我就跳槽。”34岁的他距离做出这个选择越来越近。

3. 期待“更好的”博士后制度

此次采访中,多位博士后表示,尽管目前的薪酬买房绝无可能,但日常生活都过得去。有博士后表示其薪资介于讲师和副教授之间,还有人表示其薪酬甚至高于副教授。

让他们忧心的是,除了晋升通道变窄,一些高校在岗位招聘时,往往存在“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思想。“海归”博士后和其他人才往往会得到诸如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更高的待遇,而本校博士后即便是达到副研究员标准留校,也不会得到相关资助。

让他们感觉“压力山大”的还有论文发表数量,一些人认为这种对博士后劳动的“压榨”,不仅会打击他们的科研积极性,也不利于创新。

其他一些现象也受到博士后诟病,如一些地方和用人单位承诺给博士后额外资助,结果成了“空头支票”;一些用人单位要求退站博士后退还在校期间所有工资和福利,形成“不平等条约”。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博士后杨国骞在今年3月发表于《科学》的一篇短文中呼吁:“中国需要更好的博士后制度。”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杨国骞表示,高校为了快速发表论文而大规模扩增博士后群体,实际上并没有让博士后得到有效训练。为此,他建议到美国读博士后累不累,博士后成高学历“临时工”?学术压力大、晋升通道窄……,设站单位应为博士后提供多元化的环境,如增加企业招聘会等,让博士后清楚,在研究机构做科研只是众多科研工作中的选择之一。

博士后招聘不是“搞慈善”

针对博士后的“苦恼”,高校是否应为其提供更多职业培训和晋升通道?博士后制度是否急需改革?

多位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清“博士后的定位”:博士后并非“学历”教育,而是一种职业“岗位”。

“博士后工作站是博士无法及时就业的缓冲区,没有义务做学术慈善,为其提供训练和更多晋升通道。”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表示,博士后是一份带有“很强实习就业意味”的临时性工作,高校需要明确告诉博士后这一岗位的性质,以消除他们对这一岗位待遇产生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1. 正视“临时打工岗”

据统计,经过35年的发展,截至2020年,我国已设立7000多个博士后站(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85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5万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15万人。

“这7000多个博士后站,无论是哪一类,都是临时性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学历教育到美国读博士后累不累,并非学业的延续。”江晓原说。

博士毕业找不着工作,通过做一站博士后来缓冲美国藤校留学,发表论文、积累人脉、增加资历后继续找;而高校通过招聘博士后作为临时雇员来撰写论文,提高影响力。江晓原表示,这种方式可以让供需双方实现“共赢”。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褚建勋看来,现有的博士后制度,包括一些高校斥资扩招博士后做科研,并没有不合理之处。

“用人单位就像一个人才市场,只要有经费,就可以招聘尽可能多的博士后。如果你在博士后当中水平很高,就会被留下来;否则,干两年走人,再找一个差一点的地方很正常。”褚建勋说。

“美国就是利用这种机制吸引各国博士做两三年的研究,然后把最好的人才留下来,促进科学研究的繁荣。现在我们的博士后制度发展得还没有这么充分。”他补充说。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高学历人才稀缺,这使得博士后一度被视为比博士更高的‘头衔’,并被作为师资力量来源给予留校等各种政策优惠。”熊丙奇说,时至今日,很多人对博士后的定位认知仍未转变,希望获得以前的“优待”。这种认知偏差造成很多博士后对当前晋升通道缩小极不满意。

“整个高等教育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对博士后定位的认知也必须改变。”他说。

2. 看清“论文责任”

博士后期间单一的“发论文”训练,包括无法随心所欲研究喜欢的方向,也是此次采访中博士后的“槽点”之一。

“对个人来说,论文是博士后工作期间绩效的最直接反映。如果连论文都不写了,靠什么评价你的成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袁军鹏如是问道。

袁军鹏仍然记得15年前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的情形,当时该校博士后人数就远超职员。“博士后是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群体,只要你能肩负起责任,干得了事,就不会被忽视。”

