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 4月17日消息,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AI)研究院(HAI)李飞飞团队近日发布了《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这份报告长达502多页,是HAI发布的第7份AI指数报告,围绕包括全球AI行业的投融资活动、AI的培训成本和技术进步、公众对AI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数据跟踪与整理。
这份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被《纽约时报》、《彭博社》和《卫报》等多家重量级媒体广泛引用。同时,它也是美国、英国和欧盟等多国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是AI行业数据和见解最可信、最权威的来源之一。
最新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AI投资总额降至1892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减少了20%。不过,生成式AI领域的投资激增,比2022年(约 30 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达到 252 亿美元。
大模型的训练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昂。经报告估算,全球先进的AI大模型训练成本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例如,的GPT-4训练成本为7800万美元,谷歌的 Ultra训练成本为1.91亿美元。
在中美AI实力对比上,美国在 AI 大模型发布数量和投融资活跃度上优势明显。
2023年,美国共发布109个基础模型,是中国(20个)的5倍多。同时,美国有61个知名AI大模型,而中国只有15个。
与此同时,美国2023年AI行业投资额达到672亿美元,是中国(78亿美元)的8.7倍。
此外,在全球AI专利数量和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上,中国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中国2022年AI专利数量占据了全球的61.1%,远超美国的20.9%。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29.03万台,是美国(3.95万台)的7.4倍。
以下是钛媒体梳理的报告十大要点:
1. AI在某些任务上击败了人类,但并不是在所有任务上
AI在多个基准上的表现已经超越了人类,比如图像分类、视觉推理和英语理解方面。不过在竞赛级数字、视觉常识推理和规划等更为复杂的任务上,AI依然落后于人类。
2. 工业界继续主导前沿AI研究
2023年,工业界出现了51个具有影响力的机器学习大模型,而学术界只贡献了15个。产学界也在2023年合作贡献了21个具有影响力的大模型,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3. 前沿大模型训练成本变得更加昂贵
经估算,最先进的AI大模型训练成本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其中,的GPT-4训练成本为7800万美元,谷歌的 Ultra训练成本为1.91亿美元。有趣的是,谷歌2017年的 模型引入了支撑当下几乎所有大语言模型的架构,训练费用仅为930美元。
4. 美国超越中国、欧盟和英国,成为全球顶级AI大模型的主要发源地
2023年,美国共出现了61个知名AI大模型,远超欧盟的21个和中国的15个。
5.严重缺乏对大模型责任的可靠和标准化的评估。
最新研究表明,负责任的AI模型严重缺乏标准化。、谷歌和这些前沿开发者们,按照不同的负责任的AI基准来测试他们的大模型,这种做法使得系统地比较顶级AI大模型的风险和局限性的努力变得复杂。
AI Index指出,现有的AI深度伪造内容已难辨真假,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深度伪造已经影响了世界各地的选举。
6.生成式AI投资猛增
尽管2023年AI私人投资整体有所下降,但对生成式AI的投资金额猛增至252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了近9倍。包括、、 Face和 AI等企业都获得了一轮可观的融资。
2023年,宣布融资成功的生成式AI初创企业数量为99家,相比2022年的56家增长了76.79%。
7. AI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023年,一些研究表明,AI能帮助人类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并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此外,AI还能弥合低技能员工和高技能员工之间的技能差距。不过,也有研究警告说,在没有适当监督的情况下使用AI会产生性能下降的现象。
8. AI使得科学发展进一步加速
2022年,AI开始推动科学发现。2023年出现了更为重要的与科学相关的AI应用程序——提高算法分拣效率的 和促进材料发现过程的GNoME。
近几年,AI在MedQA(医疗问答数据集)基准上取得了显著改进。2023年,GPT-4 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0.2%,比2022年的最高分提高了22.6%,相比2019年性能足足提升了2倍。