对此,江晓原也表示,博士后是由工作单位和指导老师共同资助的,被要求完成用人单位的论文指标和按照导师的要求做事是合理的,“没有理由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要求退站博士后退还在校期间所有工资和福利的问题,江晓原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霸王条款”或“不公平条约”,而要看具体情况:假定博士后已发表所规定的文章,就不应该向其追索相关退款;假定一篇文章没有发,什么都没做,却享受了一年待遇,当然要追回。

“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雇佣,其实都是一种交易。如果一方完不成交易事项,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执。”江晓原说,“用人单位设立博士后站,都不是在搞‘学术慈善’。你拿着比讲师还高的工资,玩上两年就出站了,这合理吗?”

“如果你干不完活、发不了论文,就不能指责雇佣你的人。”他补充说。

3. 进站“三思而行”

博士后扩招导致可供高层次人才争夺的职位越来越少,很多博士后不得不放弃最初的高校终身教职目标,下沉到中学甚至是小学当老师。

博士后的成本收益比日益“缩水”,还要不要做博士后?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强烈愿望和才能,就朝这条路走;否则,这将是非常艰苦的一条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永谋分享自己的切身感受说。

他寄语“后来者”,选择做博士后一定是出于对学术的热爱,同时对这个阶段的考验要有心理准备,努力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拓展学术成果与影响,融入学术共同体,最终获得永久职位。此外,还要意识到博士后道路不见得百分之百会成功,不盲目地被未来的预期和愿景所误导。

“如果没有这样的打算,可以早一点进入社会。这样对他个人有利,年纪比较轻,各方面可塑性更强。”刘永谋说。

到美国读博士后累不累,北大本科宾大博士,学霸海外读博是什么体验?

海外读博,做的不只是科研

乔禹森,1992年生。主要研究稀土单分子磁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01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后进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18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

我始终认为,一名在海外读博的优秀留学生,不仅要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还要有开阔的眼界、出色的生活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娴熟的沟通能力,以及成熟稳重的心态,等等,不然,是不可能做好科研工作的。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我迎来了博士毕业。这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借此机会也与正在拼搏奋斗的莘莘学子们分享自己的留学经历和心得体会,以此共勉。

2014年6月,我于北大本科毕业后即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学习与生活的5年时间里,我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而不只是单纯追求发表更多的科研文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次看到这行诗句是我高中读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的时候,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也没有想过真的有一天我会成为词句中所描述的那个样子。我刚来美国时体重大概65公斤,身材匀称。但博士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暴瘦,博士三年级上学期时不到55公斤,还被诊断出患有甲亢。我发现来美国时带的衣服全都大了一号,穿牛仔裤从不用系皮带到需要系得很紧,短袖的袖子像是从肩膀上垂下来的。在校园里遇见同学,第一句话总是问我怎么变得这么瘦了。我也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

其实,瘦下来的原因很简单,我选择将博士前两年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科研工作上。我认为,只有集中精力做好科研,才能积累出足以发表的科研成果,也能让我在后几年有时间学习并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那两年是读博压力最大也是最累的时候,从周一到周六,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我都泡在实验室。只有周日上午能好好睡一觉,下午则继续到实验室工作。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想今天要完成哪些任务;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嘴里还会嘀咕实验的事情,有时做梦都能梦到科研课题。两年里我阅读了上千篇文献,做了近千个实验,只是偶尔和朋友们一起吃个饭,出去转转。英文里有一句名言叫:No pain,no gain(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在那两年里,我每天都在辛勤耕耘,却没有什么收获。大多数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也没有什么可以发表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当我看到一些同龄人,甚至师弟师妹们都发表了第一作者的文章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失落,甚至绝望。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在美国,凡事只能靠自己。我仍然全身心地投入科研课题,始终认真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相信成功终会到来。