9. 美国AI法规数量急剧增加
美国与AI相关的法规在过去一年甚至是过去五年都在大幅增加。2023年,美国共出台了25项与AI相关的法规,同比增长了56.3%,而2016年只有一项。
10. 全球各地的人们都更加意识到AI的潜在影响
全球市场调研机构Ipsos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人们认为AI在未来三到五年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生活的比例从60%上升到了66%。此外,52%的人表示对AI产品和服务感到担忧,比2022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有52%的人表示对AI的担忧多于兴奋,这一比例高于2022年的37%。
中美AI实力比拼
在AI世界级竞赛中,中国与美国是最为瞩目的两个国家,双方在AI的不同领域各有优势。
报告显示,从AI大模型数量上看,美国2023年共发布了61个知名AI大模型,远超欧盟的21个和中国的15个,是全球顶级AI大模型的主要发源地。
美国在基础模型领域也居于领先地位。在2023年,美国共发布了109个基础模型,是中国(20个)的5倍多。
在AI投融资方面,美国优势也非常明显。
2023年,美国的AI行业投资额达到672亿美元,是第二大投资国中国(78亿美元)的8.7倍。自2022年以来,中国和欧盟(包括英国)的AI领域私人投资分别下降了44.2%和14.1%,而美国在同一时间经历了22.1%的显著增长。
在2013年—2023年的十年间,美国在AI行业投资总额达到了3352亿美元,中国紧随其后,为1037亿美元。
在生成式AI私人投资中,中美差距更为明显。2023年,美国在生成式AI领域的投资总额为224.6亿美元,中国仅为6.5亿美元。
而从AI私人投资的细分领域来看,2023年最受欢迎的三个领域依次为AI基础设施/研究/治理(183亿美元)、NLP和客户支持(81亿美元)、数据管理和处理(55亿美元)。
其中AI基础设施/研究/治理领域的投资由美国主导,不过在人脸识别领域,2023年中国的投资总额(1.3亿美元)超过了美国(9000万美元)。在半导体领域,中国的投资总额(6.3亿美元)与美国(7.9亿美元)相差无几。
2023年,宣布融资成功的美国AI初创企业数量为897家,中国是122家。在过去十年时间里(2013年—2023年),成功融资的美国AI初创企业数量是5509家,是中国(1446家)的3.8倍。
尽管美国在基础模型研发和AI投融资活跃度上一骑绝尘,但在全球AI专利数量和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上,中国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
从2021年到2022年,全球AI专利授权量大幅增长了62.7%。其中,中国2022年AI专利数量占据了全球的61.1%,远超美国的20.9%。
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近十年内急速增长。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总量的20.8%,到202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2.4%,位居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29.03万台,是美国(3.95万台)的7.4倍。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最多的行业是电气/电子行业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斯坦福大学最新报告:美国 AI 基础模型数量是中国的5倍|钛媒体AGI,其次是汽车行业和金属/机械行业。
截至20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专业服务机器人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制造商数量为218家,约为中国(106家)的2.06倍。
闭源大模型性能优于开源,谷歌大模型数量居行业第一
2023年,全球相关组织发布了149个基础大模型,是2022年发布数量的2倍。这些新发布的大模型中有65.7%是开源的美国藤校留学,高于2022年的44.4%。
不过,闭源大模型的性能依然优于开源大模型。在数学推理、编码能力、代理行为、多语言理解均值等多项基准测试中,闭源大模型实现了24.2%的中位值性能优势。在 代理任务上,闭源大模型与开源大模型的性能差异高达317.7%。
根据程序员问答网站Stack 统计,2023年最受专业开发人员欢迎的AI开发工具依次为 (56.04%)、(11.74%)、AWS (4.91%);最受欢迎的AI搜索工具依次为(83.3%)、Bing AI(18.8%)、(11.2%);最受欢迎的云平台依次为 Web (53.08%)、 Azure(27.80%)、 Cloud(23.59%)。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I模型的“百花齐放”,其背后所耗用的算力正呈指数级增长。如,谷歌 Ultra训练时需要500亿(1 等于每秒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算力,在所有知名模型中位居第一。
谷歌也是业内发布大模型数量最多的企业。2023年,谷歌共发布了包括和RT-2在内的18个大模型,Meta和微软紧随其后,分别发布了11个和9个。
越来越多的公司利用AI赋能旗下业务。报告显示,2023年有55%的组织使用了AI,高于2022年的50%和2017年的20%。AI应用场景主要出现在自动化联络中心、个性化定制内容与获取新客户等业务中。