很多人认为,我真正走出困境是我在《美国化学会志》( of the )发表了第一篇、也是第一作者封面文章的那一天。其实并不尽然。我的导师Eric 教授非常严苛,在读博的前两年里几乎从未表扬过我,甚至没对我笑过。在读博三时,导师让我领导一个小组协助他写一个基金申请,小组成员包括一个五年级的博士生和三个博士后,导师却让资历最浅的我担任组长。我心里一直在打鼓,不停地询问导师怎么完成这个基金申请,导师却说:“现在你是组长,你不仅要查阅相关要求,并决定该怎么做,而且还得告诉我怎么提交基金申请。”于是我按照组员的课题内容将基金申请分成几个部分,主动承担了其中最重的任务,将其他部分分配给大家,并在截止日期前两周将所有部分汇总。同时,我查阅了基金申请提交的详细要求,并把其中的重点标注出来,连同汇总好的申请材料一并发给了导师。导师收到我邮件后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笑着说:“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你做得太棒了!”说完他还和我对了个拳,转身回到办公室里。我当时愣在原地,心情激动不已,信心大增。那一瞬间,我明白我的工作得到了导师的认可。自那以后,我陆续发表了11篇论文,又协助导师完成了5项基金申请。每每回首这段经历,嘴角仍会忍不住微微上扬。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美国读博期间,我经常提醒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首先要做好当下该做的事,不必太操心结果。在博四的上学期,因课题需要,导师派我到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做实验,在那里我结识了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一起做实验的科学家们。实验一旦开始,仪器就不能离人,要7天24小时轮流值班做测试。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来自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他们做起实验来非常专注:饿了,就吃从超市买回来的冷三明治,边吃边盯着操作仪;困了,就在仪器旁边搭个睡袋往里面一躺;仪器坏了,自己爬上爬下去修,衣服脏了破了浑然不知。实验成功了,数据可重复,大家激动得像孩子一样。身在其中,我被他们专注的科研精神所感染,心里默默地想,如果有一天也能来国家实验室工作,那该多好。

到了博四下学期,导师问我对将来的工作有什么打算。当时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想去美国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我的导师也在国家实验室做过博士后,他告诉我,这种机会不多,他会帮我留意。后来我参加了企业的秋季校园招聘会,由于出色的成绩和表现英国G5院校留学,申请过的企业全部通过了第一轮校招面试,拿到了多个世界著名化工企业和制药企业现场面试的机会,但最后却一个offer都没拿到。我不太相信这个结果,因为自己不比其他申请者差。当时情绪很低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就在那时,导师转给了我一封邮件,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想招一名做稀土化学的博士后,并附上了对申请者的要求。我认真阅读了每一条申请要求,惊喜地发现,我几乎满足全部条件。更没想到的是,我前一年在斯坦福国家实验室积累的相关科研经历,正是他所看重的。我第一时间回复了导师的邮件,并提交了申请,不到3天就收到了发出的视频面试要求。视频面试后不到两天,就收到了国家实验室让我去现场面试的邀请。随后,我沉着冷静地完成了每一个面试环节。面试当天晚上我与和其他两位科学家吃过晚饭,对我说:“在你去机场前,我们应该再去酒吧喝一杯。”我们点好酒之后坐下来,他说:“祝贺你!我不认为我可以找到比你更优秀、更适合这个博士后职位的申请者,我非常希望你能来。”我当场就答应了,并许诺不会再考虑其他工作。在去旧金山机场的路上,我并没有因为找到了一份工作而兴奋不已,相反,心里却异常平静。真正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我的心中一直有个碗。”

每当与师弟师妹讨论在美国读博的心得体会时,我都会用这句话作比喻。博一的时候,我心中的“碗”是空的。通过4年多的积淀,把“碗”填满了,可以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了,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宾大化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的那一瞬间,“碗”又空了。不是我把“碗”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了,而是因为又有一个新的“碗”了。我坚信,在美国读博的经历,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那十几篇科研论文和一纸学位证书,而是有了更高的站位和格局、更宽阔的眼界和胸怀,以及更豁达沉着的心态。