此外,AI Index还做了一项关于AI态度的全球调查,调查样本来自31个国家的22816名成年人(16岁至74 岁)。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AI将改变他们的工作,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AI将会取代他们。
具体来说,66%的Z世代(1995年至2009年之间出生的人)受访者和46%的婴儿潮一代(1946至1964年之间出生的人)受访者认为,AI将显著影响他们目前的工作。与此同时,收入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担任决策职务的受访者认为,AI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巨大影响。
分国别来看,针对“AI产品和服务是否会让你感到紧张”这一问题,有69%的澳大利亚人和65%的英国人回答是。日本对AI产品的担忧程度最低,为23%。
尽管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引发了舆论担忧,但AI Index引述高盛在2023年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AI将在未来十年内使全球年度生产率增长1.0%~1.5%。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任颖文,编辑|林志佳)
美国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统计数据
美国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统计数据
根据194所美国大学的数据统计 2007年美国大学共获得488亿美元的研究经费 统计表明有34亿美元工业界研究花在美国大学研究机构,同比06年增长15%,高于政府研发经费涨幅至少5年出新产品686个,98-06年期间共引入新产品4350 利用大学科技成果,衍生创办出555家新公司,平均每周创造13个新产品,10家创新公司。19827项专利信息披露给不同机构和商家,同比增加6%美国大学共签署5109项专利技术授权和选择权全美大学共有3622专利得到美国专利局的授权QS200名校留学,同比增加11.3%有3388家创业公司目前仍然在运作中 在披露的19872项专利技术信息,有1932项(10%)最终成交。另外还有4,727项在2006年披露的专利被转让。 在披露的项目中,大致可分为以下七大类:治疗性-医疗装置 5007(25%)计算机-电子类 1741(9%)研究工具类,1564(8%)财经,教育,艺术和音乐类 ……阅读全文
让最新科研成果“科普”进校园
在2月25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快车”首发启动仪式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谈起最近热播的电影《流浪地球》说:“这部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这句话点燃无数人的激情,也是一大批科学家倾其毕生精力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写照。”白春礼说,中国科学院
以科研成果转化增强“第一动力”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自然指数》显示,我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说明,我国科研无论在水平上还是在成果数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依然存在巨大鸿沟,科研成果转化并不理想,这也导致社会上对科研工作的诟病之声不绝于耳。不断增
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落户顺义
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产业园正式确定落户顺义,首批将有36氪、抗癌药研发企业北京福纳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10月8日,顺义区政府与中科院国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国测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联合建设“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中国科学院联动
时评:科研成果转化仅有“上层设计”还不够
尽管公众比较陌生,但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并不是一部新的法律,该法最初从1996年起施行,现行版本在2015年修订。去年的这次修订,针对的是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学校里“睡大觉”的问题,旨在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从而进一步释放高校和科研机构沉淀的
时评:宣传科研成果当戒炒作之风
对科研成果的夸大甚至虚假宣传,助推了科技界的浮躁之风,可能会使一些潜心研究者,再也不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的惊喜,应该源于科技不断得到实践和应用的过程,而不该是刚发现时的概念炒作和价值夸大。作为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群体,科学家们对此
母公司:如何判断科研成果的价值?
母公司:如何判断科研成果的价值?2014年10月2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携手《自然》杂志母公司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集团举办的2014科研评估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上图为研讨会现场,从左至右:菲利普•坎贝尔博士,《自然》总编辑;沈文庆博士
最新科研成果修复大直径角膜缺损
原文地址: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教授谢立信、周庆军团队再出新成果。在成功研发天然脱细胞角膜水凝胶治疗3.5毫米直径角膜缺损的工作基础上,谢立信率团队模拟角膜的化学组
种业改革成效明显-科研成果加速落地
今年以来,新一轮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19个部门和单位,以《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为主线,以种业科研体制为突破口,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推动科研力量向企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为产权交易搭建公共平台。为了提升种业科研竞争力,农业部启
时评:是时候唤醒“睡大觉”的科研成果了
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由现行的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出台文件,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这一激励政策。笔者以为,这无疑是抓住了当前科研工作的“牛鼻子”。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技术研发和应用
不能让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里
25日下午,五洲宾馆深圳厅内人头攒动,一个个院士团队负责人上前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下台就被科研界、资本界和政府人员团团围住,要求交换名片对接项目。这是当日广东院士团队创新成果推介对接会上的一幕,该推介会是由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专门策划的。科学技术应用转化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之一。记者
湖南农业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丛书出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月22日发布消息称,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绿色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该出版社于2019年起邀请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等农业领域的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专家撰写《湖南农业院士丛书》(下称《丛书》)。近日,《丛书》已正式出版。《丛书》内容紧紧围绕6位院士最
《自然》在线发表南开新能源团队科研成果
12月22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袁明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围绕高性能半导体量子点固体合成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表面有机配体化学结构理性设计,发展了高性能导电钙钛矿量子点固体薄膜制备全新策略,实现了多材料、跨尺寸的钙钛矿三原色电致发光器件的可控构筑
水污染和饮用水安保科研成果显著
记者从9月20日在济南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国际研讨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城市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科研成果显著,目前已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并形成一系列技术标准。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设立的16个重大
中国科学报:什么是真正的科研成果
有人问我,你现在还要写SCI论文吗?我笑了。我说:“我偶尔写一写博文,博文是我自己亲自写,SCI论文都是研究生写,我只是做修改定稿。” 不少人诟病当今科技界以SCI论文及论文数量的多少论英雄,我却不这么看。就像高考一样,虽然有许多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算是比较公正的标准。 论文作为科研
苏州医工所召开科研成果推介会
12月10日下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科研成果推介会,来自国内50余家企业代表出席。苏州医工所所长宣明在成果推介会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全所职工向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苏州医工所将以此次科研成果推介会的
陶短房:科研基金分配优劣看科研成果
今年9月,北大海归教授饶毅和清华大学海归教授施一公联合在美国《科学》杂志撰文,对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提出商榷,声称“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并认为这种体制的缺憾,使得中国近年来研究经费尽管以每年 20%的幅度递增,但未能促
英国计划用“影响力”评估科研成果