读博四时,我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更注重培养其他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我担任了两年大费城地区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和校友们一起组织了“迎新生”“春节联谊”“就业规划”等活动,也结识了一批在各行各业都有建树的校友们。在与校友的交流中,我学习了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也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感悟。在校友们的启发下,我自学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的相关课程,并顺利通过了CFA一级考试;参加了沃顿商学院组织的咨询协会,为相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每周去费城交响乐团,欣赏古典音乐的唯美和高雅;学习国标拉丁舞蹈,并在普林斯顿举办的舞蹈比赛中获得“美国快速步( )”决赛第7名;参加宾大阿卡贝拉合唱团,担任男低音主唱,先后参加了4场演出到美国读博士后累不累,受到广泛好评。通过参加业余活动,我培养了情操,提升了素养,拓宽了视野。

我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终于迎来了博士论文答辩的那一天。答辩会上教授们的问题几乎没有关于实验本身的,更多地是问一些开放式问题。

“现在你对稀土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已经很了解了,那么你打算怎么用你的所学来改进这些催化剂?”

“除了你提出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没有其他关键因素可以影响该催化剂的效率?”

“如果你现在手上有一个高效的稀土光催化剂,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设备来实现其在药物合成上的批量生产?”

……

答辩会俨然变成了学术报告讨论会。教授们的问题启发了我对博士课题更深层次的思考,使我意识到博士学习阶段的局限性,也明确了我下一科研阶段的奋斗目标。我需要更广泛地了解、更深入地研究稀土化学这个学科,将来能够独立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为科学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答辩会结束的时候,我豁然开朗,同时意识到心中的那个“碗”变得更大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一定要有梦想,拥有了梦想,人生才会在激情中度过,才会去不断挑战极限,并在极限中超越,最终实现这个梦想。这是我从本科导师高松院士和博士导师Eric 教授那里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为此,我暗下决心,5年的留学生涯既是投身科学事业的起跑线到美国读博士后累不累,北大本科宾大博士,学霸海外读博是什么体验?,更是报效祖国的始发站。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后,斯坦福大学博士拟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引热议

近日,“斯坦福博士苏朕拟录用为安徽灵璧县乡镇机关公务员”一事引发关注。不少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人岗错配和人才浪费;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个体的自由选择,无需过度解读。

6月16日晚,安徽省宿州市公务员局通过宿州先锋网发布了宿州市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第二批)。公示名单显示,拥有博士学位的考生苏朕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其报考的是宿州市下辖的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职位。

查询相关招考信息,代码为的职位共招聘2人,灵璧县下辖的韦集镇和向阳镇各招录一名,录用后考生按总成绩排名选择岗位,将会从事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基层综合管理工作。

报考要求中明确该岗位面向本市户籍人员,录用后需签订5年不得流出本乡镇的协议。

此前宿州市公务员局公布的成绩表显示美国top30名校留学,报考该职位的6名考生中,苏朕的笔试、面试、总分成绩均位列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宿州市公务员局6月6日公布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第一批)共104人,6月16日公布的第二批名单有330人。这两批共计434人涵盖了宿州市级、县级、乡镇机关以及行政执法等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职位,苏朕是其中唯一的博士。

据报道,苏朕本科就读中国科大,曾获郭沫若奖学金,高考系全县理科第二。其初高中校友称,他是“学神”一样的存在,高考有点小失误。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斯坦福大学排名全球第五,是世界顶尖学府。相关资料显示,斯坦福大学的入学标准非常严苛,被认为是全美“申请难度最高”的大学之一。能够成为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后,斯坦福大学博士拟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引热议,无疑是对其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度认可。

6月18日,记者联系灵璧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名校报考安徽宿州灵璧县乡镇机关公务员,今年是首例,在我的印象中,以往从未出现过。”他介绍,苏朕是安徽宿州萧县人,萧县与灵璧县相距不远。

灵璧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也证实,苏朕是萧县人,目前还处于公示阶段,具体岗位还未分配。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斯坦福博士报考灵璧县乡镇机关公务员。