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实际效益的研究将受欢迎;被指偏向应用研究据《自然》网站报道,英国资助机构一直梦想资助那些其研究能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实际影响的科学家美国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统计数据,至于研究的“影响力”如何评判则一直存在争议。英国政府目前认为他们找到了一种行得通的评价方案。近日,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HEFCE)
我国科研成果入选国际十大科学突破
原美国《科学》杂志网站20日公布了该刊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领域获得的十大突破,来自中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现的中微子“第三种振荡”及精确测量的振荡几率值榜上有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3月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科学》杂志评价
中科院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英国《自然》杂志今天刊登了一篇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单位的论文,研究人通过古DNA研究发现,一名欧洲早期现代人几代前的祖先曾与尼安德特人混血。这篇与德国、美国、罗马尼亚等国学者合作完成的论文,是继2010年未知古人类丹尼索沃人之后在人类演化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中科院脊
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
为什么生物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如理化
除了人文社科的科研,几乎绝大多数理工的科研都是为了出成果,这种成果就是新的科技产品。我这里说的理工包含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和生物类。我把物理, 化学和工程技术简称为理化, 把医学, 生物工程和农学等与生命有关的领域统称为生物类。在我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 我知道当今世界上理化的科研成果通常
2016年我国科研成果技术合同交易突破万亿
2月21日,记者从科技部获悉,自全国人大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颁布《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明显增加,走向市场的路子越来越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技术交易市场超过1000家,2016
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如何跨越“死亡之谷”
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不畅,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大障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也在近期透露,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在日前下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建立高等学校和
科学时评:科研成果传播与发表同样重要
今年恰逢《哲学会刊》创刊350周年,这本期刊也开创了发表科研论文的先河。在学术圈有一句老话,叫“不出版便出局”,也就是说科研成果形成论文之后要在学术共同体公认的平台上发表,否则便可能无人知晓,也就不会得到同行的了解和认可,进而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学术生涯。但科研论文发表之后还应该有一个环节,那就
关于甘露糖的科研成果和项目信息介绍
一、甘露糖的科研成果:2023年8月15日,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刊发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将高浓度二氧化碳等原料在反应溶液中按一定比例调配,在化学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了甘露糖等4种己糖。 [4]二、甘露糖的项目信息:一种单
科研成果数字化海洋科普活起来
青岛海洋实验课堂 黄笑晗供图青岛海洋实验课堂 黄笑晗供图在光影变幻的4D影院里,通过全息投影、互动投影穿越时空,了解海洋的诞生、洋流的轨迹、潮汐的演变;通过一件件实物标本,探索万千生物走出海洋的进化历史;站上虚拟操控台,体验一把掌舵巨轮、乘风破浪的快感……在青岛
西安交大释放创新潜能-让科研成果不再沉睡
“尽快构建产业链把3D打印的产业做大做强”,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秉恒教授的心愿。其实不光是3D打印,高校的大量科技成果出炉后,长时间躺在实验室,无法走向市场,对社会产生实际效益。“本次‘科技三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学校将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先行先试,扫清创新阻碍
华冰:如何放大韩春雨的科研成果效能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等人的文章被《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在国内科研界引起广泛关注,大家齐声夸赞其取得的成就。 韩春雨之所以被广泛关注,除了难得的创新成果以外,还有两大原因:一是河北科技大学是非“211”非“985”高校,实验条件艰苦、设备匮乏,科研基金、
侯涤洋: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规划路径