延伸

海外名校毕业生选择去基层并不鲜见

其实,高学历人才任职乡镇,苏朕同学并非个例。

2020年,哈佛大学博士后罗林姣任职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办副主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供应链工程硕士孙正阳,选择去杭州城西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当汽车修理工,均引发过热议。

今年3月,媒体曾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女生报考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的消息。当时,余杭区发布的一份公务员体检公示名单中,不仅有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双一流名校的考试,甚至还有一位考生来自美国哈佛大学。余杭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当时回复媒体称,区教育局已有多位来自清北的工作人员,但哈佛学生来报考属首次。

不过,在众多海外名校毕业生中,最为人所熟知还是“耶鲁村官”秦玥飞。

2011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拒绝了很多跨国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出人意料地到湖南省衡山县贺家山村当起了月薪仅有1450元的大学生村官。

在当地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后,秦玥飞深入田间地头,带领村民修水渠、硬化村路,还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引进信息化教学设备……就这样,秦玥飞成了“贺家山的人”,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耶鲁哥”。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2015年,秦玥飞和耶鲁同学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通过对接资源,帮助农村创业者和大学生村官发展当地产业,改变农村面貌。2017年2月8日,秦玥飞获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声音

对于此事,网友纷纷发表不同看法,有网友表示,应尊重个人选择,基层需要这样的人才;也有网友表示,果然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学历贬值的表现。

@别人想做什么是他的自由,哪怕是送外卖也没什么。

@难道不应该是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吗?而不是哪个看起来更成功就去做哪个。

@不管苏同学是当乡镇公务员还是继续搞科研,都是他的个人选择,只要是发自真心作出的选择,只要他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是适合他的道路,外界无须强加给他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基层不一定需要高端人才,但高端人才需要从基层干起。

@一个博士,他不应该去做科研、创造发明吗?

@这种学历和能力从基层做起就非常出挑,又能为家乡添砖加瓦,又能事业节节高升,是很棒的选择,希望能成为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这不挺好,名校读完知道回国,正确评价自身水平和志向进入体制内,哪里有问题?

@乡镇公务员有什么高技术含量的事需要一个博士去做?辛苦读书二十几年读到“海龟”博士就为了到乡镇做个公务员?最大的人才浪费莫过于此了。

@公务员是天下最好的工作,学而优则仕,没问题。

@说不定是大家想多了,或许人家早就规划好了,只是要一个敲门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美国物理博士后,周煦之研究员和李莉博士后在亚太等离子物理大会上获奖

在会议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周煦之和博士后李莉分别获奖。这一奖项旨在表彰在等离子体物理领域做出创新性研究的亚太30岁以下青年学生与研究人员。周煦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雅博士后。

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读几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读几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读几年哈佛大学医学院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医学院之一,博士后在这里的研究机会及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哈佛大学医学院为博士后提供了多种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有哪些优势

美国博士后几年出站,入职先做博士后,一期4年才出站

众所周知,博士后一般2年即可出站。可近年来,国内博士后的聘期逐渐拉长。Nature曾有调查显示,65%的博士后出站后希望留在学术界,但却只有20%的人能拿到长期职位。幸而也有部分高校对博士后算是开诚布公,比如中国矿业大学便直接在官网列出数据:学校全职博士后留校率85%,如此至少让求职者能有个底。

美国,博士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毕业后是否颁发证书?

然而,关于MIT博士后毕业后是否颁发证书的问题,或许并不是所有关注者都了解得十分清楚。本文旨在详细探讨MIT博士后项目的毕业要求及证书颁发情况,以期为有志于投身科研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之,MIT博士后项目以其严格的毕业要求和卓越的证书颁发制度,为全球科研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

美国博士后移民,1.移民美国条件和费用标准

1.移民美国条件和费用标准移民美国的条件:移民美国方式不同,申请条件也不同。2、美国EB-5投资移民移民美国的申请人大多是以上几类,只要满足以上条件,拿到美国绿卡也不远了。移民美国的费用:2.该如何申请美国绿卡?(3)向移民局申请免除返国居住两年的限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