日前,工信部和各省公布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总院)所属湘钢瑞泰和哈玻乐普获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瑞泰科技、中岩科技、安徽瑞泰获省级2021年度“专精特新”企业称号。“近年来,总院多项技术获重大突破美国大学科研,相关成果和
侯涤洋: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规划路径
日前,工信部和各省公布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总院)所属湘钢瑞泰和哈玻乐普获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瑞泰科技、中岩科技、安徽瑞泰获省级2021年度“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近年来,总院多项技术获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场馆
美国大学研究,LP业绩研究系列:美国加州大学体系
LP投顾作为国内持续专注于VC/PE基金业绩研究机构,围绕VC/PE基金业绩研究,之前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
人民币基金业绩指标系列:
美元基金业绩研究系列:
美国加州大学首席投资官办公室(The of the Chief of the ,以下简称“UC投资”),是加州大学系统旗下的大型投资公司,与传统养老金LP、捐赠基金LP不同,UC投资统管多个资金池,包括捐赠基金、养老金、退休储蓄计划。
加州大学首席投资官办公室资产组合
截至2024年6月30日,UC投资管理的各资金池总资产市值约为1800亿美元,其中,通用捐赠基金、养老金、营运资金的总回报资金合计资产1310亿美元,占比超七成(73.8%)。各资金池规模及占比如下:
注:(1)加利福尼亚大学捐赠基金包括通用捐赠基金池( Pool,GEP)和蓝金捐赠基金池(Blue and Gold Pool,BGE),其中GEP资金来源广泛,包括校友、慈善捐赠者等,用于支持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内的各类活动、项目和学术目标;BGE则是一个专门的捐赠基金池,资金来自为特定目标和项目提供资助的捐赠者,通常会被指定用于某个学科、研究或项目。(2)加利福尼亚大学营运资金分为总回报资金(Total )和短期资金(Short-Term),其中总回报资金侧重于长期投资和资本增值,短期资金侧重于日常运营和短期财务需求,通常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和低风险投资。
UC投资资产配置中,公开市场股权投资占比最高(59.5%),私募市场次之(19.4%)。各类资产的市值及比重如下:
与十年前(2014年)相比,UC投资:对公开市场股权的投资占比有所增加,2024年已达六成(60%);对固定收入类投资明显下降,2024年不足两成(19%);私募股权投资占比平稳增加,2024年占比8%。
历史趋势看,通用捐赠基金和养老金都在增加对私募股权的投资;但相较于2023年,2024年通用捐赠基金、养老金、营运资金的总回报资金池对私募股权的投资比例均有所下降。
各资金池回报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3年期(2021-2024)年化回报整体较低。蓝金捐赠基金池1年期回报最高,接近16%(15.7%)。通用捐赠基金池3年期及以上年化回报均最高。
UC投资组合中VC/PE投资概览
截至2024年6月30日,UC投资:
截至2024年6月30日,UC投资在2017年平均单只基金投资规模最高。
UC投资组合中VC/PE投资业绩分析
私募股权基金是长期投资,2022年及以后年份成立的基金处于投资生命周期初期,相关业绩分析的参考价值有限。故本节仅对成立时间截至2021年的共129只VC/PE基金的业绩进行分析,并与LP投顾最新版业绩基准《人民币基金业绩基准报告2023》对比分析。
(一)IRR
UC投资历史所投资的VC/PE基金中QS200名校留学, Group II成立于2014年,IRR高达778.5%;H.I.G. III成立于2020年,IRR为56.4%,位列第二; IV成立于2003年,IRR为36.1%,位列第三。
仅2003年、2011年投资基金IRR中位数超过20%。
2017-2021年间UC投资每年投资的基金数量较为接近(平均每年17只),但IRR整体走低、各基金表现差距加大,具体表现为中位数整体降低,最大、最小值间距扩大,基金业绩波动变大。
注:为方便画图,图中将778.5%数据剔除。
IRR排名前十基金如下:
(二)TVPI
UC投资历史所投资的VC/PE基金中, 2010 Fund LP成立于2010年,TVPI高达5.72x; ( Funds)成立于1999年美国大学研究,TVPI为4.9,位列第二;GGV V成立于2014年,TVPI为4.47,位列第三。
经济危机后、2010-2014年间有多个TVPI表现优异的基金,但所有基金表现差异明显,从中位数上看,2010年投资基金TVPI中位数最高(3.05x),后续年度该指标有降低趋势。
TVPI排名前十基金如下:
(三)DPI
UC投资历史所投资的VC/PE基金中, 2010 Fund LP成立于2010年,DPI高达4.72x; ( Funds)成立于1999年,DPI为3.10,位列第二; IV成立于2011年,DPI为3.04,位列第三。
DPI趋势表现整体与TVPI保持一致。
DPI排名前十基金如下:
(四)UC投资组合与LP投顾人民币基金业绩基准人民币基金对比
IRR方面:
2009-2011年、2020-2021年附近设立的基金中,UC投资所投资的基金IRR各指标高于人民币基金。在这两段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时期内,UC投资的基金、项目遴选能力和IRR业绩表现明显优于人民币VC/PE。
TVPI和DPI方面,大部分年份中:
UC投资所投基金的DPI高于人民币基金,对应投资的基金流动性较高,LP真金白银回报更大。
人民币基金的TVPI较高,暗示人民币基金估值相对高,但转化为DPI的能力弱,真金白银退出难。
不管是UC投资美元基金还是人民币VC/PE基金,2016年份处于上四分位数的基金的DPI达到1,DPI到1需要8年时间。
注:图中UC投资基金数据为Net IRR,人民币基金Net IRR由Gross IRR数据减5%得出。UC投资基金样本数129只美国大学研究,LP业绩研究系列:美国加州大学体系,人民币基金样本数2018只。
注:UC投资基金样本数129只,人民币基金样本数2018只。
注:UC投资基金样本数129只,人民币基金样本数2018只。